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秸秆还田形式 在农业生产上,秸秆还田有直接还田和生化还田.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自学  刘天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21-7223
论述了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地力、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等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指出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生态效应差异显著,有时表现为负效应。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秸秆是农作物除籽实以外的部分,即农作物副产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本质素,还含有丰富的有机碳和氮、磷、钾及其他营养元素。是一种具有多用途、利用前景广阔的可再生物质资源。目前农作物秸秆除少量用于工业原料、燃料、饲料外,主要用作肥料应用,对改土培肥提升农田质量、增强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以不牺牲粮食和环境  相似文献   

4.
张清 《当代农业》2010,(22):48-48
一、玉米秸秆还田的作用1.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湿玉米秸秆内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钙、镁等多种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含氮量0.6l%,含磷量0.27%,含钾量2.28%,有机质含量能达15%左右。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玉米秸秆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实施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发展持续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玉米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养分、群体结构、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秸秆还田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为玉米秸秆还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玉米高产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肥沃的土壤,用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持久地培肥地力。玉米秸秆还田做为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措施,逐步得到普及并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施秸秆还田对提高有机质含量,改善理化性状,促进养分活化等方面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秸秆还田秋施肥技术就是充分利用山西玉米秸秆丰富的条件,针对春旱频繁的气候特点和缺乏深施肥的现状,按照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目的,采用多种途径,如:秸秆直接还田、秸秆覆盖还田、秸秆堆沤还田和秸秆养畜过腹还田等,实施秸秆等有机物料还田,配合秋季深耕整地,全层深施推荐配方化肥,翌年春季顶凌耙耱、直接播种。这项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因秸秆等有机物料腐解而影响玉米播种质量以及同玉米幼苗争夺水分、养分的矛盾,解决了深施肥和春季保墒促全苗的矛盾,降低氮肥的挥发损失,提高磷肥利用率,从而增产幅度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可以增肥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提高粮食产量,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有效措施。但大多数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缺乏了解,导致玉米秸秆还田效果不佳,具体表现在部分玉米秸秆还田后的麦田出现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甚至死苗现象。因此,玉米秸秆还田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对土壤肥力及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秸秆全量直接还田两年定点试验研究,证实秸秆全量直接还田配合常规施肥对水稻的分蘖,大麦的出苗率均未造成负面影响,并能提高土壤肥力,其有机质含量由试验前的4.23%提高到4.38%,速效钾、速效磷的水平由试验前的83mg/kg、6.9mg/kg增加到110.2mg/kg和11.7mg/kg、全氮由0.205%上升到0.229%、碱解氮则净增了25.5mg/kg.优化了农田生态环境,杂草发生率大大降低,无论从株防效还是鲜重防效看杂草均减少了约三分之二;全量还田缩小了麦田耕层(O~20cm)冬季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差,最低温时全量还田要比对照高出1~2.5C,最高温时则比对照要低1~3℃,耕层土壤的的含水量全量还田比对照高1.5%~3%;秸秆全量还田促进了作物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才惠文 《北京农业》2011,(11):54-55
根据黑龙江省肇东市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构。是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秸秆还田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才惠文 《北京农业》2011,(33):143-144
根据黑龙江省肇东市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构,是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强化社会化服务,誓节镇依托秸秆还田处理完成秸秆禁烧工作,并推动当地农业生产的更好发展。基于此,本文依托誓节镇社会化服务实践,从农田性状、养分含量、供水情况、温度效应、防护效应几方面入手,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作物秸秆作为一种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产量大、分布广,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左右存在于秸秆中。秸秆主要含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粗蛋白、酶等有机物和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养分,其氮、磷、钾、碳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0.3%、10%、45%,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应用到农业当中,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资源。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主要是利用富余秸秆还田方式,以补充和更新土壤有机质,归还土壤氮磷钾等养分,来保持土壤水分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是一项集节水农业、有机农业、覆盖农业和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实用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秸秆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一项主要措施。它不仅可以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介绍了玉米秸秆还田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广玉米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注意事项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玉米秸秆还田作为持续性生产措施,在河南省逐步得到普及,特别是许昌市随着秸秆还田面积的逐年增加,粮食产量不断上升,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由于部分农民对秸秆还田技术掌握得不到位,在应用中难免产生一些负效应。具体表现在:部分秸秆还田后,由于秸  相似文献   

18.
李鹤 《河北农业》2010,(11):14-14
<正> 使用玉米秸秆还田就是利用农机具把玉米秸秆就地粉碎直接还田作为小麦底肥,是一项省工、省时、省力、增产和提高地力的一种保护性耕作技术,也为玉米秸秆成肥变宝开辟了新途径。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进一步扩大,农机补贴促进了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随着禁止焚烧秸秆,环保力度持续加强,积极关注并推广秸秆还田措施是紧跟环保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便针对玉米秸秆还田问题,从粉碎时机、粉碎质量、肥料实用、病虫害等方面展开探析,并结合上述问题总结相应的改善策略,以期为提升秸秆还田效率、质量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就是把秸秆切碎后直接撒在地表或深翻到地下。秸秆直接还田能节省劳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若还田方法不当,也会使作物生长发育受到不良影响。因此,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必须注意以下6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