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季遮光对3种槭树PSⅡ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爪槭(Acer palnatum Thunb.)、青榨槭(A.davidii Franch.)和糖槭(A.saccharum Marsh.)为材料,研究透光率分别为100%、50%、30%和10%4种条件下,3种槭树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遮光可以显著提高3种槭树叶片的Fv/Fm、PIABS、RC/CS、ET0/TR0、ET0/ABS以及叶绿素相对含量,降低ABS/RC、DI0/RC、VJ和Wk;在透光率为50%时,青榨槭和糖槭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最优。遮光有利于提高3种槭树叶片PSⅡ反应中心对能量的转化和利用,但深度遮光难以满足槭树对光能的吸收,在透光率为50%时,3种槭树对能量的吸收和利用达到较好的平衡,是适合3种槭树生长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遮荫对紫叶风箱果叶片快速荧光特性的影响,以3年生紫叶风箱果为试材,分别以遮光度为30%,50%,80%的黑色遮荫网进行处理,以自然光照处理(0%)为对照,分析了不同处理后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及其参数。结果表明:紫叶风箱果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m、Fv/Fo的值随遮荫度的增加显著增大;遮荫处理下,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下降,PSⅡ反应中心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比率(φEo)及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随遮荫度的增加显著增大,而用于热耗散的量子比率(φDo)及用于热耗散的能量(DIo/RC)则显著降低。因此,遮荫处理后,紫叶风箱果叶片天线色素吸收的光能减少,但可通过PSⅡ电子传递效率的提高及热耗散能量的降低来提高叶片对光能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搭建遮光棚模拟空旷地(不遮光对照)、林隙(46%遮光)、林下(81%遮光)等3种光照环境,研究了黑松Pinus thunbergii,油松Pinus tabuliformis,赤松Pinus densiflora等幼树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征随梯度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以期了解3个树种对不同光环境的适应性对策,为华北地区人工林的天然更新及长期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黑松幼树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EWUE),性能指数(Iabs),质体醌库的面积(Sm),PSⅡ捕获的能量从QA传递到QB的效率(ΨO),PSⅡ捕获的能量从QB传递到PSⅠ的效率(ΨRE),单位反应中心吸收(ABS/RC)、捕获(TRo/RC)、用于电子传递(ETo/RC)的能量均减小。油松幼树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EWUE),性能指数(Iabs),PSⅡ捕获的能量从QA传递到QB的效率(ΨO),PSⅡ捕获的能量从QB传递到PSⅠ的效率(ΨRE),单位反应中心吸收(ABS/RC)、捕获(TRo/RC)、用于电子传递(ETo/RC)的能量在46%遮光条件下达到最大值。赤松幼树光合特征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在不同遮光条件下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赤松对弱光的利用能力最强,能够适应不同的光照环境;黑松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生长状况较好;油松适宜在轻度遮光的林隙环境中生长。  相似文献   

4.
弱光对茄子光合系统Ⅱ(PS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原理,以遮光(光照强度相当于自然光照的40%)15 d 或30 d为处理,以同期生长不遮光(自然光照)为对照,用JIP-测定法分析了弱光对茄子光合系统Ⅱ(PSⅡ)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遮光使O-J的荧光上升速度明显加快.遮光导致反应中心捕获的激子中用来推动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超过QA的其它电子受体的激子占用来推动QA还原激子的比率(ψO)、单位叶面积上有活性的反应中心的比例(RC/CSO)、单位面积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CS)和单位叶面积热耗散(DI/CS)降低,但是反映单位反应中心活性的各项比活性参数如ABS/RC、TR/RC、ET/RC、DI/RC值却升高.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受弱光影响不大,但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和以单位面积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CS却分别减少22.76%和25.12%.通过以上结果我们得出如下推断:(1)遮光导致PSⅡ反应中心受体侧QA-往下的电子传递体减少,较多的光能被用来还原QA;(2)长期弱光条件不能满足叶片生长的需要,叶片中生成的PSⅡ反应中心数量减少,并产生了非QB还原反应中心(NQB);(3)在遮光胁迫下性能指数比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更敏感,能更准确地反映遮光后PSⅡ光合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以流苏和青榨槭(均引自清西陵林场)2种植物的2a生幼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遮光度处理〔0(全光照, CK)、15%、35%、50%和70%〕对流苏和青榨槭生长情况以及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流苏在35%遮光条件下新梢生长量相对较高,茎增粗最大,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上表皮厚度均最大;青榨槭在50%遮光条件下生物生长量最大,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和下表皮厚度均最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叶绿素荧光仪研究残留在土壤中的氯吡嘧磺隆对红芸豆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荧光动力学曲线可以得出,在氯吡嘧磺隆胁迫下,红芸豆幼苗叶片荧光强度在J-P段显著下降,PSII中初级酮电子受体(QA)、次级醌电子受体(QB)和质体醌之间的电子传递受阻碍;荧光参数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用于还原QA的能量(t=0)(TR0/RC)、单位反应中心耗散掉的能量(t=0)(DI0/RC)、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t=0)(ET0/RC)升高,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和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值降低,表明0.005,0.008 mg/kg氯吡嘧磺隆均会对红芸豆幼苗的光合作用产生抑制。PIABS下降幅度高于Fv/Fm,表现更为灵敏,因此,PIABS更适宜作为反映红芸豆幼苗受到氯吡嘧磺隆胁迫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遮光对紫椴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幼苗为材料,设定4个遮光度,对处理后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光响应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等进行测量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随遮光度的增加,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先升高后降低,胞间CO_2浓度先降低后升高;轻度遮光下,幼苗光响应参数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提升,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降低;随着遮光度的增加,紫椴的光系统Ⅱ量子效率(Fv/Fo)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逐渐升高;能量分配比例参数中吸收的光能被反应中心捕获的量子产量(φPo)、激子被反应中心捕获后促进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超过Q_A的电子受体的激子与促进Q_A还原激子的比值(Ψo)、反应中心所吸收的光能应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量(φEo)逐渐增加,而热耗散的量子产量(φDo)逐渐减少;光系统Ⅱ比活性参数中单位反应中心所吸收的能量(ABS/RC)、单位反应中心所捕获的应用到还原Q_A的能量(TRo/RC)和单位反应中心耗散掉的能量(DIo/RC)值随着遮光度的增加逐渐下降,单位反应中心所捕获的应用到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值逐渐增加。紫椴叶绿素总量随着遮光度的增加而升高,叶绿素a/b值降低。结合隶属函数分析,轻度遮光下,紫椴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加,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光合能力强,说明轻度遮光下有利于提升幼苗的光合特性,促进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8.
利用OS30P+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不同干旱胁迫持续天数的双季超级晚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以研究干旱胁迫对晚稻叶片PSⅡ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15 d对超级晚稻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参数影响不显著;干旱胁迫20 d后,超级晚稻的DI_0/RC和ψ_O显著增加,φ_(PO)、RC/CS和VJ显著降低;干旱胁迫30 d后,超级晚稻的ABS/RC、TR_0/RC、DI_0/RC和VJ都显著增加,φ_(PO)、ψ_O和φ_(EO)显著降低。说明干旱胁迫处理20 d后开始显著影响超级晚稻的PSⅡ。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对双季超级晚稻PS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OS30P+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不同干旱胁迫持续天数的双季超级晚稻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以研究干旱胁迫对晚稻叶片PSⅡ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15 d对超级晚稻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参数影响不显著;干旱胁迫20 d后,超级晚稻的DI_0/RC和ψ_O显著增加,φ_(PO)、RC/CS和VJ显著降低;干旱胁迫30 d后,超级晚稻的ABS/RC、TR_0/RC、DI_0/RC和VJ都显著增加,φ_(PO)、ψ_O和φ_(EO)显著降低。说明干旱胁迫处理20 d后开始显著影响超级晚稻的PSⅡ。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不同生物炭用量(0、0.5%、1%、2%、5%、10%)处理下紫花苜蓿叶片的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并采用JIP-test方法分析和处理数据,旨在探明不同用量生物炭对苜蓿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处理能显著影响苜蓿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0.5%生物炭处理降低了苜蓿叶片J点的相对可变荧光强度(Vj)、OJIP曲线的初始斜率(Mo)和单位反应中心吸收、捕获、耗散、用于电子传递、传递到电子链末端的能量(ABS/RC、TRo/RC、DIo/RC、ETo/RC和REo/RC),提高了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Q-A下游的其它电子受体的概率(Ψo)、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和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参数(PIabs)。1%~10%生物炭处理下苜蓿叶片各项指标较对照变化较小。因此施加0.5%生物炭能降低苜蓿叶片有活性的反应中心的关闭程度,改善苜蓿叶片PSⅡ受体侧电子传递链性能,提高最大光化学效率,增强苜蓿叶片的光合性能;但随着用量的增加,生物炭对苜蓿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11.
以辽宁地区主栽玉米品种沈玉21号、东单90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6个不同水平的镁肥用量(A1:0 kg·hm-2、A2:22.5 kg·hm-2、A3:45 kg·hm-2、A4:67.5 kg·hm-2、A5:90 kg·hm-2、A6:112.5kg·hm-2),测定穗位叶片ABS/RC、ET0/RC、TR0/RC、M0、Sm、φE0等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不同镁肥用量对玉米光系统Ⅱ(photosystemⅡ,PSⅡ)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镁对照相比,沈玉21号施镁45~67.5 kg·hm-2,叶片光系统Ⅱ荧光参数值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镁肥施用量超过67.5 kg?hm-2的处理(A5和A6)除对φE0外的所有参数无提高作用,甚至显著地降低;而东单90号施镁67.5~90 kg·hm-2,叶片光系统Ⅱ荧光参数值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镁肥施用量低于67.5 kg·hm-2的处理对除TR0/RC外的所有参数无提高作用.综上,沈玉21号的镁肥施用量为45~67.5 kg·hm-2、东单90号的镁肥施用量为67.5~90 kg·hm-2可以提高光系统Ⅱ的线性电子传递效率,增加光合同化力,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全光照(遮光度为0)为对照,研究30%遮光度、50%遮光度的遮阴对1年生猴樟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0%遮光度下,猴樟幼苗的苗高、地径及地上部生物量有显著增加,而地下部分生物量对遮光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30%遮光度遮阴可以显著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降低;30%遮光度处理的猴樟幼苗抗逆性相对最强。因此,猴樟容器育苗宜采用30%的遮光度。  相似文献   

13.
利用快相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PEG模拟干旱对饲料桑幼苗生长和叶片光系统Ⅱ(PSⅡ)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饲料桑幼苗叶片出现失绿发黄、叶片边缘焦枯症状加剧,叶片数和分枝数减少,株高、地上部鲜重下降;通过对荧光动力学曲线(OJIP)进行分析发现,因干旱导致PSⅡ在照光2 ms时有活性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Ψ0)下降和非光化学淬灭的最大量子产额(φD0)上升,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ABS/RC)、反应中心消耗的能量(DI0/RC)均显著下降,而反应中心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0/RC)未有明显变化,但反应中心用于还原QA的能量(TR0/RC)上升,而吸收光能用QA-以后的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0)下降,QA的还原量(VJ)和QA被还原的相对速率的相对可变荧光的初始斜率(Mo)均下降;接受电子的PQ库容(VI)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VI的增幅远小于VJ,说明电子在QA到QB传递受阻;放氧复合体受到伤害程度(VK)和类囊体膜解离情况(VL)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强而增加,且其增幅大于VJ,说明干旱抑制PSⅡ电子传递,且在供体侧的抑制程度大于受体侧,导致光合性能指数PIABS显著下降,进而影响光合作用,最终导致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4.
不同光照强度下白及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白及叶片对不同光照强度的光合响应机制,以2 a生大田栽培白及为试验材料,通过遮阳网人工模拟4种光环境(遮光度分别为0、50%、70%和90%),在白及生长期的5—9月进行白及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指标、叶绿素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遮光50%和遮光70%可显著提高白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但遮光90%条件则降低白及叶片的Pn;遮光50%和70%条件具有较高的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以及较低水平的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全光照条件下Fv/Fm较低,表明全光照对白及造成了一定的光抑制;抗氧化酶活性的研究显示,遮光50%条件增加了白及叶片SOD酶活性,遮光90%条件降低了SOD酶活性;对于CAT酶活性来说,在试验前期(5—6月),遮光50%条件增加了白及叶片的CAT酶活性,但在后期(7—9月)与CK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5—8月遮光50%和70%条件下,POD酶活性显著高于CK条件。适当遮光有利于白及进行光合作用,高光环境和过度遮光都会对白及光合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栽培期间对白及进行50%~70%的遮光处理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夜间光照状态和叶位的叶绿素荧光特性,以景观植物石楠叶片为材料进行研究,对夜间光照和叶位对石楠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无灯光照明状态下的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值均高于有灯光照明处理下的荧光值;有灯光照明中位处的Fv/Fm值和PIabs值最高,说明此处叶片光化学性能最强,生长环境最适;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光能(TRo/RC)、单位反应中心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单位反应中心耗散掉的能量(DIo/RC)的值均以无灯光照明低位处最高,比活性参数随着光强和叶位的升高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并存在显著性差异;6种处理下的OJIP曲线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无光照条件下OJIP曲线整体大于有光照条件下叶片的荧光值,有光照处理下的叶片存在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叶位处叶片的OJIP曲线在无灯光照明状态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三年生狐臭柴为实验材料,设置自然光和遮光两种光照条件,用三种叶面肥进行喷施,分析不同肥料对狐臭柴叶片生物量和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氮肥能显著提高狐臭柴叶片生物量,自然光及遮光下分别增加37.30%和15.02%,但果胶的积累减少,分别降低19.78%和17.35%;磷肥能显著提升叶片果胶的含量,分别增加158.08%和239.96%,但叶片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分别降低55.83%和47.40%;复合肥对叶片生物量无明显影响,果胶含量轻微降低。各肥料均使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且在遮光条件下使叶片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自然光下使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米奴塔(Nymphaea minuta)睡莲对弱光环境的生理生化响应,为以米奴塔睡莲为代表的微小型热带睡莲种苗繁育和盆花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搭建不同层数遮阳网,设置遮光率0(全光照对照,CK)、30%(轻度遮光)、50%(中度遮光)和70%(重度遮光)处理。处理120 d时测定各处理米奴塔睡莲的叶片数、叶干重和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并在遮光30、60、90和120 d时测定各处理叶片的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及初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不同遮光条件对米奴塔睡莲叶片生长状况、光合色素含量及初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在遮光30~120 d期间,遮光率30%和50%处理米奴塔睡莲的平均叶面积、光合色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CK均无显著差异(P>0.05)。遮光120 d时,米奴塔睡莲的叶片数、平均叶干重、比叶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均随着遮光率的增加而降低,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着遮光率的增加而升高。与CK相比,遮光120 d时遮光率70%处理米奴塔睡莲的叶片数、平均叶干重和比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花后高温下春小麦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为分析氮素营养调控春小麦高温危害的内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春4号和宁春47号为材料,设施纯氮120 kg/ha(N1)、240 kg/ha(N2)和300 kg/ha(N3)3个施氮量处理,以不施氮为对照(CK),于花后18~22 d进行(35±2)℃高温处理,测定花后7、14、23、28和33 d不同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结果]高温胁迫后(花后23~33 d),与CK相比,3个氮肥处理整体上可增加宁春4号和宁春47号的叶片SPAD值、最大荧光(Fm)和可变荧光(Fv),降低初始荧光(Fo),使Fv/Fo、Fv/Fm上升、Fo/Fm下降,其中N1和N2处理较CK增加或降低的幅度较明显.同时,花后23~28 d,N1和N2处理的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用于还原QA的能量(TR0/RC)和单位反应中心耗散的能量(DI0/RC)显著高于CK(P<0.05,下同),花后33 d时显著低于CK;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0/RC)在花后23~33 d均表现为N2>N1>N3>CK.[结论]适量施用氮肥可缓解高温对春小麦光合器官结构和功能的伤害,有助于提高其光合性能.  相似文献   

19.
该试验以6年生秋火焰银红槭(Acer×freemanii‘Sienna Glen’)容器苗为对象,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叶色参数(L*,a*,b*)、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对其在pH 8.36、8.04和7.62不同水平下叶色变化和生理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土壤pH对银红槭叶色变化的影响,以期为人工调控银红槭叶色表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推移,3个处理银红槭的光合色素与花色素苷含量变化趋势不同。土壤pH 8.36下银红槭的叶绿素含量较高,叶片呈现绿色时间较长;pH 7.62下银红槭的花色素苷含量较高,叶色更加红艳。2)各个pH处理银红槭叶片a*均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花色素苷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5)。3)在一定范围内,银红槭叶片呈色随着土壤pH降低而愈发红艳,pH 7.62土壤利于银红槭的叶色表达。  相似文献   

20.
氮素缓解春小麦花后高温早衰的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研究高温条件下氮素对春小麦荧光特性影响机制,阐明氮素调控光反应中心的内在机理,从而制定缓解高温危害的氮肥运筹措施。【方法】 于2019年和2020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5个施氮量,依次为0(N0)、75 kg·hm-2(N1)、150 kg·hm-2(N2)、225 kg·hm-2(N3)、300 kg·hm-2(N4),副区为温度,分别为25℃±2℃(CK)和35℃±2℃(HT)。分析花后不同温度处理下施氮量与叶片含氮量、叶绿素、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活性参数、PSⅡJ相可变荧光(VJ)、PSⅡ能量分配率、PI、Fv/F0Fv/Fm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施氮量与温度对叶片含氮量、叶绿素a、叶绿素b、ABS/RC、DI0/RC、VJ、φE0、φD0和产量的影响显著。2年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且在施氮量为N3(225 kg·hm-2)时产量最高,2年平均产量分别为9.51t·hm-2(CK)和8.73 t·hm-2(HT)。同一氮肥处理下,高温与常温间各指标差异明显,高温处理后叶绿素a、ABS/RC、ET0/RC、TR0/RC、PI、Fv/F0Fv/Fm和产量均有所降低,说明高温对荧光参数和PSⅡ活性的影响具有负效应。同一温度处理下,随着施氮量增加,春小麦叶绿素含量、ABS/RC、ET0/RC、PI、Fv/F0Fv/Fm等均呈先增后降趋势,DI0/RC和VJ呈先降后增趋势,且在N3时达到峰值,说明施氮量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和PSⅡ活性的影响具有补偿效应,适宜的施氮量可以有效增强其活性。温度对ABS/RC、TR0/RC、ET0/RC、Fv/F0Fv/Fm的影响不显著,而施氮量与温度对ABS/RC、TR0/RC、ET0/RC、Fv/F0Fv/Fm的交互影响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结论】 施氮量和温度对春小麦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其中主导因素为温度,而施氮量对其存在补偿效应。合理的施氮量能有效增加小麦旗叶氮含量、叶绿素含量和PSⅡ反应中心活性,提高植物对光能的捕获、吸收、转化及最大光化学效率,并降低能量耗散率,从而抵御高温胁迫对春小麦光合系统造成的损伤。本试验条件下,选用宁春50号,采用N3(225 kg·hm-2)的施氮量能有效抵御高温胁迫,并提高春小麦的产量,可为当地春小麦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