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苗种培育分为三个环节,对苗种培育池塘条件、生态环境因素、营养饵料及投喂方式、放养密度、饲养管理方式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仔鱼流水池暂养适宜面积约为12m2、放养密度在10 000尾/m2以下,采用浮游动物与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投喂;夏花苗种培育适宜池塘面积1 400~2 533 m2,放养密度45.0尾/m2;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的第一阶段适宜池塘面积约为3 333 m2,放养密度12.00~15.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第二阶段适宜池塘面积约为6 667 m2,放养密度6.00~6.75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第一阶段适宜网箱面积20~25 m2,放养密度1 0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第二阶段网箱面积以30~33 m2为宜,放养密度5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  相似文献   

2.
以斑点叉尾(鱼回)"江丰1号"苗种为试验对象,在池塘养殖密度分别为8 000尾/667 m~2(B_1)、10 000尾/667 m~2(B_2)、12 000尾/667 m~2(B_3)、15 000尾/667 m~2(B_4)的4个梯度下,进行为期150 d的斑点叉尾(鱼回)"江丰1号"鱼种培育试验,研究斑点叉尾(鱼回)"江丰1号"苗种在池塘养殖中的适宜放养密度。结果显示,B_3组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密度组(P0.05);B_1和B_2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B_3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密度组(P0.05)。饲料系数B_3组显著低于B_1、B_2组。试验期间,苗种成活率为66.4%~74.7%,4个密度组中B_4组的成活率最低,与其他3个密度组差异显著(P0.05)。养殖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B_3组B_4组B_2组B_1组,B_3组产量最高。B_4组支出成本显著高于B_3组,导致净利润和投资回报率的降低。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体质量为(1.05±0.02) g的斑点叉尾(鱼回)"江丰1号"苗种放苗密度以12 000尾/667 m~2为宜。该结果可为池塘养殖条件下苗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在生产实际中科学设置放养密度,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鮰在江淮丘陵池塘的养殖效果,2014年在面积为6000m2池塘内开展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同时在池塘内套养刮食性的细鳞斜颌鲴及滤食性的鲢鳙鱼,利用鲴鲢鳙生物学特性,达到生物控池塘水体水质之目的。试验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7431.4kg、规格为878~924g、平均规格为894g、成活率96.2%,取得每667m2产760.7kg,成活率为96.2%,每667m2获利3012.6元,投入产出比1:1.37,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相似文献   

4.
随着无公害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成鱼养殖量的快速增加,使本来就趋紧的无公害斑点叉尾鮰苗种供应更加紧缺。因此,推广无公害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技术就显得尤其重要,也更能获得高收益。  相似文献   

5.
2020年宿州市泗县黑塔镇盛源家庭农场利用4条养殖槽进行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斑点叉尾鮰试验,结果表明:一条110m2养殖槽(190~200m3水体)、可以养出1.5~2.0万kg的商品叉尾鮰,单位产量70~100kg/m3,平均每条槽利润15.35万元,投入产出比1:1.72。外循环净化塘面积3.13h,移植沉水植物、构建生态浮床种植面积占30%~40%,岸边种植挺水植物面积3~5%,投放平均规格500g/尾黄鲢白鲢3300尾/h,螺蛳48kg/h。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斑点叉尾鮰肉质更紧致密实,口感更好。  相似文献   

6.
在200 hm2以上的水域中设置规格4 m×4 m×2 m网箱100口,投放规格15尾/kg斑点叉尾鮰苗种(2 500尾/箱),以投喂全价颗粒饵料为主,结果表明:经200 d左右养殖,平均体重550 g,平均成活率90%,产值148.5万元,利润36.45万元,投入产出比1∶1.33。  相似文献   

7.
1991年我们在广东省开平县大沙河水库鱼苗场进行了2.5~2.7厘米斑点叉尾(鱼回)鱼苗直接放入池塘培育的试验。试验时间为63天,在单独投喂我们研制的“明珠牌”斑点叉尾(鱼回)鱼苗专用饲料的情况下,取得了成活率为80.32%,个体平均重达27.78克的良好成绩。现将试验总结如下。1 试验鱼1991年5月25日从广东省新兴县州背联合鱼苗场购回斑点叉尾(鱼回)鱼苗20260尾,全长范围为2.5~2.7厘米。2 试验池塘面积2.8亩,水深1.1米,排灌水方便,可通过水管从水库直接引水入塘,1991年4月29日用  相似文献   

8.
从亲鱼选择、亲鱼培育、催产和孵化等方面介绍了斑点叉尾鮰规模化繁殖技术,并总结了其规格苗种培育技术,包括鱼苗池选择与清整、鱼苗放养、鱼种养殖等内容,以期为斑点叉尾鮰的繁育与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6个体积均为1m3的小体积网箱投放在南宁市邕江河段作为试验养殖场所,其中3个网箱作为试验组,另3个为对比试验组。试验组每箱投放体重为52g的斑点叉尾种400尾,对比试验组每箱投放相同体重的斑点叉尾种200尾进行养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江河中适当地段,利用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殖模式,进行斑点叉尾健康养殖生产是完全可行的。通过试验对比不同密度条件下养殖斑点叉尾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技术指标,以为广西在江河中开展网箱健康养殖斑点叉尾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6个体积均为1m3的小体积网箱投放在南宁市邕江河段作为试验养殖场所,其中3个网箱作为试验组,另3个为对比试验组.试验组每箱投放体重为52g的斑点叉尾鮰种400尾,对比试验组每箱投放相同体重的斑点叉尾鮰种200尾进行养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江河中适当地段,利用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殖模式,进行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生产是完全可行的.通过试验对比不同密度条件下养殖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技术指标.以为广西在江河中开展网箱健康养殖斑点叉尾鮰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鱼池选择和清理消毒、苗种放养、饲养管理、鱼病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斑点叉尾的苗种培育技术,以供广大养殖专业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斑点叉尾鮰鱼是美国淡水的主要养殖品种,我国与1984年引进,现已解决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商品鱼养殖等关键技术,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养殖,已成为水产养殖结构调整中重要品种。池塘主养:池塘进、排水方便,水源无污染,面积0.3~1.3hm2,水深1.5~2m,每年0.67hm2配备1台3kw增氧机,每0.3~0.67hm2配备1台投饵机,放养前要清塘消毒,放养尾重50~75g的鱼种1.2~1.5万尾左右,并配养相同规格的鲢、鳙鱼1500~3000尾。成鱼养殖一般投喂斑点叉尾鮰专用配合饲料,每天上午09∶00、中午12∶00、下午16∶00各喂1次,日饵率为3%~4%,并根据天气、吃食情况调…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斑点叉尾鮰亲鱼的产卵效果,在池塘自然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放养密度、不同雌雄配比和不同年龄对斑点叉尾鮰亲鱼产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每667 m2放养60尾4龄亲鱼,亲鱼雌雄配比为2 ∶ 1的亲鱼产卵效果较好,平均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0%、85.2%、92.5%.  相似文献   

14.
杨浩  王丽  吴杨镝 《吉林农业》2010,(9):235-235
斑点叉尾属鲶形目鱼科鱼类,原产于美国。该鱼具有食性杂、病害少、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易扑捞等特点,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极大,苗种供不应求,为此,作者于2007年在辽宁省铁岭市范家屯水库的斑点叉尾良种场进行了斑点叉尾的人工繁殖试验。  相似文献   

15.
2009-2011年,进行了花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共催产花亲鱼2 950组,雌鱼平均体质量283.7g,获受精卵约2 761万粒,受精率81.63%,获花水花2 037.66万尾,孵化率89.6%。3年共试验了花夏花培育面积约5.13hm2,收获平均体长为2.5cm的夏花634万尾。此外,开展花冬片鱼种培育试验面积8hm2,经过冬季的生长,翌年4月收获鱼种约60万尾,平均体重22.50g,养殖成活率73.5%。  相似文献   

16.
斑点叉尾鮰自引入我国以来,发展势头迅猛,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苗种品质参差不齐、鱼病爆发、价格低迷、加工产品内销市场开发滞后和出口受阻等,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斑点叉尾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促进我省斑点叉尾鮰产业良性健康稳步发展,有必要对斑点叉尾鮰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摸清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产业化发展建议,以实现斑点叉尾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斑点叉尾鱼回又称沟鲶,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不但是加工出口的对象,也是垂钓的好品种。为了解决养殖户的苗种需求,我站于2010年5月份进行苗种培育推广,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一、水域要求斑点叉尾鱼回是温水性淡水鱼类,最适生长水温15—32℃、pH值6.5—8.9。网箱应设置在交通方便、水面宽阔、环境安静,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的库湾。  相似文献   

18.
以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为对象,比较了吉富罗非鱼单养、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混养2种养殖模式下养殖效果的差异。结果发现,在单养4个组中,投放密度为27 000尾/hm2的利润最高,达到了106 192.5元/hm2;在与斑点叉尾混养的4个组中,吉富罗非鱼22 500尾/hm2+斑点叉尾4 500尾/hm2的组合利润最高,达到了126 885元/hm2。将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鱼混养组与吉富罗非鱼单养组对比发现,混养4个组的经济利润明显高于单养组。以上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和斑点叉尾混养的经济效益高于单养。  相似文献   

19.
在温室大棚控温、循环水条件下,进行4个批次的大口黑鲈苗种培育,培育周期为27~33 d,水花苗种放养密度为4.2万~4.9万尾·m-3。经过3个阶段培育,在中期分养,分养后密度为2.0万~2.4万尾·m-3。4个批次累计放养苗种598万尾,收获241万尾,平均规格为2 650~2 880尾·kg-1,培育成活率37.0%~48.0%。温室大棚育苗可满足大口黑鲈早繁、反季节苗种培育生产需要,为规模化苗种培育生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从2012年至2014年,每年利用两口池塘开展黄颡鱼夏花苗种培育技术试验,面积0.1~0.6 hm2,放养卵黄苗300~450万尾/hm2。试验结果表明:经25~30 d左右的培育,黄颡鱼成活率33%~52%,平均规格900~1 300尾/kg,饵料系数0.50~0.80,培育池面积小,黄颡鱼放养密度低,则成活率较高,出塘的规格较大,饵料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