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幼龄茶园间作花生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仁地区位于武陵山区,属贵州省东北部,全区辖8县1市1特区,有耕地面积28.27万hm^2,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土壤以黄壤为主,砂质土壤,原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加之工业不发达,  相似文献   

2.
梁河县幼龄茶园间作大豆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地与整地选择海拔1 600 m以上、通风向阳、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茶树2~3龄的茶园较为适宜。对幼龄茶园行间空隙进行深翻晒土,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12~15 t,播种前必须用微耕机深耕细耙,使茶行里土细平整,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并能减轻杂草和病  相似文献   

3.
荞麦全身都是宝,花是重要的蜜源;茎秆可作饲料及沤肥;荞壳是很好的保健材料;籽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纤维素、镁、钾、钙、铁、锌、铜、硒等及其他禾谷类粮食所缺乏的芦丁和叶绿素,营养价值居所有粮食作物之首,可制成城乡人民喜爱的各种辅助食品,这些食品具有降血脂、保护视力、软化血管、降低血糖等功效,同时还有清凉、消炎、帮助消化、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荞麦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丽水市莲都区近几年新建茶园比较多,但由于大部分茶园建于山地上,夏季的高温天气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另外幼龄茶园建设成本高、树冠覆盖度小.为了保证茶树的正常生长和增加农民的收入,丽水市莲都区农业科技人员和茶农开展了茶园间作的探索与研究,最终筛选出吊瓜作为茶园的间作植物,至2007年,全区茶园间作吊瓜发展到1 500亩(667m2,下同),这一生产模式已成为莲都茶农致富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对幼龄茶园间作花生栽培技术;通过对幼龄茶园间作花生中试结果的分析表明:在幼龄茶园间作花生,优化的栽培技术与合理的品种布局,能够取得高效收益与良好的社会效应,实现实现短期经济收入与长期经济收入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又名洋芋、土豆,是世界五大食用作物之一,为积极探索幼龄茶园管理技术,梁河县茶技站在多年探索实践幼龄茶园套种矮秆作物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加大幼龄茶园间作马铃薯试验示范再获成功。为充分发挥大面积幼龄茶园行间优势,抓好幼龄茶园间作马铃薯生产,通过以种促养,以短养长,在巩固茶叶生产的基础上,幼龄茶园套种马铃薯,既能增加茶农收入,又能提高茶园管理质量。现将幼龄茶园间作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茶树篷尚未封行前,在幼龄茶园行间内间作适宜的中草药品种,不仅可有效地互补茶叶和中草药对光照的需求,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茶园小气候等起到良好作用,此外,还可收获部分产品,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本文作者介绍了幼龄茶园行间间作中草药黄芪、半夏关键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适期收获等。  相似文献   

8.
幼龄梨园间作马铃薯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辽宁省建平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全县推广幼龄南果梨间作马铃薯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践证明,幼龄南果梨间作马铃薯是辽西低山丘陵区一种切实可行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
不同间作模式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天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香樟-茶、野花椒-茶、沉香-茶3种间作模式下茶树主要病虫害及天敌在春茶、秋茶2个生育期的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茶园中间作香樟、野花椒、沉香对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天敌的影响不一致。香樟间作茶园茶轮斑病和茶赤星病的发病率较对照茶园低,但有增加茶小绿叶蝉的趋势;野花椒间作茶园茶饼病的发病率、茶小绿叶蝉虫害均较对照茶园低;沉香间作茶园茶小绿叶蝉、茶黄蓟马、茶蚜的数量较对照茶园减少,茶轮斑病和茶煤病发病率也较对照茶园降低。  相似文献   

10.
幼龄果园间作花生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晋花7号为果园间作花生品种,通过正交试验对播期、密度、施肥三因素进行了最佳组合,旨在寻求最佳间作水平模式组合,为当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间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果园间作花生的最佳组合是5月5日播种、种植密度16.5万穴/hm2、配施花生专用肥,可获得较高间作产量(3 825.9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不同间作物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明林茶间作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以不同间作茶园的土壤为材料,以单作茶园土壤为对照,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间作沉香的茶园土壤,N、P、K含量略低于单作茶园,但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4.7%;间作野花椒的茶园土壤,N、P、K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2.7%、22.9%、17.4%、7.2%;间作香樟树的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3.8%、8.4%.说明,进行林茶间作对改善茶园土壤性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间作模式对茶树光合生理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4):470-473
以单作茶园为对照,以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的杉树间作茶园、梨树间作茶园和桂花间作茶园为研究对象,对各茶园土壤养分含量、茶树光合生理指标和茶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了杉树间作茶园的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和梨树间作茶园的全钾含量低于单作茶园外,其余指标均为间作茶园高于单作茶园。梨树间作茶园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较高,都显著高于单作茶园,分别比单作茶园高25%和36%;其他茶园与单作茶园差异不显著。各间作茶园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儿茶素总量均高于单作茶园,而茶多酚含量及酚氨比均低于单作茶园。说明间作能提高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和保持土壤肥力、提高茶树的光合生理指标,从而改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不同间作模式对早实核桃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5,(12):92-94
对5种不同间作模式(魔芋、玉米、烤烟、马铃薯、不间作)的早实核桃幼林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间作作物对早实核桃幼林地径和枝梢数有极显著影响,对保存率、树高、冠幅、挂果率有显著影响。最优间作模式为魔芋和马铃薯,其次是烤烟,最差的间作模式为玉米。间作作物高度过高,对早实核桃幼林冠幅、枝梢数、挂果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套种食用菌对茶园土壤和茶树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红壤丘陵区1年生幼龄茶园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4年的冬季茶株行间套种大球盖菇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套种对茶园土壤环境及春茶萌发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龄茶园冬季套种大球盖菇、菌渣回田作有机肥这一茶园套种模式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pH值、全氮、水解氮、速效钾的含量;对福建少雨、低温的越冬期茶园土壤具有明显的保水保温效果,0~20、2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10月至次年2月分别提高9.22%、6.11%,5、10、15、20cm土壤温度在12月至次年2月分别提高0.90、0.77、0.67、0.50℃;保证了幼龄茶树的安全越冬,与清耕茶园相比,春茶萌发期提早了4.3d,春茶产量提高了iI.0Voo。  相似文献   

16.
红黄壤茶园不同培肥模式的土壤理化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闽东地区红黄壤茶园不施肥(CK)、全量化肥(C)、(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C1/2O1/2)、全量有机肥(O)、(全量化肥+豆科绿肥)(CL)及(半量化肥+半量有机肥+豆科绿肥)(C1/2O1/2L)等6种不同培肥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CK模式相比,其他模式均能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其中,处理O和C1/2O1/2L的改良效益相对较佳,砂粒(0.05 mm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生态茶园间套种香草对茶叶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品质成分、产值效益的作用,介绍茶园间套种香草的关键栽培技术,旨在为开展茶园套种香草模式栽培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甘肃河西地区玉米不同间套作模式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河西地区玉米不同间套作模式的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蒜苗/玉米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最大、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显著,可作为河西地区粮、经间套作最优模式;小麦/玉米模式在产量、产值及经济效益上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粮、粮间套作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山东两年生幼龄茶园中分别施用金正大茶树专用控释肥CRF1(N—P2O5-K2O=25—4-11)、CRF2(N—P2O5-K2O=20—6—14)和普通肥料CCF(尿素+复合肥+碳酸氢铵),其中CCF处理年施入纯氮量为100.8kg/hm2,CRF1处理设置3个水平CRF1—1、CRF1—2和CRF1—3,其肥料施用量按纯氮计算分别为CCF的100%、80%、50%;CRF2处理设置2个水平CRF2—1、CRF2—2,其肥料施用量按纯氮计算分别为CCF的100%、50%。大田试验结果表明:(1)、CRF1—1和CRF2—1在春、夏季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效氮、磷、钾含量;但在秋季,所有处理均表现出营养元素供应不足的现象;(2)、控释肥处理能显著增强茶树光合速率,增加百芽重,同时提高氨基酸含量,降低酚/氨比,进一步提高山东绿茶品质;(3)、山东幼龄茶园肥料施用量偏少.席在CR砣-1处坪的基础上继续试验来确定最佳浓肥量.  相似文献   

20.
对纯茶园和茶树间作巨菌草茶园的生态环境(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种不同类型茶园小气候因子(茶园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具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茶园间作巨菌草能有效降低茶园光照强度和空气温度,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说明茶树间作巨菌草可以改善茶园小气候和土壤状况,能够促进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