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根据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通过田间试验设计及人工接种技术,对2017~2018年铁岭地区玉米大斑病发生流行动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从接种开始到流行末期2017年和2018年,试验小区日平均温度为25℃和26.3℃,平均湿度分别为74.9%和60.5%,病情指数为53.1和44.5。2017年相比2018年病情指数高8.6,根据玉米大斑流行特点,这说明气候对玉米大斑病的扩展起到一定作用。应用SPSS 20.0中回归分析的曲线估计程序将两年的病情指数进行拟合,Logistic模型最适用于描述铁岭地区玉米大斑病流行时间动态。同时推导了病害流行阶段:始发期(0~0.05),这一时期7月7日至7月15日持续8 d,该时期也是最佳药剂防治理论时间。盛发期(0.05~0.95)为7月15日至9月4日,持续天数为51 d。衰退期(0.95~)为9月4日至玉米生育后期。该病的指数生长期也是为最佳药剂防治时间。2017年和2018年生长季流行阶段天数以及季节最大病情指数虽然各有差异,但与Logistic模型推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玉米大斑病病斑扩展LOGISTIC模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斑病自然发病情况调查显示,沈单12、沈单14、辽单120、铁单17、新铁单10、沈农1号、丹玉90等7个品种严重感染玉米大斑病,而辽单37、铁单16、掖单2等品种几乎未感染玉米大斑病,感病情况有明显差异;在感病品种上,病斑扩展模拟结果表明,LOG ISTIC模型能够反映大斑病随时间增长的动态情况,模型随品种不同而差异;病斑扩展速率在0.1196~0.1640之间,扩展情况没有明显差异。玉米大斑病指数增长期从玉米出苗开始到7月末,逻辑斯蒂期从7月末到9月初,衰退期从9月初到玉米生育后期。  相似文献   

3.
玉米大斑病病情发展及病斑扩展时间动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调查2004年沈阳地区玉米大斑病自然发病情况,并通过不同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LOG ISTIC模型能反映沈单14和沈农1号玉米大斑病随时间增长的情况;玉米大斑病指数增长期从玉米出苗开始到7月末,逻辑斯蒂期从7月末到9月初,衰退期从9月初到玉米生育后期。在指数增长期,两品种玉米大斑病病情指数增长速度均为0.06 d-1,逻辑斯蒂期分别为1.58 d-1和1.70 d-1;沈单14的最高增长速度为1.93 d-1,沈农1号为2.78 d-1。指数增长期,沈单14单个病斑面积增长速度为5.6 mm2.d-1,沈农1号为4.6 mm2.d-1,在逻辑斯蒂期沈单14为79.5 mm2.d-1,沈农1号为68.0 mm2.d-1;沈单14最高增长速度为170 mm2.d-1,沈农1号为143 mm2.d-1。该病最佳防治时间为玉米出苗到6月中旬,此时病斑长约21.7 mm,宽3.0 mm。  相似文献   

4.
调查2004年沈阳地区玉米大斑病自然发病情况,并通过不同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能反映沈单14和沈农1号玉米大斑病随时间增长的情况;玉米大斑病指数增长期从玉米出苗开始到7月末,逻辑斯蒂期从7月末到9月初,衰退期从9月初到玉米生育后期.在指数增长期,两品种玉米大斑病病情指数增长速度均为0.06 d-1,逻辑斯蒂期分别为1.58 d-1和1.70 d-1;沈单14的最高增长速度为1.93 d-1,沈农1号为2.78 d-1.指数增长期,沈单14单个病斑面积增长速度为5.6 mm2·d-1,沈农1号为4.6 mm2·d-1,在逻辑斯蒂期沈单14为79.5 mm2·d-1,沈农1号为68.0 mm2·d-1;沈单14最高增长速度为170 mm2·d-1,沈农1号为143 mm2·d-1.该病最佳防治时间为玉米出苗到6月中旬,此时病斑长约21.7 mm,宽3.0 mm.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脉冲Logistic模型模拟玉米灰斑病流行过程。[方法]在不同品种玉米上接种玉米灰斑病菌并观察记录发病情况,采用脉冲Logistic模型对该病发展过程进行模拟,并与实际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人工接种验证结果表明,脉冲Logistic模型能够反映玉米灰斑病病害时间动态。推导得到,玉米灰斑病指数增长期从玉米出苗开始到每年7月上旬,逻辑斯蒂期从7月上旬到8月下旬,衰退期从9月上旬到玉米生育期结束。[结论]由模型推导的结果符合玉米灰斑病发展的生物学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田间发生动态进行研究,为生产上防治该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人工接种的方法,调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田间的病株发病率、病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该病在田间的发病规律;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上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的抗病性。【结果】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中旬,从5月下旬至7月中旬病情指数迅速增长;玉米孕穗期叶片病斑面积和产孢量最大,大喇叭口期次之,苗期最小;玉米下部叶片上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大于上部叶片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结论】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中旬;玉米苗期最抗病,孕穗期最感病;下部叶片较感病,上部叶片较抗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田间发生动态进行研究,为生产上防治该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人工接种的方法,调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田间的病株发病率、病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该病在田间的发病规律;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上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的抗病性。【结果】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中旬,从5月下旬至7月中旬病情指数迅速增长;玉米孕穗期叶片病斑面积和产孢量最大,大喇叭口期次之,苗期最小;玉米下部叶片上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大于上部叶片病斑的产孢量和病斑面积。【结论】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中旬;玉米苗期最抗病,孕穗期最感病;下部叶片较感病,上部叶片较抗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哈尔滨地区短毛独活白粉病的发生流行动态,为有效防控短毛独活白粉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和2年生短毛独活为试材,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在东北农业大学向阳基地调查短毛独活白粉病发生流行情况,并结合寄主生长发育阶段和气象因素分析白粉病流行动态。【结果】短毛独活白粉病的时间流行动态曲线符合近"S"型曲线,短毛独活白粉病发生时期为6月初-8月底,主要发生在植株的生殖生长期。6月上旬为短毛独活白粉病发生的初侵染期,子囊孢子遇适宜环境条件成熟后侵染;之后初侵染病斑不断产生分生孢子,随雨水和气流传播,至7月上旬达到病害发生的指数增长期。白粉病盛发期集中在7月上旬至7月末,侵染病斑大量产孢,病情迅速增长。7月末进入病害发生的衰退期,病情增长缓慢,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达到最高。寄主的生长发育期和温度、湿度、降雨量等气象因子均极大影响了病害的发生流行。在空间上,短毛独活白粉病传播区域不规则,在东北方向和正南方向传播距离较远,发病较严重,且风向和风速极大影响了白粉病的空间传播。【结论】露地栽培条件下,短毛独活白粉病的发生流行可划分为3个阶段,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白粉病发生的初侵染期和指数增长期,7月上旬至7月末为白粉病的盛发期,7月末进入白粉病的衰退期。在短毛独活白粉病空间流行中,病原菌在东北方向传播距离最远,发病最严重。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通过对玉米纹枯病病原菌进行人工接种、田间病害调查,应用植物病害流行学理论,对2017-2018年铁岭地区两年间玉米纹枯病发生及流行动态进行细致研究。研究发现,该病害始发期(0~0.05)为7月4~7日相继持续3 d;盛发期(0.05~0.95)为7月7日至8月23日,持续天数为47 d;衰退期(0.95~)为8月23日至玉米生育后期。该病的指数生长期(始发期)也是最佳药剂防控时期。2017年和2018年生长季流行的各个阶段的天数以及该生长季最大病情指数虽然有所差异,但与建立的Logistic模型推导相对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的流行时期,以无核白鸡心、红地球、巨峰3个葡萄(Vitis vinifera)品种为试材,对沈阳地区2012~2014年葡萄霜霉病的流行动态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发现该病害在3个品种上的流行趋势无显著差异。应用SPSS19.0软件对2012~2014年的调查数据进行拟合分析,构建周期性脉冲Logistic模型,该模型表明年度间同一品种的最大病情指数(K_N)存在较大差异,初始病情指数(d_N)和表观侵染速率(r_N)差异较小,2012,2013,2014年无核白鸡心的最大病情指数分别为91.02,85.08,76.01,该品种3年的初始病情指数(d_N)均为0.01,表观侵染速率(r_N)分别为0.011,0.012,0.013。相关性分析发现病情扩展与相对湿度和累计降雨量均呈正相关关系,降雨量是同一品种不同年度葡萄霜霉病病情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经Logistic模型推导,明确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指数增长期为6月末至8月上旬,逻辑斯蒂增长期为7月下旬到8月下旬,衰退期为8月下旬到葡萄生育后期,流行时期因品种和年份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