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基于田块尺度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形态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高标准农田工程布局、结构具有自身特殊性以及相较于一般农田具有空间形态上的显著差异,本研究基于农田田块尺度,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为评价出发点,从田块规模、田块形态、农田道路、灌排设施和农田防护等方面构建了一套高标准农田建设合规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布尔型赋值方式和短板原理综合评价高标准田块建设的质量和状况,并以吉林省松原市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进行试验实证。研究表明:从农田建设规范的内涵出发,构建的评价体系能有效测度不同维度和不同方面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提出的方法体系可进一步挖掘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短板,为下一步改进工程措施和提高建设的合理性提供依据;试验区契合与不契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田块分别占总面积的78.2%和11.8%。  相似文献   

2.
黄杰 《河北农机》2023,(21):112-114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促进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举措。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各地区的规划建设内容和建成后的效益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黄泛平原区由于盐碱、沙化土地较多,农田易旱易涝,高标准农田建设有一定特殊性。本文以江苏省北部沛县鹿楼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研究黄泛平原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典型做法和建设内容,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科学前瞻规划、推广高效节水农田、提升耕地质量、建立健全管护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为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提供思路,也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优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河南省新郑市为研究区,在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热点分析理论,优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研究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难易程度中基本具备级别所占面积最大,耕地面积为33 731.8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62.27%。根据农田建设难易程度,选取了5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涉及新村镇、城关乡、观音寺镇、梨河镇、八千乡和辛店镇等6个乡镇,可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3 455.87 hm2。研究方法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各项建设工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豫东平原区睢县周堂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将障碍度模型与层次分析法结合,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模型,探究农田建设的限制因子及建设内容。结果表明周堂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综合评价得分为0.732 8,农田建设水平一般,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选区的建设条件;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得,研究区内机井通电率、农田灌溉保证率、土壤有机质含量、机耕路通达度、农田灌溉设施完整度、农田高效节水面积占比、农田智能化管理、田间主干道绿化率等8项指标的障碍度值大于其平均值,为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障碍因素,亟待解决。研究表明,障碍度模型与层次分析法结合的研究方法,可准确识别研究区农田建设中的主要障碍因子,进而为项目区优先建设内容的确定提供指导,提高建设工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TOPSIS和BP神经网络的高标准农田综合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我国提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高标准农田的识别是建设前选址和建设后评价的基础。本文以耕地图斑为基本单元,融合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从本底条件、空间形态、建设水平、生态防护等方面,构建农田综合质量多特性表征体系,采用逼近理想点排序法(TOPSIS)进行初步评价,再以人机交互的方式选取各质量等级农田的真值样本,进一步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修正各特性权值,得到农田综合质量的精确评价结果,实现高标准农田识别。以吉林省大安市为研究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特性表征体系的农田综合质量评价方法精度达到96%以上;研究区高标准农田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耕地集中连片、道路通达、生态防护良好、具有农业现代化生产优势的东北部、中北部、西北部边缘和部分南部区域;当地已备案的高标准农田和未备案、有潜力的高质量农田区域均得到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6.
农田地块是典型的农田地理要素,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元,是实现作物生产规划、管理和效益评价的基本单元。为此,以农田地块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农田地块更新信息的时空特征基础上,将基于图的时空数据模型应用于农田地块更新地理信息系统中,很好地满足了农田地块更新地理信息系统中对时空数据管理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7.
农田覆盖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蓄水保墒和调节土温等积极作用,是农业保护性技术之一。在介绍农田覆盖措施重要性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农田覆盖对农田土壤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对农田土壤温度、水分、养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并深入分析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最后对未来农田覆盖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农田覆盖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高标准农田的定义,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内容、具体目标及重点,论述辽宁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及近期规划,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田建设机械是建设高质量农田的基础设施,在农田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介绍挖掘机、旋耕机、铧式犁、圆盘耙、联合作业机的组成、工作原理、类型及特点,为加速农田建设机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田控制排水作为一项全新的农田水分调控模式在我国发展研究起来,一些农田控制排水试验研究表明,农田控制排水起到有效地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及高效合理利用管理水资源等目标。探讨研究的是基于多智能体的农田控制排水机理研究,建立农田控制排水各个目标的单个智能体系统,分析探讨单个智能体之间的协商等逻辑关系,实现农田控制排水多目标的协调统一,为农田控制排水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为农田控制排水软件开发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宽甸县耕地地力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宽甸县耕地的总体地力状况,宽甸县土肥站利用3a时间,采用土样检测和施肥跟踪监测的方法,对全县耕地地力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耕地地力评价报告。利用评价成果指导当地的农业结构调整、配方施肥和土壤改良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盐渍化平原区玉米产量空间变异与地形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华北平原中存在盐渍化的禹城市作为典型研究区,在获取全市范围玉米测产、地形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插值技术研究了地形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禹城市玉米产量沿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递增,与地形起伏一致.地形起伏虽然较小,但玉米产量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呈极显著正相关(R=0.263,p<0.01).平面曲率与玉米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245,p<0.05),即田块的平面曲率越大,越易积聚盐分,导致玉米产量越低.地形因子对禹城市玉米产量空间变异起到12.4%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习水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发展山地农业机械化对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由于地形复杂、土地破碎,山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5%,非常适合发展山地农机。因山地、经济条件、机耕道缺乏等条件的制约,我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依然较慢,农业装备水平差,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建平县地下水动态进行分析,得出该县地下水采补基本平衡,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17亿m3,此结论可作为编制建平县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取用水总量控制规划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节水抗旱集成技术对土壤水分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在黑龙江省甘南县进行了节水集成技术(振动深松技术+机械化暗式坐水种技术+苗期补灌技术+坡耕地垄向区田技术)对土壤含水量及其大豆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在全生育期对土壤水分指标及大豆产量进行了观测,对观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采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法对不同的试验处理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节水集成技术可有效地提高土壤含水量,具有较好的节水作用,同时大豆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显著;振动深松和垄向区田情况下的处理6(坐水量83.07 m3/hm2,补水量120 m3/hm2)为最优。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耕地单产实现程度、播种面积实现程度和耕地总产实现程度3个方面来表征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的计算方法。区域尺度上的小麦、玉米可实现单产是采用前沿生产函数、区试产量和近5 a高产水平等多种方法进行确定,地块尺度的小麦和玉米的可实现单产依据农业生态区法(agricultural ecological zone,AEZ)进行修正得到。乡镇尺度上的小麦和玉米的可实现单产分别采用尺度下移和尺度上移的方法将地块尺度的小麦玉米可实现单产转化为乡镇尺度的可实现单产。应用此核算方法对北京市大兴区1982、2000和2006年3个时期的乡镇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区区域尺度的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实现程度在1982年出现最高值,并在1983-1998年的较长时期呈现小幅摆动但基本保持在35%~45%之间,而在1998年以后则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并在2004年以后出现一定幅度上升;大兴区乡镇尺度1982年实现程度最高;与1982年相比,2000年所有乡镇都大幅降低,2006年比2000年有所增加,但仍低于1982年;乡镇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大兴区区域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与乡镇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该文构建的乡镇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的分析方法为从宏观尺度研究耕地生产能力差异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镇巴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提出了镇巴县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方向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县级农机职业技术学校的全日制学历教育,是中职教育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农村新型农机使用、修理人员的任务.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输送急需的人才。结合县级农机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特点,就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试验在三江平原宝清水利综合试验站进行,以空育131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不同灌溉模式,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水稻的生育特性、产量和水量消耗。结果表明,从节水角度看,控制灌溉水稻田间耗水量最小,湿润灌溉比控制灌溉多达43.5%,淹灌最大;从产量角度看,控制灌溉产量不及湿润灌溉和淹灌,湿润灌溉比控制灌溉高23.4%。可以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并综合考虑节水效益和产量效益,选用合适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20.
揭示区域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开采适宜性,对于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山东省德州市为研究区,借助GIS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在分析该区近10a(2005-2014年)地下水埋深基本特征、年际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以地下水临界深度、漏斗区、超采区为评价指标,研究地下水开采的适宜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埋深普遍较浅,10a的平均埋深为4.6m,但各县区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在10a间,地下水埋深变化波动较大,7个县区的CV大于10%,达到中等变异程度;2研究区10a间地下水埋深下降趋势明显,除庆云县、禹城市、齐河县和武城县外,其他区域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3研究区2005、2009和2013年的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格局相似,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别,非漏斗区(埋深≤6m)面积逐渐增大,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埋深6m)的范围不断缩小;4研究区的可大量开采区主要位于庆元县、禹城市、齐河县等县区,总面积为2 290km~2,适宜开采区主要位于中部、东北部和西部,总面积为3 790km~2,限采区在各县区均有分布,总面积为4 289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