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龙江省北部高纬寒地总播种面积约2000万亩左右(包括新开荒地约200万亩),大豆播种面积1000万亩左右,占播种面积的50%左右,约占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的14,相当于吉林及辽宁两省大豆种植面积的总和,是我省及国家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优质商品豆基地。但...  相似文献   

2.
大豆是我国北方主要经济作物 ,也是黑龙江省优势作物 ,全国大豆年种植面积在 1 2亿亩左右 ,黑龙江省年播种面积在 3 0 0 0~ 40 0 0万亩左右 ,约占全国的 1/3~ 1/4。 80年代后期以来 ,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1993年大豆播种面积创历史最高记录 ,达到近 5 0 0 0万亩 ,占粮豆薯面积的 40 % ,大豆重茬和迎茬占 43 %。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 ,重茬和迎茬现象在黑龙江省越来越普遍 ,一般重茬和迎茬大豆减产幅度在 5 %~ 3 5 %之间 ,但这种现象又无法克服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大豆价格不断上涨。此外 ,在黑龙江省北部…  相似文献   

3.
一、大豆生产的历史与现状 湖南大豆栽培历史悠久,分布极为广泛。早在1936年大豆种植面积曾达117.0万亩,总产10.6万吨。山于长时期战争的影响,农业生产遭受很大的破坏,到1949年全省大豆播种面积仅64.22万亩。新中国成立后,大豆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面积以每年19.3%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黄沙豆引种示范初报福建省永安市农业局张惠平三明市农科所罗英许宗得永安市地处福建三明地区中部,常年种植大豆15万亩,占旱粮面积的25%以上,是主栽旱粮作物,其中春豆播种面积08~10万亩,以山地幼龄果园套种为主。近年来,春大豆生产用种主要有莆...  相似文献   

5.
建国40年来,我省共种植大豆8434.0万亩,总产47.8亿公斤,年平均种植面积210.8万亩。年总产1.2亿公斤,平均单产56.7公斤。 从40年来我省大豆生产的现状看,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播种面积不稳定。二是优良品种推广速度缓慢。三是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而不稳。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是黄淮海地区夏大豆主要产区之一。建国初期,基本实行二年三熟制,以夏播为主,与小麦、高梁、谷子等作物轮作,全省播种面积3000万亩,1949年全省平均亩产37公斤。70年代,随着一年二熟制的发展和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大豆面积急剧下降,大约在100...  相似文献   

7.
克东县宝泉镇是嫩江平原盛产大豆的地区之一。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对种植大豆越来越重视,全镇12.5万亩耕地,1988年大豆面积仅有3万亩,占总面积31%;到1991年大豆面积上升到5万亩,占总面积的42%,1992年大豆面积上升到6.5万亩,占总面积的50%;1993年预计大豆面积可上升到7.6万亩,占总面积60%。 1991年以前大豆种植轮作比较合理,大部分是麦—麦—豆—杂,或者是杂—麦—豆—麦。1992年重迎茬的大豆面积占大豆面积15%,平均亩产下降5市斤。1992年大豆重迎茬面积达3万亩,占大豆面积的50%,根线虫病面积较多。1993年大豆重迎茬面积预计可达4万亩。大豆面积的迅速增长,打破了原有的种植比例和轮作形式,大豆重迎茬问题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8.
在农产品统购统销时期,统购时只计量不考虑加工品质,因而农业生产上强调种植高产作物,按一个地区粮食产额的大小论对国家的贡献。由于大豆在过去一段时期,主要用来制做副食,东北地区也限于作为食用的油来源,以及少量的出口,因此大豆被看作无足轻重的低产作物,大豆被排除在重要作物之外,在落实种植计划时,大豆面积一再被压减,有些关内的大豆主产省份,甚至被排除在种植计划之外。农民失去种植大豆劲头。除黑龙江省外全国各地大豆产量下滑。1955年全国播种大豆17161.7万亩,1985年降至11575.3万亩。其中关内主产省山东面积由2864.0万亩下滑至766.8万亩,产量由153.3万吨下降至79.5万吨。河南由2316.0万亩降至1320.4  相似文献   

9.
大豆在我省为粮油兼用作物,建阳、三明地区是我省大豆的主要产区,常年产量占全省总产四分之一。建阳地区1986年总产1326万公斤,三明1985年总产1188万公斤。根据种植方式和收获季节不同,分为秋大豆、春大豆和田埂豆三种类型。七十年代以前,以早稻——秋大豆为主的轮作方式,三明市每年种植10多万亩,建阳种植20万亩左右,七十年代以来,因改制、扩大双季稻,稻——豆轮作的面积不断减少,加以锈病流  相似文献   

10.
惠安县属沿海丘陵旱作区,是福建省大豆主产区之一,常年春大豆播种面积约8万亩(其中纯种面积6万亩左右、麦地套种约2万亩)加上甘蔗、花生间套作,大豆面积共达10万亩左右。由于旱涝灾害频  相似文献   

11.
鄂西山区大豆品种选育情况湖北省恩施市天池山农科所李希腾我州地处湖北鄂西南边缘山区,种植大豆历史悠久。自清代就有大豆栽培,播种面积常年20万亩左右。建国后,随着种植方式的改进,大豆品种亦随着不断的引种更新,播种面积也随之达到45万亩左右(间套)。我所大...  相似文献   

12.
一、生产现状 红薯、大豆和玉米是零陵、郴州地区(下简称湘南)主要旱粮、饲料作物。据统计,“七·五”前期(1986年—1988年,下同)年平均种植面积140.6万亩,占本区同期旱粮种植面积的79.9%;总产1.55亿公斤,占同期旱粮总产的84.2%。“七·五”期间,三种作物种植面积均比“六·五”后期(1983年—1985年)有所扩大,其中红薯种植面积80.3万亩,大豆44.8万亩,玉米15.5万亩,分别比“六·五”后期扩大0.7%,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豆育种的成就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大豆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遍及全国各地,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大豆生产有一定的恢复和发展。1949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12,478万亩,亩产41公斤,总产510万吨。50年代年平均种植面积16,914万亩,亩产54.6公斤,总产923万吨,比1949年面积增加35.6%,单产增加33.2%,总产增加81%。60年代年平均种植面积13,599.5万亩,亩产53.5公斤,总产728万吨,比50年代面积减少19.6%,单产降低2%,总产减少21.2%。70年代大豆面积下降到10,998.6万亩,亩产69.3公斤,总产762.5万吨,虽然面积比60年代减少2,600.9万亩,但由于单产提高  相似文献   

14.
北京郊区大豆生产的历史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京郊大豆生产的历史回顾与现状1面积几起几落,目前趋于稳定京郊大豆种植历史悠久,解放初期大豆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种植面积很大。据统计,1949年大豆种植面积为7678万亩,占当年粮食种植面积的104%,1952年发展到10397万亩,占1...  相似文献   

15.
南方间签作大豆生产发展的现状与对策(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南方间套作大豆生产现状 近年来,在我国大豆生产徘徊不前的整体背景下,南方地区大豆生产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08年,南方大豆面积达到2 205.4万亩,比上年度增加119.1万亩.除高海拔寒冷地区外,南方地区凡有农耕的地方几乎都有种植大豆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曾经一度被冷落的“低产作物”大豆,现在逐渐热了起来,几乎成了我国农产品中最受欢迎的抢手货,虽然大豆价格不断上扬,还是供不应求。从而激发了广大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也成了各级领导十分关注的一个新问题。过去,为了提高单产,增加总产,许多地方都采取了减大豆,增加高产作物的作法,因此,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减少。1990年比1989年减少711.9万亩,1991年又比1990年减少764.6万亩,大豆总播种面积只有1.05亿亩,比历史上种植最多的1931年的2.29亿亩,减少1.2亿亩,已经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可是,从1992年开始,出现了转机,我国大部分省市的大豆种植面积都有增加,单产提高,总产上升。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主要玉米杂交种生产情况及种质基础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龚世琛 《玉米科学》1995,3(4):028-033
根据省种子管理局1983年至1992年间全省玉米播种面积和推广面积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均种植50万亩以上的杂交种有11个,播种面积占玉米总面积的62.8%~88.6%;种植面积5~50万亩的杂交种有20个.播种面积占玉米总面积的10.0%~22.9%.播种面积由1983年的2159万亩增加到1992年的3251万亩,亩产由223公斤增加到328公斤.十年间我省种植20万亩以上杂交种的亲本数为16~22个,遗传基础较狭窄,在遗传上存在较大的脆弱性和突发某种病害的隐患。  相似文献   

18.
发展涪陵地区大豆生产的对策四川省涪陵地区农技站赵守明进入80年代,尤其是近5年,涪陵地区大豆播种面积、总产、单产和人均占有量均呈下降趋势。1994年全区大豆播种面积仅12.02万亩,比1949年减少9.27万亩,减少43.5%。人均占有量仅2.2公斤...  相似文献   

19.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东北三省重要病害,近年来发病较重。嫩江地区历史上大豆种植面积最多为461万多亩,亩产204斤。现因此病的危害仅种植270多万亩,亩产只100斤左右。特别是本地区南部各县发病较重。为发展大豆生产,扩大种植面积,开展大豆孢囊线虫病防治研究工作,对促进大豆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我们经过四年的研究,兹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1957年江西省大豆种植面积达456.2万亩,总产3.36亿斤。其中秋大豆面积321.1万亩,产量2.41亿斤,分别占全省大豆总面积和总产量的70.4%和71.7%。六十年代以来,由于重稻轻豆,以稻压豆,发展双季稻,使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秋大豆面积急剧下降,每年种植面积不到100万亩。1984年全省大豆总面积198.3万亩,总产量2.7亿斤,人均占有量由1957年的18斤,下降到8斤 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每年需要从外省调进大豆500多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