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提高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丘陵山区冬水田水稻的单产水平及氮肥的利用率,实现区域水稻高产高效和生态友好等目标。笔者以大面积水稻生产代表品种‘渝香203’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氮肥施用量与施用方式对水稻抽穗—成熟期生物产量积累与分配、氮素利用率及稻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生物产量、氮积累总量以及稻谷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氮肥后移作穗肥有利于水稻的生物产量积累和合理分配,在中氮处理(10 kg/666.7 m2)采用底肥:穗肥=5:5 的施氮方式下,水稻茎鞘输出率和转换率均较高,分别达到56.59%和48.59%。氮肥后移作穗肥有利于提高氮农学利用效率和表观利用率,适宜的施氮比例受施氮量的影响而不同。氮肥后移作穗肥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穗平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实现大穗高产。兼顾稻谷产量与氮肥高效,重庆冬水田地区杂交水稻的高效施氮策略为纯氮10 kg/666.7 m2,且采用底肥:穗肥=6:4 或5:5 的施氮方式。稻谷实际产量为9910.68~9940.62 kg/hm2,平均产量为9925.65 kg/hm2。  相似文献   

2.
氮肥后移对超级稻扬两优6号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基础地力和施氮量相同条件下,研究氮素基蘖肥和穗粒肥不同运筹方式对超级杂交水稻品种扬两优6号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适当后移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5个处理籽粒产量由高到低顺序是:6 4>5 5>7 3>10 0>CK;氮肥农学利用率为:6 4>5 5>7 3>10 0;氮肥表观利用率为:6 4>7 3>5 5>10 0,说明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提高,分次施用优于一次性施用.由试验可知,6 4处理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最高  相似文献   

3.
水稻旱育丢秧不同基蘖氮肥与穗粒氮肥比例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施氮水平条件下,研究了水稻旱育丢秧不同基蘖氮肥与穗粒氮肥比例对杂交水稻冈优827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基蘖氮肥与穗粒氮肥比例为5∶5时,水稻的单产最高,综合经济性状和上部叶片的性状最优。  相似文献   

4.
研究缓释氮肥含量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水稻高效生产,以及水稻缓释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试验,对不施用氮肥(T1)、常规施肥(T2)和缓释氮肥(T3~T6)进行对比试验,缓释氮肥含量设5%、10%、15%和30%共4个梯度。结果表明:含15%缓释尿素的水稻缓释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最大,较常规施肥增产8.38%,氮肥利用率提高2.55%。缓释氮肥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可代替普通化肥,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含15%缓释尿素的水稻缓释肥对水稻增产增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麦秆还田与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秆还田与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水稻分蘖发生数、穗数、LAI在水稻生长前期均小于秸秆不还田,在水稻生长后期,麦秆还田对水稻生长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叶绿素含量增高、LAI增大。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对穗数和千粒重影响显著,氮肥运筹方式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同时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互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最高产量出现在秸秆还田T1(5∶5)处理组合,即在还田条件下氮肥基追比为5∶5时产量最高,在不还田下也是同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推进安龙县水稻高产技术研究工作,确定安龙县水稻高产栽培中氮肥的合理使用量与使用方法,明确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高产目标条件下的氮肥利用率,为推广提供依据,特进行该试验。试验表明:按目标产量800kg/667m2设计氮磷钾施用量,在磷钾施用量不变、氮肥基蘖肥和穗肥施用配比在8∶2的情况下,减少氮肥(30%)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明显;氮肥基蘖肥和穗肥施用配比在5∶5的情况下,增加氮肥用量增产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颜贞龙  张勇  赵捷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1):1963-1965
研究氮肥不同用量和运筹方式对杂交稻甬优7850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比例(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为4:2:3:1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单位面积分蘖数和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但成穗率降低,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氮肥施用量为210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氮肥后移可以提高水稻成穗率和每穗实粒数,氮肥施用量为270kg·hm-2时,氮肥施用比例(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为3:2:3:2时,水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7,(1):12-14
氮肥运筹方式是水稻栽培的一项重要环节,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两个大穗型水稻品种Q优5号和内5优H25为材料,氮肥总量设3个处理,分别为纯氮240 kg/hm~2、285 kg/hm~2和330kg/hm~2,在氮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设置两个穗肥施用比例,分别为7:3和8:2。结果表明:总氮量的大小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通过穗肥调控,可以改变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在较低氮素水平下也能得到较高产量。两个大穗型水稻品种最佳总氮水平是285 kg/hm~2,最佳穗粒肥施用比例为S1(7:3)。  相似文献   

9.
中低产田水稻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宁夏灌区中低产田水稻氮肥基追比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插秧稻氮肥65%基施、35%追施的产量最高,水稻产量为13 436.5 kg/hm2.50%基肥、50%追肥的产量次之,水稻产量为12 957.0 kg/hm2.直播稻氮肥50%基施、50%追施的产量最高,水稻产量为7 403.0 kg/hm2.氮肥65%基施、35%追施的产量次之,水稻产量为7 253.5 kg/hm2.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不同时期施肥比例与产量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百色市水稻氮肥施用不够合理,氮肥利用率普遍偏低的问题,对水稻不同时期施氮量与水稻产量关系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氮比例对每667m2高峰苗数,有效穗数有明显的影响,随氮肥后期施用比例增加,高峰苗呈递减趋势,而成穗率增加,结实率提高;氮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6.2%;其次是7∶3,比对照增产10.9%;再次5∶5,比对照增产5.0%。  相似文献   

11.
氮肥施用量对机插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氮肥施用量对机插水稻产量及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为270kg/hm2最有利于水稻产量及品质的提高,但不同基因型水稻对氮肥的耐性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2.
在盘锦盐碱水稻土上,采用田间微区的方法,研究了氮肥不同用量和不同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各施氮肥处理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38.79%~84.9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氮肥用量为255 kg/hm2,采用40%N基施、40%N为分蘖肥、20%N为穗肥的施用方法水稻产量最高。适宜的蘖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大,粒肥应酌情而用,且氮肥用量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肥管理对机插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氮肥管理对机插水稻武粳15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270~330kg/hm2.基蘖肥:穗肥为5:5~6:4能获得较高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氮肥利用率降低.在施氮水平为300kg/hm2情况下,基蘖肥:穗肥为5:5的肥料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氮肥施用量及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对氮肥施用量及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总量对水稻产量有明显影响,水稻产量随总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建议靖江种植南粳5055氮肥施用总量以300~360 kg/hm2为宜;保花肥施用尿素比施有机复合肥更有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科学的氮肥运筹技术,笔者于2009年在跃进农场进行了水稻氮肥运筹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区土壤生产能力较高,但施用氮肥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且在施用基蘖肥的基础上,增施穗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同时,氮肥前后期比例以7∶3或5.5∶4.5为好,并提出了本地区水稻目标产量700kg/667m2、氮肥利用率为26%和30%条件下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22.5、19.5kg。  相似文献   

16.
以淮稻5号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姜堰水稻土区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氮肥用量255.0 kg/hm2水平下,产量分别比127.5 kg/hm2处理和382.5 kg/hm2处理增加15.1%和4.5%,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4.5、14.6个百分点。在实际生产中,姜堰水稻土区水稻氮施用量应控制在255.0 kg/hm2左右,最高施用量不宜超过294.5 kg/hm2。  相似文献   

17.
氮肥不同运筹模式对水稻生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肥是作物增产的重要因素。针对水稻氮肥用量过高,前期氮肥比例过大这一突出问题,本试验选取水稻"前肥后移、精确定量"施肥技术,对特定生态区水稻主栽品种的氮肥运筹进行研究与优化。研究氮肥后移对水稻碳氮物质积累、运转、分配及品质形成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不同氮肥运筹下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机制,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结果表明:氮肥后移使分蘖期群体分蘖的发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降低了拔节前植株的吸氮量。但在氮肥后移之后,拔节-抽穗阶段的植株吸氮量明显提高,每穗总粒数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增产的效果;氮肥后移的效果与氮肥施用量有关,在N15、N18和N21处理下,当氮肥运筹比例为5∶5时产量较高。综合多年的试验表现,江苏麦茬单季晚粳稻以N18处理下氮肥运筹比例为5∶5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以水稻品种“特优458”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置不同氮肥水平处理,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生物性状、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氮肥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在低氮条件下,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水稻株高、千粒重、结实率、产量等生物性状;但当氮肥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株高、千粒重、结实率、产量等指标随着...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施用氮肥对水稻的生长和稻谷产量有较大影响。为探讨不同的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和相关生长性状的影响,提高肥料利用率,晚稻氮肥运筹试验,在施氮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氮肥在基肥、蘖肥、穗肥、粒肥的比例,提出最佳施肥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追施穗粒肥比全部作基肥的"一餐饱"施肥方法,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氮肥分配在基肥、蘖肥、穗肥、粒肥中的比例按5:2:2:1来施用与全部作基肥比,每667m2增产稻谷113.47kg,增收287.5元,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给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提供依据,采用不同的氮肥处理,研究了氮肥对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的影响,以及齐穗后干物质重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水稻不同时期的叶片、茎鞘及总干物质重都有明显的增加作用,但过度增加氮肥,不仅干物质重增加不明显,而且也达不到高产水平。水稻齐穗期的干物质重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最佳值为9 228±300kg.hm-2;水稻齐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y=1.1099x+1 960.6(R2=0.98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