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四低”资源数量占农业后备资源总量的76.3%,因而今后农业开发的重点应以改造“四低”资源为主,即应在资源深度开发上下功夫。本文在分析我国“四低”资源数量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成因及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6年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了“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理念。广东毗邻港、澳,是沿海开放和经济发达省份,尤其是珠三角现代农业的特点比较突出。经济发展后,如何践行“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我们对广东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控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思考。1“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雏形逐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在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控,农业增产、增效,农民节本、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植物保护工作主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真正发展,在我国仅20余年的时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产品深加工仅停留在原始的粗放型水平,直至70年代末开始我国相继恢复了农产品的贮藏、保鲜、加工的教育和研究,设立了“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等研究中心,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由高等农业院校与科研单位组成的农产品加工教学、科研体系。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有从事农业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三农”问题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成为当下国家与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创业不仅能促进农民增收,而且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对搞活农村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有显著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创新创业、农业创业教育,鼓励更多高校专业人才投入农业创业之中。  相似文献   

5.
当前,“三农”问题关呼社会稳定与发展,已成为我国有识之士和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几年以来,我国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特别是今年以来,减免农业税及出台多项保护粮农优惠政策,更是为“三农”发展注人活力。但是,要根本解决我国广大农民奔小康的问题,还有很多事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仅从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农业种植业经济效益上面作一上些探讨,希望广大从事相关行业,如农业技术、经济管理人士等涌跃参与讨论,为振兴“三农”工作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发展杂草及其防除科学,不断提高杂草防除科学水平,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更好地为农业服务,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最近成立了“杂草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江荣昌同志被聘任为“中心”主任。“中心”的宗旨是贯彻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方针,坚持科学研究为经济建设服务,联合省内外有关单位,实行科研,生产一体化,试验、示范、推广一体化,先进技术引进、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一体化,为发展我国杂草及其防除科学,发展现代化农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北方旱地农业研究与开发的重大进展与突破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我国“七五”和“八五”期间10年来在北方旱地农业研究与开发实践中所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提出了发展北方旱地农业必须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粮食为先导,农牧结合,农林牧综合发展,推动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们的生存之本、衣食之源。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繁荣稳定,所以我国将农业视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是本土农业经济接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是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即进入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基于此,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高科技农业、品牌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尤为重要,对乡村振兴具有很强的引领和支撑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主要阐述了我国“十二五”期间农业植物检疫在疫情控制、国际合作和法制建设等方面面临的形势,分析农业植物检疫在法规建设、队伍建设以及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展望其前景,并提出了工作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我国主要类型生态结构功能和提高生产力途径研究研究”的子课题“荒漠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提高生产力途径的研究”,于1993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站通过了中期评估。  相似文献   

11.
彭昌家 《植物医生》2000,13(6):13-1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植保植检工作随之得到较快发展,尤其是90年代对流行性、迁飞性病虫害推行统防统治以来,植保植检工作为农业抗灾夺丰收,确保农业持续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我国农业出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的发展由资源约束转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农业解决温饱的需要转向适应进入小康的需要,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有了新的要求”新形势,尤其是近年农业连年丰收,导致农产品“卖难”和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种田积极性严重受挫。农药也转为供过于求、价格逐年下跌、市场…  相似文献   

12.
从2008年科技部国家“863”计划项目“水田超低空低量施药技术研究与装备创制”实施到目前短短十多年时间,我国植保无人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探究,本文就植保无人机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助力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土壤是农作物赖以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古往今来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们都承认农业对土壤的特殊依赖性。在我国近年的典籍上,土壤做为农业种植业中增产措施的基础,曾被独尊为农业中所谓“八字宪法”之首位。植物病理学家们在肯定土壤对于农作物生长发育所起的基本作用的同时,也看到了土壤还为农作物的若干传染性病害的各种病原物(真菌、细菌和线虫以及少数所谓“土传病毒”等)提供了贮藏的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学术讨论会将在北京召开为纪念我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颁布20周年,总结和交流各地、各单位多年来开展综合防治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展望未来,进一步发挥植保方针在“两高一优”农业和可持续农业中的作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为配合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和中国科协开展的“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办刊水平,鼓励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多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中国农学会和中国期刊协会农业期刊分会决定,开展“2003年度中国农学会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有关事宜请登录中国农业期刊联盟网站(http://capf.nease.net)或中国农学会网站(http://www.caass.org.cn)查询,也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联系。电话:010-64194480;E-mail:edit@cav.net.cn;联系人:孙哲、胡映霞。2003年度中国农学会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开始…  相似文献   

16.
蒲天胜 《广西植保》2005,18(3):24-27
农业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国际可持续发展概念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总战略的影响下,总结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经验提出来的。其涵义为:“在确保食物安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农业、促进农业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维护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逐步形成一个协调平衡的农业经济、技术、生态系统和健全繁荣的社会系统,以实现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持续农业有其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日益关心农产品质量安全,“菜篮子”、“米袋子”的安全已成为政府履职、民众关注的焦点。化学农药的使用为农业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当前,生物农药以其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的特点,在农业生产和病虫害防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此本刊专访了国务院参事、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刘坚,他表示.在目前化学防治为主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会讯     
2001中国农药发展年会“一体化经济与农药发展研讨会”在厦门召开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主持召开的2001中国农药发展年会“一体化经济与农药发展研讨会”于2001年11月6~7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会议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经贸委、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农科院及大学里的专家、教授就我国“加入WTO与中国农业国际化问题”、“十五”农药行业技术创新要点”、“农药企业结构调整与宏观管理”、“农药安全问题与施药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生物高技术在植物杀虫抗病中的作用”等领域 ,探讨了我国农药…  相似文献   

19.
浅谈赫山区农药市场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作为重要而又极其特殊的农业投入品,在保障农业丰产丰收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且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有着紧密联系。我国加入WTO后,对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公害生产”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形势对我  相似文献   

20.
以松嫩平原西南部的长岭县为例,依据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反馈控制理论和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维持现状”、“生态建设”、“节水”、“偏畜牧业”、“偏种值业”和“农牧互促”等6种调控方案。经仿真模拟及其结果对比分析,“农牧互促”方案是研究区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