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由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和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主持,围场塞罕坝机械化林场参加协作的“落叶松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从1983年开题以来,经过三年艰苦细致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可喜成果,经过同行专家教授审评,10月16日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2.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又名大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是我区油桐主要的食叶害虫,常常周期性大发生。一旦猖獗,大面积桐林被吃得片叶无存,严重影响桐林的生长发育,使桐籽大量减产,甚至造成桐林枝枯树死。油桐尺蠖在我区除严重危害油桐外,还危害油茶、茶叶、乌桕、花生、乔麦、玉米等作物。利用现有生产的化学农药防治油桐尺蠖,在桐林中,将药剂均匀的施在叶面上是很困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落叶松尺蠖(Erannis ankeraria Staudinger)虫害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苏木山林场、察右中旗那日斯太林场、卓资县上高台林场和保安林场及凉城县猴山生态公园呈高发态势,严重威胁着当地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安全。落叶松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是其重要病原物,本文通过开展林间病毒药效试验研究,为将来病毒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1986年在陕西秦岭林区发现落叶松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其多角体呈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不规则形,大小为0.83~1.63μ,病毒粒子杆状,两端钝圆,37.3±8.75×93.2±1.63nm,单粒包埋,紫外光光谱最大吸收值为269nm。室内毒力测定LD_(69)为1.66×10~4PIB/ml,利用2~6×10~3PTB/ml病毒悬液林间防治落叶松尺蠖,其死亡率为94.3~97.5%。  相似文献   

5.
<正>利用昆虫病毒防治森林害虫,国外这方面的试验工作较多,且已用于生产实践上,曾试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森林害虫天幕毛虫(malacosoma spp)、赤松毛虫(Dendro limnsSpectabilis)、云杉梢蛾(Choristoneura fumiferana)、金合欢树衰蛾(Kotochalia jun-  相似文献   

6.
胡杨是中亚和亚洲中部干旱荒漠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树种,在我区塔里木盆地及塔河流域有着广泛的分布,对于盆地环状绿洲的保护和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病虫害及其它灾害,胡杨林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本文针对其主要虫害谈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杨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杨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又名春尺蠖、沙枣尺蠖、榆尺蠖等,广泛分布我国的新疆、甘肃、内蒙、青海、宁夏等十多个省区,是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害虫之一。此虫主要危害杨、柳、榆、槐、沙枣、桑、槭、桦、宁条、花棒、沙柳及多种果树,每年发生面积达600多万亩。此虫每年发生一代,成虫出现期早、幼虫发生期短、食量大,发育快,常暴发成灾,对树木生长及果实产量影响很大。如沙枣、宁条、榆树等的种实受害一次产量约减低90%,甚至颗粒无收;如连续危害  相似文献   

8.
油桐尺蠖能被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致死。防治试验表明:病毒浓度大时,潜伏期短,死亡快、死亡率大,浓度低时,潜伏期相应延长,死亡率也相应增大;不同的感染方式其致病力不同,死亡时间也不相同;在林地大面积防治效果为95%以上,并有远距离的扩散和后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木(木尞)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和苹果烟尺蠖Phthonosema tendinosaria为我国森林的重要食叶害虫。前者在我国分布于台湾、四川、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后者在国内分布于四川、黑龙江、辽宁、河南,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两者均为杂食性害虫,除为害杨、柳、榆、槐之外,对其它多种林木,果树以及大田作物均能为害。近年来,在河南的临汝、宜阳等县,这两种尺蠖同时发生,为害刺槐和核桃,仅洛阳地  相似文献   

10.
外斑埃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新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8年从危害刺槐的外斑埃尺蠖(Ectropis excellens Butler)病死虫中分离出一株病毒。经电镜观察且种新核型多角体病毒。其多角体大小为0.64-1.92μm。病毒粒子呈杆状,大小为292nm×71.3nm。  相似文献   

11.
昆虫病毒是一种很好的生物杀虫剂,其特异性强,致病力高,安全、不污染环境。目前国外已有30多种昆虫病毒杀虫剂进行了登记、注册、生产和应用[1]。然而如何解决病毒的增殖技术和降低生产成本,是病毒商品化生产的重要问题。虽然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病毒杀虫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利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SuNPV)来防控危害桉树的油桐尺蠖的方法,以一定浓度的病毒感染室内人工饲养的油桐尺蠖幼虫,幼虫致死后分离提纯其上病毒并使其增殖,对所用增殖病毒感染的幼虫观测幼虫死亡率,并计算半致死浓度LC50、半致死量LD50、半致死时间LT50。结果表明BuSuNPV专一性强,对危害桉树上的油桐尺蠖幼虫具有较强的浸染力;病毒的增殖量随龄期增加而加大,2~5龄幼虫病毒的增殖量为2.06×105PIB~1×108PIB/虫,所增殖的病毒特异性强,对油桐尺蠖幼虫具有较强的致死性,其LC50=2.15×104PIB/mL,LD50=8.395×103PIB/头,以1×107PIB/mL感染3龄幼虫的LT50为6.7 d。说明用室内人工饲养的油桐尺蠖幼虫来增殖的BuSuNPV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可考虑进一步开发利用用于林间防治该害虫。  相似文献   

13.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不同分离株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zura suppressatia nucleopolyd rovirus,BusuNPV)的不同毒株进行了比较研究。毒株LF,SF,WF对2~3龄油桐尺蠖幼虫的LC50分别为4.39×104,6.65×104,1.02×105PIB/mL;LT50分别为5.59,5.69,5.17 d。各分离株均为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毒粒子大小为(0.195~0.246)μm×(0.054~0.072)μm,多角体直径为0.85~1.50μm。对BusuNPV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单酶解时,除EcoRⅠ外其它内切酶酶解条带均较少,分子量大,不易进行分离株比较。双酶解BusuNPV全基因组序列时,DNA充分被消化,条带较多,但各分离株的酶切条带数目、大小不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制的扩繁饲养棚开展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幼虫饲养、接毒增殖、采集回收、加工配制、储藏保存等一系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室内配比成虫平均产受精卵153粒;孵化率为86.9%;幼虫存活率70%;接毒幼虫感病率92.9%;回收率82.1%;在-18~3℃条件下冷藏保存2 a的病毒制剂毒力仅衰减1%。  相似文献   

15.
木(?)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是刺槐林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在我省广为分布。该虫繁殖系数高,为害期集中,常骤发成灾。幼虫食性杂,危害多种树木和农作物,(达百余种)。一九七九年沂南县北大山林场和临朐县沂山林场,几千亩刺槐林木(?)尺蠖大发生,暴发后期,尺蛾幼虫出现大量死亡现象。我们对导致害虫死亡的病原进行了形态研究和毒力测试,现将初步结果汇总于下。  相似文献   

16.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usTsai etliu)在北方分布较广,是松林的主要害虫之一。我所在学习外省经验研究利用昆虫病毒防治松毛虫的过程中,最近在本地区发现了油松毛虫多角体。经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鉴定,初步认为是油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通过用于室内和林地防治试验,证明对油松毛虫有较高的杀虫效果,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微生物杀虫剂。一、病原体的发现1977年8月,我们用从建平县富山公社鱼山子林地捉的2龄左右的油松毛虫幼虫,分放在用松毛虫死虫水、棉铃虫病毒和洗衣粉水等14种不同材料处理的松枝上,在室内进行观察。8~20天后,各种处理的试虫几乎全部死亡。根据显微镜检查,在每种处理的死虫中都发现了多角体,其中最多的占89%,最少的也有33%。分析结果,与试验处理无关。随后,  相似文献   

17.
赤松毛虫是云台山林区松林主要害虫之一。由于连续采用单一化学防治方法,造成害虫抗药性明显增强,天敌大量杀死,灾情长期控制不住的被动局面,严重影响了松林的正常生长和污染了森林的环境。因此,从生物防治方面寻求安全、有效、经济的防治方法,达到稳定控制虫灾的效果,已成为松毛虫防治急需解决的课题。 为了探索多角体病毒对赤松毛虫的毒杀效果和扩大应用技术,我们共同协作,开展了室内外毒杀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和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乌桕毒蛾(Euproctis bipunctapex Hampson)是乌桕的重要害虫。分布予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西等省区。1985年5月下旬,我们在南京市铁心桥乡乌桕林内,发现乌桕毒蛾幼虫自然罹病死亡。幼虫染病后,早期症状不明显,稍后表现食欲不振,取食量渐减,行动和反应迟钝,体色变淡,死亡时呈“∧”形或倒挂下垂于枝叶上。死亡虫尸体内组织液化,体壁易破,会流出乳黄色体液。虫尸体经捣碎、过滤、差速离心和蔗糖梯度离心等处理,分离物呈乳白色,镜检分离液,能见到大量折光性很强的多角体。经透射电镜观察,多角体呈三角形或不规则的四边形、六边形和近似圆形等多种形状,  相似文献   

19.
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昆虫病毒是专性侵染节肢动物的一类微生物,包括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痘病毒、虹彩病毒等很多类群。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于杆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核型多角体病毒属(Nucleopolyhedrovirus),是昆虫病毒中最大的类群。它能够专一性地侵染并杀死一种或者几种农林害虫,并且对害虫天敌、环境、人畜无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绿色生物农药。本文总结了获得全基因组序列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综述了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基因组主要功能基因(RNA转录相关基因、DNA复制相关基因、结构相关基因)及其他基因,并对核型多角体病毒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乌桕毒蛾(Euproctis bipuetapex Hampson)在湖南分布较广,是一种杂食性昆虫。乌桕毒蛾能被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致死。该多角体大小为1.5—2.5微米,多数呈不规则正方体,少数呈三角形四面体。降解后,病毒束呈长方体,大小为120—160×400—450毫微米。病毒粒子棒状,大小为60—80×340—360毫微米。一般两个病毒粒子组成一个病毒束。经鉴定,该病毒属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A亚组的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