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十五"期间,由于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基本建设项目急剧增加。开发建设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大面积扰动地表、大量的土石方开挖及堆弃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直接危害了项目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并对项目的正常建设和安全生产构成了潜在威胁。为初步掌握我国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的状况及其发展的基本态势,科学评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现状,从开发建设项目的类型划分、考察内容、考察方法和组织实施等方面对科学考察的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针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以天然降雨、人工降雨、放水冲刷为主要试验手段,研究建立了分析预测新增水土流失量的方法,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典型区域开发建设项目新增水土流失量的分析之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文章介绍了具体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开发建设项目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测系数法,推算出开发建设项目施工期各类再塑地貌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大大提高了该阶段水土流失预测的准确性,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防治措施的制订,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该方法可操作性强,与实际结合密切,快速、精确度高,适用于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水土流失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我国目前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定位观测和动态监测数据十分缺乏 ,加之所用水土流失面积不准确、所取土壤侵蚀模数明显偏小、预测年限不当等问题 ,从而导致预测结果偏差较大。建议用二维法对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在时间上 ,应根据其施工期间的施工内容、水保措施情况 ,来预测本阶段内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在空间上 ,按水土流失特点进行分区预测  相似文献   

5.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科学考察成果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全面了解"十五"期间我国因开发建设活动导致水土流失的分布、程度、危害和发展趋势,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活动专设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科学考察专题。该专题组采用全国调查统计、区域重点考察和典型项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测算完成考察报告。结果表明,"十五"期间我国共有规模以上建设项目76 810个,占地总面积552.8万hm2,弃土弃渣总量92.1亿t,水土流失总量达9.46亿t。  相似文献   

6.
我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评价近几年来我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技术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的难点和不足,包括合理的监测频率难以确定,水土流失动力因子监测不深入和高新技术引入及应用不足;展望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的发展趋势,为实际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根据调查结果,江西省开发建设项目每年扰动的土地面积845.88km2,搬动土石方6.56亿m3,平均每年由此而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面积1 779.39km2,水土流失量1 903.25万t。本文对该省近年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实用性强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面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空间尺度将开发建设项目划分为点状、线状和面状3大类,并通过南昌市城市开发、德安县农业开发等面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实例,探讨和总结了面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流程和技术方法。结果认为,面状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宜采用遥感、遥测以及调查统计等监测方法,并可结合应用地面小区观测。  相似文献   

9.
开发建设项目通过对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子的干扰和破坏,打破了地表基底的稳定,损坏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平衡,以至引发生态退化。通过分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特点、危害等情况,结合生态恢复学相关理论,对水土流失生态恢复体系及生态恢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希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开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调查及防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本对宁德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现状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该市工程侵蚀的特征及危害,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水土流失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相关方案的例举、分析,就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使用类比法进行水土流失预测,阐述笔者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点布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是一种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现象,其发生发展的机理较为复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难度。监测点布局是水土保持监测的基础性工作,其合理性直接影响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状况、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及效果监测的科学性与客观性。目前尚缺乏统一的监测点布局规范,给监测设计工作带来了不确定性。综合考虑了自然条件和项目工程特性,采用分层抽样的基本思想,提出利用水土流失类型、地形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工程功能单元类型进行4级分区控制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点布局方法,构建了项目区-监测分区-监测点逐层细化的监测点布局方法,提出了不同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地段,旨在解决因自然条件、工程特性的差异而导致监测点布局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遂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水保建设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遂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玉丰小流域鸡头寺村新农村水利水保建设情况调研,探索水利水保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6方面作用及其存在的4个问题,得出了5点启示,提出了4条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研究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都要求严把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和遏制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危害。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不同国土功能区、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公路铁路、采矿、电力、水利水电、城建、农林开发等16类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项目准入条件和水土保持方案准入条件,提出否决、限批和缓批的准入条件,建议将表土剥离利用率、弃渣分类堆放率、土地裸露程度、复耕率、蓄水措施率、水土流失影响指数等量化指标,纳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  相似文献   

15.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分析,在总结已有水土流失防治成果和防治措施体系及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按照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规律,把开发建设项目防治区分为扰动开挖防治区和弃渣防治区2个分区,并对各分区提出了相应的主导防治措施,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宏观统筹、分类指导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论述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和意义、监测内容、指标及监测特点,针对目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水电工程水土保持准入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电工程建设对地面扰动大、影响范围广、影响时段长、水土流失及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加之在江河上修建,引发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分析水电工程占用资源特征及其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与水电工程建设相关的环境、资源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经分析、归纳、总结,提出了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的准入条件,从水土保持角度将水电工程建设分为批准、否决、限批、缓批4类,并分别确定了适合批准、否决、限批、缓批的条件。提出了水土保持方案准入条件和水土保持方案的准入排序意见。  相似文献   

18.
机场工程水土保持准入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场建设项目占用土地大多为永久占地,对原地貌的扰动和土石方量较大,施工工期长,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环境影响较大。在分析机场工程组成及其水土流失特点、占用资源特征、环境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规划、技术标准等规定和要求,提出机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的4项条件和机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准入的5项条件。  相似文献   

19.
准确掌握生产建设项目用地土壤风蚀量是合理编制水土流失治理方案的必要前提和有效防控人为水土流失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对监测方法和预报模型的研究比较薄弱,一些研究中监测方法的适用性和模型参数的准确性还有待商榷。文章系统总结土壤风蚀的观测方法和预报模型,根据这些方法和模型的各自特点,分析它们在生产建设项目中的适用性。认为测扦法、调查法、扫描法、风蚀盘法、集沙仪法、核素示踪法以及Pasak模型和风蚀流失量公式都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地区特征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在此基础上,讨论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结果可为生产建设项目土壤风蚀量测算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