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散生竹无性繁殖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5的来对云南主要散生竹无性繁殖育苗技术的系统研究,总结出各竹种经济实用的育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正确选择圃地及竹鞭,选用适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竹鞭,适时育苗,2塑料小拱棚覆盖苗床,两段式长鞭分株育苗,进行科学抚育管理,可使育苗成活率由传统育苗方法的10-30%提高到80-95%,竹苗质量明显改善,经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已培育竹苗36.01万株,规模化造林685.91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麻竹等4个丛生竹种的田间育苗试验和撑绿竹等4种丛生竹种的大田生产观测表明:丛生竹分株留蔸育苗与带蔸埋秆育苗,竹苗产量和苗木地径差异达显著至极显著水平。前者可比后者平均每丛增产苗木28.0%-106.0%,竹苗平均地径大10.0%~54.0%。分株留蔸育苗各竹种预留母竹数量和地径与当年竹苗产量和地径,除大头典竹外,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毛金竹鞭段为试验材料,研究竹鞭年龄、竹鞭长度、育苗时间、育苗方式以及施肥等因素对鞭段成活率、竹苗高度、鞭段侧芽萌发率等的影响,以期为毛金竹鞭段育苗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随鞭段年龄增加,鞭段成活率和侧芽萌发率逐渐降低;随鞭段长度增加,鞭段成活率呈升高的变化趋势,侧芽萌发率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12月下旬鞭段育苗效果总体好于3月下旬和4月中旬。12月下旬育苗,育苗至出笋历时87 d,鞭段成活率和侧芽萌发率最高,分别为80.30%和20.79%;3月下旬育苗,育苗至出笋历时35 d,鞭段成活率和侧芽萌发率分别为51.74%和9.45%;4月中旬育苗,育苗至出笋历时20 d,鞭段成活率和侧芽萌发率分别为58.58%和9.56%。竹苗高度和育苗系数也表现为12月下旬育苗显著高于3月下旬和4月中旬育苗。采用施肥处理的鞭段进行育苗,鞭段成活率和竹苗高度明显优于未施肥处理的鞭段。在毛金竹鞭段育苗初期,新生竹苗表现出混生竹的生长行为。  相似文献   

4.
叶面施肥对实生毛竹苗鞭笋生长与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对毛竹实生幼苗喷施稀土多元复合肥、萘乙酸、GGR和复混磷酸二氢钾。与对照相比,几种喷施材料对竹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效果,以稀土多元复合肥综合效应最佳,对竹苗分蘖出笋成竹和鞭芽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在出苗数量和竹鞭粗度增长指标上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在竹鞭萌发长度指标上有显著差异,是毛竹规模化育苗较为理想的辅助肥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次试验,结合群众的育苗和栽培经验,总结出黄金间碧玉育苗最有成效的办法是节间切口埋秆育苗、主枝扦插育苗、次生枝扦插育苗、分株移植育苗等四种;栽培最有成效的办法是竹苗造林。黄金间碧玉无性繁殖育苗,不需特殊处理成活率可达90%以上;竹苗造林可比传统的移母竹栽植节约造林成本50%以上,成活率高达90%以上,成林较早。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株留蔸和全翻蔸分株移栽 2种育苗方法 ,对撑麻青 1号竹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 :分株留蔸育苗法显著优于其他育苗方法 ,平均每 1丛竹繁殖系数达 1∶4 5 5 ,竹苗平均地径 2 90cm ;预留母竹数量和地径与新生竹苗数量和地径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竹苗快繁--分株育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实践证明 ,用竹苗造林优于母竹造林。新建竹林基地常需大量竹苗 ,若育苗材料缺少、价格高或从外地购买 ,常不能满足需要和需大量资金投入增高造林成本。如以每丛竹苗 2元计 ,则竹苗成本为 1 2 0 0~ 1 50 0元·hm- 2 ,采用分株育苗竹苗成本仅约 1 50元·hm- 2 。人工培育的竹苗与母竹相较具有两大生物学优势 :一是生活力、适应力、可塑性均强 ;二是繁殖能力强、个体生长发育周期短一般仅需 1~ 2个月 ,竹苗在 1a(1个生长期 )内可分孽 3~ 5次 ,年终时 1丛 (窝 )竹苗一般都有 1 0余株 ,好的达 2 0余株 ,是竹苗可以快速繁育的生物学基础。所谓…  相似文献   

8.
《湖南林业科技》2005,32(5):33-33
实践证明,用竹苗造林优于母竹造林。新建竹林基地常需大量竹苗,若育苗材料缺少,价格高或从外地购买,常不能满足需要和需大量资金投入增高造林成本。如以每丛竹苗2元计,则竹苗成本1200~1500元/公顷,采用分株育苗成本仅约150元/公顷。  相似文献   

9.
水竹无性繁殖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连续 5年田间试验观测资料 ,对水竹无性繁殖育苗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 :5种植物激素 15种组合处理水竹竹鞭 ,与对照相比成活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其中以ABT3号 50 ppm溶液浸泡 8小时效果最好 ,成活率达 85%。在不同性状竹鞭中 ,以壮龄鞭 (2~ 4年生 ) ,粗鞭 (鞭径≥ 0 .6 2 cm)和长鞭 (鞭长≥ 80 cm)组合为最佳生产条件 ;竹鞭性状影响育苗成活率的主次顺序为 :鞭龄、鞭长、鞭径。两段式长鞭分株育苗是提高竹鞭育苗成活率及苗木质量的关键技术 ,其成活率高达 95% ,新鞭占有率达 72 .8%。  相似文献   

10.
实生毛竹母竹及竹鞭较细,满园成竹速度较慢。但与国外松混交之后,可加快成园,其新竹量可比纯林增加7209%。成竹的高度和粗度增加6667%和5000%。国外松生长和蓄积量也增加476%~7313%。总经济效益增加7101%,其中以竹子的增幅(18305%)为主。混交林在减少病虫害、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生态景观上也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寿竹埋鞭育苗繁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寿竹因其竹秆、笋、箨壳的经济价值极高,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开发前景。但是,由于寿竹开花不结实,竹秆节部无休眠芽(隐芽)和根点,大面积造林一直受制于种苗短缺的难题。从育苗时间、竹鞭鞭龄、覆盖措施、激素处理等方面试验研究了寿竹埋鞭育苗繁殖技术,结果表明:3月上旬埋鞭育苗效果最好,成苗株数和成苗率与其它育苗时段有显著差异;2年生、3年生竹鞭的育苗效果明显好于1年生的竹鞭,尤以2年生竹鞭最好;小拱棚覆盖较不覆盖提前发笋出苗12d,与其它3种覆盖措施的效果有显著差异,成苗率达77.9%,而其它3种覆盖处理的效果无明显差异;100×10-6ABT2号生根粉处理效果最好,成苗数较清水处理提高10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优质高产笋用竹种评选和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我省10个主要的散生竹笋用良种集中成片种植在一起,按笋产量、笋期、笋价、笋个体大小、造林成本、投产年限、综合利用诸因子进行观察、评选,结果看出,最优类为早竹_1,优良类为早竹_2、白哺鸡、红竹、高节竹,角竹次之,石竹、刚竹、五月季、安吉金竹则不属优良范围。目前可以推广的笋用竹林,早熟的有早竹_1,中熟的有白哺鸡和红竹,晚熟的可选高节竹和角竹。考虑经营效益和市场需求,在城市附近及交通方便处,宜发展以鲜食为主的笋用林,竹种搭配以早竹_1为主,辅以中熟品种白哺鸡和红竹,晚熟品种面积不宜过大,在边远山区以生产加工笋罐头为目的笋用竹林,宜以晚熟高产的角竹、高节竹为主及中熟的红竹。  相似文献   

13.
地面覆盖对毛竹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地面覆盖对毛竹林出笋状况及地下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覆盖技术后,毛竹出笋时间显著提前,笋产量大大提高;覆盖后样方内竹鞭总长度为740.48cm/m2,幼壮龄鞭占总鞭长的35.95%,和未覆盖竹林相比,鞭段数有所增加,总鞭长和幼壮龄鞭的比例有所下降;覆盖毛竹林鞭侧芽的总数少于未覆盖毛竹林,但休眠芽中的活芽高于未覆盖竹林。表明连续覆盖2年后的毛竹林地下鞭还具有丰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对雷竹秋季覆盖、冬季覆盖和普通栽培以及毛竹林大量施肥和基本不施肥等不同栽培方式的竹笋亚硝酸盐残留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雷竹笋亚硝酸盐的残留量从高到低排列为冬季覆盖笋 > 普通栽培笋 > 秋季覆盖笋;毛竹林中低产林的鞭笋和冬笋的亚硝酸盐残留量都比高产林要多;土壤中的氮含量和土壤温度可能影响竹笋亚硝酸盐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5.
深圳凤凰山生态风景林林分改造效果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深圳宝安区从1999年开始陆续在凤凰山进行生态风景林改造,于2004年设样地调查,并对林分改造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改造树种选择合理、造林管理措施到位,造林成活率都在95%以上,生态风景林分生长良好,1999改造的林分已经形成复层混交林结构,2001年改造的林分也基本郁闭成林。改造林分在保留原有乔灌木的基础上新增了大量珍贵的乔木树种,使林分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森林景观明显改善。试验结果对今后生态风景林的营造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特大冰冻雪灾后长沙市竹类的冻害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遭受了1954年以来最严重的低温冰雪灾害.对冰雪灾害后长沙市75种(含变种、变型和栽培变种)竹类的冻害程度进行调查,并于同年4月调查气温回升后冻害竹类的恢复生长情况.依据竹类的冻害等级和竹类的3种地下茎类型,对不同地下茎类型中竹子的冻害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冻害程度为Ⅰ,Ⅱ,Ⅲ和Ⅳ级的竹子分别有2,10,24和34种(含变种、变型和栽培变种),未受冻害的竹种有茶秆竹、刚竹、红哺鸡竹、湘妃竹和爬地竹;2)所有Ⅰ级冻害的种类及70%的Ⅱ级冻害种类为合轴型,80%的未受冻害种类为单轴型;3)在合轴型的竹类中,属Ⅰ,Ⅱ和Ⅲ级冻害的种数分别为该类型总种数的10.5%,36.8%和47.4%,而复轴型与单轴型的竹类中均无Ⅰ级冻害的种类,前者以Ⅳ级冻害为主,后者以Ⅲ和Ⅳ级冻害为主,单轴型的竹类中无冻害的种类高达该类型总种数的11.8%,全市所有竹子中合轴型竹类的冻害程度最重,单轴型竹类的冻害程度最轻.  相似文献   

17.
13种观赏竹种引种驯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竹子喜温暖、湿润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我国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开展了大量的"南竹北移"工作,将一些抗性较强的竹种引种到黄河流域以北地区。但北方竹类仍存在品种单调、成林效果差等问题。为丰富北方观赏竹种类,从上海、江苏宿迁和山东淄博引入13个竹种,在山西农业大学苗圃内进行引种驯化研究。引种适应性研究结果显示,刚竹属的淡竹、早园竹、青竹、箬竹和赤竹属的菲白竹适合在引种地种植,而佛肚竹、观音竹和罗汉竹则不适合种植。  相似文献   

18.
贵州竹林的分布及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贵州竹林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重点剖析楠竹林,金佛山方竹林光箨竹林、箭竹林,方竹林,毛金竹林,慈竹林,麻竹林,黔竹林。爬竹林,水竹林,斑竹林,车筒竹林,巴山木竹林,龙头竹林,箬竹林,赤竹林共17个竹林类型的分布和结构。  相似文献   

19.
毛竹主要经营技术对新造竹林竹鞭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取耕种(松土)、施肥、疏笋及组合经营技术措施,对毛竹母竹、3年生和1年生实生苗新造林地竹鞭的生长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耕种(松土) 施肥 疏笋”的组合经营方式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条件,竹鞭生长快、质量高、分布均匀;该试验区3年生实生苗竹鞭延伸范围最大,竹林郁闭速度最快,依次为1年生苗、母竹。经过4 a培育,3年生实生苗竹林新竹平均胸径达2.7 cm,而同期栽培母竹新竹的平均胸径为5.1 cm.  相似文献   

20.
对重庆市梁平县16块寿竹样地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寿竹的材积与胸径的相关性,探讨了寿竹材积的垂直分布格局和海拔效应。结果表明,寿竹的材积和胸径相关性极显著,其最优模型为V=-0.031+0.007D–0.00002D3;寿竹材积的垂直分布格局表现为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其相对累积材积和相对高度的最佳回归模型为V′累=0.022+1.667H′-0.689H′2;海拔高度对寿竹材积的积累有一定的影响,其中900m以上海拔水平不利于寿竹材积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