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近年来,金湖县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视发展蚕桑事业,桑田面积由1987年的1.14万亩,发展到1991年的5万亩。发种量由1987年的1.751万张,增加到1990年的3.8022万张。蚕茧产量1990年达到1175吨,比1987年增长2.1倍。金湖县蚕桑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注重蚕桑生产的规模效益,加强了基地建设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则是我县蚕桑生产稳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1990年是省政府提出实施“蚕桑工程”的第二年,蚕桑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全省桑园面积由1989年的53592亩增加到89839亩,增长67.64%;蚕茧产量由1989年的1350吨增加到2639吨,增长95.5%。蚕种生产与供应是蚕桑生产发展的基础。在1990年中,全省各蚕种场和蚕种供应部门,积极配  相似文献   

3.
<正> 近十年来,尤其自1980年到1985年的五年间,南通市蚕桑生产发展较快,全市1980年桑园面积13.85万亩,年发种量30.8万张,总产茧8785吨,到1985年桑园面积达36,75万亩,年发种量66.24万张,总产茧18230吨。在五年中桑园面积增长了1.65倍,产茧量增长了1.13倍。1986年总产茧又获20775吨,连续六年蚕茧总产蝉联全省第一名。南通市近年蚕桑生产发展较快,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蚕桑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稳产性好。南通市是一个农业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而蚕桑生产的抗灾能力较强。蚕桑生产包含着两个生产环节:一是培桑。桑树是多年生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我省蚕桑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桑园面积由1980年的76.5万亩增加到1989年的149.7万亩,增长近1倍,蚕茧产量由1980年的3.82万吨增加到1989年的10.735万吨,增长近2倍。要使我省的蚕茧生产再上新台阶,其着眼点已不可能放在继续扩面上了。这是因为我省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我省又是粮食重点生产省,因此,为稳定粮食面积,蚕桑生产不可能仅依赖扩面的方法来增加蚕茧产量。当前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只有走内涵挖潜之路方是良策。作者分析了有关资料,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看,我省蚕业从内涵挖潜增产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九年以来。为了适应我县蚕桑生产的大面积发展。我们始终把搞好细蚕共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一九七九年至一九九○年间。我县蚕桑面积由650亩发展到12980亩。增长了十九倍:蚕茧总产量也由39吨上升到1660吨。提高了四一倍多。随着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细蚕共育工作也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一九七九年,我县只有一个共育室。共育率为5%。到一九九○年,全县已办起共育室96个。还出现了一批代育户。细蚕共育率达到95%以上。目前,细蚕共育已成为我县桑区蚕农普遍应用的饲育制  相似文献   

6.
<正> 我县有蚕桑任务的有29个乡一个蚕桑场,现有桑园面积3.5万亩,其中成林桑1.86万亩,85年收购蚕茧680吨,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1978年产茧增长一倍。但我们在发展蚕桑生产方面经历了一段曲折过程,以往发展蚕桑,没有总体规划,往往采取行政命令、  相似文献   

7.
<正> 一、蚕桑生产的历史与现状涟水县早在1929年蚕茧产量就曾超过500吨,当时的高沟、梁岔、大东等地约1/3农户养蚕,并已有抽丝、纺丝线、织丝带等习惯。后因长期战争,桑树被砍,到解放前夕,养蚕业几乎绝迹。建国以后,蚕桑生产的发展几经起落,到1958年桑园发展到9185亩,产茧70.2吨,是1949年的11.7倍。但1959~1962年期间,由于受连续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毁桑种粮,到1962年底,桑园只剩1833亩,蚕茧产量16.2吨。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只有1958年的20%和23.1%。1963年以后,重新发展,1966年蚕茧产量达76.0吨。到1976年底,桑园达11700亩,生产蚕茧203.5吨。粉碎“四  相似文献   

8.
<正> 乐至县素来是蚕桑之乡。然而桑树由1980年的5300万株减少到1986年的4070万株,蚕茧由2155吨减少到1475吨,分别下降23.2%和31.4%。桑蚕生产出现了不景气现象,严重制约着茧、丝、绸优势的发挥和出口创汇的增加。振兴蚕业已成为我县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县蚕桑生产萎缩,原因何在,人言言殊,所见各异。  相似文献   

9.
<正> 启东县地处黄海之滨,长江北岸。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业生产素以粮棉结构为主,是全国重点产棉县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蚕桑生产迅速发展。桑田面积从1980年的4777亩猛增到1986年的53712亩(其中一年生桑2000亩,二年生桑9161亩,三年生以上桑12551亩),增长了10倍;蚕茧产量在1980年171.1吨的基础上,增加到1986年的2908.35吨,增长16倍,相当于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二十年蚕茧总产的5.3倍,蚕茧产值从1980年的60.8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优质蚕桑基地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桑蚕茧丝绸业是我国的传统资源型创汇顺差产业,成都为蚕丝绸的故乡之一,曾为我市农户增收和出口创汇作出过显著贡献。根据《成都市农业区划》,蚕桑生产布局调整已由近郊平原转移到中远郊的低山丘陵区,到2001年,全市有桑树5.5万亩,养蚕3.58万张,产茧1042吨,比2000年分别增长27.0%、27.1%和25.3%。投产桑园亩桑养蚕1.0张,平均单张产茧29.11公斤。  相似文献   

11.
<正> 阜宁县郭墅乡葛李村农民更新观念,积极发展蚕桑生产。去年,全村养蚕480张,向国家出售蚕茧13.9吨,养蚕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13%。葛李村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人均3.2亩土地。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单一种植思想的影响.蚕桑生产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近几年来,这个村的干部通过算帐,栽桑养蚕可以增加收入,节省农本,可以增加肥料、改良土壤,可以出口创汇,有益国家,帮助农民更新观念,积极发展蚕桑生  相似文献   

12.
<正>我市新芳乡近三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瞄准市场,积极开展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把蚕桑生产当作致富农民的主体工程和骨干产业来抓,抓出了实效,调动起了广大蚕农的积极性,三年跨出了三大步,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分别从1990年的2150亩和137吨发展到目前的7970多亩和421.2吨,三年扩桑5000多亩,面积和产量都增长了两倍多。蚕桑生产在新芳乡已形成了规模优势,成了农民致富的重要门路。新芳乡的蚕桑生产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发展起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3.
《广西蚕业》1997,34(2):52-52
自1989年起,江西省把桑蚕产业列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并把实施蚕桑工程列入了农业开发总体战的重要战役。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94年全省桑园面积达54万亩,蚕茧产量由1989年的1000多吨增加到1.5万吨,增长11倍,列全国第7位,涌现出修水、永新、金溪等10个产茧万担县。但自1995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茧丝绸市场疲软的影响,江西蚕桑生产出现较大滑坡。到1996年底,桑园面积下降到24万亩,蚕茧产量降低到8400吨,蚕桑技术推广队伍也被削弱,蚕茧质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正> 盐城市的蚕桑生产,近几年来发展较快。1989年收购蚕茧2.385万吨,为1980年的(?).9倍,平均每年递增2265吨;比1988年增产(?)350吨,增长36.3%。我市蚕桑生产发展较迅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注重蚕桑生产基地建设,则是我市蚕桑生产能够稳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我县有11个乡镇,耕地40多万亩,总人口58万多人.1981年蚕桑生产分布在四个乡镇,桑园242亩,产茧不足50吨.1985年蚕桑生产已遍及全县11个乡镇,桑园扩大到3219亩,养蚕农户2927户,全年养蚕11651张,总产茧2344吨.总产值991441元.我县蚕桑生产发展之所以比较快,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并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6.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九年间,我县的蚕桑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79年扭转了多年下降的局势,1982年结束了三十年的徘徊历史,1984年起,每年以500吨的递增幅度上升,1987年又上新台阶,全县共有桑田面积73475亩,总产茧3090吨,比上年增长23.1%。蚕桑生产促进了丝绸工业协调发展,据初步统计,1987年生产生丝350吨,通过加工增值,丝绸和地毯产品总创汇额3900万元,在全县九大类出口产品收购中夺魁,占创汇额的48.8%以上,现已成为我县的重点出口创汇项目。一、加强对蚕桑生产的计划指导县委、县政府为了实现经济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17.
我县蚕桑生产近年来有较大的发展,由原来的一千多亩,发展到如今的一万二千亩;蚕茧收购量由1983年的1466.45担,增加到去年的3281.45担,增长1.23倍;平均亩桑产茧160.82斤,比1983年的146.6斤提高9.7%;平均单张产茧32.6斤,比1983年的22.9斤提高42.6%。蚕茧收购量今年可望达到七千担。回顾往昔,有很多教训。过去认为我县是个山区,文化落后,技术水平低,经济薄弱,蚕桑要搞上去靠钱靠物。但  相似文献   

18.
<正> “七五”期间,东台市蚕桑生产发展较快,桑园面积从9万亩增加到13万亩,增长44.4%,饲养蚕种从19.5万张增加到35.8万张,增长83.6%,蚕茧产量从0.555万吨增加到1.05万吨,增长89.1%。在这样的基础上,蚕桑生产怎样再上新水平,再求新突破?最近我们作了一些调查研究,认为: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 陕北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恢复和发展蚕桑业,不仅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生态效益也非常显著。受省蚕学会委派,作者于今年5月中下旬赴陕北两个地区对近年来的蚕桑生产作了一些调查,并与两地区农业局的负责同志作了讨论,看法一致。总的来看,陕北近几年的蚕桑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桑园面积的增加幅度是建国来最大的,自1982年掀起栽桑养蚕高潮以来,新栽桑27.6万亩(延安18.9万亩,榆林8.7万亩),累计桑园面积已达到32.3万亩(其中延安21万亩);蚕茧年产量也由1981年的117.9吨增加到1984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县蚕桑生产不断发展,出现了不少养蚕重点户专业户,接着是蚕桑专业村也不断涌现和发展,从84年十个增加到85年七十个增长6倍。蚕桑专业村大大推动了我县蚕桑生产的发展,从84年产茧只有3909担增加到85年10167担增长1.60倍。全县85年70个蚕桑专业村桑地面积达3680.5亩,占全县桑地面积38%,其中产茧50担以上的蚕桑专业村有32个,桑地面积2484亩,饲养量9848张占全县养种量49%,养蚕总收入10840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