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农业科技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倡导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确保农产品安全和品质提升,确保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新型的绿色环保生物农药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中国蛋白质生物农药首席科学家邱德文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着眼发展绿色农药,经过十几年的自主创新研发,成功开发出世界首个植物免疫蛋白质生物农药——阿泰灵。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农药,与一般化学农药的作用方式不同,"阿泰灵"不直接作用于有害病虫,而是通过激活植物自身免疫系统,诱导植物产生抗病防卫反应,同时也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因此被称为植物免疫诱抗剂。"阿泰灵"自上市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销售成绩,并与美国爱利思达生命科学公司(Arysta LifeScience)签订了海外独家代理合作协议,成为中国成功走向海外的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2.
<正>与一般农药"灭杀"方法不同,阿泰灵通过激活植物自身免疫,增强植物抵抗能力,改善植物的健康状况,以此抵御病虫害的侵扰众所周知,人体和动物自身对疾病具有免疫能力。那么,植物体内是否也存在抗性物质呢?有没有增强植物免疫力的"疫苗"呢?全球首个植物免疫蛋白质农药——阿泰灵给出了肯定答案。由北京中保绿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这款农药,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邱德文研究员历时多年研制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13,(11):56-56
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成功研制出我国首个防治植物病毒病的蛋白质生物农药——“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该药剂属蛋白质生物农药,对环境和植物本身安全、低毒、无污染,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农药研究与产业化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蛋白质农药是新兴起的生物农药,综述了蛋白激发子的类型及其特性,阐述了植物激活蛋白的特点、基因克隆、作用机理、制剂的研制以及对农作物的抗病促生长活性,展望了植物激活蛋白的产业化研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正>植物免疫诱抗剂又称植物疫苗,是继人疫苗、动物疫苗后,疫苗工程技术的新领域,是科学家在揭示植物—病虫害—生物农药三者关系理论基础上科学控制病虫害的新实践。"阿泰灵"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科技人员经过数十年潜心攻关研究,利用现代植物免疫学原理,在国际上首创的新型植物免疫诱抗剂蛋白质生物类农药,产品性能稳定,无毒无残留,是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绿色生物农药。该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6.
一、生物农药的概念生物农药是指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以及人工合成的与天然化合物结构相同的农药。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转基因生物和天敌生物等。生物农药具有生产原料来源广泛、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毒副作用小、对环境兼容性好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农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并逐渐渗入到生物农药生产中,生物农药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生物农药的优越特性(高防效、低残留)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二、生物农药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正>阿泰灵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针对植物病毒病发生特点及植物抗性机制,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而成的新型病毒病生物农药。国家专利创制产品,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农药!诱导抗病机制,无交互抗性,高效防治病毒病!植物源农药,有机食品专用,绿色环保,高增产!阿泰灵为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专利产品。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与氨基寡糖素经科学配伍产品,属于先进的植物免疫诱抗剂类蛋白质生物农药。作用方式独特,无交互抗  相似文献   

8.
生物农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及其基因产生或表达的各种生物活性成分,制备出的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环卫昆虫、杂草、鼠害以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制剂的总称。它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转基因生物农药和天敌生物农药。一、生物农药的概念、特点及分类(一)生物农药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植物源生物农药种类及防治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植物源生物农药种类、作用机理及防治对象,以为植物源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远想  石娜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127-127,143
为了科学有效地使用生物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从生物农药种类、特点、科学使用技术等方面角度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为生物农药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可防治植物病毒病的蛋白质生物农药——"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该药剂对环境和植物本身安全、无污染,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植物病毒病是目前生产上危害较大、损失严重、防治困难的一类病害。据了解,该药剂通过诱导植物自身抗性,激发植物生长代谢和自身免疫系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为65%,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为68%。  相似文献   

12.
防治植物病害的生物农药研究开发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综述了当前用于植物病害防治的 6类生物农药的开发研究进展 ,包括微生物杀菌剂、植物弱毒疫苗、农用抗生素、植物源杀菌剂、有机改良剂和抗病基因工程植物等 ,并对生物农药在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生物农药是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以及人工合成的与天然化合物结构相同的农药,它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转基因生物农药和天敌生物农药等。生物农药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14.
植物内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在生物农药创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植物内生菌在生物农药创制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综述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及其在植物不同部位中的分布,不同内生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及其代谢物在抑菌杀虫中的生物活性.并就植物内生菌在生物农药创制中的应用展望,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3月 2 2日 ,辽宁省第 1家生物农药工程中心在沈阳农业大学正式挂牌 ,由博士生导师、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主任陈捷教授担任该中心主任 ,纪明山副教授任副主任。该中心以研制和生产高技术生物农药为目的。生物农药是将具有抗虫、防病、除草作用的微生物活体或从动、植物体内提取的活性物质制成药剂 ,利用自然界中某些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现象防治植物病虫草害 ,促进植物生长。生物农药以其无污染、防效期长 ,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沈阳农业大学生物农药工程中心与美国农业部生物防治研究所经多年合作 ,研制成功了生物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3):647-647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转基因植物中试与产业化基地(吉林)”、“吉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的技术依托单位。拥有科技人员68人,其中,研究员12人,副研究员18人,博士15人,是一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业务造诣高、勇于开拓创新的年轻团队。中心设有植物规模化转基因、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评价、转基因产品检测、植物新品种保护测试、基因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生物反应器及生物农药等多个研究领域,农业部“农业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就设在该中心。  相似文献   

17.
《福建农业》2010,(2):28-28
化学农药和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造成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水中及土壤中富集,一部分有害物质通过物质循环进入农作物及人畜体内,特别是近年来使用量的不断加大,对农产品及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开发无公害、广谱抑菌的生物农药成为发展方向。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李鹏程研究员等人完成的一种新型低毒农作物杀菌剂的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相似文献   

18.
<正>本报讯近日,山西金谷现代农业投资公司与山西科谷生物农药有限公司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先行投资3000万元建设新厂,引进现代化生产线,实现批量生产无残留生物农药。化学农药残留问题是目前影响食品安全的根源,而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的共性问题是杀虫杀菌速度慢、成本高。为此,山西科谷生物农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巨奎提出了用传统中药为植物治病的理念,坚持18年致力于新型生物农药的  相似文献   

19.
<正>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农药行业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生物农药将会是未来农药发展的趋势。中国生物农药按照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微生物活体农药、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四个部分,按照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目前,我国生物农药类型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和天敌昆虫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农药等6大类型,已有多种生  相似文献   

20.
《福建农业》2011,(3):24-24
甘肃省农科院科研人员从紫花曼陀罗、莨菪、假酸浆、蓖麻等植物中提取8种新型植物生物农药,并进行了田间试验与示范。甘肃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植物性生物农药的研究及其应用》项目的研究,发现生长在中国西北甘肃省的18种植物是害虫的克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