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森林是基础的国民财富、国民福利和国民安全,是绿色经济的主体;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财富属性、福祉属性和产业功能、保安功能、仓储功能、文娱功能、服务功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向绿色发展的跨越,提出改革传统林业发展理念和模式,进一步加强森林地位与作用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韩国自然休养林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以森林体验、环境教育、健身疗养、娱乐休闲为主要功能的自然休养林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30多年来,韩国自然休养林以其清新自然的环境和独特的休养功效,日益成为韩国人缓解压力、愉悦身心、保持健康的最佳去处之一,已成为韩国国民心中理想的森林休闲度假目的地。文中介绍了韩国林业概况,总结了韩国自然休养林发展的阶段特征、经营管理特点,提出了对我国森林公园等保护地建设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为感谢全体国民为国土绿化做出的贡献,从1988年开始到现在,韩国在全国建设了60个幼儿森林体验园、5个山林教育中心、1455个校园林、167个自然休养林、187个森林浴场、63个葬林、3035个都市林、51个树木园,满足从幼儿到老年不同年龄阶层的森林福祉需求。这种充分利用森林为人的一生服务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国民的生活质量,还培养了国民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森林健康理念和森林康养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森林健康理念和森林康养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森林健康与森林康养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康养产业的理论基础就是基于森林健康理念继承发展来的,必然会促进森林健康产业的发展。运用森林健康理念指导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是森林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森林健康理念在中国会不断完善和发展,也更有利于中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展望康养产业,会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成为国民福祉。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对于提高国民环保意识,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过程、分类、评估方法,并总结了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未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的趋势与方向。  相似文献   

6.
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是伴随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而出现的新兴产业,已成为林业与健康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为进一步发挥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在弘扬生态文明、改善民生福祉中的巨大潜力,探索邢台市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新思路,该文对邢台市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森林康养旅游,就是利用森林资源为人类创造生态福祉,是一项新兴的林业产业。介绍了山西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的基础和条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两年前,去了一趟韩国,那次短暂的韩国之旅给我留下了许多深刻印象。这些印记中包含着韩国人热情好客、韩国烧烤散发的浓郁辣香,但最难忘怀的却是那密密的森林给韩国国土披上的锦绣绿装。早在行程之前,就听说韩国绿化程度很高,但这次亲历,更增加了直观认识,那满山的森林,绚烂的秋色,就像一幅多彩的画卷。森林把韩国妆点得很美、的确很美!在这片拥有着50多万年历史的半岛国家中,森林也同样经历了从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过渡中出现的刀耕火种和乱砍滥伐,经历了由繁茂到毁灭再到振兴的历程。特别是在日本殖民统治和上个世纪中叶爆发的朝鲜战争期间…  相似文献   

9.
韩国山林组合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林权制度改革后,我国林业小规模经营与市场间的矛盾渐渐显现出来,林业专业合作社可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交易费用和风险成本高的问题。在设立以来的50多年间,韩国山林组合对韩国林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文中介绍了韩国森林资源、木材供需情况、森林公益价值等林业基本概况以及山林组合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山林组合在韩国林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韩国与我国互为邻国,韩国山林组合的发展对我国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当前城市林业的研究热点,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回顾了城市森林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详细讨论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框架体系及其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并比较分析了各项服务功能的不同价值评估方法及相关研究情况,最后提出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1.
12.
森林蓄积量能够评估林地生产力的高低及经营措施的效果,为森林经营与采伐提供重要依据。目前,大多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蓄积量估算,均建立在测绘标准所生成的DOM、DSM、DEM等测绘成果基础上,而未充分利用原始影像数据上的林业特征,无法从点云层面上加入林业业务逻辑产生成果数据。获取无人机影像后,利用特征点提取与匹配方法自动相对定向,结合控制点和光束法平差的迭代求解,解算出精确的相机姿态数据,并沿核线方向一维搜索特征点进行影像密集匹配生成密集点云。对原始三维点云过滤后进行树冠分割,在聚类后的林冠点云中提取了树顶点和树高因子估测了森林蓄积量。研究结果表明,冠幅的提取精度85.15%,树高的提取精度83.69%,林分蓄积量估算的精度达到了82.46%。  相似文献   

13.
从汪清林业局大荒沟林场、大柞树林场等11个林场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中选取优势树种为蒙古栎、阔叶混交林及针阔混交林的小班。以海拔、土层厚度、坡位、坡向、腐殖质层厚度、坡度6个立地因子以及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差等19个气候因子为输入变量,以树种年平均蓄积生长量为输出变量,应用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分别建立蒙古栎、阔叶混交林及针阔混交林的立地质量评价模型,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地进行生产潜力预测。同时,分析了各环境因子对树种生长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1)所建立的3种回归模型的RMSE的值分别为:0.22、0.54、0.52,R^2值分别为:0.79、0.79、0.72,模型的拟合效果较为理想。2)研究区域内,对蒙古栎生长影响较大的因子依次为月平均气温差、温度季节性变化、坡度、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差;对针阔混交林生长影响较大的因子依次为:坡度、腐殖质层厚度、月平均气温差、最湿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降水量;对阔叶混交林生长影响较大的因子依次为:坡度、坡位、坡向、温度季节性变化、最干旱季平均气温。3)通过对比同一立地3种类型的生产力,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的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均高于蒙古栎纯林,针阔混交林略高于阔叶混交林。4)因此,应客观考虑环境因子对于林木的影响程度,使其生长环境条件尽可能地处于最佳组合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指导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的保护与修复,以该公园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数据源,采用GIS分析软件,对林地类型、树种和龄组进行定量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公园中的植被存在森林分布不均、森林岛屿化、森林结构不合理、森林稳定性差等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宜林地造林绿化、中幼龄林抚育和封山育林等措施。认为森林公园植被规划应以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为前提,对于人工干扰强、植被退化的区域采取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以内蒙古自治区灌木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灌木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系统总结了灌木林资源的特点,提出了灌木林资源保护发展对策,为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灌木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依据一类清查的标准木、样木和样地数据,构建主要树种(组)树高曲线,编制立地形表,用地形和土壤因子拟合立地形估测模型。以此,基于吉林省二类调查数据库,估测全省小班立地形,得到立地质量等级及分布。同时根据全省现实林分状况,综合确定各立地质量等级林地的生产潜力,由此对比分析现实与潜在生产力。结果表明:1)基于清查资料构建的立地形估测模型,经检验,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可用于立地质量的评价;2)吉林省林地质量较好,林地质量等级为好和中等的分别占31.03%和66.00%,合计高达97.03%;3)全省现实生产力为潜在生产力的56.65%,仅7.20%的森林达到林地生产潜力水平,森林生产力仍有较大可提高性;4)基于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数据库的立地质量评价和生产潜力测算的方法可靠,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蜘蛛是农区重要的天敌类群,研究了华北农区农林复合环境下的游猎型蜘蛛多样性以及其优势种在"农田—林带"环境中的分布动态,结果表明:研究区优势种游猎型蜘蛛为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 L. Koch)和白纹舞蛛(Alopecosa albostriata Grube);游猎型蜘蛛密度在农林生境中具有明显的"林带效应":在冬小麦—圆柏农林系统中,距林带40 m范围内蜘蛛密度变化与距林带距离呈显著的负相关(P=0.026,α=0.05);在玉米—圆柏农林系统中,距林带10 m范围内蜘蛛密度处于高位状态,在距林带10~40m范围内蜘蛛密度显著下降(P=0.039,α=0.05),与距林带距离呈负相关;农事活动中喷洒农药对蜘蛛种群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农田蜘蛛密度在喷药次日急剧下降(P=0.001,α=0.05),之后缓慢增加,蜘蛛种群发生了从林带生境到农田生境不断的迁移过程(林带与农田生境内蜘蛛密度变化t-检验:PSig.(2-tailed)=0.817,α=0.05;二者蜘蛛密度变化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0.998,PSig.(2-tailed)=0.853,α=0.05);林带生境对于维系农田天敌群落的延续以及生态链的稳定所表现出的积极作用展示了林业在绿色农业构建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文章立足于新一轮退耕还林的重点实施区域云南省盐津县,分析了其在实施层面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了县域范围内立地条件、生态敏感性、植被资源及景观斑块等要素,提出了景观优化对策,力求在退耕还林区营建具有复合功能的森林景观以发挥多重效益,以期为同类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依据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选取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游憩等7项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每年能够提供的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为12.484亿元/a,单位面积价值量为11.642万元/hm^2。生物多样性(3.527亿元/a)>涵养水源(2.792亿元/a)>固碳释氧(2.749亿元/a)>净化大气(2.226亿元/a)>保育土壤(0.93亿元/a)>森林游憩(0.227亿元/a)>林木积累营养物质(0.033亿元/a)。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阐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现状,明确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内涵与研究框架,并从管理与利用、发展与供给、数量与质量、设计与体验等角度分析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服务功能、供给能力、服务效能以及服务消费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4项城市森林建设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