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人工林杉木木材力学性质对高温热处理条件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人工林杉木为试材,分别用空气和菜子油为介质,在温度为180,200和220 ℃对其分别热处理1,3和5 h,研究试材的抗弯强度(MOR)、抗弯弹性模量(MOE)、顺纹抗压强度、表面硬度对高温热处理条件变化的响应,同时对处理材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扫描电镜对处理材横切面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人工林杉木试材的4种主要力学性质对不同条件热处理的响应程度不同.无论是空气热处理还是油热处理,试材的MOR,MOE,顺纹抗压强度与对照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处理温度升高、时间延长,下降幅度增大,相比于时间,温度的影响更显著;180 ℃热处理1,3和5 h时,试材的MOR,MOE与对照比未发生明显变化(降幅在3%以内),而顺纹抗压强度则明显低于对照,两介质中降低幅度分别在3.29%~9.58%和3.89%~7.18%;200 ℃以上处理时,不同时间处理的3种主要力学性质不仅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且各性质问的差异也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硬度的测试结果表明:180 ℃热处理时,试件的径面硬度和弦面硬度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200 ℃热处理3 h时,试件的硬度达最大,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随后热处理试件的硬度开始降低,220 ℃热处理5 h后试件的硬度又明显低于对照.在隔氧的油介质中进行热处理,4种主要力学性质的变化程度低于空气介质处理材,当温度高于200 ℃时,两介质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而热处理过程中木材主要化学组成与横切面微观结构变化的差异,反映了4种主要力学性质对不同条件热处理时表现出的响应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40个观赏海棠品种为试材,利用色差计对其4—6月的叶色参数(色彩亮度L*、色彩饱和度C*、色度角h*)进行测定。分析观赏海棠品种叶片色彩在CIELCH色空间中的动态分布格局,探讨品种间的叶色关系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4—6月,海棠各品种在色彩参数L*,C*,h*维度方向上呈现规律性分布,整体位点表现为4月最为分散,5月最为集中,6月为局部分散。多数品种亮度L*值和饱和度C*值呈下降趋势,在色度角h*维度方向,大多数海棠品种分布在高h*值的黄色区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点整体右移的趋势(h*值增大)。以4月各品种叶色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可将40个观赏海棠品种分为3大类,A类群品种的亮度中等,饱和度中等,色度角处在红橙色区域;B类群品种的亮度较低,叶色鲜艳度低于A类,色度角处在红色区域;C类群品种的亮度显著高于B类,饱和度较大,色度角处在黄色区域。  相似文献   

3.
3种竹材重组材耐老化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材重组材生产工艺简单、产品性能好、用途广,近年发展迅速。本文采用欧洲标准BSEN1087—1人工加速老化方法对冷压、热压、炭化热压三种工艺生产的竹材重组材进行了耐老化性能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热压炭化竹材重组材老化前后的24h*gt.水率、24h吸水厚度和宽度膨胀率均低于其他两种工艺生产的竹材重组材;热压炭化材与热压材耐老化处理后的弹性模量、静曲强度下降趋势和下降幅度差异不大,冷压材下降幅度最大;3种板材老化过程中内结合强度的变化情况差别不很明显,下降趋势和下降幅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中蒙两国草原区域毗邻,但受气候变化、国家有关草原管理政策以及社会因素等影响,两国生态环境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基于1982—2015年中蒙两国中部边界草原区域植被动态以及同一区域气候变化数据,探究影响中蒙两国生态环境差异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中蒙中部边界草原区域年际NDVI均值增长趋势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1982—2015年中国的NDVI值均高于蒙古国。夏季、春季和冬季NDVI均呈增长趋势,秋季NDVI呈降低趋势,其中最大值出现在夏季,最小值出现在冬季,两国草原区域NDVI趋势波动相似。1989—2018年间中蒙中部边界草原区域年均气温均呈增长趋势,中国变化幅度高于蒙古国。两国研究区最高年平均气温分别为中国7.4℃、蒙古国6.9℃;中国年极端最高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均高于蒙古国,变化幅度中国高于蒙古国。气温与NDVI变化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1989—2018年中蒙中部边界草原区域年均降水量呈增长趋势,中国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高于蒙古国,两国趋势变化速率中国高于蒙古国。中蒙中部边界草原区域降水量均与NDVI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降水量对中蒙中部边界草原区域NDVI...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高州油茶Camellia gauchowensis种子筛选最优贮藏方式,研究采用5种方式进行贮藏处理,比较贮藏后的萌发特性和幼苗生长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贮藏处理的种子萌发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发芽率和发芽势均随贮藏时间推移而降低,出苗率除贮藏2个月与3个月的种子间相差不大以外,其他也随贮藏时间延长呈现下降趋势。-79℃超低温处理效果最佳,其发芽率、出苗率和发芽势均高于其他处理,种子的贮藏期可达220 d。常温、蜡封液A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塑封、蜡封液B(RQT-G-4水果保鲜保湿增亮剂)处理的种子在贮藏了101 d时,胚芽生长缓慢,保存了162 d后失活,且蜡封液A、塑封、蜡封液B处理的指标均显著高于常温处理。4℃低温处理和使用蜡封液C (橘子保鲜剂)蜡封处理的种子贮藏表现次之,相较于常温等处理,这两种处理延长了约一个月的保质期。(2)不同贮藏处理的种子胚芽长、胚根长、胚芽直径和胚根直径均有显著差异,且随着贮藏时间推移而降低。-79℃超低温处理的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贮藏处理,其幼苗生长指标随时间的平均下降幅度最小,贮藏效果最佳;蜡封液C处理种子的胚芽长...  相似文献   

6.
美洲黑杨不同生长势无性系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A)、低(B)生长势2个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表型性状和生理指标的连续采集开展生长性状、光合生理特征及养分吸收等特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A系号与B系号在根、茎、叶的干质量及总干质量上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不同器官干物质分配上根干质量比例最小,且A系号干物质分配倾向于茎,而B系号倾向于叶;从6—9月,生长和生理特征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不同月份间7月份各系号生长最快,生理特征值变化幅度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苗高和地径与单叶面积、夜间呼吸速率、NH4+的吸收速率及总光合速率均呈显著相关(R>0.826,P<0.05),说明幼苗生长主要受自身总光合能力、养分吸收和夜间呼吸消耗的影响,而A系号在这些因子上均优于B系号,由此构建了其高生长势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肥的不同下放方法对雷林1号桉幼林期产生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朝 《桉树科技》1999,(2):43-46
在基肥数量、种类以及其它营林措施、成本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基肥的四种不同下放方法对雷林1号桉前三年幼林期生长观测研究,结果发现,当年生:处理 A 的胸径、树高生长指标匀显著好于处理 B、C、D;二年生:四种处理的胸径、树高生长匀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单株材积生长在存显著差异。三年生:四种处理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三个指标匀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但是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曲线图及作单株材积百分比比较发现四种处理间依然存在较大差别,从好到差的排列顺序(处理A→D→B→C)没有变化,随着林龄增大,处理间的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差值随之增大。2年生:处理间的单株材积增长是18.5%到87.7%幅度;3年生:处理间的单株材积,增长是13.0%到70.5%幅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栎树叶片变色期相关生理物质含量的变化,探索其叶色多样性与生理特征变化间的内在联系。 方法 以红栎组的纳塔栎、舒玛栎、柳叶栎、月桂叶栎、樱皮栎,白栎组的琴叶栎、牛栎以及白栎等8种栎属植物4 年生苗为试材,对其色差参数(L*、a*、b*)、色素、可溶性糖和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 结果 秋季栎树叶片叶色参数L*值变化幅度小,较为稳定。色差参数a* 值、b*值、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花青素含量则逐渐上升;N、P含量在叶片变色期逐渐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同时a*值与花青素、可溶性糖含量、C∶N和C∶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N和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常红栎组栎树叶色较白栎组红。由于各树种各指标变化幅度不同,导致不同树种叶色差异显著,且叶色保持期不同。叶片变色后期各栎树叶色从绿色变为黄红色、深红色、鲜红色或棕色。其中纳塔栎秋季叶色最红,同时呈现红色的时间最长。 结论 红栎组栎树较早进入变色期;变色前期各指标变化幅度小,此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被快速分解,花青素大量合成,是影响栎树秋季叶色的关键因素;变色期叶片N和P含量逐渐下降且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I-214杨染色单板光变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染料弱酸深蓝5R和活性艳红X-3B染色的I-214杨素材和漂白板为试材,选用氙光作照射光源,考察不同染料、不同工艺条件下染色单板在110 h光照过程中试材表面材色指数,即明度指数(L*),色度指数(a*与b*)和变色度(△E* ab)的变化.结果表明:染色单板在110 h氙光照射过程中变色明显,b*值提高显著;△E* ab在光照初期大,后期平缓直到不变;同一品种染料,高浓度染液中染色单板比低浓度染液的光照变色大,浸染时间长短对染色单板光照变色影响不明显,先漂白再染色的单板材色均匀,光照变色平缓;不同品种染料的染色单板光照变色规律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3年生紫叶桃为试材,研究分别喷施微量元素Fe,Mn,Zn,B对其叶片花色苷含量及合成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微量元素初期,各个处理之间叶片花色苷的含量差异不显著.20天后,喷施Mn,Zn的叶片花色苷的含量增加幅度高于其他处理,此结果证明Mn与花色苷含量的正相关关系.喷施Fe处理对紫叶桃叶片中花色苷合成有抑制作用;喷施不同微量元素处理对花色苷合成过程中几个酶的活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苯丙氨酸解氨酶、查耳酮异构酶、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类黄酮糖基转移酶4个酶中,DFR酶活性变化最为显著,Mn,Zn处理后DFR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且DFR酶活性的差异出现在花色苷含量的差异之前,证明DFR对花色苷合成有启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粤西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林龄桉树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分布对人工林土壤碳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12月,在粤西肇庆的1年生和3年生桉树人工林分别设置了100个调查样点,研究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林龄、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坡位、坡向的变化。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同一土层在各林龄间差异不显著。样点Ⅰ—A、Ⅰ—B、Ⅲ—A、Ⅲ—B有机碳密度分别为6.87±0.23、4.09±0.10、6.99±0.27和4.02±0.12 kg.m-2。(2)有机碳密度在样点Ⅰ—A、Ⅰ—B、Ⅲ—A、Ⅲ—B均服从正态分布,变异系数分别为23.91%、18.14%、27.00%和21.41%,变异程度皆属于中等变异。(3)除自然含水量和石砾含量外,有机碳密度与土壤理化因子相关性显著或极显著,但不同取样点,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壤密度、电导率、pH值、土壤氮磷钾全量和有效量的相关性不尽一致;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子对样点Ⅰ—A、Ⅰ—B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显著,表现出北坡显著高于南坡,下坡显著高于上坡,对样点Ⅲ—A、Ⅲ—B存在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4)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和地形因子可解释有机碳密度47%~60%的信息量,各样点的主要决定因子及作用大小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以漂白硫酸盐针叶木和阔叶木两种浆板为原料,在相同质量分数和集聚因子的条件下,考察了单一浆料的纤维尺寸对其纤维悬浮液屈服应力的影响,并进一步将两种浆料按不同质量比例混合,分析了纤维尺寸对混合浆料纤维悬浮液屈服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质量分数范围内,纤维尺寸较大的针叶木浆料其屈服应力较大,并且随着纤维尺寸的增加,屈服应力与质量分数的幂率关系中乘数项系数增加而指数项系数减小;屈服应力不能由单一集聚因子的函数来表示,而同时与形状系数的指数函数成反比,即τ≈0.003·N~(2.2)/β~(0.6)。因此在相同集聚因子范围内,形状参数较小的阔叶木浆料具有更高的屈服应力;由于两种浆料混合后形状系数的常数次乘方值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基本呈线性关系,即β_(AB)~(1.6)≈β_B~(1.6)+(β_A~(1.6)-β_B~(1.6))/100·x,所以混合浆料的屈服应力也呈现出如τ_(y(AB))≈τ_(y(B))+(τ_(y(A))-τ_(y(B)))/100·x的近似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对北京不同植被类型的园林绿地土壤CO2排放浓度和通量进行比较,通过利用AV-SFS土壤呼吸分析仪测量,于2010年9~12月测定并分析了北京朝阳区四环附近3种典型植被类型的土壤CO2排放日变化状况。结果显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CO2排放变化都表现为单峰曲线;裸地和林下园地的土壤CO2排放单日日变化幅度都比草坪地的值低;两者日排放浓度最高值高于草坪地,最低值低于草坪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O2排放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地在实验状态下,草坪地的土壤碳通量日变化最高,平均值为-437.1g·m-2·s-1;裸地土壤碳通量日变化最低,且与林下园地两者之间的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不同间伐梯度下云南松幼林林分结构及林木生长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分别设置10%、20%和30%抚育间伐梯度和对照(不间伐)对昆明西山林场2001年过火地段上自然更新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林进行抚育间伐,分析林分结构变化及林木生长情况。2012年和2014年结果表明:样地平均林分密度差异不大,在10 500~12 500株/hm2,除对照样地出现林分密度增加,这是由于随着林木生长,部分林木进入起测径阶,从而增加了林分密度值。通过采取不同抚育间伐强度措施后,林分平均高变化以对照和30%间伐强度为高,接近20%,而10%和20%两个间伐梯度增长仅略高于10%;林分优势高的变化则在三个梯度及对照之间变化不大,均增加16%以上,最高仅20.00%;而林分平均胸径变化差异较大,对照的仅增长10.96%,而30%的抚育间伐梯度下则增加41.77%,10%和20%两个梯度增加在30%左右;三种抚育强度下直径生长均显著高于对照,但10%和20%两个梯度下差异不显著。因此,抚育间伐管理对于林分高生长影响不大,而对林分直径生长起到较大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地是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的重要调节器,并为人类活动和游憩提供重要场所。选择广州市从化区具有代表性、空间结构异质性的城市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在冬夏2个季节对6种绿地类型的空气负离子水平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显著,结构复杂、物种丰富的复层绿地高于结构简单、物种少的绿地;夏季和冬季不同地区负离子浓度最高的两个地区均为别墅区和公共服务区,最低的2个地区为小区道路和广场绿地;空气清洁度指标总体较好,夏季除小区道路(B级)和广场绿地(D级)外,其他地区均为A级,冬季广场绿地质量有所改善为B级,而其他均为A级。  相似文献   

16.
感、抗病杨树种类接种溃疡病菌后酚类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杨树对溃疡病的抗病机制,用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接种抗病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和感病北京杨P.beijingensis,测定2种杨树感染后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两树种间及同树种内接种溃疡病菌前后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存在很大差异。抗病毛白杨接种后没食子酸、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含量迅速积累达到高峰值,苯酚、邻苯二酚和香豆酸的含量积累相对较慢,苯甲酸含量变化不明显;感病北京杨与之相反,邻苯二酚、阿魏酸、苯甲酸变化幅度相对较大。经方差分析,两树种间8种物质差异分别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同树种内,毛白杨接种溃疡病菌后苯酚、香豆酸、阿魏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北京杨接种后香豆酸、阿魏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根据这些含量变化及差异性分析,认为没食子酸、儿茶酸、苯酚与杨树对溃疡病的抗性密切相关,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邻苯二酚、阿魏酸次之,苯甲酸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不同测量孔径的色彩检测仪对红木类木材材色测量的差异,以4种苏式家具珍贵木材为研究对象,分别选用光源孔径8和2 mm两种规格对其进行材色L*a*b*色空间物理量的测量,其中L*为明度坐标,代表颜色的亮度大小,a*为红绿色品坐标,b*为黄蓝色品坐标,并完成对这4种红木类木材材色的多点均值色空间向孟塞尔色空间的转换,深入剖析基于两种孔径测量的4种红木木材材色变化值的趋势是否一致。结果表明:两种孔径测量苏式家具4种珍贵木材的材色值变化趋势趋于一致。4种木材材色主要处于低明度的红黄色调范围内。其中两种孔径测量降香黄檀差异不显著;而在测量3种崖豆木木材时,L*值差异显著。两种孔径测得的物理量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性和一致性,且这种一致性远高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多变量统计方法中之主成份分析法被用于确定美国路易斯安那之火炬松及湿地松树干削度。用了四组资料(三组火炬松、一组湿地松)。资料包括单木在地面基部,0.02、0.04、0.06、0.08处及树高每隔0.1处的直径。这样每组(ⅰ)包括ni株数,每株有14个直径测定值。主成份分析用于每组资料在各个情况下单一的特征超过总方差99%。与主要特征值相关的特征向量元素图,代表了该组资料中的树木干削度的平均值。同组资料在胸径或树高级之间反映在干形上未发现有差别,但具有冠比大于0.51的树木在其树干0.3的上部有较大的削度。不同范围内生长的树木之间在干形上可见明显的差别,生长在同一范围内的两种树种间也有明显差异。同不同方法将第一特征向量内插以获得干削度模型。我们用回归技术,把第一特征向量当作因变量,相应的位置高及它们的幂次当作自变量。这样得到的方程式用于确定材积。我们相信第一主成份特征向量曲线至少是描述干削度规律的近似值。  相似文献   

19.
低温胁迫对桉树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工低温处理尾叶桉和邓恩桉幼苗,研究其对两种桉树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两种桉树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羧化效率、Fv/Fm和Fv/Fo下降,Fo值和CO2补偿点上升,而Ci则先上升后下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持续低温胁迫的初始阶段,羧化酶活性的下降是导致两种桉树Pn降低的主要因素为非气孔因素,而随着低温处理持续时间延长至48h时,叶绿素含量出现显著下降,羧化酶效率继续下降,此时气孔限制因素也逐渐成为Pn的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两种桉树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差异表明,非损伤的叶绿素荧光技术有望用来快速筛选不同抗寒能力的桉树品种。从各个参数的变化可以看出,低温胁迫处理对尾叶桉的影响明显要大于对邓恩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摘要:选取热垦525、云研77-4、GT1、IAN873和热研8-79等5个橡胶树无性系品种的一年生苗木为试材,分析比较不同品种在自然越冬过程中叶片的SPAD值和光合生理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个橡胶树品种在越冬过程中叶片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气孔导度(Gs)等参数均呈“下降”趋势;热研8-79的SPAD值、Pn、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及瞬时羧化效率(ICE)等参数均显著低于另外4个品种;热垦525和IAN873两个品种所测参数均略低于云研77-4,且两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云研77-4在整个越冬过程中的SPAD值、Pn、WUEi和ICE均处于较高水平,且其WUEi和ICE在整个越冬过程中下降幅度不大,表明其苗木具有较强的耐低温和干旱能力,同时云研77-4叶片脱落较晚,建议可以延长云研77-4冬季的割胶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