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试点工作,运用面积成数法和点抽样估计法,统计校验样地、森林资源一类清查、二类调查和国土三调等成果的森林面积构成,并对比分析不同体系的数据差异.结果表明:"一张图"更新与校验样地调查核实相结合的方式产出省级森林资源面积科学可行;国土三调认定的林地面积与森林资源"一张图"林地面积总量上...  相似文献   

2.
林地是森林资源的载体,开发数字化林地监测与管理系统,提升林地监测与管理水平,是全区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将利用计算机技术,以In ternet为基础平台,建立全区数字化林地监测与管理系统,构建新的林地监测与管理思维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2007年广东省开展国家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试点时所采用的监测理念与方法体系,供全国开展此类工作借鉴参考。试点以连清固定样地体系为依托,构建了融植被监测系统、林地土壤监测系统、物种多样性监测系统于一体的样地调查体系;设计了森林资源、湿地资源、石漠化土地资源以及森林健康、森林土壤状况、森林景观、森林固碳、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效益的指标体系;形成了以固定样地调查为主体,地面调查结合实验测定,以及遥感监测、模型测算结合指数分析的综合评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世界经济飞速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共同主题。我国已将生态列为今后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并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森林生态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也已成为今后林业发展的主导思想。因此对森林资源进行定期监测可以测算森林资源宏观动态变化的趋势 ,查清现有林地资源的数量 ,为林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 河北省资源监测现状1 .1 森林资源监测手段采用GPS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对样地进行定位 ,采用SPORT5卫星对地面进行遥感监测。遥感判读采用 2 0 0 0年或 2 0 0 1年的L7多光谱和全色…  相似文献   

5.
以苏南5市的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1987年和2007年2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该区域森林、林木、林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探索森林资源消长趋势,提出了保护与发展森林资源的5条建议:一是强化目标考核,着力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二是落实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巩固林业发展根基;三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着力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和效益;四是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力度,进一步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五是健全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全面提升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6.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福州植物园经营区落界数据,分析揭示福州植物园不同经营区类型的森林资源分布特点及管理现状。研究结果表明,福州植物园稳定经营区占林地面积的91.82%,问题经营区整体少且属实际经营的占较大比例,表明植物园经营区总体稳定,通过明晰产权及更新资源档案,可较大幅度降低问题经营区的比例。研究区内稳定经营区的有林地占林地面积超过83%,但针叶林纯林多,易受病虫害影响;问题经营区分布的森林资源面积小,且主要的森林资源类型有80%均为研究区实际经营,可采取措施逐步将实际经营的森林资源纳入稳定经营区。  相似文献   

7.
依据华东7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通过地类、林种前后期动态变化的对比分析,得出华东监测区及其各省林地均存在转移出去和转移进来的现象。这种林地与非林地间的转移,绝大部分是在乔木林地、特殊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与25°耕地、建设用地等已开发利用土地之间的转移,用开发未利用地增加林地和提高森林覆盖率已近临界值。林地进出转移最突出的是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浙江次之,福建、江西轻微。目前华东7省森林覆盖率的消长与林地进出差值呈明显正相关,且林地转移处于进略大于出的近平衡状态,一旦失衡,将对低森林覆盖率的省份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蕉城区2010~2015年森林资源建档数据为基础,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分析"十二·五"期间各类林地面积动态变化特点,剖析林地动态变化原因,为蕉城区林地保护与利用施策提供理论依据。分析表明:"十二·五"期间,蕉城区林地面积净减326.9 hm2,新增林地主要来源于因生态建设需要而采取的植树造林地,减少的林地主要来源于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该时期有林地、疏林地所占比例保持稳定,灌木林地所占比例增幅较大,未成造林地所占比例减幅较大;蕉城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总体上良好,林地保护管理面临的压力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前,以省为总体,设置若干固定样地来进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办法,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利用遥感技术,改进现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可以编制森林资源分布图,实现对森林面积和地类变化的动态监测;建立各森林类型的数量化多元回归模型,实现对森林蓄积量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0.
地面固定样地是大区域尺度范围内开展森林资源监测的基本抽样调查单元。地面固定样地对林分的预估精度将直接影响到整体区域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从样地类型、空间排列方式、样地尺度大小出发,在1 hm2大样地中采用随机抽样法,通过抽样精度验证在不同类型林分中开展森林资源监测的最优样地类型。结果表明:1)在不同类型林分中开展蓄积量监测的最优样地面积尺度大小不一,在布设地面固定样地时,应当根据林分起源、龄组的不同,确定样地面积、间距;2)在样地面积相同情况下,单一圆形样地抽样监测精度略高于单一方形样地,群团样地的蓄积抽样监测精度明显高于单一样地,四点圆形群团样地抽样监测精度略高于方阵式群团样地。  相似文献   

11.
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是摸清森林资源家底、为各级政府制定林业和生态建设方针政策提供决策依据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013年,国家启动了林地年度变更暨森林资源补充调查工作,江西省是10个试点省份之一。笔者对江西省在林地变更暨森林资源补充调查的实施方案,技术路线和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林业资源管理》2016,(5):34-38
介绍了基于抽样理论和遥感判读技术的森林资源监测的具体过程,分析了不同整群样地个数情况下的森林覆盖率和抽样精度。结果表明,在保持抽取的整群个数不变的情况下,总体抽样精度随整群中小样地个数的增加而提高,但当小样地布设到一定数量时,抽样精度并不能明显提高。本次监测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森林覆盖率为63.62%,抽样精度为95.09%。  相似文献   

13.
<正>在林业调查中,常常会布置一些样点和样地去调查林地因子,如:森林资源规划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调查)、林业工程的调查及验收、林业基地的开发调查和日常林地的征用、占用调查等,都会让调查人员和检查验收人员去找样点、样地和相应林地小班,如果找不到就不能进行下一步的林地因子的调查,找错林地因子也会填错,所以如何又快又准的找到样点的样地是林业调查中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针对陕西当前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前期管理工作经验及并深入分析其原因,分别从八个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陕西森林资源管理问题的具体对策:1)坚持依法治林;2)完善财政投入机制;3)完善陕西森林资源监测系统;4)推进林地规范化管理;5)深化林木采伐管理改革;6)提高林业行政执法能力;7)完善资源管理体制;8)实现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  相似文献   

15.
以抽样理论为基础,以全国森林资源宏观监测9个省的遥感判读结果为依据,对比分析了群团样地判读和图斑区划判读的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正判率、抽样精度和差异原因。结果表明:群团样地判读和图斑区划判读2种方法监测森林资源都能取得预期效果;通过U检验,2种方法得到的森林覆盖率没有明显差异。但群团样地判读质量相对易控制、工作量较小、工作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以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与建立生态综合监测体系为目的,利用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复查森林资源的调查方法。固定样地中各因子的调查,包括森林、林木、林地的数量、质量、结构与分布及动态变化,森林健康状况与生态功能,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土地沙化、石漠化、湿地类型的面积、分布及其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7.
《林业资源管理》2016,(1):52-58
为了提高传统样地法森林资源调查的效率,本实验设计研究一种基于七株木法的森林资源扰动监测方法。在Voronoi图与Delaunay三角网基础上,运用高精度的免棱镜全站仪获取样地林木特征参数等数据,结合南方测绘CASS软件,提出建立空间结构单元的最优方法;在北京百花山选取有代表性实验样地5块,通过森林资源调查来分析基于七株木法的森林资源扰动监测方法的优劣性。结果表明:每个七株木法样地的面积在0.005~0.015hm2之间;七株木法解决了因传统测高仪器精度低不能获取树高生长量的难题;单独七株木在混交林、天然林获取林木特征参数中的精度稳定性低于人工林和单层林,但样地数量增加能大幅度提高其精度;通过以标准样地法林分特征数据作为真值检验七株木法,数据表明,林分平均高中误差为±0.005mm,树高生长量相对误差为1%,林分密度抽样精度区间为83%~98%,林分蓄积量抽样精度在92%以上。七株木法具有高效、精准、数字化等优点,利用该方法对林地持续观测,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对森林资源扰动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8.
GPS通常称为“全球定位系统” ,与GIS(地理信息系统 )、RS(遥感技术 )合称“3S”技术。河南省1999年开始进行GPS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现简介如下。1 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1 1 森林资源调查样地的初设和复位初设和复位只需输入样地的坐标 ,利用GPS的导航功能即可实现。相对于传统的罗盘引点引线 ,效率更高 ,位置准确 ,复位率可达 10 0 %。在我国黑龙江等省的一类资源清查中 ,采用GPS进行样地复位 ,取得了良好效果 ,工作效率平均提高 5~ 8倍 ,定位误差小于 7m ,其应用成果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9.
德国与我国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森林资源监测的法律地位、组织管理和成果应用、监测内容以及监测样地抽样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德国和我国森林资源监测的差异。在分析的基础上,从改进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丰富森林资源监测内容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角规样地体系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以下简称"广西连清)"角规样地体系,是我国唯一的以点抽样理论为基础,以固定角规样地为监测载体的省(区)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广西连清第7次复查,除了增设的方形样地调查以外,还对原有的角规样地进行了复查,因此本文得以用同时进行调查的方形样地调查结果作为参照对象,对角规样地体系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与方形样地比较,角规样地除了具有显著的隐蔽性外,外业工作量只相当于方形样地的53%,两套体系的活立木蓄积量差异仅为3.16%,角规样地和方形样地体系总蓄积量抽样精度分别为94.47%与94.57%,均达到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要求(≥90%)。角规样地复位率大于规定的98%,样木复位率远大于规定的95%,达97%以上,能满足林木蓄积生长量和消耗量监测的要求。角规样地体系的不足主要是由于漏测木和进测木的存在,导致森林资源的现状估计值偏低,且动态估计精度明显低于方形样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