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芭蕉溪小流域2003年降雨特征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芭蕉溪小流域2003年降雨131次,降雨量为1388.5mm,汛期降雨量占年降水量的78.37%;根据降雨类型划分,流域内全年小雨出现的次数为83次,中雨为37次,大雨为12次,暴雨和特大暴雨均为0次,大暴雨出现的次数为1次;次降水时间以6~12h频率出现最多;相当暴雨日为12个,主要集中在4-9月份;各月日平均降雨量以8月份最大,降水强度以9月份最大;流域内月降雨量与其月降雨侵蚀力呈逻辑斯蒂函数关系,次降雨侵蚀力与次降雨量呈现为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域,从自然生态状况及环境质量状况两方面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监测。自然生态监测包含植被生长状况监测及土地利用状况监测两个方面,其中植被生长状况监测采用实地测量与DJI Phantom 4无人机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土地利用状况监测采用遥感解译方法。环境质量监测主要包含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两个部分,采用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植被生长状况监测样点的草地类型主要为高寒草甸和山地草甸,高寒草甸监测样点植被盖度均值95.76%,草层高度均值18.34cm,地上生物量均值266.73g/m2;山地草甸监测样点植被盖度均值95.73%,草层高度均值19.51cm,地上生物量均值165.75g/m2。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草地和林地为主,草地、林地面积分别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50.62%、33.30%,草地主要集中分布在玛曲、夏河、碌曲及卓尼县,林地主要集中分布在迭部、舟曲、卓尼及夏河县。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共计2821d,其中达标天数为2759d,日均值达标率为97.80%,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及臭氧(O3)。Ⅱ类地表水水质频次比例为63.44%,Ⅲ类地表水水质频次比例为25.81%,超标地表水水质频次比例为6.45%,主要超标项目为化学需氧量、铬(六价)。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间伐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程度,以本溪县草河口镇70年生不同间伐强度(对照区、中度区、极强区)的红松人工林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下,不同间伐强度对红松人工林穿透雨率、产生过程及产流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穿透雨率随间伐强度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当林外降雨量等级大于大暴雨级别时,受空间异质性等影响,中度区及极强区林冠截留降雨的能力达到了饱和状态,林冠截留能力减弱。穿透雨产流起始时间与降雨强度无关,与瞬时降雨强度有关,不同间伐强度都能减少降雨过程中的峰值,并延迟5 min,穿透雨产流结束时间与降雨结束时的雨强及时长有关。  相似文献   

4.
凉山州金沙江干热河谷立地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山州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及其支流卢尘河、黑水河、西溪河沿岸,总面积21.3万公顷,荒山18.3万公顷.沿江地势陡峻、山高谷狭,焚风效应明显,气候干燥酷热,年平均气温21——23℃,极值高温达42℃、地表最高温75.6℃,全年无冬季,最冷月均温12℃以上.年降雨多在700mm以下,而最大月降雨量近300mm,5—10月降雨占全年总降雨量的90%以  相似文献   

5.
缙云山楠竹林地的降雨径流过程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在重庆缙云山典型植被类型楠竹林地设置的径流观测小区所收集的2002~2007年降雨及径流的观测资料,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揭示了缙云山楠竹林地的降雨径流过程特征,采用分形维数和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影响因子的范围以及影响程度进行了排序.研究发现,(1)2002~2007年,缙云山楠竹林地区降雨的年际分布比较稳定;其降雨量较集中出现于4~9月,此期占全年降雨量的72 %,而降雨量的峰值出现在7月.(2)缙云山楠竹林地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与降雨保持密切的响应关系,对降雨量的分配为,地表径流占30.7 %,地下径流占15.2 %.(3)缙云山楠竹林地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因子为 6个.其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为林分的高度、生物多样性组成、降雨(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厚度)、林冠截留量、土壤孔隙度.  相似文献   

6.
滇中华山松人工林的水文特征及水量平衡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滇中高原的华山松林集水区径流场连续 3a的降雨和径流观测数据 ,进行了华山松人工林的水文特征及水量平衡的研究。结果表明 :( 1)本区域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 ,湿季 ( 6~ 10月 )降水量占全年的 80 % ,降水量主要由大于 10mm以上的降雨带来 ,且降雨强度大部分小于 5.0mm·h- 1。 ( 2 )集水区年平均降雨量 10 0 5.6mm ,在林冠作用面降雨量的分配中 ,林冠截留雨量 2 10 .6mm ,截留率 2 0 .9% ;穿透过林冠层的降雨 74 5.3mm ,树干茎流量 4 9.7mm ,分别占降雨量的 74 .2 %和 4 .9%。 ( 3)集水区径流的月变化滞后于降雨 ,总径流量 172 .2 9mm ,总径流系数 17.13% ,其中 ,地表径流 8.0 3mm ,地下径流 164.2 6mm ;地表径流主要集中在雨季产生 ,一次性降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显著 (R =0 .91)。 ( 4 )土壤蓄水年变化量 11.2mm ,约占年降水量的 1.1% ,但月变化较大 ;系统水量最大的输出是蒸散 ,每年以气态形式返回大气的水量 82 2 .1mm ,占降水量的 81.8% ;在蒸散的水量中 ,林冠截留雨量的直接物理蒸发量 2 10 .6mm ,占总蒸散量的 2 5.6%。  相似文献   

7.
林水问题是生态水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研究降雨通过华北落叶松树木冠层的空间分异规律,2016年生长季在1株样树冠层下机械布置了32个雨量筒,测定了22场不同降雨事件的穿透雨量,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穿透雨的空间变异性规律。结果表明:树冠下存在着穿透雨的最小区域和有汇集降雨作用的"漏斗"区域;在比较了不同雨量筒布设方案的穿透降雨变化后发现,在距离树干1/3冠幅半径的同心环上测定的穿透雨量可基本接近整个树冠下的穿透雨量平均值;半方差函数分析表明,穿透雨率的基台值C+C_0随降雨量增大而减小,C_0/(C+C_0)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说明较小降雨量时,冠层结构是引起穿透雨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降雨量较大时,冠层结构的影响减弱,其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受随机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杜仲林下穿透雨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在测定期间,穿透雨量占总降雨量的72.5%,2004年7月的穿透雨量最大(319.9 mm),而穿透雨率最大值(85.5%)出现在2004年12月;在水平空间分布上,林下穿透雨显示出明显的空间变化,各观测点的穿透雨率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且穿透雨的空间变化率随着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减小;杜仲林下穿透雨呈现明显的汇集效应,其中50%的观测点和28.8%的降雨出现了穿透雨率大于100%的情况;林冠特征影响穿透雨的空间分布,冠层的厚度和盖度与穿透雨之间均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但是穿透雨率与距主干的距离和分枝角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赤峰市郊区城子乡位于赤峰市西部,总土地面积20多万亩,其中丘陵坡地占68.8%,坡度大部分在12度以下,个別部位超过20度,坡的长度在300~600米之间。土质为黄土,厚度达几十米,植被低矮稀疏。年降雨量在370毫米左右,降雨量的年度变化较大,全年降雨量70~80%集中在6至8月份,而且多为暴雨。地形支离破碎,侵蚀沟密度达2.85公里/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0.
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林、油松林、荒草地为研究对象,对短时局地雷暴雨、锋面性雷暴雨和长历时锋面降雨3种降雨条件下不同地类地表径流产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时局地雷暴雨过程中,产流的关键条件是降雨强度需要达到一定水平。锋面性雷暴雨过程中,降雨强度和降雨量均对产流有影响,但是降雨量的作用比降雨强度大。而在长历时锋面降雨过程中,产流的关键条件是启动前降雨累积量需要达到一定水平。在不同雨型条件下,荒草地的径流量、径流深和径流系数均大于刺槐林地和油松林地,油松林地大于刺槐林地。在立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造成不同地类地表径流差异的因素主要有林分结构、地表覆被物等。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十五日,我县境内受九号台风与十一号台风的影响,形成两次较大降水过程,平均降雨量在五百毫米以上。特点是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八月十四日4至8时,大部分公社降暴雨二百五十毫米,造成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滩区河堤决口、山岭沟道严重冲刷,冲毁大量的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工程设施,是建国以来最大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根据县政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典型森林植被类型对坡面产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地形地貌基础上,植被与降水是决定坡面产流、产沙量的主要因素.2005~2006年对重庆缙云山4个天然林地径流场和农地径流场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①森林植被在一定范围内对坡面径流量有削减作用,前期降雨对坡面径流有影响;②坡面径流峰值与暴雨峰值呈一一对应关系,马尾松和常绿阔叶林的变化幅度较小,楠竹林和常绿阔叶灌丛变化较大;③地下径流深与降雨量呈一一对应关系,地下径流深与降雨量关系反映出前期降雨对地下径流量的影响;④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冠丛地下径流峰值的总体趋势是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楠竹林和农地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降雨特征对兴安落叶松林降雨再分配过程中K~+的影响。[方法]对林外降雨、穿透雨、灌木穿透雨、树干径流和枯透水进行了野外观测、取样和室内实验测定。[结果]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兴安落叶松林林外降雨总量为266.0 mm,平均次降雨强度0.074 mm·min~(-1);降雨再分配过程中K~+含量平均值排序为枯透水树干径流灌木穿透雨穿透雨林外降雨,其中林外降雨中K~+含量在0.227 2.631 mg·L~(-1)之间,变化幅度较大,穿透雨中K~+含量波动在2.198 3.053 mg·L~(-1)之间,枯透水中K~+含量波动较小,稳定在3.077 3.281 mg·L~(-1)之间。(2)降雨量和降雨历时对降雨再分配过程中K~+含量均表现为正相关,随降雨量和降雨历时的增加K+含量的增加幅度呈上升趋势;而降雨强度和降雨间隔期对K~+含量增加幅度的影响则反之,但当降雨强度大于0.041 mm·min~(-1)时,K+含量的增加幅度开始出现转折,呈上升趋势;当降雨间隔期增大至233.28 h时,K~+含量的增加幅度趋于稳定。(3)影响林外降雨中K~+含量的主导因子是降雨间隔期,影响穿透雨、灌木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中K~+含量的主导因子均为林外降雨量,而对枯透水中K~+含量起主导作用的则为降雨强度。[结论]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以及降雨间隔期均会对降雨再分配过程中各个层次的K~+含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降雨再分配过程中K~+含量平均值大小排序为枯透水树干径流灌木穿透雨穿透雨林外降雨,其中大气降雨中K~+含量在5月和9月较高,穿透雨中K~+含量在5—10月呈波动式变化,灌木穿透雨中K~+含量变化幅度较大,而树干径流和枯透水中K~+含量较稳定。降雨量和降雨历时对降雨再分配过程中K~+含量的影响均表现为正相关。对林外降雨中K~+含量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降雨间隔期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量,穿透雨中K~+含量与各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降雨间隔期,灌木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中K~+含量与各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度排序和穿透雨一致,影响的主导因子均为降雨量,枯透水中K~+含量与各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降雨强度降雨间隔期降雨历时降雨量。  相似文献   

14.
抚仙湖流域磷矿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依据区域年降雨量的差异,将抚仙湖磷矿区年降雨量分别为1 200~1 300 mm和1 000~1 100 mm的区域分别划分为东大河流域磷矿区和帽天山磷矿区两个研究单元,通过在两区域的8种植被类型(含矿山废弃地))中设置野外径流观测小区,在自然降雨状态下对小区土壤磷素随其径流的流失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是矿山废弃地土壤磷素流失的关键因子,在大、暴雨状态下矿山废弃地土壤磷素流失量远大于各植被类型,对抚仙湖水质产生不利的影响。各植被类型土壤磷素随径流的流失量主要取决于地表径流量,其流失总量次序与径流总量次序相一致,表现为:灌草丛>地盘松林>云南松混交林>华山松林>竹林>桉树林,除灌草丛外其他各植被类型均能对土壤的磷素起较强的滞留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卫星红外监测具有时间频率高和连续性好等特点,采集了2004-2015年间森林火灾卫星红外监测数据,分析了云南省森林火灾的时间格局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火灾总次数具有上下波动的规律,变动时间周期为3~5年;不同年份森林火灾发生月高峰有所不同,平均峰值出现在3月份左右;火灾发生时间主要分布在11月到次年的6月,占全年的99.97%,1月到5月占全年的97.2%,6月以后到11月之前基本没有火灾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与火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但森林火灾次数与火源频度存在正相关性并且受火源频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官司河流域防护林区大气降雨和树干茎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法对官司河流域2003年度的大气降雨与3种不同类型森林(马尾松林、桤柏混交林和麻栎林)的树干茎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年降雨总量为683.2 mm,主要集中在4月~9月,6个月的总雨量为646.6 mm,占全年降雨总量的94.6%。3种类型森林树干茎流量都和降雨量密切相关,树干茎流量只有在降雨量达到一定临界值时才会出现,此临界雨量阔叶林针叶林;而在相同降雨量情况下,树干茎流量和干流率则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树干茎流量会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建立两者的相关方程,可知其相关性皆以2次多项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峡花岗岩区典型林地暴雨径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雨是三峡库区常见的气候现象,是区域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的重要诱因。基于连续4年的观测,分析了流域内暴雨的季节分布及其变异特点;并选定3种典型林分,通过设立坡面径流场,对林地暴雨地表径流的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域内年均暴雨雨量占降雨的21.4%,且年际及月际间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发生,不同月份间暴雨量平均相对变差为1.26;②流域内各林地暴雨径流与总径流大量发生期相同,枫香林、马尾松栎类混交林及马尾松林年暴雨地表径流深分别为4.78,3.75,7.43mm,3类林分5~10月暴雨径流分别占同期地表径流总量的43.2%、51.2%和71.9%;③各类林分地表径流量与暴雨雨量均呈显著线性相关,而与雨强的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暴雨条件下蓄满产流是林地产流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以青海共和盆地中间锦鸡儿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自然降雨对土壤呼吸和环境因子的影响机制,以期为高寒沙区人工林土壤碳通量估算和碳循环研究提供依据和理论参考。[方法 ]于2018年7月,在观测样内地开展30 d的连续定位观测试验,对其土壤呼吸速率和环境因子变化及自然降雨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 ](1)土壤呼吸受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影响,其中,太阳总辐射影响较直接;(2)无降雨日土壤呼吸主要受表层(10 cm)土壤温湿度影响,降雨过程中主要受深层(150 cm)土壤温湿度影响。累计降雨量大于0.8 mm的自然降雨对土壤呼吸日均值有抑制作用,且激发效应通常出现在降雨结束次日,约持续3 d;(3)大于0.07 mm的自然降雨发生即抑制土壤呼吸速率,其在累计降雨量达10.44 mm、降雨时长达3~4 h时抑制率最高;(4)自然降雨可使Q10值短期升高。[结论 ]研究区土壤呼吸主要源于植物根系自养呼吸,自然降雨过程对其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在降雨结束次日出现激发效应;同时,自然降雨可使Q10值升高。  相似文献   

19.
<正>三道河口林场位于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西部,总经营面积15万余亩。属于干旱半干旱沙荒地带,多沙丘,土质瘠薄。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4℃,绝对最高温度30.9℃,最低温度-43.1℃,正常年景无霜期60天左右。年大风天数70天以上,冬春两季干旱多风,特别是春季风大,挟沙多,随之气温下降。年降雨量450毫米,多集中在6—8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3%。 由于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和立地条件很差,人工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一直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在沙丘地带营造防护林,从1976  相似文献   

20.
在广西桉树不同种植区域建立3个监测区,采集测定林区地表水pH、DO、BOD5和TN等14个水质项目,分析林区地表水水质特征,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林区地表水pH、COND、DO、COD_(Mn)、COD_(Cr)和BOD_5的平均值分别为7.07、97.16 m S/m、8.95 mg/L、2.71 mg/L、9.50 mg/L和1.51 mg/L;TP、TN和NH_3-N含量的平均值分别0.054 mg/L、0.955 mg/L和0.129 mg/L;K、Cu、Zn、Fe和Mn等金属元素总含量的平均值为1.120 mg/L;不同种植区域桉树林区地表水水质项目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仅COND、TN、NH3-N、K和Fe含量差异显著;桉树林区地表水水质的综合评价结果均属于Ⅳ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TN;主成分分析提取出前4个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16%,其中pH、DO、COND、COD_(Mn)、COD_(Cr)、BOD_5、TP和TN具有较高的负荷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