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林分空间结构一般包括树种混交、林木竞争和林分中林木分布格局等三个方面,对它们一般分别采用竞争指数中的混交度、大小比数及角尺度来进行描述。在纳板河流域不同群落类型林分中设置样地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从空间竞争中的混交度方面看,热带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山地雨林林木主要集中在极强度混交之中,只有少许树种会出现强度混交和中度混交,几乎不出现零度混交和弱度混交,稳定性较高;而落叶阔叶林的稳定性由于样地位置不一而表现较大差距,有较稳定的,也有稳定性较差的。从大小比数看,保护区主要林分内树种大小分化较大,优势程度从优势至劣势都有不均等的分布。各林分的角尺度为0.22~0.34,说明样地林木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2.
植食性昆虫取食叶片(叶虫食)不仅影响植物种群结构、群落组成和生态系统的功能,还影响食物网内物种的相互关系。但是有关叶虫食在人为干扰的片段化森林中的情况还研究甚少。本研究以西双版纳纳板河保护区两种森林类型(雨林和常绿阔叶林)各4个片段森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树冠的叶片采样分析了每种片段森林共有优势树种的虫食率和虫食频度,并调查了各片段森林的面积和树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雨林片段和常绿阔叶林片段的优势树种平均虫食率分别为7.6%和6.7%,雨林片段的优势树种平均虫食频度(77.0%)显著高于常绿阔叶林片段的(67.5%)(P0.05);(2)雨林片段的树种多样性显著高于常绿阔叶林片段的(P0.05);(3)两种片段森林的优势树种叶虫食与片段面积和树种多样性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影响片段森林中优势树种叶虫食的因素与片段面积和树种多样性没有直接关系,可能与植食性昆虫和捕食者的散布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8年青海省连续清查固定样地调查数据,对次生林区的天然云杉林进行直径分布研究,按照林分单位蓄积量分为A类、B类、C类和D类4种类型;选用Weibull分布、Beta分布和负指数分布对各类型林分直径分布进行拟合。结果得出:A类和D类直径分布服从Beta分布,B类服从Weibull分布,C类服从负指数分布;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R^2均在0.94以上,各类型林分q值在1.18~1.98之间,次生林区的林分q均值为1.41。  相似文献   

4.
野生生物的宝库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维护着陆地生态安全,保护着生物的多样性,被称为“地球之肺”。广西的季雨林地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5.
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3种森林土壤养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莲花山白盘珠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表层土壤(0~20cm)为对象,测定了土壤pH值及主要养分含量,并应用相关分析法,探究了不同养分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pH值显著低于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2)森林土壤有机质、全氮(N)、全磷(P)、速效N、有效P含量在不同森林类型间差异显著: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质、全N、全P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土壤速效N含量最高,但有效P含量最低;(3)3种森林土壤全N与全P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但其它养分间的相关性随森林类型而异,表明森林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既有普遍性,又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潮查林场兴安落叶松的3个不同森林类型的混交林中各设置1个样地进行调查,对其径阶株数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利用负指数分布函数表达其直径结构,并采用q值理论检验直径分布是否合理。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异龄林直径分布模拟的为2号样地,其q值为1. 486,拟合效果较好; 1号和3号样地不适于异龄林直径分布模拟,q值分别为1. 622和1. 892,拟合效果不理想。3种森林类型的直径结构呈倒"J"型曲线分布,即小径阶的林木数量较多,随直径的增加,林木数量逐渐减少,到达一定程度后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7.
以五指山市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森林资源清查的相关数据,采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估算出五指山市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并对不同林种和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五指山市森林植被总碳储量为6.0609Tg,平均碳密度为52.22t/hm~2。不同森林林种碳储量为: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经济林,其碳密度大小顺序相同;不同森林类型碳储量为:常绿雨林经济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竹林;碳密度为:常绿雨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经济林灌木林竹林。  相似文献   

8.
以莲花山白盘珠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表层土壤(0~20 cm)为对象,测定了土壤pH 值及主要养分含量,并应用相关分析法,探究了不同养分间的相关性。结 果表明:(1)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pH 值显著低于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2)森林土壤有机质、 全氮(N)、全磷(P)、速效N、有效P 含量在不同森林类型间差异显著: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质、 全 N、全P 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土壤速效 N 含量最高,但有效 P 含量最 低;( 3)3 种森林土壤全N 与全P 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但其它养分间的相关性随森林类型而异, 表明森林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既有普遍性,又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云南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蚂蚁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滇西南地区蚂蚁多样性,采用样方调查法和搜索调查法研究了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蚂蚁群落。在16块样地中采获蚁科昆虫11亚科57属188种,不同样地蚂蚁群落的物种数5-72种,个体密度12.5-1234.0头/m2,优势度指数0.0887-0.7024,多样性指数0.7978-2.9355,均匀度指数0.2514-0.7170。沟谷雨林蚂蚁物种最丰富,苔藓常绿阔叶林物种最贫乏;橡胶林蚂蚁个体密度最高,苔藓常绿阔叶林个体密度最低;山地雨林蚂蚁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柚木林蚂蚁群落优势度指数最高,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低。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拥有最丰富的稀有种,最有保护价值;山地雨林、落叶季雨林、苔藓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也有一定数目的稀有种,保护价值较大。相似性系数表明,不同植被类型蚂蚁群落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自然保护区干热季不同植被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采用Biolog-ECO法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干热季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丛生竹林、暖热性针叶林及石灰岩山季雨林(高中低海拔)4种植被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供试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及碳源利用率之间均差异极显著(代谢活性:F=3.708,P0.01;碳源利用率:F=101.956,P0.01),其中石灰岩山季雨林中海拔土壤微生物的平均颜色变化率和碳源利用率均最高,暖热性针叶林最低。D-纤维二糖、β-甲基-D-葡萄糖苷、葡萄糖-1-磷酸盐、D-苹果酸、L-丝氨酸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差异的敏感碳源。不同植被型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丛生竹林石灰岩山季雨林(中海拔)石灰岩山季雨林(低海拔)石灰岩山季雨林(高海拔)暖热性针叶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石灰岩山季雨林(高海拔)与暖热性针叶林土壤微生物有明显的空间分异,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丛生竹林和石灰岩山季雨林(低海拔)均无明显的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田园式养老的概念特征进行问卷设计,选取北京市老年人进行田园式养老需求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55~60岁和60岁以上2个年龄段老年人对田园式养老基地适老性规划影响的个体、社会、认知选择、需求因素。结果表明:55~60岁初老期并具有较高收入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对田园式养老需求度较高,其更注重内部的功能服务,步行休息距离多为1000m以上;60岁以上老年人对经济因素有不可预期的问题,其更愿意长期居住,对居住环境的交通、文化学习功能和500m的步行休息距离有较高需求。基于分析结果,本文从规划模式选择、养老居住建筑、功能空间、道路交通4方面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典型岩溶湿地流域生态脆弱性演变及突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典型发育的岩溶地貌—普者黑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方法,对2006—2015年普者黑岩溶湿地流域生态脆弱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10年间的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过程及突变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5年普者黑岩溶湿地流域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逐渐减小,生态脆弱性等级综合表现为中度脆弱;流域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布格局较为散乱,极度脆弱区由普者黑流域下游向上游转移。2006—2015年普者黑流域生态环境熵值发生了多次突变,第2阶段(2009—2012年)的突变特征值>第1阶段(2006—2008年)突变特征值>第3阶段(2013—2015年)突变特征值。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叠加作用是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变化的原因,而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污染净化和经济发展等为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复杂性及改革必要性,分析了改革面临的产权归属不清晰、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完善等挑战,并对因产权问题造成保护区管理上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全我国自然保护区产权制度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阐述我国自然保护区集体林分布、管理现状及有效管理的难点,梳理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提出了对策措施,为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中国特色的森林经营管理体系,提出了森林经营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落地是森林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和任务;从法理依据、森林经营方案的重要性、重点衔接县级森林经营规划和方案三个方面强调了建立森林经营方案制度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广泛参与、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制度、加强能力建设和重视基础建设投入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今后各级政府推动森林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明确国家公园的事权划分对构建主体明确、责任清晰的协同管理机制意义重大。研究认为:国家公园事权划分的定位在于体现“权”和“钱”的具体落实,正确认识事权范畴涵盖“表”和“里”两个层面;国际上的事权划分经验包括中央集权、地方自治和混合管理三种模式;中央集权是我国国家公园事权划分的基本趋向;事权履行的重要保障在于统一“人、财、物”。  相似文献   

17.
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景洪市棕榈植物造景进行了与5种景观要素搭配类型(植物、建筑、景观小品、山水地形和道路广场)的景观美景度评价,对不同受测评价群体的风景审美特点进行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受测群体在景洪市棕榈植物景观审美方面存在普遍一致性。对植物种类丰富性、水平结构丰富性、垂直结构丰富性、色彩结构丰富性4个植物景观要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棕榈植物与5种搭配类型的回归模型,以此探讨棕榈植物景观要素与搭配类型的相关性,总结出棕榈植物景观配置的最佳搭配方式。提出在未来植物景观配置中可适当多进行道路广场的棕榈植物景观营造。  相似文献   

18.
差异性视角下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和专业调查的协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国土空间利用现状调查在自然资源部组建的背景下应有新的内涵和扩展。文章分析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行业调查的层次差异性、内涵差异性、界定差异性、精度差异,对比了国内外主要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解析了分类差异的原因。从分类标准衔接、数据资料衔接和调查技术衔接,三个方面探索了基础调查与专业调查融合的统一调查路径,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和管理提供了可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自然资源单元划分是自然资源调查及权属登记的前置条件,决定着自然资源管理的广度与深度,但现阶段我国尚未明确单元划分的标准和方法。通过构建立体化的自然资源空间结构,兼顾考虑自然资源的自然、经济、社会管理属性,提出"登记-特征"双尺度的单元划分模式,以登记单元划清自然资源产权管理的事权边界,以特征单元划分自然资源种类及所有权主体,为划定资源类型清晰、产权归属明确的自然资源管理单元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