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七十年代以来,世界上主要渔业国家把水产品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的三大问题作为战略课题来研究。随着现代食品科学的发展,水产品保鲜的发展趋势是重点在船上;水产品加工品种朝多样化、小型化、包装化、方便化发展;水产品综合利用的动向是,充分利用低值水产品、下脚料、副渔获,寻找和开发新的蛋白源和药源。  相似文献   

2.
水产品在加工与保鲜过程中极易发生腐败变质。利用可食性涂膜可有效抑制水产品在加工与保鲜过程中的微生物繁殖,减少水产品的水分流失、脂肪氧化及蛋白质降解,能提高水产品的品质并延长产品的货架期。重点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可食性涂膜材料,分析了可食性涂膜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海藻糖是一种非还原性二糖,在鱼片、鱼糜等水产品加工中具有优良的抗冻保鲜作用,对冷冻水产蛋白质的Ca2+-ATP酶活性、盐溶性蛋白含量、活性巯基含量、凝胶强度的下降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海藻糖还具有优良的矫味作用,可抑制鱼贝类水产品中三甲胺等腥味物质的产生,抑制水产品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酸败。海藻糖在水产品冻藏、干制品、即食休闲食品加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国家农业部渔业局日前透露,我国水产品生产和加工今后要以大宗产品、低值产品和废弃物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淡水鱼、贝类、中上层鱼类、藻类加工产业体系的建立。另外,培植和引导一批具有活力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加快技术改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水产品生产大国,产量连续2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形成了食用鲜活水产品的传统,加工比例仅为32%,且加工产品中冷冻品和冷冻加工品占60%以上,大部分的水产品以鲜活、冰鲜或冷冻等形式销售,流通过程中需要保活或保鲜贮藏。保鲜贮藏是水产品品质保持最重要的手段,本文介绍了我国水产品保鲜贮藏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发展趋势,旨在为水产品保鲜贮藏与加工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促进水产品流通与加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湖南农业》2003,(5):5
国家农业部渔业局日前透露,我国水产品生产和加工今后要以大宗产品、低值产品和废弃物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淡水鱼、贝类、中上层鱼类、藻类加工产业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水产品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产品保鲜是以水产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可控的人工措施,采用物理、生物、化学等方法改善水产品加工、储运条件以控制水产品质量安全。回顾了水产品保鲜工艺技术和装备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水产品保鲜标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水产品保鲜标准化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金贝广场贝类暂养净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最大的贝类批发市场———金贝广场的暂养净化项目研发过程中,对贝类进行了暂养密度、循环水量、曝气形式、水温与耗氧量、充氧能力、循环水质、停电时限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贝类的暂养密度不宜超过0.3 kg/L,曝气充氧形式宜以池外曝气为主,暂养水温以6℃为宜,水中溶解氧大于3.7 mg/L时,对贝类活度的影响不大,换水次数不宜少于3次/d,停电时间不宜超过3 h。  相似文献   

9.
山东贝类产业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5,(7):63-65
贝类产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年居世界首位,渔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海洋贝类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不少是新型创新药物和功能性与保健食品资源。近年来以牡蛎三倍体产业化的成功开发、生态安全养殖技术、贝类加工的不断成熟为标志,高新技术得到快速应用,极大地推进贝类养殖加工产业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水产品脂肪含量低、肉质鲜嫩、风味特殊,是一种深受消费者欢迎的食物。但由于其高水分和高蛋白的特点使其宰杀后鲜度下降快,易腐败变质,因此在水产品加工过程中亟需高效安全的保鲜技术。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水产品保鲜研究的现状,主要分析了物理、生物和化学保鲜等技术对水产品保鲜的影响,并对未来水产品保鲜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贝类产品中蛋白质、水分、脂肪含量丰富,容易引起微生物繁殖导致腐败变质,因此贝类防腐保鲜技术是重要研究方向。从贝类在保鲜过程中的物理、生化、感官的变化入手,综述了低温保鲜、气调保鲜、辐照保鲜、生物保鲜剂保鲜4 种贝类储藏保鲜技术,对各保鲜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不同外界条件选择最合适的保鲜方法。指出当前国内贝类在保鲜过程中的问题,并对贝类保鲜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国蛤蜊以其皮薄肉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倍受消费者喜爱,是近海渔民捕捞的主要贝类资源。但由于中国蛤蜊栖息于海底泥沙中,体内含有较多的泥沙,没有好的加工方法难以去除干净,所以渔民捕捞后如不进行加工而直接进入市场零售,则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如何对蛤蜊进行加工呢?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1.原料的来源与验收中国蛤蜊捕获后,要及时拣出破碎死蛤,并将活蛤置于阴凉处存放,在搬运途中要小心,确保鲜活,尽早送到加工场地放入海水池中暂养。2.原料的处理(1)先暂养后冲洗。中国蛤蜊加工之前应先将其放入小型海水池中暂养24小时。方法是:在海…  相似文献   

13.
鲜活是贝类最主要的品质指标,是决定其价值的主要因素,储运是贝类供应链不可或缺的环节,活贝由于其采捕后生存环境的变化,遭受胁迫,肉质会产生变化,甚至死亡。对活体贝类上岸后储运环节的净化、暂养、无水运输等工艺环境对品质的影响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活体贝类储运工艺环境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水产品低温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产品由于蛋白质含量丰富、脂肪含量少的特点而受到消费者青睐。作为水产品发展最早、研究最深的保鲜技术——低温保鲜技术仍是水产品保鲜的主要手段。对冰藏、冷海水(冷盐水)、冰温、微冻、冻藏等低温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指出了低温保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低温保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正>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位于沾化区西北部,北临渤海湾,版图面积268平方公里,辖44个行政村、6.1万人,是全国水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基地,境内有王尔庄、海丰、渤海、鲁北四大水产品批发市场,从事商贸流通的有1.8万人,经营鱼类200种、虾蟹贝类50种,年交易额达50亿元。近年来,冯家镇在“产业兴旺”的实践中,着力打造“科学捕捞+生态养殖”→“古法加工+精深加工”→“市场商贸+多元交易”的海产品产业高端化循环发展链条,探索出“推动传统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蝶变的新模式”,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山东省渔民文化特色小镇”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海水养殖规模和产量稳居世界首位,海水贝类在海水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贝类95%以上是养殖获得,另外5%左右主要通过捕捞获得。其中,我国贝类产品产量97%以上都来自海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贝类海水产品产量1480.17万吨,贝类淡水产品产量39.45万吨;贝类海水产品产量占我国人工养殖海水产品产量(2065.33万吨)的71.67%,稳居海水养殖第一位,年产值逾千亿元。我国以牡蛎为代表的贝类养殖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明朝郑鸿图的《业蛎考》就有相关记载。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农垦临海农场水产品养殖户在“二次创业”中积极调整水产品养殖结构,实行套养、混养、暂养,努力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8.
水产品生物保鲜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产品生物保鲜剂的作用机理,介绍了乳酸链球菌素、壳聚糖、鱼精蛋白、茶多酚,酶类等不同来源的生物保鲜剂及复合生物保鲜剂在水产品保鲜的应用现状及进展,提出了采用生物保鲜技术结合其他保鲜手段,将更加全面地保持水产品的品质,在水产品保鲜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广东农业科学》2004,(6):62-62
由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熊善柏教授主持完成的淡水水产品冰温气调保鲜技术的开发研究项目,日前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主持的鉴定。该项目开发出的新型保鲜技术,可将水产品加工制品的货架期延长3~4倍;所推出的即食鱼羹等4个新产品,可像方便面一样“即开即食”。  相似文献   

20.
指出合肥地区、特别是城郊及三县水产养殖企业改变生产方式以加快渔业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促进产业升级;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水产品暂养与蓄养,提高经济效益;进行养殖品种的更新换代,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积极发展仔种渔业,努力成为渔业产业化龙头;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