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尖峰岭不同树种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微生物在森林枯落物分解中的作用及其在不同气温条件下的变化规律,采用枯落物袋法,研究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常绿季雨林枯落物(青梅Vitica mangachapoi,木荷Schimasuperba和混合枯落物)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混合枯落物和木荷枯落物中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青梅枯落物中细菌数量最多,真菌次之,放线菌最少。3种枯落物中微生物总数是混合枯落物中最多,木荷次之,青梅最少。同一微生物类群在枯落物中的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类群季节变化规律不尽相同,但基本只有1个峰值。表2参9  相似文献   

2.
土壤无脊椎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分解者,在凋落物分解的不同时期其群落结构会对凋落物分解产生影响。通过采用不同孔径(0.01、2.00、4.00 mm)凋落物分解袋法,探究了在不同时期(土壤冻结前期、土壤冻结期、生长期)落叶松(Larix gmelinii)、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纯林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对凋落物分解率、养分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组成受凋落物类型影响。水曲柳林凋落物袋内土壤无脊椎动物优势类群是甲螨亚目(Oribatida)、线蚓科(Enchytraeidae)、棘虫兆科(Onychiuridae),落叶松林优势类群是甲螨亚目(Oribatida)、棘虫兆科(Onychiuridae)。水曲柳林无脊椎动物个体数、多样性高于落叶松林。土壤无脊椎动物功能类群结构随凋落物分解进程发生变化,且土壤无脊椎动物功能类群与凋落物分解率显著相关(P<0.05)。水曲柳林凋落物分解率大于落叶松林。土壤无脊椎动物对凋落物分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大型、中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大于中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共...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油蒿枯落物分解速率对增温的响应,有助于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毛乌素沙地典型灌丛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养分循环。方法应用开顶箱模拟增温,以自然状态为对照,结合分解袋法,研究增温对毛乌素沙地油蒿枯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模拟增温降低了枯落物分解速率。(1)自2017年5月起至2017年10月实验结束时,增温处理下,油蒿枝条和叶片枯落物质量残余率分别为91.07%和71.73%,而对照处理下,分别为86.08%和60.74%;(2)不同时段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种类的枯落物分解速率不同,各影响因子之间存在交互作用;(3)Olson负指数模型结果表明,在模拟增温条件下,油蒿枝、叶枯落物的分解系数k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4)增温对枯落物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没有影响。结论增温可能减缓干旱半干旱区植物枯落物分解,并且温度对枯落物分解的抑制作用与分解时间和枯落物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持水特征,以关帝山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6块不同林分密度人工林样地的枯落物持水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越大,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越大,未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越小;未分解层枯落物拦蓄量越小,半分解层枯落物拦蓄量越大;林分密度显著影响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后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调控措施对杉木枯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枯落物分解缓慢的问题,研究不同的调控措施对杉木枯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调控措施对杉木枯落物分解有一定的影响。埋置处理可加快杉木枯落物的分解,叶和枝条枯落物第1年质量损失率分别达46.5%和32.0%,分别比放置地表处理(对照)增加14.5%和38.5%;外加不同形态的氮源对杉木叶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影响不同,施加硝态氮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杉木枯落物的分解,年质量损失率为46.0%,比未施加氮肥处理(对照)增加13.3%,而施加铵态氮仅为40.7%,与对照接近。埋置地下和外加硝态氮源都能明显提高杉木枯落物腐解率,缩短了枯落物完成50%和95%分解所需时间。表4参14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持水特征,以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手段,对6块不同林分密度人工林样地的枯落物水文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越大,半分解枯落物层持水量越大,未分解枯落物层持水量越小;同时,未分解层枯落物拦蓄量越小,半分解层枯落物拦蓄量越大。林分密度显著影响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水文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后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植物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闽江河口湿地互花米草和短叶茳芏枯落物分解过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整个分解期间内(2007年1-10月),在近潮沟生境和远潮沟生境,互花米草枯落物分解速率、氮磷养分含量低于短叶茳芏枯落物,但热值高于短叶茳芏枯落物;近潮沟生境,互花米草和短叶茳芏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平均C/N、C/P和N/P分别为70.5和34.7,2285.8和1210.7,32.8和35.4;远潮沟生境互花米草和短叶茳芏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平均C/N、C/P和N/P分别为72.7和33.2,2519.2和1167.0,34.0和35.9,两种生境下均表现为互花米草具有较高的C/N、C/P和较低的N/P;互花米草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具有较高的C/N和C/P,其分解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不同微生物群落构建对于凋落物分解及其相应酶活性的影响,选取从杉木叶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与腐生真菌共同构建五种不同的群落(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在凋落物分解3个月后,5组群落中,Ao+A群落引起的失重率最为显著,在其分解过程中Af+A群落对于C1酶活影响最为突出;在凋落物分解6个月后,Af+A群落对于凋落物失重率的影响最显著,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Mr+A群落与Lp+A群落分别对过氧化物酶及漆酶酶活性影响最明显。总得来说,微生物群落构建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国际上关于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植物、枯落物和土壤微生物之间的N关系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提出关于森林N素的“源”与“汇”功能、森林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N竞争关系协调和酶活性—分解关系的研究将应是未来相关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土丘陵区3种典型人工阔叶纯林枯落物分解对土壤性质极化的影响,为防治森林土壤退化和连栽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黄土丘陵区的陕西黄陵县,选择刺槐、辽东栎和小叶杨3种典型人工阔叶纯林为研究对象,采集林地腐殖质层土壤和枯落物(当年枯落叶及细根),分别设“土壤+枯落叶”、“土壤+根系”、“土壤+枯落叶+根系”和土壤不与任何枯落物混合(对照)4种处理方式,进行室内混合培养试验,共培养120 d,分析枯落物分解对土壤生物学和化学性质极化的影响。【结果】1)在刺槐林地,枯落叶分解主要引起土壤pH值、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负向极化,根系分解主要引起pH值、速效磷含量负向极化;但就土壤总体性质而言,枯落叶和根系均引起了正向极化,且根系影响大于枯落叶,二者混合分解对土壤的影响总体表现为相互抑制。2)在辽东栎林地,枯落叶分解主要引起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负向极化,根系分解主要引起过氧化氢酶活性和速效钾含量负向极化;但就土壤总体性质而言,枯落叶分解引起了负向极化,而根系分解引起了较弱的正向极化,且二者混合分解对土壤的影响总体表现为较弱抑制作用。3)在小叶杨林地,枯落叶分解主要引起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速效磷含量负向极化,根系分解主要引起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和速效磷含量负向极化;就土壤总体性质而言,枯落叶和根系均引起了负向极化,且根系影响较明显,二者混合分解对土壤的影响总体表现为相互促进。【结论】从枯落物分解对土壤性质极化影响的总体结果来看,刺槐比较适宜在该地区一定时间内继续连栽,其次为辽东栎,而小叶杨不适宜。  相似文献   

11.
以南京紫金山针叶林优势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和阔叶林优势种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凋落物为材料,通过室外连续6个月不同钠水平处理(0、0.005%、0.050%和0.500%的NaCl水溶液),研究了钠元素对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分解系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05%NaCl水溶液能够正向调节土壤微生物的呼吸活性,加快土壤中凋落物的分解过程。而0.500%NaCl水溶液处理显著降低了2种林型中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凋落物的分解系数,减弱了凋落物分解系数与碳、氮、磷矿化相关的土壤微生物胞外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0.500%NaCl水溶液长期处理有可能减缓森林土壤有机质养分的释放,增加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的储存。  相似文献   

12.
从橡胶林凋落物的凋落量、化学组成、分解速率、凋落物与土壤的关系、橡胶林的自肥机制、凋落物质量,生境,生物以及气候之间的关系,概述了橡胶林凋落物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旨在提高橡胶林凋落物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3.
贺兰山天然油松林凋落物储量与分解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是贺兰山天然林区的重要建群种,生长已有近百年历史,已经形成了深厚的凋落物层,对促进森林土壤养分积累与森林的自然更新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标准样地的凋落物调查,结果表明:不同龄级的油松凋落物厚度与储量不同,72龄级的储量最高,为46.09 t/hm2,其次是63龄级,为45.32 t/hm2,45龄级的储量较低,为22.41 t/hm2;不同立地条件下凋落物的储量不同,坡下部储量最大,为29.64 t/hm2,其次是坡中部和坡上部,分别为21.38 t/hm2和16.31 t/hm2。表明在贺兰山的生态条件下,油松林凋落物的储量受生长年限和立地条件的影响,分解过程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异质性,其趋势是大龄级的分解速率远高于中龄级,坡下部大于坡中部和坡上部,成为目前林区土壤有机质积累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起源时间的亚热带主要树种凋落物的分解过程。[方法]选择9种起源时间不同的植物的凋落物,采用分解袋法,在南亚热带的鼎湖山地区进行分解实验,实验时间为840 d,研究进化过程中凋落物的干重剩余率和碳素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凋落物分解系数k值的范围在0.14~0.71间。凋落物分解95%所需时间集中在4.22~21.40 a,50%分解时间集中在0.98~4.95 a。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两两之间分解速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分解速率之间显著性差异不明显,仅与蕨类植物的分解速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凋落物总碳量的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下降,在分解过程中均出现2次不同程度的升高过程,出现时间集中在分解的第240天和660天,此时正值冬季,凋落物分解较慢,碳元素出现积累。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两两之间都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单子叶植物仅与蕨类植物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与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之间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凋落物分解系数K值大小表现为毛竹青冈木荷马尾松杉木水杉苏铁桫椤铁芒萁;4个植物类群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均值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不同起源时间的植物类群的碳损失量大小顺序为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  相似文献   

15.
大气氮沉降增加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现象之一,草原生态系统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成为草地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凋落物分解是草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氮沉降增加引起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导致凋落物质量、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变化,最终影响凋落物的分解。本文综述了氮沉降对草原凋落物结构、化学组成和分解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需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内容,以期为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全面分析和评估全球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林分不同改造模式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马尾松林疏伐套种闽楠(Phoebe bournei)、细柄阿丁枫(Altingia gracilipes)和木荷(Schima superba)后的差异,了解马尾松林分改造后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的形成与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林分改造20 a后,林下植被种类由多到少的排序是套种细柄阿丁枫林分(PA)、套种木荷林分(PS)、套种闽楠林分(PP)、对照林分(CK);林下植被生物量的高低正好相反对应于林下植被种类的多少,由大到小的排序为CK、PP、PS、PA。林分改造20 a后,4种模式的凋落物产量1年中出现两个峰值,分别是春季3月份(PA和PS)、4月份(PP和CK)和冬季12月份(PA、PS、PP和CK),并且冬季12月份凋落物产量最大;全年凋落物产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PA、PS、PP、CK(P<0.05)。凋落物按叶、枝、花果、其他分类,主要成分叶分别占74.81%±0.42%(CK)、79.25%±0.14%(PP)、82.47%±0.10%(PA)、81.20%±0.18%(PS)。1 a针叶分解速率最快的是PA(36.46%±1.33%),1 a阔叶分解速率最快的也是PA(48.66%±1.28%),因此,其对应的凋落物1 a剩余量最少,为(61.28±1.01)g;1 a针叶分解速率最慢的是PP(32.84%±1.02%),1 a阔叶分解速率最慢的也是PP(28.52%±1.46%),但其凋落物1 a剩余量为(70.54±1.48)g,略低于CK(70.66±1.15)g,差异不显著。凋落物2 a剩余量最多的是PP,为(47.86±1.33)g;最少的是PA,为(37.31±1.03)g。综上所述,本试验中细柄阿丁枫无论是在生物多样性方面还是在凋落物产量和分解贡献方面都优于木荷和闽楠。  相似文献   

17.
菌渣垫料堆积发酵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菌渣和稻壳为垫料,研究了菌渣和稻壳不同配比及垫料覆盖方式对发酵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渣和稻壳的配比为40∶60、50∶50、60∶40,第4天垫料最高发酵温度即达60℃;用麻布袋覆盖垫料可显著提高发酵温度(P〈0.01)。菌渣3种配比均可用于发酵床制作。养殖户可根据垫料原料价格及冬夏环境温度,适当调整垫料原料配比及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以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入侵的林地、荒地和沟渠作为调查样地,探讨黄顶菊凋落物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利用环刀进行取样,3种生境共捕获土壤无脊椎动物54315头,隶属2门10纲17目。3种生境的优势类群皆为蜱螨目和弹尾目,其余类群的相对多度较小。黄顶菊凋落物能够为土壤无脊椎动物提供栖息地与食物来源,进而影响其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该影响与黄顶菊自身群体的生长状况有关,在长势较弱的林地生境影响较小,而在长势较强的荒地和沟渠生境影响较大。综上所述,黄顶菊入侵3种生境后,植株及其凋落物能为优势类群提供更好的栖息地和隐蔽所,并通过改变表层腐殖土的主要养分含量,引起土壤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升高,且土壤无脊椎动物在凋落物层中多样性呈自上而下的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以长白山2种针叶树种红松和红皮云杉的凋落物作为实验材料,以NH4NO3作为外加氮源,研究不同外源氮输入对凋落物早期分解的影响。在60d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对凋落物样品的呼吸速率、样品分解量和样品分解前后基本性质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源氮输入极大地促进了凋落物CO2和N2O的呼吸;凋落物分解量、残留物中的木质素和N的质量分数随着外源氮梯度增加均显著增加,但残留物C的质量分数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通过对凋落物呼吸和施氮前后凋落物性质的对照分析,得出氮沉降加速了2种凋落物早期的分解过程。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4种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养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2003年5月至2004年9月,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垂直植被带的4种林分(阔叶红松林、红松云冷杉林、岳桦云冷杉林和岳桦林)内,利用凋落物原位减少法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质量分数变化幅度不大,N和P质量分数都是先上升后下降;K质量分数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阔叶红松林、红松云冷杉林、岳桦云冷杉林和岳桦林凋落物的养分年释放总量依次为1380.80、1145.46、418.74和599.91kg·hm-2·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