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测试尖镰孢菌CS-20防治苗期黄瓜枯萎病的效果,将尖镰孢菌CS-20与致病菌先后接种在黄瓜幼苗上,从接种浓度和作用时间两个方面对其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作用时间为11 d、接种浓度为4×106cfu/mL时,尖镰孢菌CS-20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测得两个采自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的棉枯萎病菌尖孢镰孢萎蔫专化型菌株不能利用硝酸盐的营养突变体nit间亲和指数为100,而二者与分别属尖孢镰孢甜瓜专化型、西瓜专化型和黄瓜专化型的另4个菌株间亲和指数均为零——属不同的营养体亲和群。由此证明,尖孢镰孢霉萎蔫专化型与其归属的营养体亲和群VCG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改良非致病性尖镰孢FO47的综合性状,获得具有较好防效的生防菌株。【方法】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非致病性尖镰孢FO47和生防放线菌153进行融合,通过形态特征和菌落直径生长情况对融合菌株进行初筛,并采用西瓜苗期生长发育、防病效果和抗药性试验对所获得的初筛菌株进行复筛。【结果】筛选出14株菌落直径较FO47生长快的再生菌株,其中菌株F1-35、F1-38、F1-1和F1-41能够促进幼苗生长,菌株F1-35处理西瓜幼苗后单株鲜质量较FO47提高了36.93%,根长较FO47增加了19.07%。菌株F1-35、F1-38和F1-4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超过50%,其中菌株F1-35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59.04%。菌株F1-4对多菌灵表现出较高的抗性,说明菌株F1-4可以与低质量浓度多菌灵混合使用防治西瓜枯萎病。【结论】筛选出3株综合性状得到提高的再生菌株,说明原生质体融合是改良生防菌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利用弱致病菌株诱导黄瓜抗枯萎病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从黄瓜枯萎病病株上分离到的尖孢镰刀菌的弱致病菌株(F01、F02)的10^7/ml孢子悬浮液注射接种到黄瓜4叶期的幼苗上,间隔一定时期后,再注射接种强致病菌株(F03),可诱导黄瓜对枯萎病产生抗性。诱导接种后间隔期为5d的防效可达63%-92%,间隔期为10d的防效可达69%-100%,随着时间延长,防效下降。本文还对其它接种方法诱导黄瓜抗枯萎病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选用了6种生物药剂对尖孢镰孢菌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药剂中,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有低聚糖素、春雷霉素、克菌康,其中低聚糖素对尖孢镰孢菌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8.20mg·L-1,春雷霉素次之,EC50为20.49mg·L-1。  相似文献   

6.
番茄枯萎病诱导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番茄枯萎病诱导抗病性研究的主要进展,对不同诱抗剂的诱抗效果和抗性机制做了简要回顾。青霉菌、几丁质等都可降低枯萎病病情指数,降低植株死亡率,且诱抗效果与诱抗剂使用浓度有关。被诱导植株病菌侵入部位细胞壁加厚,胼胝质沉积;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多酚含量显著增高,P14蛋白、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等PR蛋白积累。水杨酸与茉莉酸可能介导了二条不同的诱导信号传递途径。同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报道3种化学合成的寡糖(β-1,3-乙酰氨基葡聚二糖,β-1,3-乙酰氨基葡聚三糖和Lewisa三糖)诱导黄瓜对镰孢霉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um)的抗性.在黄瓜胚根期,β-1,3-乙酰氨基葡聚二糖和β-1,3-乙酰氨基葡聚三糖浸泡种子胚根后,表现抗病性,相对诱导抗性效果分别为21.9和22.3,β-1, 3-乙酰氨基葡聚糖的最低有效诱导浓度为5 μg·mL-1;而Lewisa三糖处理不表现抗病性.在黄瓜幼苗期,用β-1,3-乙酰氨基葡聚二糖和β-1,3-乙酰氨基葡聚三糖叶面喷雾,均表现抗病性,相对诱导抗性效果分别是28.5和23.5,β-1,3-乙酰氨基葡聚糖的最低有效诱导浓度为10 μg·mL-1;而Lewisa三糖同样处理后不表现抗性.化学合成的几丁寡糖类似物(β-1,3-乙酰氨基葡聚二糖和β-1,3-乙酰氨基葡聚三糖)和Lewisa三糖诱导黄瓜抗性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糖残基、还原末端取代基及(或)其主链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尖镰孢菌非致病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数量的控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温室盆钵实验证实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非致病菌株(S162)可有效控制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me incognita)的群体数量,在F.oxysporum M,incognita和Bacillus cereus(蜡状芽孢杆菌)+F oxysporum M.incognita处理中,每克根卵囊仅为对照K-M(接种M.incognita) 的1/3和1/5。该菌株处理的番茄幼苗的地上鲜重,根重和根长均高于对照,且处理5周后在番茄根上没有分离到该菌,盆钵实验中,F.oxysporum菌液对根结线虫和大豆胞囊线虫的侵染抑制率分别为46.4%和53.6%,该菌株的培养滤液能抑制根结线虫和大豆胞囊线虫卵的孵化,经琼脂平行测定,其抑制率分别为18.4%和14.2%,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MicroRNA通过调控其靶基因在生物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目的是为了明确尖孢镰孢菌与番茄互作早期相关milRNAs的分子功能及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尖孢镰孢菌番茄专化型菌株侵染寄主早期pri-milRNAs和milRNAs靶基因进行基因表达分析,利用STRING蛋白互作网络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预测该菌株milRNAs与靶基因间的蛋白互作网络,并结合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相关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供试的pri-milRNA_2a和pri-milRNA_2b与FOXG_03470、pri-milRNA_3b与FOXG_04910、pri-milRNA_4与FOXG_08812、pri-milRNA_6与FOXG_00067表达趋势基本相反,4个miLRNA与相应基因可能存在靶标关系;蛋白互作网络预测结果可知,尖孢镰孢菌fox_milRNA_1、fox_milRNA_2、fox_milRNA_3和fox_milRNA_8的靶基因间互作较为紧密。其中,fox_milRNA_1的靶基因FOXG_04240与f...  相似文献   

11.
番茄不同品种抗青枯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南昌市郊区蔬菜技术推广站育成的两个新品种(F_1)洪番1,2号及对照早丰、郑州853、西粉三号等品种(系)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番茄不同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有很大差异,其中洪番2号和1号抗病性较强,其病情指数分别为14.2和20.0.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LSD测验,洪番1号与2号之间的差异性显著;洪番1号和2号与早丰、郑州853和西粉三号的病情指数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棉花枯萎病抗性变异规律及其生化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病情指数的倒数与培育年数的回归方程为:Y=0.01056+0.01601X.感病品种转变为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功酶谱由多到少,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由强至弱,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由弱变强.  相似文献   

13.
我国棉花枯萎镰刀菌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79年开始,从全国15个植棉省、自治区采集棉花枯萎病株,经分离纯化,获得273个单孢菌株,对其中13个菌株的分生孢子形态、产孢细胞特点、菌落培养性状、耐受高温能力以及对棉属和非棉属寄主植物致病性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棉花枯萎镰刀菌大型分生孢子按其形态和量度可划分为三个培养型:Ⅰ型为典型尖孢镰刀菌型(Oxysporum type),平均量度值31.01×3.46μm;Ⅱ型变化幅度较大,介于尖孢镰刀菌型和马特镰刀菌型(Martiella type)之间,平均量度为30.04×3.75μm;Ⅲ型近于马特型,平均量度23.47×3.92μm。各菌株的厚垣孢子与着生特点,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颜色,以及在35℃和37℃高温下的生长状况有差异。 结合全部试验结果认为:怀疑我国棉花枯萎镰刀菌中可能有Fusarium redolens Wr.(芬芳镰刀菌)或F.oxysporum var. Redolens(Wr.)Gordon(尖孢镰刀菌芬芳变种)的依据不足,仍应按Booth.的分类系统定为Fusarium oxysporum Schl .f. Sp. Vasinfectum(Atk.)Snyder et Hansen(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  相似文献   

14.
从闽粤桂主产区的巴戟天茎基腐病株中,分离并选用有代表性的9个茎基腐病单孢菌株。盆栽致病性测定表明,这9个菌株都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通过PSA培养基、麦粒培养基、米饭培养基等培养试验,观察到9个菌株的菌落生长速度,状态、颜色,大小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的形态、大小和形成方式等基本相似。经鉴定,本病原菌属于镰孢属(Fusarium Link ex Fr.)美丽组(Section Elegans Wr.)的尖镰孢(F.oxysporum Schlecht)。  相似文献   

15.
西瓜枯萎病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瓜幼苗主根中导管的分布,中央导管数目及其木质纤维壁的加厚程度,与西瓜对枯萎病的抗性密切相关。植物体内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与西瓜枯萎病的抗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而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与枯萎病抗性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这可作为鉴定和筛选抗病性个体的生化指标。研究还发现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在某些特定氨基酸的含量上有较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胡麻抗枯萎病的鉴定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胡麻18个抗病性不同的材料进行田间自然病圃发病率调查,以总枯死率为依据,经方差分析划分为4种抗性类型。即总枯死率小于9%为高抗型(HR),19%-37%为中抗型(MR),46%-65%为中感型(MS),80%-87%为高感型(HS);应用中各类型又划分为3个等级;表明以总枯死率鉴定抗病类型准确、可靠;对抗性不同的8个材料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标记鉴定;表明随感病性增加,酶带数目增多,颜色加深。  相似文献   

17.
一品红枯萎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病原菌致病性测定形态鉴定,确认一品红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采用浸根接种法和灌根接种法进一步对该菌进行寄主范围测定试验,被接种的11个科14种植物中仅有一品红发病,故鉴定该菌为一独立的专化型--尖孢镰刀菌一品红专化型。  相似文献   

18.
亚麻品种抗枯萎病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自然重病田、客土病圃和人工接菌病圃同步进行抗病性鉴定的方法,对近200个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品种(系)和常用品种资源的抗枯萎病(Fusariumwilt)性进行了鉴定。从全国亚麻区试的31个品种(系)中筛选出8个高抗、丰产良种(系);从国内育种单位选育的97个新品系和53个常用品种资源中筛选出61个高抗品种(系)。其中有的已在河北、山西等省大面积推广,如7544(陇亚7号)、7669(天亚5号)、753(定亚17号)等1991年推广面积已达112.96万亩,相当总种植面积的41.86%。研究表明 ,笔者提出的在感病对照品种的成株萎蔫率达50%以上条件下,以参试品种的成株萎蔫降低率为指标,评价亚麻品种抗枯萎病级别的方法是可靠的,适用的。  相似文献   

19.
棉花枯萎病抗病性鉴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棉花枯萎病菌培养的毒素滤液,只有耐高温、耐稀释的特点。100℃处理15分钟,萎蔫指数72.3;5%的稀释度尚能致萎,最适浸苗浓度15~25%,最高产毒期14~16天,pH5的稀释液效果最好,pH5低于5或大于7致萎力都有影响。硫酸锌能鈍化毒素滤液的活性,在0.1ppm~1.5ppm之间随浓度增加而致萎力漸降。致病力不同的培养滤液,其致萎指数及最高致萎百分率有明显差異。用15%毒素滤液浸苗48小时,对棉花不同品种致萎力的差異结果与田间抗性相近。另外,用不同品种的棉籽仁丙酮浸提液与0.2%兔血稀释液混合,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球凝集情况,结果证明,凝集力愈强則品种抗性愈强,与田间抗性表现亦近似。  相似文献   

20.
香石竹尖孢镰刀菌PCR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重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Mulljplex—PCR)技术检测香石竹尖孢镰刀菌纯培养和香石竹样品,并用分离培养技术加以验证。结果表明,PCR能特异地检测出所有16个香石竹尖孢镰刀菌菌株,并证实了昆明地区的香石竹尖孢镰刀菌为2号生理小种。PCR与分离培养技术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但总体上PCR检测阳性率稍高于分离培养检测的发病率。PC能检测出接种7d后香石竹病原菌,而观察病症需20d。该项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适用于香石竹种苗的检测和病害流行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