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起信仰,人们首先会想到图腾,它是人类最初信仰的对象。图腾,通常代表一个部落或部族。人们在对图腾的膜顶崇拜中,逐渐将习惯规则化,并形成了习惯法,这段时期其实就是人类法律信仰历史的第一个阶段,很多学者称之为“习惯法信仰”。  相似文献   

2.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文章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缺失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从加强法制教育、强化法律实践、营造法治环境等方面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灵魂。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精神基础,是实现法治的内在驱动力。我国要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然需要民众法律信仰的确立。  相似文献   

4.
民众法律情感和法律信仰的形成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情感和法律信仰是法治的根基,民众对法律的情感与信仰直接影响着法治的效果,应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民众与法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5.
徐丽萍 《甘肃农业》2005,(11):168-168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但法律信仰没有相应的培养来。法律信仰的培养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来说是必要的,紧迫的,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的法观念基础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题中之义。我国现阶段应从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法律环境的建立和善着手来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6.
论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镭 《高等农业教育》2002,46(11):55-57
由于当前素质教育、市场经济发展和法制现代化的需要,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法律信仰教育。法律信仰教育在经济、制度、精神上都存在可靠的基础。可以从规范必守、法律权威主义、法律诚信储方面,以价值分析、利益感受、实践教学等方法进行法律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7.
汪明霞 《甘肃农业》2006,(5):210-211
通过对《法律与宗教》一书的阅读,引发了本人对法律信仰问题的思考。法律被信仰包括法律在意识形态上被信仰以及法律在法治活动中被信仰两个方面。本人将理论结合当代中国的实践论述了法律信仰了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尊重、信赖并自愿遵守的精神,它是推动法治进程的内在驱动力,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刻不容缓。本文从分析制约法律信仰形成的原因入手,探寻培养法律信仰的有效途径,以期对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乡村的法治建设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而法治建设要想成功开展,必然要先培养民众的法律信仰和法律意识,建设行动彰显法律信仰,法律信仰又反作用于法治建设,由此不断推动我国的法治社会进程。乡村发展与法律信仰联系密切,但乡村法律信仰确立却面临村民学法积极性不高、法制宣传效果不佳、法律服务体系不完备等诸种问题,因而需要从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体系、法律文化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农村法治建设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而广大农村村民的法律信仰状况却令人担忧。法律信仰缺失在我国农村的产生是由于传统法律文化、主体法律意识、立法及执法司法等复杂因素导致的。要克服农村的法律信仰危机,最根本的是要重塑法律在农村的权威,要多渠道培育农民法律信仰,使法律成为农民的必需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诚信信念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实质是诚信信念危机,引发大学生诚信信念危机的原因主要是高校诚信智慧培养的缺失,家庭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忽视及大学生自律精神缺乏,可通过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的法律机制,创新诚信教育方法,加强家庭教育及大学生自身修养等措施坚定大学生的诚信信念。  相似文献   

12.
和谐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成果,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法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和谐法治思想以公平正义为逻辑起点,以人为本为价值追求,更加关注人的尊严与人的幸福的需求,更加注重人文法治环境的构建,将人的解放、尊严、幸福作为价值目标,将民主、公平、宽容作为法治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和谐法治思想科学回答了我们"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存在大量的隐名出资现象,但《公司法》对其却没有任何规定。关于隐名出资人与显名股东的法律地位问题,理论及实务界并未形成共识。隐名出资的类型很多,对其纠纷的处理也不尽相同。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股权信托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诚信对社会和谐最有价值,诚信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中国先进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的凭籍。构建诚信社会,应全面推进政府、企业、个人(员工)的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经过了耕地保护法律意识觉醒期、法律制度起步期、法律体系形成期、法律体系发展期的演进.我国耕地保护的法律形式、法律规范和法律手段在演变中完善,但当前的耕地保护法律制度面临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私益与公益的矛盾与冲突以及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完善我国耕地保护法律体系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以切实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为主线,建议出台《耕地资源安全保障法》以树立耕地资源安全保障法律依据,并实现从国家到地方,从宏观到微观的一系列保护耕地数量、质量与生态安全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约翰.洛克在《政府论》中,从"自然状态"的概念出发,详细地阐述了自然法、天赋人权、财产权、社会契约、自由和法治等理论,尤其是在"立法权的范围"、"论国家的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以及"论国家权力的统属"等部分着力论述了"立法权是每个国家的最高权力",把立法权和执行权分立的观点,并提出了司法独立的思想,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这对目前正在着力构建法治社会的中国来说,尤其是在立法、执法及法治政府建设等方面,具有借鉴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营商环境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法治是其优化的本质,本文主要探究如何提升司法保障为其优化助力。  相似文献   

18.
动物防疫;综合执法;农业执法;法律法规;改革  相似文献   

19.
民主政治已经成为世界政治形式的主流,中国也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将“依法治国”写进最新修订的宪法。通过对西方民主政治发展轨迹的考察,认为发展民主政治,必须解决权力与权利的制衡问题,而解决的途径便是法治。民主与法治的结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宪法的产生是这一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标志着民主与法治的全面融合。中国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宪法的地位与作用,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