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桑叶作为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具有无残留、无耐药性、毒副作用低和多功能等特点;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抗氧化等生物学功能,在动物生产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桑叶的加工形式多样,不同的加工工艺使饲料桑产生不同的饲用效果。寻求更合理的加工工艺提高饲料桑作为饲料原料的利用效果是目前饲料桑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文章综述了饲料桑的加工工艺、生物学活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作用,并提出存在问题及开发应用前景,旨在为桑叶的作用机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同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感观品质及营养活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加工工艺试制桑叶茶,用常规的感观评审方法评价其品质,并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其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为不同风味的高品质桑叶茶加工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感观品质评审3种加工工艺制成的桑叶茶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绿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甘醇香甜,略带桑叶青涩味;乌龙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爽口醇和,有淡淡的花香;红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甘甜醇厚,有近似香蕉的果香味。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检测结果:3种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水浸出物、可溶性糖、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含量明显比桑叶固定样中的含量有所上升,而多酚类物质则比桑叶固定样明显减少,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为红茶工艺制成桑叶茶>绿茶工艺制成桑叶茶>乌龙茶工艺制成桑叶茶,且都明显高于桑叶固定样;3种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以及17种氨基酸组分的含量均高于桑叶固定样,并以绿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中含量最高;桑叶茶含有的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最高,且乌龙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的苯丙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等组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青贮桑叶作为许多反刍动物的优质饲料,具有高蛋白、低纤维、适口性好等特点,能改善肉品质、乳品质、生产性能和肠道菌群分布.然而,桑叶的保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青贮是极大保留其营养成分的有效方法,青贮桑叶能为反刍动物提供全年的绿色饲料.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目前青贮桑叶饲料的加工工艺、营养作用及桑叶在反刍动物上的实际应用效果,旨在为...  相似文献   

4.
桑叶热水浸出物质组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叶是纯天然的植物,运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生产天然保健桑叶食品,既符合现代食品工业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又为蚕桑业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增加了桑园的附加值.目前在桑叶利用开发中研究较多的是将桑叶加工成桑叶茶后冲饮.为此,本研究便以该所加工的桑叶茶为原料进行了桑叶热水浸出物的物质组成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桑叶用来养蚕,随着科技进步、研究深人,桑叶的保健与医药价值被挖掘。利用桑叶加工制茶,延长了产业链条,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桑叶茶集医药、食品、饮品于一身,必将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  相似文献   

6.
作为重要的植物蛋白源,桑叶在水产动物饲料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文章对桑叶多糖、甾醇、生物碱、黄酮以及抗营养因子等的类型、功能、桑叶替代鱼粉的合适比例和对水产动物机体生长及免疫性能的影响进行综述。文章提出桑叶采收和加工利用技术、桑叶功能成分的作用机理以及桑叶饲料的水产动物适配性开展系统研究的建议,为桑叶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有效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桑叶在肉牛生产中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叶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含有的多种天然活性物质能改善动物生长性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开发利用桑叶可以拓宽饲料来源,改善我国饲料资源短缺及分布不合理等矛盾。本文对桑叶的营养价值、饲用价值及其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加工和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肉牛饲养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桑叶茶加工工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同一批桑树叶分别制成桑叶绿茶、桑叶乌龙茶和桑叶红茶,分析了不同加工工艺对桑叶茶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显示,桑叶红茶具有明显的品质缺陷,桑叶绿茶和桑叶乌龙茶体现了传统绿茶和乌龙茶的基本品质特征.理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对桑叶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显著(p<0.01),从桑叶绿茶,到桑叶乌龙茶,再到桑叶红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减少,而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色泽分析结果显示,桑叶绿茶茶汤吸光值最大,桑叶乌龙茶次之,桑叶红茶最小.综合来看,桑叶不适合加工成红茶,适合加工成乌龙茶和绿茶.  相似文献   

9.
目前饲料资源短缺是全球养殖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桑叶在我国种质资源丰富、生产规模大。桑叶具有营养价值高、消化利用率高等特点,可作为优质的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文章从几方面进行综述:(1)桑叶的营养价值及其对动物机体代谢的调节;(2)桑叶的饲喂形式及加工调制后营养物质变化;(3)桑叶饲料在生猪养殖业中的应用。以期为桑叶饲料在生猪养殖中的深度发掘及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桑叶资源 开发天然保健食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普香 《广西蚕业》2001,38(1):50-51
本文运用已有的研究资料和两年来笔者的研究结果,对桑叶加工天然保健型食品的物质基础、理论依据及意义所在进行了阐述。意在推动天然保健型桑叶食品的研究和发展,提高桑叶的利用率,增加桑园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1.
桑叶粉是桑叶食品和药品加工的常用原料,桑叶的杀青与烘干工艺对桑叶粉的品质有重要影响。以桑叶中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失活以及桑叶的外观、气味和质地等感官审评评分为考核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桑叶杀青主要工艺条件为杀青温度180~250℃、投叶量2.5 kg、杀青时间5 min。以桑叶粉中总生物碱、多糖、总黄酮和多酚的含量为考核依据,通过正交试验并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方法优化桑叶烘干工艺条件为烘干温度60℃、投叶量2 kg、烘干时间2 h。采用以上杀青、烘干工艺加工的桑叶粉,外观色泽淡绿,质地均匀,香气浓郁,生物碱、多糖和多酚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6%、8.91%、2.36%,总黄酮质量比为8.17 mg/g。优化后的桑叶杀青与烘干工艺条件不仅改善了桑叶粉的感官品质,而且提高了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不同叶位、不同老嫩程度的桑叶对加工的桑叶茶的功效成分和品质的影响,我们以粤椹大10桑树品种为对象测定了4种采用不同叶位桑叶加工的桑叶茶样品的多酚、总黄酮、总多糖含量,并对其感官品质进行了审评。结果表明:不同叶位桑叶加工的桑叶茶的活性物质含量有很大差异,以第1~3位桑叶制成的桑叶茶(以下简称1~3位叶茶)的多酚、总黄酮含量最高,总多糖含量排在第2位,仅次于以第4~6位桑叶制成的桑叶茶(以下简称4~6位叶茶),并且感官审评得分最高。桑芽茶(以桑芽制成的桑叶茶)的多酚、总黄酮、总多糖含量都仅次于1~3位叶茶,感官审评得分排在第2位。4~6位叶茶总多糖含量最高,但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不及1~3位叶茶和桑芽茶,感官审评得分排在第3位。综合分析认为,第1~3位叶为加工桑叶茶的最佳原料,桑芽和第4~6位叶亦为比较理想的桑叶茶制茶原料,第7~9位叶不适合作为桑叶茶的原料。  相似文献   

13.
桑叶的干燥加工工艺对干燥产品的品质影响较大。应用热风平穿流设备对桑叶进行低温干燥加工,以桑叶的干燥速率和复水性作为考核指标,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温度、风速、载料量、热烫预处理时间等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适当的桑叶热烫时间能够提升桑叶的复水性,烘干温度和载料量是影响桑叶干燥进程的主要因素。优化的工艺条件为:热烫预处理时间2.0 min,载料量0.57 kg/m~2,温度65℃,风速3.0 m/s。对优化的工艺条件进行验证试验,桑叶干燥耗时1.0h,干燥系数为0.059 7,复水值为3.18,说明采用热风平穿流设备及上述优化工艺条件对桑叶进行低温干燥加工,干燥效率较高,并能较好地保持桑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在桑叶多元化开发及传统养蚕过程中,含水率是衡量桑叶物化状态和指导生产加工的关键参数。为解决传统的烘干称重法含水率检测效率低且操作繁琐的问题。使用高光谱图像采集系统获取桑叶高光谱图像(937~1 718 nm),根据阈值分割法对高光谱图像进行背景剔除,计算各桑叶在高光谱图像中的平均光谱。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多元散射校正和正交信号校正方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以消除或降低可能存在的干扰信号,采用连续投影算法和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 CARS)提取光谱特征波段以降低检测模型复杂度,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BPNN)构建光谱与桑叶含水率的回归模型。将桑叶高光谱图像中各像素点的光谱数据导入构建的回归模型可实现桑叶含水率可视化检测。结果表明,基于CARS提取的特征波段所构建的BPNN回归模型性能最佳,预测集对应的决定系数达到0.994。文中方法为桑叶含水率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殊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桑叶的快速干燥,而且新鲜桑叶不易发生蒸热、霉变等现象,还可以降低桑叶粉的生产成本。为此,我们用在新疆玛纳斯县新湖农场栽培的强桑1号桑叶,分别采用室外晒干法和室内阴干法加工的桑叶粉配制的人工饲料,饲养菁松B×R皓月、优食一号的1~2龄小蚕,以山东省泰安市栽培桑采用室外晒干法加工的桑叶粉配制的人工饲料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新疆栽培桑用2种不同干燥方法加工的桑叶粉配制的人工饲料饲养1~2龄小蚕,与山东省泰安市栽培桑采用室外晒干法加工的桑叶粉配制的人工饲料相比,蚕的发育经过延长,起蚕率低,发育整齐度差。影响桑叶粉质量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桑叶中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抗应激、提高机体抵抗力等功能,是一种开发前景广阔的新型饲料资源。综述了桑叶的营养价值、加工调制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桑叶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是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功能性成分之一,研究基本加工工艺条件以及杀青方法和处理时间、炒干时间等因素对制作桑叶绿茶中DNJ含量的影响,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桑叶绿茶中的DNJ含量。采用微波加热、蒸汽加热和滚筒加热杀青,均可以使桑叶茶中的DNJ含量提高80%左右(P0.05)。其中,采用微波杀青(1 350 W)150 s,蒸汽杀青2 min,滚筒杀青(255℃)30 s,桑叶茶中的DNJ含量均可达到最高值。后续加工工艺中,揉捻和曲毫流程对桑叶茶中的DNJ含量无显著影响;在125℃加热炒干提香处理15 min后,桑叶茶中DNJ的含量达到最大值,但250℃加热炒干提香15 min,对桑叶茶中DNJ的破坏较大。试验结果表明:杀青方式及加工时间、加工温度等都会导致桑叶茶中DNJ的含量发生变化,应采用适宜的加工方式、加工温度及加工时间,以保证桑叶茶中DNJ含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明确不同叶位、不同老嫩程度的桑叶对桑叶茶的活性成分的影响,以茶桑品种桂桑6号制备的桑茶为对象,测定了 6种桑叶茶样品的总糖、还原糖、水溶性糖、多糖、总黄酮、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叶位桑叶加工的桑叶茶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随着桑叶叶位的增加,桑叶茶的多糖、黄酮和DNJ含量整体呈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了检测桑叶加工成桑叶茶后香气组成,采用超临界萃取方法提取桑叶和桑叶茶中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桑叶加工成桑叶茶后香气成分更为复杂,酮类和酸类成分增多;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多,桑叶茶香气减弱,香气种类减少.  相似文献   

20.
5桑叶乌龙茶加工技术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兼有红茶的醇厚可口和绿茶的清香鲜爽,盛行于中国南部地区。桑叶加工成桑叶乌龙茶,固有的青味能够得到有效的祛除,香气更加馥郁,滋味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使得桑叶茶被更多的消费人群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