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是全国生产粮棉的大省。近数年来,为缓解粮棉争地的矛盾,麦棉两熟面积发展较快,1989年为689万亩,占棉田面积的三分之一,比1978年的89万亩增长了8  相似文献   

2.
麦棉套种是协调粮棉争地矛盾,实现粮棉双丰收,提高田间总体经济效益的一项有力的技术措施。多年来,经过科研单位进一步试验研究、技术更新、措施配套,粮棉产量得到了提高,面积逐年扩大,关中棉区麦棉套种已发展到2.7万公顷。陕西省棉花研究  相似文献   

3.
麦棉两熟是熟制演化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萧县是重点产棉县,也是小麦主产县,历年植棉2.1万亩,小麦100万亩。1984年后,广大棉农为了提高棉田总体经济效益,棉油、棉瓜、棉菜两熟面积不断发展。这一势态的出现,客观上限制了农业生产的主体——粮棉的增长。这不仅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粮棉需求相违谬,而且棉田间套其它经  相似文献   

4.
江苏沿海旱粮棉区棉花玉米间作种植制度的评价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苏省粮棉间作面积近年来每年在470万亩上下,占棉田铺地面积38.5%,是面积最大的一种耕作制度。但从十多年来的发展历史看,年度之间棉花产量不稳定,为了本棉区粮棉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对这种耕作制度就我们所做调查研究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5.
解决两熟制棉花晚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棉两熟的耕作制度在南方棉区已经普及,近年在北方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前争取粮棉双丰收,解决粮棉争地矛盾,发展棉花生产的主要途径。仅冀、鲁、豫三省麦棉两熟面积接近2000万亩,占棉田面积的40%以上,其中河南省发展最快,已超过棉田面积  相似文献   

6.
南通市沿江、沿海旱粮棉区是我市重点产棉区。总耕地面积228.3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32.12%;植棉面积129.3万亩,占全市植棉面积的43.4%;皮棉总产74195  相似文献   

7.
杜建 《中国棉花》2002,29(9):8-10
经5年百户粮棉生产效益调查结果显示,粮经面积分别占耕地面积的71.95%和28.05%;人均收入1364.75元.种植、养殖及其它分别占总收入的63.64%、10.76%、25.60%;支出入均1542.8元,生产、生活及其它分别占37.06%、40.64%、22.30%,结余人均-280元.棉花皮棉产量每公顷为1315.4kg,收入为14440.8元,纯收入10048.2元,比小麦复种玉米的7424.3元和小麦复种黄豆的8144.6元分别多2623.9元和1903.6元.棉花种植方式综合效益依次为棉瓜菜套种>果棉套种>麦棉套种>麦(油)棉两熟>正茬地膜棉.纯收入每公顷分别为2.52万、1.61万、1.167万、1.15万和0.88万元.部分旱地粮棉收入差别不大,产量偏低,仅为水地粮棉产量的45.05%和20.56%.  相似文献   

8.
1 麦棉两熟大套行的发展鲁西南地区既是棉产区,也是粮产区。80年代初试行麦棉耕作制度,至90年代初两熟面积占到棉田总面积的近80%,基本解决了粮棉争地矛盾。但是,在麦棉两熟的迅速发展中,也一直存在着晚发晚熟、棉花产量低而不稳、原棉品质差的问题。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荷泽地区提出大力发展大套行地膜棉。2 大套行地膜棉的优越性麦棉两熟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棉为主,粮棉并举,以粮保棉,以棉促粮,达到粮棉双扩双增。以荷泽地区为例,要发展20万公顷大套行地膜棉,需要在1994年已有10万公顷大套行地膜棉的基础上,分别改6.67万公顷麦田小套行…  相似文献   

9.
随州市位于鄂中丘陵北部,地处北纬31°19’至32°25’,东经113°03’至114°46’,属低山丘陵区。种植制度以麦稻、麦棉两熟为主,是湖北省的主要粮棉产区。 三中全会以后,农业生产布局得到了调整。尤其是调双(调减双季稻)扩优(发展杂交中稻),麦稻两熟制得到发展,夏粮、中稻产量成倍增加,粮食夏播面积1985年为205.74万亩,比1978年减少40.31万亩,但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118542万斤上升到158858万斤,增长34%,全年粮食单产由1978年的482斤提高到1985年的773斤,上升60.3%。播种面积减少,而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主要是大力发展了杂交水稻。1983年全…  相似文献   

10.
棉花在随州农业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吴明九,王国翠湖北省随州市棉办441300随州市位于鄂西北东部,属亚热带温暖气侯,光、温资源丰富;公路、铁路横穿交错。交通方便;五大河流、六大水库遍布全市,素称粮棉之乡。80年代以来,十分注意利用发展资源优势,不断研究...  相似文献   

11.
移栽地膜棉优质高产技术关键王少华,唐仕芳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武昌4300641移栽地膜棉概述湖北棉区地处亚热带(北纬29°05′~33°20′),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热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植棉条件。棉区的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改革始终是围绕粮棉双高产进行...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扶沟县近十年来努力发展以麦棉两熟为主体的种植结构,促进了粮棉产量的同步增长,1990年,全县麦棉套种面积75万亩,亩产皮棉70公斤,总产达105.1万担,成为继1984年以来第二个总产超百万担的年  相似文献   

13.
谈谈短季棉的好处与栽培技术赵伟杰,钟应山,陈金书(湖北省新洲县农业局411400)麦(油)棉的熟制栽培源于新洲县,这一成功栽培制并推广于湖北全省,乃至长江流域,并向黄河流域发展,约占全国棉田面积的2/3。由于复种指数的提高.缓解了粮棉争地矛盾,促进了...  相似文献   

14.
李静 《中国棉花》2015,42(2):43-44
<正>山东省邹平县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自然资源、经济条件等都适宜粮棉种植,是国家重要的优质粮棉生产基地。棉花曾经是邹平县的优势产业之一,历史上种植面积最多达到3.19万hm2。近年来,棉花生产持续遭遇自然灾害、棉价不稳、成本上升等诸多问题,造成收益减少,严重打击了农户的植棉积极性,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13年实际收获面积仅1390hm2,达到历史最低点。  相似文献   

15.
南方两熟棉区地膜棉,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沿海棉区;湖北省的鄂北岗地;四川省的丘陵棉区以及安徽省的淮北地区等。耕作制度系属粮棉两熟地区(部分一熟棉田),其种植方式主要有棉麦(大、小麦),棉油(油菜),棉豆(蚕豆)等。南方两熟棉区地膜棉虽然起步较迟,但发展比较  相似文献   

16.
张强  席险峰 《中国茶叶》2007,29(4):31-31
一、恩施州茶树良种化现状湖北省恩施州现有茶园40万亩,投产茶园30万亩,年产量1.9万吨,产值3.2亿元。其中良种茶园面积11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27.5%,占湖北省良种茶园总面积的61.1%。恩施州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居湖北省领先地位,但其在良种化进程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位于汉中平原的湖北省荆州,是我国和世界第一个茶叶专著——《茶经》的作者唐代陆羽先生的故乡,陆羽就出生在荆州地区的天门县。江河如带,田园象画的荆州,自古为盛产粮棉的鱼米之乡,天府之国。可是解放以前,这里并不生产茶叶,陆羽《茶经》上所提到的“襄州、荆州次”,这“荆州次”三个字,据说当时的荆州可能包括  相似文献   

18.
荆州地区常年植棉面积20万公顷左右,由于棉麦套种具有经济效益高并能较好地解决粮棉争地矛盾等优点,近10年来在该区发展很快,现在棉麦套种面积约有18万公顷,占植棉面积的90%,但棉麦套种两熟制中由于没有养地作物,长期套种使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9.
聊城市地处鲁西平原,是粮棉的集中产区,常年植棉面积50万亩以上。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大蒜为主体的蔬菜面积逐年扩大。蒜套春棉作为我市的一种两熟制度正迅速发展。自1986年以来,累计套种面积10万亩左右,为稳定和扩大棉花面  相似文献   

20.
阿克苏是农业大区.也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基地。每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7万hm2、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hm2左右,大约需要粮食种子3.5万t、棉花种子1.2万t。所以必须高度认识.并下决心抓紧抓好良繁体系建设。规范种子生产。全面提高种子质量和供种水平.以促进地区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