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家蚕品种茧层生产效率和调查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51个家蚕品种的茧层生产效率平均为10.11%,最高12.19%,最低6.71%,二化性品种较高,一化性和多化性较低,中系二化种最高,平均10.54%,日二化种次之,平均10.39%,欧一化平均9.08%,日二化8.90%,多化平均8.72%,茧层生产效率与茧层量,茧层率、5龄一茧层量成正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5龄经过,全龄经过有正相关倾向,但不显著;与虫蛹率,死笼率,全茧量,消化率无一致  相似文献   

2.
家蚕品种资源茧层丝胶率的调查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林昌麒  陈克平 《蚕业科学》1996,22(2):118-120
家蚕品种资源茧层丝胶率的调查及其相关分析林昌麒,陈克平,吴冬秀,汪萍,姚勤(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丝胶是茧丝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对解舒率和出丝率关系极大,国内外不少学者都对其进行过研究[1~6]。笔者等对家蚕229个保育品种的茧层丝胶率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不同家蚕品种五龄蛋白质代谢与茧层转换效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家蚕品种五龄蛋白质代谢与茧层转换效率关系的研究李藜,陈小平,孙杰,严欲民,彭嵘(四川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使蚕食下的桑叶蛋白质有效地转化为茧丝物质是蚕业界十分关注的课题。笔者曾对家蚕的消化率、茧层转换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品种间差异显著[1]。...  相似文献   

4.
5.
家蚕高茧层率基础品种“124”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杂交和系统选育手段,对入选蛾区及其个体,采用茧质与丝质相结合的方法,使茧层量基因尽快累加。与此同时,应用天平摆动模式,使高茧层率基础品种的体质保持在较强基础上,从而达到了家蚕中系品种茧层率30%以上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桑蚕品种资源5龄1日茧层量的调查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235个桑蚕品种的5龄1日茧层量,平均3.65cg,最大5.63cg,小小1.67cg。一化种大于二化种,二化种大于多化种。中国系统最大,欧洲系统次之,日本系统第三、热系统最小。相关分析表明,5龄1日茧层量与茧层量、全茧量、茧层率、茧丝量成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茧丝长、解舒丝长成正相关,部分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与纤度成正相关,但仅在欧系一化中达显著水平;与发育经过成负相关,亦仅在欧系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不同蚕品种消化率和茧层转换效率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藜  李泗贤 《蚕业科学》1989,15(1):57-60
<正> 蚕业生产上迫切期望选育出在相同给桑和饲养条件下,产茧丝量多的蚕品种,这是个蚕对桑叶的利用率问题,而利用率的高低,一般可由幼虫期的吐丝量与取食桑叶量的比例来评价。吉武成美(1982)报道,日本目前的家蚕新品种主要靠多吃桑叶结大茧。庄大桓等(1986)研究分析了我国近20—30年来蚕品种的变迁,主要经济指标都有很大增长,而饲料效率几乎没有提高。笔者1987年秋季对家蚕的茧层转换效率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试验结果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8.
家蚕品种资源茧层丝胶溶失率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昌麒  姚勤 《蚕业科学》1998,24(2):81-85
250个品种的茧层在沸水中30min的丝胶溶失率平均为20.2%,最高为27.2/,最低为13.1%,以一化种较低,二化及多化种较高。茧层丝胶溶失率与茧层含胶率成正相关,与发育经过、茧层率有正相关倾向,与解舒率、健康性有负相关倾向。雌雄茧间、不同荧光色茧间的茧层丝胶溶失率均无明显的差异。其中220个品种的茧层丝胶溶解率平均78.7%,最高977%,最低50.3%。  相似文献   

9.
家蚕品种资源对氟化物耐受性调查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林昌麒  姚勤 《蚕业科学》1996,22(4):253-255
家蚕品种资源对氟化物耐受性调查及相关分析林昌麒,姚勤,吴冬秀,陈克平,方琴琴(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随着乡镇工业的不断发展,氟化物对蚕业的危害日益严重,不少学者就氟化物对蚕的影响进行过研究。张远能等[1]、王红林等[2]、谈焕成等[3]对家蚕品种...  相似文献   

10.
提高与稳定家蚕基础品种123茧层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家蚕基础品种123的茧层率提高与稳定的具体作法。主要是选择好的蛾区,通过单茧调查,选最好的个体进行对号交配制种继代。提出生命率与茧层率之间只有相关关系,而不是比例关系,其综合水平以天平摆动模式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家蚕品种资源的茧丝纤度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林昌麒  陈克平 《蚕业科学》1995,21(3):158-162
对200个家蚕保育品种的茧丝纤度进行调查,平均2.80dtex(2.52D),最粗3.93dtex(3.54D),最细1.72dtex(1.55D)。茧丝纤度以日系品种最粗,欧系品种次之,中系品种再次之,热带系统品种最细。以化性论,一化品种最粗,二化品种次之,多化种最细。与其他性状进行的相关分析表明,纤度与茧丝长、解舒丝长、茧层含胶率、净度成负相关,部分达显著或极显著程度。与全茧量、茧层量、蛹体重、五龄一日茧层量、茧丝量成正相关,部分达显著或极显著程度。与发育经过和体质无相关。  相似文献   

12.
家蚕品种资源茧丝性状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昌麒  陈克平 《蚕业科学》1994,20(4):206-213
对209个家蚕保育品种的茧丝长进行调查,平均丝长840m,最长1273m,最短344m。各类品种中以中系二化品种最长,日系二化次之,多化最短。解舒率的调查结果是,平均值79.4%,最高100.O%,最低41.5%,90.0%以上的品种31个。解舒率多化品种和日本系统品种较好,中系和欧系品种较差。平均解舒丝长663m,最长1043m,最短274m。调查218个品种的净度,平均93.9分,最高99.2分,最低76.7分,98分以上的品种18个,多化品种净度最好,二化品种次之,一化品种最差。调查了200个品种的茧丝量,平均0.233克,最高0.354克,最低0.071克。以日系一化品种最高,二化品种次之,多化品种最低。  相似文献   

13.
利用从俄罗斯引进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S-14与普通家蚕品种的回交世代,初步查明:S-14平衡致死系的2个性连锁致死基因对家蚕生命力和全茧量2项性状无明显的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家蚕后部丝腺转氨酶活性及其与茧质性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卫平  汪萍 《蚕业科学》1996,22(3):175-178
采用酶学速率法分析了8个家蚕品种末龄第3、5、7日后部丝腺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力和比活力。少丝量品种末龄GPT、GOT比活力随末龄发育逐渐升高,多丝量品种GPT比活力随末龄发育而不断下降,而GOT比活力一直较高或略有升高。GPT、GOT比活力与茧层率、茧层量、全茧量的遗传相关,末龄第3天为显著正相关,第5天相关不显著,第7天为极显著负相关。GOT、GPT比活力遗传力分别达87.44%、80.4%,可作为产丝量选择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家蚕荧光茧色的研究——Ⅰ.不同品种的荧光茧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观察了348个品种品系的荧光茧色。结果:白茧品种(1)有白荧光、黄荧光、紫荧光及一些中间色的连续光潜。按系统比较白荧光茧的比率是日系>中系>欧系,黄荧光茧的比率是中系>日系>欧系,紫荧光茧的比率是欧系>中系=日系,按化性白荧光茧的比率是日一化>欧一化>多化>中一化四眠>日二化>中二化>中一化三眠,黄荧光茧的比率是中一化三眠>中二化>日二化>多化>中一化四眠>日一化>欧一化,紫荧光茧的比率是欧一化>日一化>中一化四眠>中一化三眠>多化>日二化>中二化。(2)雌雄茧荧光有明显差异,雄黄荧光茧多且强,雌茧紫荧光多。发现了5个品种雄茧基本上为黄荧光,雌茧为紫荧光。(3)荧光茧色与解舒有关系,解舒率与黄荧光茧呈正相关,与紫荧光茧呈负相关,不同的系统,化性则有所区别。有色茧基本上是黄荧光,也有个别品种茧出现白荧光或紫荧光。  相似文献   

16.
在家蚕的染色体制片中.以精巢为材料,采用涂片.Giemsa染色法,对一代杂种苏5×苏6的核仁和核仁染色体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间期细胞核内.大多数有一个核仁,少数有两个或三个核仁.在减数分裂粗线期至终变期的细胞核内,有一个核仁和三条贴附在核仁上的核仁染色体,这三条核仁染色体分别是第2号、第5号和第22号.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核内未见核仁,但至少观察到四条染色体有明显的缢痕(Chromosome constriction),它们是两对与核仁形成的有关的核仁染色体.其他染色体均呈短杆状,未见明显缢痕.  相似文献   

17.
家蚕茧层荧光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自生化遗传学立场,对家蚕茧荧光色与品种、性别和蔟中温湿度的关系以及遗传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纯黄荧光色对纯紫荧光色为不完全显性;茧荧光色受多对基因控制,支配黄荧光色的至少有Yf-1和Yf-2两对基因,支配紫荧光色的至少有Vf-1和Vf-2两对基因;纯合型荧光色品种受蔟中温湿度影响小,而来合型荧光色品种则受其影响大,其主要机制是各荧光物质相对含量和少数荧光物质种类发生改变;在茧荧光色性别标记系统“东34限”中,其雌雄茧层中所含荧光物质的种类相同,但有三种黄荧光物质和一种紫荧光物质的相对含量雌雄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家蚕饲料效率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农  徐卫华 《蚕业科学》1992,18(2):71-76
试验采用不同蚕品种和不同世代设计,研究了饲料效率在不同系统间、世代间,品种间的表现,发现F_1的饲料效率介于两亲本之间,几乎不存在杂种优势,回交后代表现取决于回交亲本。经饲料效率的遗传研究查明,控制叶丝转化率的基因在7对以上,控制茧重转化率的基因在12对以上。基因效应中上位性效应起重要作用,叶丝转化率主要受显性效应、加性效应和显性×加性效应控制;茧重转化率主要受显性效应、加性×加性效应、显性×加性效应控制,确定了叶丝转化率和茧重转化率的位点互作属重叠型。此外还估算了遗传力、平均显性度和基因数目等遗传参数,并对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家蚕后部丝腺细胞数与茧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钟伯雄  王象礼 《蚕业科学》1993,19(3):149-155
采用OLYMPUS位相差显微镜(10×20)观察计数家蚕后部丝腺细胞数,结果得知:家蚕后部丝腺一侧细胞数在180—260个之间,标准差大多在5—25个之间;不同品种后部丝腺细胞数存在极明显差异;同一品种雌雄间差异不显著,其细胞数的分布属正态分布;同一头家蚕的两条后部丝腺的细胞数,少数个体存在一定的开差。后部丝腺细胞数与茧质性状的线性回归及离回归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后部丝腺细胞数杂种优势率与茧质件状杂种优势率大多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后部丝腺细胞的多少是丝素蛋白产量高低的一个条件,而每个细胞合成、分泌丝素蛋白的能力强弱是产量高低的另一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