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浙优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中浙优1号(中浙A/航恢570)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合作育成,2004年5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青田县于2004年3月引入试种,在章旦、山口、仁庄、鹤城、黄蝉等乡镇示范试种,总面积33.4hm^2,最高产量733kg/667m^2,平均产量633.9kg/667m^2,比临近田(508.7kg/667m^2)增产125.2kg/667m^2,增幅24.61%。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Ⅱ优162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162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亚种间中籼迟熟杂交水稻。1999年3月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该组合适宜在浙南海拔600m以下地区种植,表现为产量高、米质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并已替代了汕优63成为当家品种。同时该组合制种产量高,穗发芽比汕优组合、协优组合低。我县近两年累计制种面积55hm^2,平均每667m^2单产214.3kg,最高达332.5kg,远高于我县杂交水稻汕优组合和协优组合的制种产量。现将该组合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特优627是宁德市农科所用不育系龙特浦A与亚恢627杂交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中晚稻组合,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开始在安徽、广西及福建等地大面积示范试种,其中,安徽六安作中稻试种2.13hm^2,平均产量达9.79t/hm^2;广西藤县作晚稻试种0.7hm^2,平均产量达9.12t/hm^2,比对照特优63增产8.01%;在泰宁中稻制种15hm^2,平均产量达3.37t/hm^2,最高达3.98t/hm^2;[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粤优938是由江苏省农科院,用不育系粤泰与恢复系R938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0年5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青田县于2003年3月引入试种。在章旦乡、季宅乡、山口镇试种,总面积14.99hm^2,平均产量613.3kg/667m^2.比当地临近田块单季稻(502.4kg/667m^2)增产112.6kg/667m^2,增产率为22.4%。通过试种表现为省肥.生长繁茂.  相似文献   

5.
豫玉29号是周口市农科所培育的高产、多抗玉米杂交种,具有丰产性好、抗病抗倒、适应性广、粮饲兼用等特点。2000年在甘肃省酒拉市制种,平均产量5655.3kg/hm^2,高产田超过6000kg/hm^2。现将豫玉29号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麦22系河南省周口市农科院选育的优质、抗病、中筋高产小麦新品种,2009年在太和县6.67hm^2超高产攻关中,经国家科学技术部组织专家组实产验收,获得平均667m^2产718.2kg超高产,在大新镇万亩高产下示范中,连续3a平均667m^2产量突破600kg,高产达619.69kg。该文主要介绍了周麦22高产基础条件,关键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7.
利用隐性核不育系201A与优质油菜贵油七号选系贵7-5进行测配.得到强优势组合贵杂98-3。在1998~2000年贵州省杂交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分别为129.7kg/667m^2和166.6kg/667m^2.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5.2%和6.11‰.最高产量分别为193.3kg/667m^2和212.33kg/667m^2。在2000~2001年贵州省杂交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28.97kg/667m^2.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8.15%,最高产量达l64kg/667m^2.比对照增产13.49%。抽样品质分析结果,芥酸含量1.42%,硫甙含量10.3μmol/g.含油量39.2%。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贵杂4号。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熟期适中、抗性较好等特点,适于贵州油菜产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新香优80春制高产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香优80是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籼稻组合,1997年2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作晚稻栽培,2001年3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在我省作早稻栽培。2002年引进建宁县试制种,据亲本特性,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从提高有效穗和异交结实率人手,产量逐步提高。2004年在建宁县溪口镇杨林村春季制种40hm^2,平均产量达3146.5kg/hm^2,最高产量3750kg/hm^2。  相似文献   

9.
1基本情况 呼和浩特市(以下简称呼市)辖9个旗(县、区),总耕地面积55.7万hm^2,其中水浇地面积16.5万hm^2,仅占总耕地面积的29.6%,旱作农业占据主导地位。2006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37.6万hm^2.其中小杂粮播种面积5.83万hm^2,占总播面积的15.5%,小杂粮总产3865.3万kg,平均产量44.2kg/667m^2。小杂粮作物构成是:谷子4600hm^2,平均产量51.3kg/667m^2;养麦6800hm^2,平均产量38.9kg/667m^2;杂豆1.41万hm^2,平均产量43.9kg/667m^2:  相似文献   

10.
油菜秸秆还土改良中低产旱地试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桐梓县有中低产旱地1.5万hm^2,其中一年一熟制1.496万hm^2,由于农户投入不足,产量在250kg/667m^2左右徘徊。为了提高玉米产量,从1999~2002年,进行了油菜鲜草还土试验示范,培肥了地力,玉米产量从272.33kg/667m^2,提高到360.67kg/667m^2,增产32.44%。以油菜作绿肥改良中低产旱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杭州华达衣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08年实施了水产科技攻关项目“应用纳米新技术,促进南美白对虾养殖”,该项目实施面积2.67hm^2,平均每667m^2产量501.2kg,比常规农户平均每667m^2产量362kg增139.2kg,增幅38.5%,总产值达55.4万元,每667m^2净利润7585元,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阜新市清河门区乌龙坝镇靠边屯村,2005年全村扣了6.7hm^2塑料大棚,春茬栽植了甜瓜,秋茬种植茄子、辣椒、大白菜等蔬菜。仅春茬6.7hm^2甜瓜,总产量达25.75万kg,平均每667m^2产量达2562kg,总收入达76.86万元,平均每667m^2收入达7648元,纯收入达4085元。靠边屯村塑料大棚春茬甜瓜高产高效主要采取了以下4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打瓜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瓜是裕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30%以上。近年来,通过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打瓜增产增收显著。2010年裕民县打瓜种植面积9353.33hm^2,采用膜下滴灌技术面积3420hm^2,占打瓜总播面积的36.56%。打瓜平均产量79.51kg/667m^2,滴灌打瓜平均产量114.2kg/667m^2,其中吉也克乡牧业开发村示范户杨宏耀,  相似文献   

14.
“粤优938”是由江苏省农科院,用不育系粤泰与恢复系R938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0年5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青田县于2003年引入,在章旦乡、季宅乡、山口镇试种,2005—2007年扩大面积进行多年多点示范,经统计,示范总面积达14.99hm^2,平均667m^2产量613.3kg,比当地临近田块单季稻667m^2产量502.4kg,增产112.6kg,增22.4%,表现为省肥好种,生长繁茂,米饭适口性好,穗大粒重,产量高,深受广大农户欢迎。现将粤优938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赤峰地区旱地、一水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主要集中在山区贫困村,种植的作物也都是低产、低效的杂粮、杂豆作物。产量在70~150kg/667m^2。2000年开始推广旱地、一水地覆膜繁制玉米杂交种的技术。到2002年推广面积达2620hm^2,平均产量320.1kg/667m^2,与种植杂粮、杂豆相比,增加产值690.11元/667m^2.纯增加收入517.22元/667m^2。旱地、  相似文献   

16.
杂交玉米金竹2号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等优点。其品比、区试产量达526~720kg/667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也达477.3kg/667m^2。适应贵州省海拔1300m以下及省外生态条件近似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甬优6号是由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新组合,2005年以来,萧山区引进试种12.13hm^2,平均每667m^2产650.3kg,比常规粳稻667m^2增170.3kg,增幅达35.2%;其中益农镇三围村赵张根户0.09hm^2平均667m^2产747kg,创萧山区晚稻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18.
大华香糯系江苏省农垦大华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一个香粳新品种,东辛农场于1998年引进大华香糯试种,2007年种植面积扩至0.10万hm^2,占水稻总面积的1/3。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高产、稳产、优质、高效。2007年0.08万hm^2大华香糯平均每667m^2达612.50kg,高产田块每667m^2达700kg,较其它品种每667m^2平均增产52.50kg,因其为苏南地区加工年糯糕主要原料,其收购价常年稳定在2.50~3元/kg,因此种植效益极显著,深受广大农业职工和承包户的欢迎,推广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9.
超级稻新品种“天优330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优3301系福建省农科院重点实验室用天丰A×闽恢3301培育而成的超级稻新组合,2006年和2007年参加全省晚稻新品种区试,平均每667m。产量分别为504.73kg和502.21kg,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14.04%和13.74%,两年均达到极显著增产水平,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全省各区试点增产点率100%,是近年来省区试增产幅度较大的品种,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引进惠安县螺阳镇试种20hm^2,平均每667m^2产量556.50kg,表现高产、优质,适宜惠安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甬优6号系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用甬粳2号与K^268406配组育成的籼粳杂交稻组合,200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4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平均产量449.96kg/667m^2,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3.15%,达到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产量453.5kg/667m^2,比对照两优2163增产7.34%,达到极显著水平。200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2007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