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定量评价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不同造林模式的水源涵养功能,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浸水法,对广西玉林市六万林场28年生福建柏2种(纯林、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福建柏混交林)造林模式林分林冠层、活地被物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拦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混交林林冠层的最大持水量、最大截留量均明显大于纯林;纯林活地被物层的最大持水量、最大截留量显著大于混交林;混交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稍大于纯林、最大截留量小于纯林;0~20 cm层的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在混交林和纯林间差异不大,纯林20~40、40~60 cm层的土壤容重明显大于混交林、混交林总孔隙度明显大于纯林;混交林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在3个土层中均大于纯林,其中20~40、40~60 cm层的最大持水量和0~20、20~40 cm层的非毛管持水量差异显著。福建柏混交林地总拦蓄水量大于纯林,其拦蓄水能力是纯林的166.48%。因此,福建柏混交造林更能发挥其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2.
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油松人工林不同林分密度水源涵养功能,以辽西地区35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不同林分密度(1449株·hm-2、1949株·hm-2、2429株·hm-2、3418株·hm-2)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总贮水量、非毛管持水量、枯落物蓄积量、最大持水量等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土壤容重在0~10 cm层随密度增大而增大,以1449株·hm-2林分最小,10~20 cm层变化规律不明显;0~10 cm层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总贮水量、毛管持水量,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减小,以1449株·hm-2林分最高,10~20 cm层变化规律不明显;枯落物总蓄积量、枯落物层最大持水率和最大持水量均以密度2429株·hm-2的林分最大,密度3418株·hm-2的林分最小,密度1449株·hm-2林分处于中等水平。综合试验结果,辽西地区油松人工林密度在1449株·hm-2其水源涵养功能多项指标优于其他林分。  相似文献   

3.
在对元谋干热河谷4种不同林分土壤物理性质、蓄水能力、枯落物持水能力研究的基础上,比较了4种不同林分的水文特征。结果表明,4种林分不同层次土壤容重介于1.30~1.75 g/cm3,且0~15 cm土层的孔隙度比15~30 cm土层的孔隙度大,不同林分土壤的饱和持水量大小为加勒比松纯林>车桑子纯林>山合欢纯林>山毛豆×车桑子混交林。不同林分枯落物储量最大的是加勒比松纯林,最小的是山毛豆×车桑子混交林,持水量最大的是山毛豆×车桑子混交林。  相似文献   

4.
采用野外调查与长期定位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整体系统地研究了资兴市为恢复雪灾受损森林资源构建的不同森林经营模式水源涵养功能,旨在定量分析不同森林恢复与发展模式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各林分不同雨强条件下林冠层截留量各不相同,差异明显,最大的是M8,达54.8 mm,最小的是M6,仅48.59 mm;各林分灌草层持水量存在差异,M6(3.168 mm)最大;枯落物层持水量差异明显,M8(31.838 mm)最大,M6(23.13 mm)最小;林地土壤贮水能力M8与M6、M7之间差异显著,M6与M7之间差异不大。各林分水源涵养总能力大小为M8(1 123.624 mm)CK8(1 068.543 mm)M7(1 047.623 mm)CK7(1 039.983 mm)M6(1 001.815 mm)CK6(965.779mm),以M8水源涵养能力最大,达到1 123.624 mm,约占年降雨量的84%,各模式林分引用了适生树种,具有完整的林冠层、灌草层和枯落物层,形成了多功能复层混交林,改变了林分对降雨的再分配,水源涵养总能力较强。各模式水源涵养能力略强于对照,但由于项目执行时间不长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永林公司"不同森林经营模式下水源涵养功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林冠层的水源涵养能力都大于灌草层,部分枯枝落叶层大于林冠层。其中,林冠层持水量最大的为采育结合模式,持水量高达16.7461t/hm2,封禁保护模式和生态功效模式林冠层持水量也较高,均在10t/hm2之上。相比之下,保育补植模式林冠层持水量最小,仅有1.8334 t/hm2;灌木层持水量最大的是块状利用模式,为5.4354t/hm2;最小的是采育结合模式,为0.1346 t/hm2。其他经营模式的持水量大小相差不大,在0.2-0.4 t/hm2之间;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大致在5-17 t/hm2范围内,其中持水量最高的为改良增效模式,达到16.2668 t/hm2;其它依次为保育补植模式、封禁保护模式、间伐调整模式、生态功效模式、定向培育模式、集约经营模式、采育结合模式、块状利用模式;另外,各种经营模式土壤的贮水能力大小顺序为生态功效模式改良增效模式采育结合模式集约经营模式封禁保护模式块状利用模式定向培育模式间伐调整模式保育补植模式;各种经营模式中土壤渗透能力比较好的有间伐调整模式和采育结合模式,而改良增效模式、定向培育模式和集约经营模式的渗透能力比较差。  相似文献   

6.
森林土壤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森林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森林植物的营养介质,同时,在水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森林土壤是由矿物质粒子和胶体性腐殖质混合而形成,它除了落叶、腐殖质的堆积层外,还能自然形成发达的层次,加之苔藓层的存在,土壤疏松、多孔、透水性能良好,因而对降水的涵蓄和对径流的调节作用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7.
对澜沧江中游云县段流域7种不同林分的土壤物理性质和林地枯落物水文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源涵养功能差异明显。不同林分土壤上层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下层;不同林分土壤容重变动范围为0.67~1.74g/cm3;不同林分土壤总孔隙度变动在34.50%~74.62%之间;不同林分中,马缨杜鹃林具有最大蓄水量(2984.80t/hm2)和最大涵养水源量(1860.00t/hm2);不同林分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变动范围为9.06t/hm2~30.58t/hm2,相当于0.91~3.06mm水深;而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变动范围为89.50%~218.17%。  相似文献   

8.
毛竹杉木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毛竹杉木混交林水源涵养能力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 :杉木密度为 135 0株·hm-2 的混交林分涵养水源能力最强 ,林冠层持水量比杉木纯林多 0 5 4 5t·hm-2 ,比毛竹纯林多 3 0 4 9t·hm-2 ;地上部分总持水量达 2 5 4 2 4t·hm-2 ,分别比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增加 3 14 3t·hm-2 、3 30 9t·hm-2 ;0~ 4 0cm土壤层贮水量达 6 11 2t·hm-2 ,比杉木纯林、毛竹纯林和其它混交林都大 ;初渗值达 6 0 86mm·min-1,稳渗值达 2 4 32mm·min-1,分别是杉木纯林 2 8倍、2 3倍 ,是毛竹纯林的 2 5倍、1 6倍 ;年水源涵养量达 14 4 15t·hm-2 ,比荒山大 2 376t·hm-2 ,比杉木纯林大 74 0t·hm-2 。  相似文献   

9.
森林枯落物层作为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在森林发挥水文生态功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森林植被的水文影响主要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固土保肥以及环境保护,研究枯落物的水源涵养能力对森林水文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该文选择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为研究区域,以绣线菊灌丛、胡枝子灌丛、荆条灌丛和落叶松林4种不同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林下枯落物的涵养水源功能主要表现在其吸持水的能力,用枯落物现存量及持水量来确定植被枯落物的水源涵养能力。结果显示:落叶松枯落物水源涵养能力较灌木林枯落物水源涵养能力强;荆条灌丛、胡枝子灌丛与绣线菊灌丛枯落物水源涵养能力有一定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荆条灌丛、胡枝子灌丛、绣线菊灌丛。  相似文献   

10.
花岗片麻岩山地不同树种幼林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林冠截留,地被物层持水能力,土壤水文性质等方面,研究了石质山区花岗片麻岩山地不同的造林树种,4年生水土保持试验林的涵养水源的作用,同时提出了花岗片麻岩山地造林适宜的水土保持树种为刺槐,五角枫,山槐,车梁木和臭椿。  相似文献   

11.
从林冠截留、地被物层持水能力、土壤水文性质等方面,研究了石质山区花岗片麻岩山地不同的造林树种,4年生水土保持试验林的涵养水源作用。同时提出了花岗片麻岩山地造林适宜的水土保持树种为刺槐、五角枫、山槐、车梁木和臭椿。  相似文献   

12.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丽水实验林场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涵养水源的功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林、毛竹林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这2种林分可较好改善土壤养分状况;马尾松下的土壤pH值较低,酸性较强,土壤有效P含量高,各植被类型下的林地枯落物持水量大小依次是:阔叶林(16.453t/hm^2)〉毛竹林(7.142t/hm^2)〉马尾松林(2.656t/hm^2);土壤持水量大小依次是:毛竹林〉阔叶林〉马尾松林。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林分类型各层次的持水能力及林地土壤持水能力为依据,评价各林分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的水源涵养能力存在差异,其中地上部分持水能力以次生林最佳,为30.6t·hm-2;林分最大持水量和林分持水量以马尾松林最佳,分别为2166.5和2290.9t·hm-2,尾巨桉林均居中等水平,说明尾巨桉林与乡土树种林的持水能力都比较强。据此可以推测,随尾巨桉林龄的增加,其地上部分的持水能力会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松花坝水源区4种主要林分样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和贮水量进行测定,同时与裸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种林分平均土壤的自然含水量比裸荒地高15%,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粒度都优于裸荒地;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高于裸荒地,其中圣诞林水源涵养功能最好,华山松林次之,云南松林和滇石栎林稍差。说明培植林分对水源涵养有巨大作用,对水源区生态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珠防工程幼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珠防二期工程监测样地调查、测定的基础上,对珠防工程幼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评价。3~4年生珠防林幼林的综合持水能力在2355.25~2457.08t/hm~2之间,比荒山高3.7%~8.2%。其中土壤贮水量、枯落物持水量、植冠层的持水能力分别比荒山高3.65%~8.03%、21.4%~61.1%和42.9%~305.3%。植冠层和枯落物层的持水能力比土壤持水能力小得多,林分的贮水主体为林地土壤。工程实施初期林地对降雨贮蓄量为241.02×10~6m~3,其水源涵养效益为11.22×10~6m~3。从流域宏观层面分析,珠防林幼林初步发挥出调节水分分配的作用,从微观层面分析,珠防工程幼林对径流的影响不明显,对水分的调节作用还很弱。  相似文献   

16.
以荒地为参照,采用定位研究的方法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榛子天然灌丛林的水文生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灌丛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和孔隙状况,地上部分最大持水量可达50.30 t.hm-2,土壤最大蓄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分别为3 402.84 t.hm-2和315.76 t.hm-2。土壤渗透性能明显优于荒地,初渗、稳渗速率和到达稳渗时间都显著提高,显示出灌丛植被在当地水源涵养型植被构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杉木天然林和人工林涵养水源功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杉阔天然混交林、天然杉木林和杉木人工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天然林总持水量分别比人工林高699 18t·hm-2和337 67t·hm-2,天然林具有更好的涵蓄水分功能。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大小顺序为:土壤层>枯枝落叶层>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土壤层是森林涵蓄降水的主要场所,其贮水量占林分总贮水量的90%以上。天然林地上部分各层次的持水量分配较为均匀,而杉木人工林林冠层持水量大大高于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层的持水量,这种结构不利于削弱林内降雨侵蚀力,土壤也较为板结,渗透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18.
肖尧 《林业建设》2023,(1):37-40
森林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森林水源涵养功能一直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对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认知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包括森林水源涵养功能机制、价值评估、建设与管理等。然而,在一些关键层面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知,例如涵养功能的内涵边界、过程机制等,其中忽略了对各水文过程的整体性作用以及对气象和土壤因子的综合性影响。因此该领域有关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受到严重限制,使得研究结果的区域针对性不足。为此,以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研究现状为基础,进行深度阐述,对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概念内涵、形成过程与综合特征进行解析,同时对不同区域的水源涵养功能内涵与主导服务进行了明确定义,并基于该领域研究进展提出建议和展望,以期为该功能评估以及森林管理提供参考服务,为不同区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全面提升和水源涵养林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台湾桂竹福建柏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福建柏密度的福建柏台湾桂竹混交林及其人工纯林进行调查 ,分析了纯林与混交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变化 ,以及土壤的贮水能力和渗透性能。结果表明 :与纯林相比 ,福建柏密度为 180 0株·hm-2 的混交林利用营养空间充分 ,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较好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20.
生态公益林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5种不同类型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土壤容重的均值来看,自然保护区类公益林林地最低,天然混交林相对于人工纯林林地土壤结构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大致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不同类型公益林林地土壤最大蓄水量顺序为:江河源头>江河两岸>自然保护区>湿地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