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对7个巨桉(Eucalyptus grandis)种源4a生时的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模糊聚类法对各种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7个种源间存在分化和差异,其中15508号种源平均树高及单株材积最大,分别为10.48 m、0.022 8 m3;13019号种源平均胸径和保存率表现最优,为8.09 cm和79%;种源16500号干形生长表现最优.(2)树高、胸径与单株材积三者与干形、保存率及海拔间均存在负相关;保存率与南纬、东经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与海拔呈现负相关;干形与南纬、东经呈现负相关,与海拔间呈正相关.(3)基于主成分分析确定巨桉种源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干形及保存率指标所占权重分别为:0.267 5,0.262 9,0.266 8,0.163 5和0.039 3.(4)根据综合评分及模糊聚类,第Ⅰ类种源(种源13019、15508、15875和16500)生长表现最优,适宜在引种地种植,其余种源可通过进一步测定选择优良个体作为世代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3.
4.
以黑河种源山丁子为对照,对阿穆尔种源山丁子7个单株果实及幼苗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8个单株果实均为扁球形,桔色或红色,果粒整齐或较整齐,果味酸、涩。8个单株果实种子变异较为丰富,阿穆尔种源7个单株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最大单果重、最大种子千粒重分别超过对照283.33%、151.11%;阿穆尔种源7个单株间平均单果重、种子千粒重差异显著,最大平均单果重超过最小平均单果重95.65%,最大种子千粒重超过最小种子千粒重75.12%。8个单株的1年生苗苗高、地径存在较大的变异,阿穆尔种源苗高变异系数为34.95%~57.07%,地径变异系数为17.39%~33.18%,对照苗高变异系数44.73%、地径变异系数33.49%;8个单株的1年生苗苗高、地径差异极显著,苗高生长最快的超过生长最慢的235.8%,地径生长最快的超过生长最慢的111.11%。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引种的云杉种和种源试验林的适应性和生长变异研究,选育出最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种和种源。[方法]以甘肃省小陇山沙坝试验基地引种的欧洲云杉、黑云杉、白云杉、蓝云杉、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6个树种20个种源为研究对象,分别对6、7、9 a幼林龄的生长性状(树高、地径、新梢和冠幅)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以早期评价云杉种和种源。[结果]6、7、9 a生长期内不同云杉种间和种源间的差异多数达到极显著,表明不同种间和种源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利用树高兼地径为主要指标筛选出7个优良种源,分别为欧洲云杉加拿大AB01、AB03种源、白云杉加拿大GL01种源;黑云杉加拿大MA05、MA07、MA08和MA10种源,树高、地径现实增益均超过11%。欧洲云杉、白云杉种源树高与经纬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海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黑云杉种源树高也与经纬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但与海拔相关不显著。[结论]在原产地纬度49°16'~58°38'N,经度68°13'~118°24'W区域范围内引进欧洲云杉、白云杉、黑云杉种源,是适宜在甘肃小陇山栽培的云杉树种。 相似文献
6.
广西香椿(Toona sinensis)分为红木类型和白木类型,两种类型在形态和生长方面有显著差异。为了解两种类型香椿种子和幼苗差异性,对广西石山区不同类型香椿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含水量和苗高、地径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木类型香椿种子和白木类型香椿种子千粒重分别为7.46 g、10.69 g,差异极显著;红木类型、白木类型种子发芽率为61%、77%,差异显著。贮藏120 d内,白木类型香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均高于红木类型种子,均呈下降趋势和存在不同程度变化;贮藏150 d,两者发芽率均为0。红木类型、白木类型种子含水量为14.73%、15.13%,贮藏期间,白木类型香椿种子含水量也高于红木类型种子,且均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两种类型香椿种子含水量和发芽率均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红木类型幼苗比白木类型幼苗生长速度缓慢,红木类型苗高、地径均低于白木类型。 相似文献
7.
8.
对广东省乐昌市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 种源/家系试验林内 1 a生苗木和2 a生幼树生长开展试验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苗木和幼树的种源效应和种源内的家系效应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P<0.01),开展优良种源和家系选择可行;相关性分析表明苗木与幼树生长性状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α=0.01),苗木生长表现优良的种源/家系,在试验林中生长表现也较优;遗传参数估算研究表明,种源遗传力略大于家系遗传力,但各测定遗传力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早期优良种源、家系选择研究中,根据各种源/家系的高度和地径生长表现,选出优良种源2个,优良家系6个,优良家系均产于优良种源内.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对香椿无性系的苗期生长进行分析,筛选优良香椿无性系,奠定遗传改良的基础。[方法]以49个香椿无性系为对象,分别于2015、2016、2017年测量其1、2、3 a生株高、胸径,计算材积,对表型性状及其增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采用独立淘汰法筛选排名前20%的无性系为优良,对中选无性系进行遗传增益等参数估算,并将试验地不同年份特征气象因子与无性系表型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株高、胸径及材积的生长连续3 a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表型变异系数逐年减小,而变异幅度、重复力逐年增大;3 a生时,株高、胸径及材积的无性系重复力分别为0.55、0.50、0.67,重复力高。2015—2017年,49个香椿无性系之间胸径、材积增长量分别呈显著、极显著差异,3 a生材积与材积、胸径增长量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以3 a生香椿无性系材积及其增长量为2组指标,独立筛选出优良无性系10个,中选无性系群体平均材积大于0.010 4 m~3·株~(-1),增长量大于0.009 7 m~3·株~(-1)。3 a生材积的遗传增益为17.38%,中选香椿无性系的稳定性系数b值均大于1,对年份环境敏感。气象因子-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显示,材积与年总降水量、日均降水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参试香椿无性系间材积差异极显著,选择潜力大;中选的优良香椿无性系遗传增益超过15%,但其在不同年份差异大且稳定性差,这可能与年份降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14.
对本省5个光皮桦种源进行了苗木培育试验,同时又引进广西老山、江西鹰潭、安徽黄山等3个省外种源苗木,在长汀县羊牯乡建立了试验林,进行了幼树的生长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光皮桦不同种源的苗木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节律,不同种源间的苗高生长差异显著。光皮桦不同种源的幼树生长差异明显,其中广西老山和福建顺昌种源生长快。光皮桦不同种源的不同个体生长差异很大,初步筛选出10株优良单株,树高、胸径、材积平均达8.4m、7.3cm、0.02043m^3,比总体平均值增加了40%、58.7%和187.3%。 相似文献
15.
对2.5 a生尾叶桉26个种源194个家系测定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长量最大的种源为20687号,其树高、胸径、材积平均值分别为10.41 m、10.43 cm、0.040 64 m3,分别是种源群体均值的111.10%、114.36%、135.60%。生长量最大的家系是89号,其平均单株胸径、树高、高径比和材积分别为10.61 cm、10.30 m、0.99和0.042 08 m3,分别是群体均值的118.28%、110.28%、95.19%、143.47%。通过综合权重评分法共筛选出来自12个种源的36个早期表现较优良的尾叶桉家系。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香椿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广元、洞口、随州、西峡、安康6个种源香椿苗木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香椿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香椿苗木相对高生长和相对地径生长,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生长下降幅度加大.洞口种源在轻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相对高生长皆最小,且下降幅度最大,表现出较弱的抗旱性.安康种源轻度胁迫水平下相对高生长上升,重度胁迫下下降,说明在重度胁迫下安康种源苗高生长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下降幅度是最小的;西峡种源在轻度胁迫水平下相对地径生长增加,重度干旱胁迫下下降幅度最小,其地径生长受到的抑制最小,表现出较强的抗旱适应性.干旱胁迫处理对不同种源香椿生物量增量和根冠比产生极显著影响.不同种源香椿生物量增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大幅减小,根冠比增加.综合不同干旱胁迫水平对各种源苗木生长的影响认为,西峡和安康种源抗旱性较强,洞口种源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7.
为给石漠化地区改造提供树种,从广西西北部地区采集香椿(Toona sinensis)、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优树种子,进行育苗与造林试验,对不同种源的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苗高和地径及幼林的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和病虫害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香椿、南酸枣的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及苗高和地径均差异显著。香椿种子中,德保和隆林种源的千粒重较大(12.54和12.58 g),德保和凌云种源的发芽率较高(84.67%和90.67%);0.8年生香椿苗木中,德保种源的苗高和地径最大(29.68和0.81 cm);在1.8年和4.8年生香椿幼林中,德保种源的树高和胸径最大,分别为2.60 m和4.37 cm及12.67 m和12.75 cm。南酸枣种子中,凌云种源的千粒重最大(2 555.67 g),凌云和隆林种源的发芽率较高(97.15%和94.67%);0.8年生南酸枣苗木中,凌云种源的地径(0.74 cm)和靖西种源的苗高(84.78 cm)最大;1.8年生南酸枣幼林中,凌云种源的树高(3.45 m)和胸径(5.29 cm)最大,隆林种源的冠幅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源香椿抗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西峡等10个种源1年生香椿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低温处理条件下离体茎段的相对电导率,并与活体茎段及自然降温过程中各种源的表现进行了分析比较.用Logistic方程拟合曲线,求出拐点温度即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作为评价各种源香椿抗寒能力的参考指标.结果表明:各种源离体茎段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S"形曲线上升,其LT_50最低者为山东济南种源为-7.94℃,最高者为福建霞浦种源为-3.88℃;10个种源香椿抗寒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山东济南、山东荷泽、河南西峡、陕西安康、江苏南京、四川广元、湖南洞口、湖北随州、贵州黔西南、福建霞浦,与大田自然越冬条件下各种源的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对引进的欧洲云杉、西加云杉、白云杉、黑云杉以及国内的川西云杉和青海云杉的24个不同种和种源生长及分枝性状进行早期(8年生)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5年生长期内生长及形态性状在不同的云杉种间和种源间的差异多数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且种和种源的方差分量分别占总方差分量的32.47%和23.97%,证明不同种间和种源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通过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发现,国外的云杉种较国内种在生长表现和适应性上均有明显的优势.经性状相关分析得知:各个生长及形态性状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苗高与各分枝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值为0.825 9.最后利用苗高为主要指标初步筛选出6个优良种源,人选的种源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其中苗高、侧枝总数以及当年侧枝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17.07 cm、57.75、12.46,均分别比对照种源的总平均值高48.54%、56.46%和63.30%.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态适应过程中,树种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不同种源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形态和生理特性.为了选择出适宜于江西省的苦楝优良种源,对40个苦楝种源的4年生幼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苦楝不同种源之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苦楝种源群体树高、胸径、材积总均值分别为:3.38 m、3.66 cm、0.0028 m3;35号种源(广东增城种源)树高、胸径生长量最大,其树高平均生长量为4.00 m,大于群体总均值18.34%,胸径平均生长量为4.63 cm,大于群体总均值26.50%;7号种源(广西博白种源)的材积生长量最大,为0.0056 m3,大于群体总均值100%;2)对40个苦楝种源的树高和胸径指标进行聚类,将参试材料分为4类,其优劣顺序为:类群Ⅲ>类群Ⅳ>类群Ⅱ>类群Ⅰ;3)7号(广西博白)、9号(广西容县)、10号(赣州南康三江)、14号(广西北流)、29号(宜春袁州)、35号(广东增城)等6个苦楝种源,其种源试验林生长整体显著优于CK1(章贡蟠龙种源)和CK2(大余种源),具有明显的速生性,可初步作为优良种源,供江西地区及其种源所在地苦楝造林用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