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桉树新造林、一代萌芽更新林、二代萌芽更新林根际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方法测定了萌芽更新对桉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样点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呈上升趋势,土壤微生物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排序为一代萌芽林〉二代萌芽林〉新造林;一代、二代萌芽林和新造林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异,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分别为羧酸类物质、多聚物类和氨基酸类;不同萌芽代数根际土壤中被利用碳源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深圳梧桐山毛棉杜鹃土壤理化性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为探究毛棉杜鹃根际土壤微生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棉杜鹃根际(R)与非根际(NR)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理化指标,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特征。【结果】1)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均为微酸性,且根际明显低于非根际(P<0.05),根际土壤速效磷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P<0.05),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等均高于非根际土壤,但无显著性差异。2)根际细菌分别注释到23门291种,非根际注释到25门305种;而根际真菌注释到8门520种,非根际真菌注释到8门,518种。3)根际与非根际优势细菌门均为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等。土壤优势真菌均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以及被孢菌门等。毛棉杜鹃根际与非根际优势细菌目,主要为Subgroup_2、酸杆菌目、Solibacterales、根瘤菌目等。根际与非根际优势真菌目主要是散囊菌目、肉座菌目、蜡壳耳目等。4)丰富度指数及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根际与非根际细菌、真菌无显著性差异,而β多样性分析则表明,根际与非根际在土壤细菌以及真...  相似文献   

3.
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从传统的培养到分子生物学的飞跃,对开展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变化趋势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通过对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的研究,发现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数量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的,中龄杉木林根际土壤及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明显低于幼龄林和成熟林,特别是在中龄杉木林根际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在细菌中所占比率明显低于幼龄林和成熟林的;无论是在根际还是非根际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变化均无明显规律,但在类群组成上,中龄林土壤中,主要类群仅有白色类群、黄色类群和灰褐类群,而幼龄林和成熟林类群较丰富;无论是在根际还是在非根际土壤中,从幼龄到中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真菌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从中龄林到成熟林,则呈上升趋势,且在种类分布上,杉木中龄林根际土壤中青霉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幼龄林和成熟林的;研究结果表明,比较研究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对于揭示杉木人工林生长发育和土壤性质变化的关系,防治地力衰退,提高林木产量,是颇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赣西油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油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揭示油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特征对林龄和季节等环境因素的响应机制,为油茶林合理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赣西地区新余市渝水区不同林龄油茶林24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油茶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DGGE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油茶林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细菌多样性较丰富,各个样品的条带数目稳定分布在13~36条。10年龄油茶人工林细菌基因多样性较为丰富,集约经营10年龄油茶林的细菌物种数量多。细菌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林龄变化上均表现为中龄林(2个10年龄)成熟林(30年龄、50年龄)幼龄林(1年龄、6年龄);其在季节变化上均呈一致的变化规律,为夏季秋、冬季春季。细菌16S 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序列与未培养细菌的同源性较高,所有序列与数据库中16S rDNA序列的相似性在84%~99%。遗传关系研究得到主要的优势菌为泛菌属Pantoea sp.、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  相似文献   

6.
利用Biolog-ECO技术对不同育苗基质培育下的团花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育苗基质的团花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有显著差异,13#甘蔗渣堆肥用作团花育苗基质能显著增强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13#育苗基质培育的团花根际微生物总体表现较高的活性,并且根际微生物利用碳源的类型以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化合物相对较多,如:D-半乳糖酸γ--内脂、D-甘露醇、D-纤维二糖、衣康酸、L-精氨酸、L-天门冬酰胺和L-丝氨酸。  相似文献   

7.
8.
广西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广西东门桉树人工林18个试验小区物种多样性、群落总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和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桉树人工林物种丰富度与乔木层、灌草层和群落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α=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93 5、0.702 8和0.710 6;2)叶面积指数与物种丰富度和林下植被生物量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α=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 0和0.685 6;3)乔木层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土壤水解N以及物种丰富度与土壤有机质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41 6、0.620 3和0.635 9,在0.1水平上达到显著;林下植被生物量与9种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均较小,相关系数在0.4以下.以上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有利于林分生物量的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土壤有机质在小尺度上的变化对桉树人工林的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栽培代数的木麻黄(第1代FCP、第2代SCP、第3代TCP)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运用BIOLOG微平板和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分析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对多代连栽响应。结果表明,不同代数的土壤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连栽后木麻黄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率显著下降。在6类碳源中,除胺类外,其他5种碳源均呈现FCP>SCP>TCP。PLFA分析共检测到11种PLFA生物标记,FCP土壤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总量明显高于SCP和TCP,3个代数土壤中含量最高的PLFA生物标记是i16:0、a15:0和18:1ω9c。土壤中特征微生物含量差异明显,细菌分布量最大,其次是真菌和放线菌。随栽植代数增加,细菌含量减少,真菌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呈现FCP>TCP>SCP,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密切相关。可见木麻黄连栽显著影响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因此根际土壤微生态失衡可能是导致木麻黄连栽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为广西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桂东南桉树Eucalyptus spp.人工林主产区幼龄林(1 a)、中龄林(2 a)、近熟林(3 a)、成熟林(5 a)、过熟林(6~8 a)5个不同龄级15个样点45块1 000 m~2样地为调查对象,比较分析不同龄级桉树人工林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对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龄级桉树人工林共有63科142种植物,其中灌木层35科88种,草本层28科54种;分布最广的植物为禾本科植物,共计10种。幼龄林下灌木丰富度指数最高,中龄林丰富度指数最低;近熟林和成熟林共有种数最高,达35种,相似性系数为0.365。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了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变化,有机质与灌木层Simpson指数和全磷与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呈现显著正相关,仅有机质与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桉树人工林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桉树人工林系统昆虫种类进行调查和鉴定,记录了桉树人工林昆虫种类共有16目63科106种.从群落物种数来看.鞘翅目的物种丰富度最高(20.56%);从物种的个体数量看,鳞翅目昆虫的数量最多(30.71%);桉树林昆虫总的群落多样性指数为1.3933,均匀性指数为0.9301,鞘翅目的群落多样性指数(0.2937)和均匀性指数(0.2108)都最大.文中就昆虫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以及如何抑制害虫发生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差异,明确林龄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福建武夷山脉选择3、12和38年生的杉木人工林,采用Biolog-ECO法研究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表土层(0~20cm)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特征,并对土壤微生物利用各类碳源的特性进行热图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相关性分析,揭示利用碳源的差异及导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cIntosh多样性指数和McIntosh均匀度指数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在96~168h培养时间内,38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显著高于12年生和3年生(P<0.05)。38年生对酚酸类、胺类和氨基酸的利用强度较大,12年生对酚酸类、多聚物和氨基酸的利用强度较大,3年生对多聚物、羧酸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强度较大,并且38年生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羧酸和胺类的强度显著高于3年生,而12年生和3年生土壤微生物群落对6类碳源的利用率差异不显著(P>0.05)。热图分析结果表明:38年生和12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能够代谢31种碳源底物,而3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仅能代谢19种碳源底物。环境因子中,土壤pH、全氮、速效钾和碳氮比能够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结论】38年生杉木人工林表土层(0~20cm)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和多样性最高,3年生最低,pH、全氮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上升,碳氮比则随林龄增加而下降,因此林龄是驱动杉木人工林土壤生物学和非生物性质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探讨桉树林地根际土壤营养状况与青枯病发生的关系,从广东省阳东县采集了3块不同健康状况样地的桉树林地根际土壤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与桉树青枯病发病状况无显著相关性,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在不同发病程度的样地间呈现健康林地<中等发病林地<严重发病林地的趋势.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4个成分的含量可能是反应桉树林地健康状况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油松幼林地与未造林地上不同整地方法土壤微生物总数与细菌数量分布规律一致,都是鱼鳞坑整地和水平沟整地〉不整地,说明整地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鱼鳞坑整地和水平沟整地与不整地之间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互作效应差异均显著。  相似文献   

17.
除草剂草甘膦对板栗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除草剂的使用已成为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种常用手段,伴随而来的是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失调及污染严重等生态问题。为了促使板栗能健康生长并保证其果实品质,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技术,分别对草甘膦施用后不同时间采集的根际土壤样品中细菌16S rRNA的V3-V4区和真菌ITS1-ITS2区进行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情况。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以草甘膦处理6和12d后,板栗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无显著变化,真菌多样性显著降低,真菌丰富度先增加后不变。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板栗根际土壤优势细菌菌门主要是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等,优势真菌菌门主要是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随着草甘膦处理时间的增加,变形菌门、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均先增加后不变,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先增加后降低,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先增加后保持不变。研究结果表明:草甘膦对板栗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影响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香山公园不同植物配置对黄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MiSeq)对不同年份和不同地点采集的黄栌根际土壤中的真菌进行ITS+5.8S rDNA基因测序、细菌进行16S rDNA基因V3-V4区测序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香山公园黄栌根际土壤样品中真菌多样性明显高于2016年,而且2018年驯鹿坡健康黄栌根际土壤的真菌多样性高于发病黄栌,有5个土壤样品中黄栌枯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检测为阳性。2018年驯鹿坡发病黄栌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最低,而2018年阆凤亭侧柏下健康黄栌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对杉木人工林的种植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分析了杉木人工林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相关理论,从数量分布、垂直分布、季节性变化等不同角度论述了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为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林分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为自然保护区人工林植被的恢复、桉树林林分改造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广西西大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天然次生阔叶林和马尾松林、八角林、桉树林3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分类型中,桉树林和八角林土壤的脲酶活性最高,而其酸性磷酸酶活性与蔗糖酶活性均较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表现为:天然次生阔叶林最强,人工桉树林最弱。天然次生阔叶林和八角林土壤微生物对六类碳源的利用能力较其他3种林分高,桉树林最低。总的来看,在4种不同林分中,桉树林的土壤质量相对最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