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珍稀植物红椿种群生命表与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恩施盛家坝红椿群落的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编制红椿种群生命表进行生存分析,探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红椿种群动态指数V_(pi)=27.84%0,种群属于增长型;V’_(pi)=1.74%0,种群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种群生命表和生存曲线显示数量动态变化趋势符合Deevey-Ⅲ型。死亡率出现2个高峰,1~2龄级为0.250;第3~4龄级为0.364;龄级间最大损失度在第3龄级,为0.452。生存率函数最大值在1龄级,为0.75,呈单调下降趋势;累计死亡率在第8龄级,最大值为1,呈单调增加趋势。死亡密度函数f(t)波动出现3个高峰,在第1和第3龄级,分别为0.063和0.063;在6和7两个龄级均为0,第8龄级上升到最高,为0.078;危险率函数λ(t)在第3龄级时最高,达到0.111;到6和7两个龄级为0,第8级达到峰值0.5。在幼苗和中树阶段受限于环境筛和干扰损失较大,也是其濒危主要因素。红椿种群成树过渡阶段稳定,逐渐进入新一轮竞争。  相似文献   

2.
小陇山林区秦岭冷杉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典型抽样,对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天然秦岭冷杉群落进行调查,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编制秦岭冷杉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秦岭冷杉种群在发育和演替过程中,存在2个死亡高峰,即由种子转化为幼树阶段出现第1个高峰,成年期出现第2个高峰,14龄级时大多数个体死亡。同时认为,秦岭冷杉天然更新困难,种群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3.
恩施盛家坝红椿天然种群动态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典型代表意义的红椿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绘制红椿自然种群的龄级结构图,量化分析种群各龄级间个体数量、变化动态。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寿命期望等重要参数,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红椿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1红椿种群中,1龄级和7龄级存活数分别占总数的28.57%和16.07%。27.5 cm以上径级的立木有10.71%。动态指数Vpi=27.84%0。2生命表表明,种群死亡趋势前期高于后期,死亡高峰在1龄级和4龄级。存活曲线不符合Deevey型,说明环境筛和种群竞争加强造成波动。3时间动态对第3、5、7龄级预测表明,种群呈现老龄个体增加的趋势。4红椿种群死亡率曲线与消失率曲线基本一致,即在1~7龄级波动很大,其中3~4龄级时死亡率和损失度最大。研究认为:红椿种群的生长发育主要受限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种内竞争和环境干扰。对现存种群和生境的保护,以及适当的人工辅助措施是红椿种群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濒危植物藤枣的生境与种群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藤枣生境及其种群数量、分布、结构及更新等特征。[方法]在藤枣主要分布地设置5块20 m×20m的调查样地,记录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的植物的物种名称、高度、胸径、及样地的郁闭度、海拔、坡度、裸岩覆盖率、距河流距离、土壤等环境因子,同时在样地中调查藤枣种群特征,分析藤枣藤枣生境地的林分因子、群落特征、生境特征及种群数量与更新。[结果]表明:藤枣生境地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平均胸高断面积、林分密度分别为11.98 m、15.13 cm、41.42 m2·hm-2和1 205株·hm-2。群落平均物种丰富度为35.2,群落类型为热带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在大小级结构上,不同高度级和径级内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均呈单峰曲线,最高值均出现在第Ⅱ高度级和径级内,但第Ⅴ(H≥30 m)高度级和第Ⅵ(DBH≥100 cm)径级均有物种和个体分布。藤枣生境地平均海拔高度为1 107 m,坡度为陡坡,坡向则多数为阴坡,处坡下位置;林分郁闭度仅为76%,但距河流较近(31 m),并伴有一定的裸露岩石;土壤接近中性(p H=6.2),养分条件较好。在5块调查样地(面积20 m×20 m)中,共有藤枣28株,分布于19个样方,多数为单方单株分布。28株藤枣平均长度2.39 m,平均基径仅为0.74 cm,平均胸径为0.41 cm。其中,更新幼苗(H33 cm)为3株,占藤枣总株数的10.71%。[结论]藤枣分布地植物群落类型主要为热带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树木较高,树体较大,单峰曲线是其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在不同高度级和径级内的分布形式。生境地环境以高温高湿为主,土壤养分条件较好。28株藤枣分布于19个样方,多数为单方单株分布。藤枣幼苗数量较少,自然更新受限。  相似文献   

5.
大蜀山大叶榉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蜀山大叶棒Zelkova schneideriana种群的数量动态,根据对大叶榉种群的实地调查资料,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采用空间序列代时间变化的方法,以林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大叶榉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亏损率曲线、存活曲线、死亡搴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结果表明:大叶榉种群的个体数量主要集中在Ⅰ(胸径为0~5 cm)、Ⅰ龄级(胸径为5~10 cm)(个体数量比例占72.60%),幼龄个体数量较多;生命过程中的Ⅰ龄级的年龄阶段为死亡高峰.而Ⅳ龄级(胸径为15~20 cm)死亡率最小,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大叶榉生长更新良好.更新方式为种子繁殖,幼龄数量储备充足,结合量化分析为增长型种群.结果表明种群在发展前期出现较大的波动,选择合适的恢复和保存方法为大叶榉更新层个体发育创造适宜的生境是保护该物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于2021年,以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内建设的固定样地(1 hm2)中的木榄种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学中径级代替龄级方法对其种群的结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此区域的木榄种群径级结构呈纺锤型,Ⅰ—Ⅳ龄级的个体数量之和占种群个体总数的75.4%,Ⅳ龄级后植株个体数量降低趋势明显。(2)数量动态变化指数反映出该区域的木榄种群为增长型的种群,但种群较为不稳定,外界干扰下种群数量增长趋势不显著。(3)此区域的木榄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类型,意味着其种群的低龄级阶段个体的死亡率相对较高,高龄级阶段个体死亡率趋于平稳。(4)此区域木榄种群的静态生命表、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以及生存分析反映出该区域的木榄种群在低龄级阶段的动态变化相对较为剧烈,发展到高龄级阶段种群的动态变化相对平稳。(5)该区域木榄种群数量的时间序列分析也反映出,低龄级个体数量经历2~3个龄级时间后种群数量均逐渐下降,中龄级的个体数量在经历2~9个龄级时间的种群发育过程中,种群个体数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种群总体个体数量随着龄级时间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样方法和样线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臭冷杉省级自然保护区内臭冷杉的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臭冷杉种群分布面积小,仅在二茄兰沟呈集群分布。根据估算结果,保护区内的臭冷杉种群数量大约为49 919株。臭冷杉种群面临的威胁有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干扰和繁育困难,应采取加强监测、强化基础研究、加强管护措施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贵州铜仁油茶林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种群亏损曲线和死亡曲线,分析研究了种群生命过程,结果表明,油茶有3个死亡高峰:即DBH 2-4 cm、DBH 10-12 cm和DBH 20-22 cm。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油茶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在油茶种群更新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9.
朱红大杜鹃是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了厘清朱红大杜鹃的群落特征,评估其种群的生存潜力,通过样地调查,分析群落物种组成,编制静态生命表,研究朱红大杜鹃的径级结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1)样方中重要值>1%的木本植物有17种,其中窄叶青冈、白穗石栎、云南越桔和云南松为群落优势种。(2)朱红大杜鹃种群第Ⅱ龄级个体数量最多,占总体数量的17.06%,各龄级的个体数量随着龄级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种群径级结构呈“纺锤”型,种群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3)朱红大杜鹃存活曲线趋近Deevey-Ⅰ型分布,种群的死亡高峰出现在X龄级,死亡率为40%,种群动态变化指数(Vpi)和受外界干扰种群动态变化指数(V′pi)均大于0,但V′pi较小,种群在外部环境干扰下承担的风险概率最大值(Pmax)为0.07%,说明该种群受外界随机干扰时增长趋势不明显。建议对朱红大杜鹃种群进行就地保护,以提高幼苗和小树的存活率,促进种群的自然更新和恢复。  相似文献   

10.
西江中下游针阔混交林优势种群的结构及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西江中下游的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定样地、每木调查和林下更新层调查法获得野外资料,采用径级代龄级的方法,研究主要优势树种的种群结构,以及应用方差/均值比、平均拥挤度指数、聚块指数、丛生指标、负二项式参数等5个指标分析其种群格局状况。结果表明不同优势种群的径级结构差异明显:马尾松和烟斗柯缺失或缺乏幼苗,为衰退型种群;福建青冈幼苗充足,中龄级立木占绝对优势,表现为增长型种群,但结构不稳定;鸭脚木幼苗数量丰富,径级分布呈倒J字型,为稳定的增长种群。种群的格局动态因树种和发育阶段而不同,表现为马尾松由均匀分布过渡到集群分布,福建青冈始终为群集分布,鸭脚木和烟斗柯则由幼苗的集群分布向成树阶段的随机分布转变,4个种群的格局动态呈现出聚集强度降低的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对浙江普陀山岛进行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选取佛顶山山顶慧济寺旁保存良好的台湾蚊母树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种群进行调查,分析其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特征、生存曲线以及不同龄级个体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以揭示台湾蚊母树的种群结构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台湾蚊母树种群在其生长过程中,死亡率随径级的增长表现为先增大,在径级Ⅳ期(15 cmDBH20 cm)时遇到第一个死亡高峰,随后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生长期。当胸径达到35 cm(即第Ⅶ径级)后,死亡率再次升高。存活曲线更接近DeeveyⅡ型。生存曲线显示,该种群具有前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特点。台湾蚊母幼树种群不同径级呈集群或随机分布,幼树与小树存在正关联,在7 m的尺度上与中树、大树存在显著正关联。总体来看,台湾蚊母树具有稳定的种群结构和空间格局,这可能是其在普陀山长期维持的生态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从年龄结构、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3方面分析了粽粑竹无性系种群的结构特征,采用Greig-Smith的相邻格子样方调查法和方差/均值比率法、聚集度指标法分析了粽粑竹无性系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Ⅱ龄级的分株所占比例最高(42.3%),其次是Ⅰ龄级的分株(28.9%),表明粽粑竹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呈增长型;地径主要分布在0.81~1.40cm,占总分株数的88.54%;高度主要集中在169.1~229.0 cm,占总分株数的51.8%。粽粑竹无性系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龄级有关,除Ⅰ龄级呈随机分布外,其余均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3.
小兴安岭白桦种群径级结构与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2块总面积为6 000 m2样地的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白桦种群的径级结构,编制了该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损失度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结果表明:白桦种群幼年个体丰富,中老年个体相对较少,种群在第Ⅴ龄级出现死亡高峰,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白桦种群目前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在自然条件下,当白桦胸径达到15 cm左右时,应对其进行抚育管理以提高木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湖北黄龙山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生存现状和数量动态趋势,为保护金钱松种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及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径级数量与动态变化;采用时间序列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中龄级(第Ⅳ~Ⅵ径级)个体占总株数的82.54%;数量动态变化指数Vpi为23.16%,■为2.89%,种群为增长型,但对外界随机干扰非常敏感。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Ⅰ型;种群呈全期递减、中期较稳和后期衰退的特征。随径级增加,种群未来整体数量减少,不同径级个体数减少。黄龙山金钱松天然种群幼龄个体缺乏,中龄后期面临的环境筛选和竞争压力增大。为维持种群的更新与发展,需进行人工调控和保护。  相似文献   

15.
蓝果树是重要的乡土彩叶树种之一。为全面了解其种群数量时空动态变化规律,采用空间代时间法和匀滑技术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结果表明:蓝果树种群径级结构处于稳定状态。死亡率和损失率2个死亡高峰分别出现在第3,4和8龄级,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生存分析4个函数曲线表明,蓝果树种群具有前期衰退,中后期稳定的特点。该研究可为蓝果树的经营管理和种群未来动态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冷箭竹更新幼龄无性系种群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分析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冷箭竹更新幼龄无性系种群的龄级结构、径级结构和高度结构及其与生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冷箭竹更新幼龄无性系种群为一增长种群;径级处于小径阶区域,主要位于0.00-0.15cm之间;高度结构呈倒“丁”字型,随着高度级的增加,植株数量表现出递降趋势。同时,不同林分类型和海拔高度内冷箭竹的种群结构具有不同的分布格局,这与微生境、林分郁闭度、群落结构和野生动物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国家II级濒危植物胡桃楸在烟台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庙顶区域呈狭域分布格局,目前尚无具体保护措施,面临资源丢失风险。本研究利用典型样方法,统计该保护区内目标物种数量、胸径等数据,以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期望寿命、存活曲线以及死亡率曲线等,分析种群结构特征以探讨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该区域胡桃楸自然繁殖较为正常,低龄级(Ⅰ和Ⅱ级)个体占59.3%,而高龄级(Ⅵ和Ⅶ级)则占6.7%;种群结构表现为增长型,部分样方呈现龄级缺失现象。(2)种群总体死亡率随着龄级增加大致表现为上升趋势,在第Ⅵ龄级出现高峰期(死亡率达63.8%);期望寿命随着龄级增加而逐渐降低。(3)该种群存活曲线基本符合DeeveyⅢ型,影响胡桃楸种群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干扰(山体下部)以及环境筛选和种内竞争(山体中上部)。  相似文献   

18.
对攀枝花地区五个林分类型的攀枝花苏铁无性系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中的攀枝花苏铁以幼树(Ⅱ)种群数量最多,成年(Ⅲ)次之,幼苗(I)第三,壮年(Ⅳ)种群数量最少,是处于种群增长期的年青苏铁林.高度结构数量分布集中于(Ⅱ)度级,径级结构数量分布出现两个高峰即(Ⅱ)和(Ⅴ)径阶.不同苏铁林分类型其种群结构数量变化有差异,这是苏铁生物、生态学特性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9.
色木槭次生林种群结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将林木依胸径大小分级,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编制了色木槭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损失度曲线和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数量特征。结果表明:色木槭种群幼年个体丰富,中老年个体较少,种群在第Ⅲ和第Ⅷ径级出现死亡高峰,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色木槭种群...  相似文献   

20.
以种群静态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利用生存函数分析等方法,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连香树种群的结构及数量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连香树种群结构基本呈金字塔型,其种群内幼苗较少,中老龄个体较多;(2)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第Ⅱ龄级出现峰值,即幼苗死亡率较高;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3) 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连香树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后期相对稳定和末期逐渐衰退的特点,目前种群已处于衰退的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