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测算了2015年浙江省各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基于生态补偿系数对浙江省区际生态补偿标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浙江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分别为15 484和7 111万ghm~2。除丽水市为生态盈余外,其余10个地区均为生态赤字,其中宁波市生态赤字为最高的2 011万ghm~2,有7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处于极不安全状态。丽水市应获得生态补偿46 509万元,其余10个地区均需支付生态补偿,总量为13 466 220万元。2015年浙江省需净支付生态补偿13 419 711万元。以浙江省地均生态补偿量为基准进行修正,结果显示宁波市、杭州市和嘉兴市这3个地区需支付生态补偿,支付量分别为3 457 187、2 110 322和144 189万元。其余8个地区获得生态补偿,其中丽水市、衢州市和金华市是获得生态补偿最大的三个地区,补偿量分别为2 276403、1 093 543和989 003万元。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本质上是对外溢于传统市场之外的成本和效益的测度。生态服务价值的合理测算是确定生态补偿标准限值的前提。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的特征尺度决定了生态补偿问题的空间尺度。以流域水生态服务价值种类及计算方法为依据,在综合比较多种计算方法适用范围和计算成果可靠性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景观特性,给出流域森林系统生态价值评估方法。以飞云江流域珊溪水库库区为例,计算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服务4种服务功能的生态价值,综合确定库区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为70.62亿元/a。珊溪库区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构成中的涵养水源、净化环境、减少土壤废弃功能价值的发挥均需库区上游民众的成本投入,为实现流域整体公平、协调、可持续发展,流域下游生态服务价值受益方应向上游补偿14.98亿元/a,约为生态服务价值的21%。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赤水河流域2000、2010、2015年的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土壤类型、地质背景以及社会经济等数据为基础,采用固碳释氧模型、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以及InVEST水源涵养模型定量评估了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同时采用生态补偿计量模型计算了流域不同区域的生态补偿额度,确定了流域的补偿标准和生态补偿优先级别。结果表明:2000—2015年赤水河流域单位面积固碳释氧价值量、土壤保持价值量以及水源涵养价值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倒“V”形结构。固碳释氧价值由2000年的4279.33元/(hm2·a)上升到2010年的4520.16元/(hm2·a),随后下降到2015年的4409.69元/(hm2·a);土壤保持价值量由2000年的95.11元/(hm2·a)上升到2010年的144.45元/(hm2·a),之后下降到2015年的89.03元/(hm2·a);水源涵养价值量由2000年的23938.13元/(hm2·a)上升到2010年的35232.99元/(hm2·a),之后下降到2015年的20167.41元/(hm2·a)。喀斯特地区固碳释氧价值总量增加的速度是非喀斯特地区的4.35倍,喀斯特地区土壤保持价值量和水源涵养价值量的下降速度分别是非喀斯特地区的1.28倍和1.59倍。流域多年平均生态补偿价值为4626.29元/(hm2·a),生态补偿价值总量为76.23亿元,流域下游补偿价值量最大,而上游地区补偿价值量较小。流域上游地区的喀斯特地区以及下游的原始森林地区属于典型的生态输出地区,应优先得到补偿,而经济发达的中游地区经济发展活跃,应率先进行生态支付,属于典型的生态消费区。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的基于价值当量的生态补偿模型相比,在栅格像元尺度上量化了流域不同地区的生态补偿标准,可为长江上游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补偿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构建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是调整流域上下游利益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公众意愿是建立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基础。通过理论探索、实地调研和模型分析,以南水北调东线受水区济南市为例,开展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WTP)及激励机制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参数法和非参数法综合测算得受水区公众WTP值为187.77元/(人·a),可以此作为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值;(2)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居民是否愿意支付与学历、住房面积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居民支付金额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性认知、家庭人均月收入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此外,两者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不完全相同,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综合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3)基于公众异质性,采用SWOT矩阵分析法从内部公众背景、外部环境政策等角度提出跨流域调水受水区生态补偿的激励机制。本研究旨在为构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为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管理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保护右江流域生态环境,协调郁江乃至珠江上下游各方经济利益,更好的激励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行为,通过分析右江流域水生态现状、存在问题、现有生态补偿政策环境及其在郁江流域、珠江流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提出了右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模式。通过对标对表有关生态保护规划和区划成果,立足百色市实际,提出了右江流域水生态补偿内容、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初步构建右江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框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补偿政策建议,为水生态补偿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湖泊生态水权缺失导致了流域湖泊生态环境问题;为此,首先从理论上,对流域湖泊生态水权进行内涵界定,并确定了计量依据、计量内容和计量方法,并构建了流域湖泊生态水权计量模型;塔河流域湖泊生态水权需求为7.642 9亿m3,其中叶尔羌河流域3.327 1亿m3,和田河流域1.442 7亿m3,阿克苏河流0.867 4亿m3,干流上游0.263 2亿m3,干流中游0.272 1亿m3,干流下游1.470 4亿m3;湖泊生态水权需求主要在源流,年内分配主要在6-9月和3-5月;而且,在湖泊生态水权需求中,湖泊蒸发生态水权需求占92.93%;这成为流域绿洲生态水权分配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流域水生态补偿是以水资源保护为主线,有效平衡流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关系的经济激励手段。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流域水生态补偿进行了积极探索,然而相关的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并没有系统梳理。本文系统总结和讨论了生态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模式等领域热点问题,描述了流域水生态补偿发展过程,从水量和水质的角度分类分析了补偿标准研究现状,探讨了当前的流域水生态补偿模式和实施流域水生态补偿面临的主要挑战。总结出流域水生态补偿研究需要转变流域水生态补偿模式,鼓励流域水生态补偿自发实施,使地方承担更多的支出、以减轻国家财政压力。  相似文献   

8.
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是解决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之间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补偿演化博弈模型,对水源区和受水区地方政府及上级政府三者之间的利益诉求与补偿行为进行分析,并结合具有复杂博弈关系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生态补偿实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无上级政府监管下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源区和受水区难以实现最优稳定均衡策略(水源区保护,受水区补偿),只有引入上级政府监管,建立约束激励机制才能实现最优稳定均衡策略,达到社会效益最优;此外,引入加权移动平均法测得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区2014-2019年的排污权,明晰了水源区污染排放的变化情况,基于排污权交易法确定水源区整体2014-2019年的生态补偿标准分别为0.26、1.13、3.98、5.07、4.21、3.28亿元,补偿标准随着调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在此基础上确定了2014-2019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现最优稳定均衡策略时生态补偿的约束激励范围,明确了上级政府给予水源区或受水区单方不履行义务博弈方的处罚越大,越容易实现最优稳定均衡策略,约束激励资金不低于水源区生态环保投入的两倍和受水区生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黄河流域水资源横向生态补偿标准模型,为黄河流域水资源横向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成本法度量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基于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法度量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结果】2018—2021年,黄河流域上游受补偿区的总成本区间为2561.49亿~3121.52亿元,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间为54857.95亿~58895.77亿元。补偿区所承担的总生态补偿金额下限为121.84亿~148.48亿元,上限为2609.38亿~2801.44亿元。补偿区内各省的分摊比例为山西5.90%,山东50.26%,河南34.39%,陕西9.49%。【结论】本研究的核算结果可反映黄河流域上游所付出的生态保护成本和提供的生态产品价值,可准确反映各省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理解崇礼区清水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通过D、~(18)O、~(222)Rn环境同位素技术开展了区域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D、~(18)O监测结果可知,东沟中游地区表现为地下水溢出补给地表水,地表水接受地下水泄流补给的贡献为56%,接受上游河水补给为44%;通过~(222)Rn监测结果可知,上游段地表水向地下水转化,地表水向地下排泄27.8 m~3/(d·m);下游段地下水向地表水转化,地下水向地表水补给平均速率为17.6 m~3/(d·m)。由此可见,地表水-地下水的频繁转化是清水河流域水资源循环的主要特征,地下水泄流补给地表水是区内旱季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  相似文献   

11.
1灌区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淠史杭灌区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覆盖皖、豫两省14017km2,目前安徽境内实际灌溉面积已达63.53万hm2水旱作物比大致为4:1。由于灌溉方式陈旧,上游灌区用水量是下游的2~3借(上游10500m3/hm2,下游3000m3/hm2),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50,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0,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5,水分生产率为1.10kg/m3,渠道防渗率为2.0%。根据安徽省淠史杭灌区节水灌溉“十五”发展计划及2015年发展规划,到2015年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将达到74.93万hm2(不含河南省6.53万hm2)。净增灌溉面积11.4万hm2,需新增…  相似文献   

12.
水源涵养能力是水源地脆弱性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对比直线分割、直线斜割和滤波3种基流分割方法的基础上,选取松华坝水源地径流区内4个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用滤波法分割基流,并计算基流量和基流指数。结果显示,左支流冷水河上、下游平均基流指数分别为0.589、0.485,右支流牧羊河上、下游平均基流指数分别为0.528、0.484。此外,1954-1992年冷水河下游地区基流量呈显著减小的趋势,其余区域基流量减小的趋势不显著。水源涵养能力空间上表现为,冷水河流域的水源涵养能力较牧羊河流域强,两流域上游的水源涵养能力均较下游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塔河流域农业水价承受力分析的基本指标,首先确定适宜流域的水价补偿标准与水价补偿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塔河流域不同水价补偿方案对基于资源环境水价的未来流域和作物农业水价的补偿效应;结果表明:未来塔河流域应当对叶尔羌河与和田河流域基于资源环境水价的未来农业水价给予至少需要90%的水价补偿,干流下游需要60%的水价补偿;而且,对干流下游和叶尔羌河流域的粮食作物水价给予至少90%的水价补偿,经济作物给予60%和80%的水价补偿,和田河流域仅小麦水价需要80%的水价补偿;未来应当根据农户的水价承受力,不同的流域和作物实行不同的水价补偿政策;尤其是,为保证流域的粮食生产安全,未来流域农业水价调整既需要更高的水价补偿,又需要高的其他种植补贴,才能更好的保证未来农业水价调整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汤谦 《南方农机》2022,(3):179-182
流域生态补偿通过解决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冲突,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缓解经济负担的两大目标。基于河流的不可分性,上下游地区应当建立完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这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具备充分的法理基础。我国《关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已提出了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工作总体要求、工作内容和保障措施,为上下游地区间横向补偿协议提供了制度愿景。笔者在指出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特殊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与此相关的法律关系、定性分析以及争议处理,以此体现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大凌河为研究区域,利用土壤侵蚀方程模型,得出从实施大凌河整治工程和景观绿化建设工程后土壤侵蚀的变化值,并以此为依据分别计算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主体方和客体方的消耗成本和获得收益,进行生态补偿定量的计算,得到结论:整个大凌河流域的土壤保持总量是7.21×104t/a,土壤侵蚀模数是1473.3t/(km2·a),客体方治理水土流失消耗的成本是20.12万元,因土壤侵蚀现象减弱而减少的遣弃荒废土地和营养元素所带来的收益为38.46万元,主体方因减少淤泥和水体富营养化所获收益为76.22万元,大凌河流域人均所得补偿大约是211.02—386.56元/a.  相似文献   

16.
苏子河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下,流域生态补偿已成为恢复和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苏子河流域是大伙房水库的重要水源涵养地,近年来由于生态补偿制度不完善,严重阻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制约了流域经济的发展。探讨了苏子河流域生态价值的计算,为该地区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在分析苏子河流域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的基本思路和较完善的生态补偿体系,以确保整个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生态水文季节将生态需水分为枯水期、丰水期,分别计算这2个时期的最佳生态需水、适宜生态需水、最小生态需水。计算结果表明:蒲河流域沈北新区段枯水期的最佳生态需水量为3 905.03万~6 508.38万m~3,适宜生态需水量为1 952.52万m~3,最小生态需水量为650.84万m~3。  相似文献   

18.
探讨新疆塔里木河干流保证生态需水限制种植业发展应付出的生态补偿标准问题。根据经济学弹性原理,筛选与种植业相关经济指标作为单项、综合机会成本,预测种植业发展受限下机会成本因子的受限值。最后,通过生态补偿标准大于地方政府、农户的机会成本原理构建生态补偿标准模型。若要限制种植业发展,种植业发展的单项、综合机会成本为566 535万元、2 855 746万元;生态补偿标准每年不低于1 756 779万元。解决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的矛盾,还应从构建以农户为单位的水资源产权和交易制度,建立综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农业发展向低耗水的生态农业转变等方面探索。  相似文献   

19.
海河流域参考作物腾发量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了海河流域37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56 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ET0);采用Mann-Kendall法进行趋势检验。通过分析及各气象因素的变化趋势,揭示了气候变化对参考作物腾发量长期变化规律及对作物灌溉供需水量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至2007年末,在海河流域下游地区具有较明显的ET0下降趋势,而在各主要河流的上游地区则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原因是整个流域内呈现气温上升相对湿度下降趋势,风速和日照时数都有下降趋势,但在上游地区前者占主导地位,而在下游地区后者占主导地位;在整个流域降雨呈现下降趋势的情况下,ET0上升使上游地区灌溉需水量增加,而在下游地区作物生长也可能受影响;除了工业和居民用水快速增长外,气候变化也是导致近几十年来海河流域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供水方面北方河流存在着水资源缺乏、水质恶化等水环境问题,按照工、农、生三产水资源配比情况,北方地区农业种植业需水量占总供水量的70%以上,同时污染负荷以面源污染负荷为主。以京津冀绿色农副产品的保障基地河北省洋河流域为例,基于前期海河流域(洋河流域为海河流域的一条二级支流)河流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学研究结果,选取水文学及目标水质法计算洋河干流左卫、响水铺、鸡鸣驿和八号桥4个典型断面最小、适宜和理想生态需水量。通过Tennant法为参照,计算结果表明:①以COD指标为生态目标计算的最小、适宜和理想生态需水量分别为0.82、1.64、2.48亿m~3;②以NH~+_4-N指标为生态目标计算的最小、适宜和理想生态需水量分别为0.83、1.65、2.49亿m~3。同时综合考虑洋河流域对京津冀农副产品保障的灌溉功能定位,从洋河盆地的农业灌溉生态需水量角度切入,利用CROPWAT模型计算目标区域农作物需水量,提出了基于保障洋河流域作物灌溉问题生态需水量的计算,并制定了相应水库的调蓄方案。友谊水库作为洋河干流最大的水库,需向下游补灌60万m~3水源才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