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桂东地区研究大叶栎与桉树混交造林以期探索生态、惠民的桉树新造林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桉树生长较大叶栎快,桉树、大叶栎单株生长较纯林快;(2)同密度混交林明显比桉树纯林土壤理化性质好,高密度混交林比桉树纯林土壤物理性质好,土壤养分相差不大;(3)桉树×大叶栎1:1混交、株数密度2500 株/hm2林分产值高,土壤地力可以得到维持,株数调减,适当增加桉树比例,种植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2.
巨尾桉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巨尾桉木材的干燥特性并制定干燥基准,为实际生产中制定合理的干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百度试验法,在(100±2)℃恒温干燥条件下对巨尾桉试件进行干燥试验,根据干燥过程中巨尾桉试件的初期开裂、内裂、截面收缩等干燥缺陷制定出巨尾桉木材的干燥基准。巨尾桉试件的初期开裂、内部裂纹、截面变形、扭曲变形和干燥速度分别为1级、2级、3级、2级和2级;体积干缩率为19.04%,弦向干缩率为9.60%,径向干缩率为6.65%,纵向干缩率为0.33%。巨尾桉的干燥初期温度为60℃,干燥初期干湿球温度差为3~5℃,干燥终期温度为75℃。厚度为25 mm的巨尾桉板材在强制循环干燥窑内干燥至10%所需的时间为10(8)天(括号内为硬基准条件下的干燥时间)。巨尾桉试件主要缺陷是内裂和截面变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尽量使用软基准,干燥中、后期适时进行调湿处理。  相似文献   

3.
摘 要:以尾巨桉无性系DH3229组培苗的腋芽为处理材料,研究摇床、渗透剂,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该腋芽多倍体诱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摇床和渗透剂的使用,秋水仙素的浓度及处理时间均能够明显的影响该无性系腋芽多倍体的诱导率。在使用摇床和添加渗透剂的情形下,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24h可达最大诱导率56%。在秋水仙素处理液浓度小于0.05%时,无论如何改变其它条件均不能获得变异植株;当秋水仙素处理液浓度大于2%且处理时间长于48h时,处理过的腋芽的死亡率会快速上升,这直接阻碍了诱导率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运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方法,对接种不同益生菌的3.5年生巨尾桉‘广林9号’人工林进行标准地生长因子调查,并分析经济效益,探讨接种益生菌对巨尾桉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接种益生菌N1、P1、40K的巨尾桉造林3.5年后,胸径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5.3%、9.8%、24.7%;树高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9.1%、15.0%、15.0%;林木单株材积比对照分别提高了53.4%、35.7%、70.9%。从经济效益指标看,接种益生菌的巨尾桉在投资利润率、利税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4个指标分别高出对照12.8以上、7.0%以上、47.3%以上、21.9%以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接种益生菌的巨尾桉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各项经济指标增长量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增长效果明显,其中以接种益生菌40K的巨尾桉获利最大,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5.
<正>巨桉,属桃金娘科,桉属,巨桉种,强阳性植物,喜光不耐阴,原产于澳大利亚,1980年我国大量引进后,广泛种植于四川、广西、温州、云南、湖北和海南等热带地区,在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平均每天生长高度可达3厘米以上,具有用途广、生长快、效益高等特点。大力发展巨桉林可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步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笔者在达川区百节镇工业原料林园区有多年种植巨桉  相似文献   

6.
尾巨桉幼苗根系分布及生物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肥料种类、施肥量对尾巨桉1年生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为桉树生态经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4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4因素为氮肥、磷肥、钾肥和桉树专用肥,3水平为磷肥2 g、6 g、12 g,氮肥、钾肥和桉树专用肥为1 g、3 g和6 g。对尾巨桉根系采取全根挖掘法,测定根系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范围,称其鲜质量,进行生物量测定,统计分析数据。结果表明:(1)对尾巨桉根系垂直分布范围影响最大的为磷肥,其他3种肥料对其分布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远小于磷肥的影响。各种施肥根系的垂直分布为32~57 cm;(2)对尾巨桉根系水平分布范围最大的为桉树专用肥。根系水平分布为57~86 cm;(3)对尾巨桉根尖数量影响最大的为氮肥,是最主要因素,其他3种影响相差不大。根尖数量为47~71个;(4)对尾巨桉根系1级侧根的根长影响最大的为桉树专用肥,是最主要因素。根系1级侧根的根长范围15.2~30.5 cm;(5)根系直径在0~2.0 mm、2.1~5.0 mm、5.1~10.0 mm及大于10.1 mm的根系生物量分别为0.879~2.718 g、2.141~3.663 g、0.841~7.268 g和5.179~17.628 g,呈现出随根系直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6)不同施肥处理根系总生物量达14.739~29.336 g。施磷肥对尾巨桉根系总生物量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防止地力衰退和病虫害危害加剧,选择蕴含丰富基因资源的种源/家系林进行优良家系的筛选,选取生长及白蚁危害等级等指标,对广东江门的种源/家系林117个尾叶桉家系的生长和虫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117个家系中有41个家系没有白蚁危害,最终确定8个生长快且抗虫的家系入选为优良家系;117个家系的平均单株材积遗传力达到0.3640,8个入选家系的遗传增益达到8.66%。  相似文献   

8.
以小麦湘麦13号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尾叶桉叶片水提取液对小麦种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叶桉叶片水提取液对小麦种子萌芽有显著抑制作用,当浓度为30mg/ml时发芽率下降40%;对小麦生长亦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4mg/ml与5mg/ml的浸提液抑制作用尤为显著,4mg/ml抑制苗高39%、根长28%;5mg/ml抑制苗高61%、根长56%;30mg/ml的浸提液令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降低了51%,呼吸速率降低了64%。说明尾叶桉叶片水提取液物质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巨尾桉木材的干燥特性并制定干燥基准,为实际生产中制定合理的干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百度试验法,在(100±2)℃恒温干燥条件下对巨尾桉试件进行干燥试验,根据干燥过程中巨尾桉试件的初期开裂、内裂、截面收缩等干燥缺陷制定出巨尾桉木材的干燥基准.巨尾桉试件的初期开裂、内部裂纹、截面变形、扭曲变形和干燥速度分别为1级、2级、3级、2级和2级;体积干缩率为19.04%,弦向干缩率为9.60%,径向干缩率为6.65%,纵向干缩率为0.33%.巨尾桉的干燥初期温度为60℃,干燥初期干湿球温度差为3~5℃,干燥终期温度为75℃.厚度为25 mm的巨尾桉板材在强制循环干燥窑内干燥至10%所需的时间为10(8)天(括号内为硬基准条件下的干燥时间).巨尾桉试件主要缺陷是内裂和截面变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尽量使用软基准,干燥中、后期适时进行调湿处理.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尾叶桉育种群体的两个试验(T77和T164)为对象,借助微卫星技术挖掘与尾叶桉木材密度和生长性状关联的标记。经过筛选的83个微卫星标记用于样本关联分析,其中中性标记用于计算个体间的亲缘关系系数矩阵。基于群体最佳分类数时的K值对应的个体成员系数组成个体间亲缘关系的Q矩阵。分别用一般线性模型(GLM)算法和混合线性模型(MLM)算法进行标记木材密度和性状的关联分析。基于p0.05的显著水平,在群体T164和T77中分别找到17个和19个与尾叶桉木材密度和生长性状关联的位点,两个群体中与木材密度关联的位点均多于生长性状,且关联位点的表型变异率普遍较高。位点Embra100与木材密度的关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位点EUCeSSR261同时在两个关联群体中都检测到,且其与木材密度的关联达到了显著水平(p0.01)。本研究结果将为尾叶桉木材和生长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力的标记信息,为其快速改良提供理论储备。  相似文献   

11.
莽草酸脱氢酶家族是多酚类物质合成的关键分支酶,本研究体外分离获得巨尾桉EuDQD/SDH6基因(KY401152.1),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了DQD/SDH6蛋白,以莽草酸为底物的DQD/SDH6酶动力学参数为Km=29.93 mmol/L,Vmax=(149.96±0.003) mmol·L-1·s-1,表明该蛋白具有SDH活性。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Eu DQD/SDH6在巨尾桉中的表达特性,发现Eu DQD/SDH6主要在叶片中表达,其次是茎部,根部最少,随着叶片的成熟Eu DQD/SDH6的表达量也逐渐减少。综合分析了实时定量PCR、SDH酶活性和HPLC法测定的酚酸含量的数据,研究巨尾桉DQD/SDH6的酶功能。Eu DQD/SDH6的基因表达量与SA、PCA累积量均呈负线性相关,与GA累积量正线性相关,但关联性较弱,推测桉树DQD/SDH6在巨尾桉中的生物功能可能是以3脱氢莽草酸为底物合成没食子酸,为单宁合成提供前体。Eu DQD/SDH6基因的表达量与硫酸木质素的含量呈正相关,推测E...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华南沿海地区台风影响频发,为选育桉树抗风和速生品种,本研究估算广东鹤山9年和11.5年生56个尾叶桉家系(含母本和对照)生长、抗风等性状的杂种优势、育种值及配合力。结果表明:两个不同年度各性状在杂种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以单株蓄积为指标筛选优良杂交组合,两个年度均排名前3的是37号和40号,分别是家系128号9年生平均0.207 9 m^3和11.5年生0.336 9 m^3的1.33和1.79倍以及1.28和1.52倍,11.5年生超过128号的家系共6个,6个家系平均超亲优势达到15.99%;两个年度单株蓄积育种值均超过0.05且抗风性育种值为正的仅4个家系;以11.5年生调查数据和最优56号家系为选择标准,超过其平均单株蓄积0.345 7 m^3和抗风等级值4.33的杂种单株有173株。本研究发现,2号、15号、21号、22号、和64号是具有较高母本一般配合力的亲本,而2号、21号、22号、29号和56号这5个父本的一般配合力较高,通过优化组合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子代;生长结合抗风指标选择到的3个特殊配合力高的杂交家系和173株优株,是今后高世代育种重点利用对象,也可为台风区人工林建设提供更多资源产品。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尾巨桉无性系(32-29)无菌苗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通过优化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以及LM、1/2LM以及MS不同培养基和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不同温度的预处理,探讨尾巨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添加了1.5 mg/L 2,4-D与1.0 mg/L6-BA的改良1/2LM培养基上,茎段外植体培养6 d后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6%以上。将愈伤组织接种在0.01 mg/L TDZ+0.2 mg/L NAA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中体胚诱导率最高可达到19.5%。本研究为尾巨桉胚状体诱导及植株再生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秋水仙素诱导巨桉无性系Eg5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巨桉无性系Eg5组培苗的腋芽为处理材料,使用Plackkett-Burman设计和均匀设计安排实验,对秋水仙素诱导巨桉无性系Eg5多倍体的影响因素和诱导率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经过回归分析找到了多倍体诱导率和其自变量秋水仙素浓度及浸泡时间间的关系式,其Adj R-sq=0.9366,回归效果理想。当秋水仙素浸泡浓度为0.21%、浸泡时间为26.2h时,诱导率可达其最大值51%。在秋水仙素浓度和浸泡时间增加过程中诱导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此时,导致诱导率不断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处理芽的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5.
以尾叶桉叶片为材料,用高盐低pH法纯化叶绿体,再用SDS法提取叶绿体DNA(cpDNA)。经琼脂糖电泳检测,纯化回收离心力为200 g、300 g、400 g、500 g得到的cpDNA条带较亮、无降解拖尾。以400 g提取的cpDNA为模板,用核基因组及叶绿体基因组特异引物做PCR,能扩增到叶绿体基因片段且没有扩增到核基因片段。以来自尾叶桉白色愈伤组织的核DNA作对照,能扩增到核基因片段且没有扩增到叶绿体基因片段。结果表明:高盐低pH法提取的尾叶桉cpDNA纯度高,没有核基因污染,适用于基因扩增。本研究操作简便,成本低,能为木本植物cpDNA的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芫荽又名香菜,其鲜嫩茎叶有特殊香味,是人们日常生活主要的调味蔬菜之一,其种子不仅用于商品菜生产,又是重要的调料,田间、地头均可栽培种植. 1播期确定芫荽采种在晋北高寒区一般春季4月下旬到5月上旬播种,8月下旬到9月初收获种子.  相似文献   

18.
尾叶香茶菜种子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叶景学  孙桂波  王为  姚方杰  张广臣 《种子》2006,25(11):75-77
研究温度、光照、贮藏时间及GA3处理对尾叶香茶菜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叶香茶菜种子存在休眠期,度过休眠期后发芽率迅速增加,到达峰值后如果不采取科学的贮藏手段,发芽率将迅速下降;GA3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适宜的浸种浓度为50mg/L;光线对尾叶香茶菜种子萌发没有影响;其适宜发芽温度为20~30℃。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脲类细胞分裂素PBU和嘌呤类细胞分裂素6-BA对尾叶桉愈伤分化、愈伤组织POD基因表达及酶活性的影响,将尾叶桉幼苗下胚轴切段接种在添加PBU+IAA、6-BA+IAA和PBU+6-BA+IAA三种激素组合的SPCa培养基中,通过统计愈伤组织分化情况、检测POD基因表达差异和酶活性变化来开展研究。6-BA+IAA的组合条件下,愈伤组织褐化率高达84.71%;PBU+IAA组合下,愈伤组织褐化率为30.56%;PBU+6-BA+IAA组合时,褐化率最低,为24.09%,胚性愈伤组织时的比例最高,达47.73%。与6-BA相比,PBU诱导出的愈伤POD酶活性显著升高。通过实时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PCR)检测6个POD基因的表达变化,设6-BA+IAA诱导所得愈伤的相对表达量为1,PBU+IAA诱导所得愈伤中BP1,BP4,BP5表达上调,分别为1.88、1.63、2.01;PBU+6-BA+IAA诱导所得愈伤中BP3、BP4、BP6表达上调,分别为1.88、1.96、1.93。从实验结果分析,PBU和6-BA有协同效应,通过增强POD酶活性,减轻褐化、促进胚性愈伤分化。PBU和6-BA对不同POD同工酶表达的影响不同。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PBU和6-BA协同作用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工业化的大力发展为人们带来极大的生活便利,但大量的工业污染物排入空气中,不仅大大降低空气质量,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以我国广东地区为例,森林覆盖率显著下降,打破了当地原有的生态平衡。实行碳汇林造林是保护环境行之有效的手段,碳汇林不但可净化空气、保护环境,还可以逐步恢复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