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对江苏省沿海地区大量土地进行整治,针对沿海地区盐碱土改良增产效果进行量化以获取整治效果.以江苏省沿海地区的4个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从资金投入、过程管理、工程实施、综合效益4个方面选取了27个评价指标组成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用统计类比、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了土地整治综合评估模型,得到综合效益评价值,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沿海地区土地整治成效的定量化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的4个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总体成效较为显著,大部分指标达到计划要求,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是各项目单项指标成效评估差距较大,土地整治项目综合评价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评价结果为沿海地区在土地整治实践中有针对性地改进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3S”集成技术是指将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融合在土地工程领域,进而提高土地工程质量和实施效率的技术手段。笔者从“3S”集成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应用现状出发,就“3S”集成技术在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施工监管、土地整治验收评价以及土地整治移交管护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土地整治动态监测工作成效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表明:“3S”集成技术与数据处理、地学分析等手段的有机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地表信息获取、土地面积测量、土地利用现状图绘制、灾害监测预警和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程,显著提高了土地工程质量和实施效率,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前后项目区总体建设效益情况,明晰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提升潜力指标,以法库县龙家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4个方面选取14个评价指标,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各效益分值及综合分值,并划分评价等级。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区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综合效益分值为82.10,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表现为“一优三良”。其中,社会效益分值为86.15,评价等级为优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分值分别为80.74、82.12和79.41,评价等级均为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均有所提升,但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与项目预期建设目标存在差距,其中新增耕地指标、项目区总产值指标及景观丰富度指标有较大提升潜力。  相似文献   

4.
黄勇 《农业工程》2017,7(5):95-97
土地整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利民工程。分析新形势下土地整治工程发展趋势,对指导土地整治工程,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土地整治发展历程基础上,总结出当前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准备工作不充分、规划设计及项目施工不尽合理以及监管不力等不足;进一步提出从加强监管、加大宣传和加大后期管护力度3个方面出发,提高土地整治工程综合效益。最后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得出土地整治工程主要向多元化发展,“土地整治+扶贫”等已成为趋势,“大而强、小而精”的土地整治成为今后两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治区田块空间形态变化遥感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客观监测和评价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成效,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以耕地图斑数据为约束,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识别田块,并构建田块级和区域级田块空间形态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田块面积、规整度、紧致性和连片性等4个指标为田块层级评价指标,选取田块密度、平均田块面积、最大田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周长面积分维数等5个指标为区域层级评价指标,并分别对两个层级指标进行去量纲处理,构建综合指标。分别以广西丘陵区和海南平原区的土地整治区作为试验区,试验结果表明:广西研究区整治前田块层级耕地空间形态综合指标分布在50~70,整治后提升到70~90,海南研究区整治前在70~90,整治后提升到90~100;广西研究区整治前区域层级田块空间形态综合指标值为41,整治后提升到83;海南研究区整治前为63,整治后提升到92。表征经过土地整治,两个研究区的田块形态均得到了较大提升。研究提出的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成效遥感监测和评价方法,可以为我国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监测和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黄勇  何亭亭 《农业工程》2018,8(4):85-89
土地整治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更好保护耕地的重要措施之一。地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技术,是实现土地整治工作高效化和智能化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当前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主要对土地整治工作中3S(RS、GIS和GPS)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详细说明了3S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踏勘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规划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以及后期管护阶段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建立土地整治信息系统,将3D分析功能与可视化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土地整治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水足迹视角下对华北平原典型县域(景县)土地整治生态绩效进行评价。【方法】基于GROPWAT计算土地整治前、后的蓝、绿、灰水足迹,构建以4个整治工程为准则层、共11个指标的土地整治生态绩效评价体系。选用综合赋权法对景县16个乡镇进行生态绩效评价。【结果】土地整治实施后,景县蓝、绿、灰水足迹均有所增加,其中蓝水和灰水足迹增加显著;景县整体生态绩效处于较好水平,良等及以上乡镇共8个,中等及以上乡镇共13个。阻碍景县生态绩效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为:新增水浇地提高率、新增道路硬化率、排灌密度提高率、旱地水利化程度提高率和生物丰度指数提高率。主要障碍类型为水利障碍和土地平整障碍,次要障碍类型为道路障碍和生态障碍。【结论】随着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景县整体生态效益得到有效提高,但对水资源存在负面影响。水足迹视角下华北平原区县域土地整治生态绩效评价模式可为相似地区的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可行性范式。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村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效益的变化规律,选择了重庆市3种地貌区的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了土地综合整治的单项和综合效益。结果显示,3个村域综合效益评价值天子村>大柱村>大泉村,其值依次为0.739 1、0.699 4和0.160 2;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值也呈现出天子村>大柱村>大泉村;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则表现为大柱村>天子村>大泉村。不同村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效益不一样,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治工程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对于偏远山村,生态文明建设除了受到自然规律变化因素影响多以外,主要受到当地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态文明意识的不断增强,土地整治工程要对不合理的、影响生态文明的土地进行整改。基于此,笔者就土地整治项目的现状、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应注意的一些防范措施,以期为土地整治工程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控制土地整治项目造价,探析造价影响因素,进而有效指导土地整治方案设计、比选。通过分析土地整治5大单项工程基础资料,基于Delphi法从“量”“价”角度构建影响造价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并以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大坡乡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探索土地整治造价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坡乡土地整治造价指标体系准则层包含3个指标,其中土地平整率对造价影响权重值高达0.507 1,设施新建率为0.368 2,综合单价最小为0.124 7;子准则层包含13个指标,其中土地平整面积权重值最大为0.507 1,其次是渠道长度和管道长度,权重值分别为0.103 6和0.092 1,费率权重值仅为0.010 4;因子层包含28个指标,坎高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最大,权重值为0.257 2,其次是地形坡度,权重值为0.186 7,地区工资类型对造价影响程度最弱;土地平整率和设施新建率是关于“量”的影响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高达87%,综合单价是关于“价”的影响,影响程度为12%。研究结果可为土地整治方案优选和合理控制造价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对促进我国土地整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以重庆市为例的丘陵山区大力开展宜机化土地整治行动,并取得显著成效。然而,目前关于丘陵山区宜机化土地整治的相关研究仅着眼于其可行性探讨,鲜少涉及土地整治效益的评价。基于此,本文通过引入级别特征值及建立评价标准分值函数,提出能够适应重庆丘陵山区宜机化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改进层次(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并对重庆部分土地整治项目进行效益评价。结果表明,重庆丘陵山区宜机化土地整治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且各项效益具有一定的协同提升作用,但各指标层次仍具有一定差异。在项目区中,重庆璧山区经济效益得分80.36,明显高于永川区75.39和石柱县65.81;而重庆永川区社会效益得分75.25,显著高于璧山区74.21和石柱县66.45;石柱县生态效益75.51的得分最为突出。本文研究为科学衡量宜机化土地整治工作的必要性和进一步完善宜机化土地整治项目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为顺利完成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乡镇供电所小型基建项目攻坚任务,阳泉供电公司以优化理顺非生产性项目管理业务体系为抓手,依托"四步走"工作法,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项目专业管理手册,从项目立项、工程前期、项目实施和项目后评价管理四个阶段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管控,为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实施背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从"项目立项、前期准备、项目实施和后评价管理"四步入手,国网阳泉供电公司组  相似文献   

13.
农村河道生态状况评价是科学制定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措施的基础.根据农村河道的特点,从河道功能、河道形态、河道环境、河道生态与景观、河道管护和综合评判6个方面构建农村河道生态状况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成序关系分析-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组合权重,建立模糊物元评价模型,对江苏省农村河道生态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河道生...  相似文献   

14.
邹清祺 《南方农机》2019,(12):80-81
土地整治手段与综合效益分析是土地整治的方法与目的,文章以吴起县白豹镇白豹川土地整治项目为例,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制定土地整治方案,探讨治沟造地土地整治方法及工程综合效益,为土地整治工程因地制宜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与方法引导。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的新背景下,研究土地整治项目的碳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碳效应理论,从工程施工碳效应、土地利用结构碳效应和农田管护碳效应3个方面构建土地整治碳效应分析模型,以河北省景县整治项目为例,采用物料衡算法、生态系统类型法等对土地整治项目的碳效应进行测算,对研究区进行碳盈亏平衡分析,计算达到碳盈亏平衡点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1)工程施工的碳排放总量为8 988 t,其中防护林碳汇量197 t,净碳排放量为8 791 t,碳排放主要来源是石灰和混凝土;(2)土地利用结构的碳汇增量为1 611 t,主要来源于耕地和园地面积的增加;(3)农田管护碳效应中,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增量为2 662 t,主要在于农作物经济产量的提升。耕地面积增加,相应的农业投入随之增加,由此导致农业耕作产生的碳排放量增加111 t;(4)土地整治工作并未对生态环境造成消极影响,且研究区达到碳盈亏平衡点的时间为2.06 a,即自项目完成时起,经过2.06 a可以抵消掉由工程施工产生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16.
农民培训工作是农业开发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是检验项目实施成效的重要标尺,也是项目检查、考核、验收的重要环节。农民培训工作对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有效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放大开发工程的运行、管护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治是一种通过工程措施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和耕地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了确保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质量达标,笔者以定边县北畔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从项目区气候条件、项目建设情况、土壤理化性质、地下水资源及水质、周边耕地状况等方面对新增耕地进行评价分析,以确保新增耕地满足长期耕种要求及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8.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我国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一项促进高标准农田连片提质建设、盘活乡村存量建设用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并对乡村生态和人居环境进行统一治理修复的综合性工程,也是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出发,分析了乡村振兴视角下土地整治行业在政策、市场需求以及技术优势等方面的机遇,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进一步思考和相关建议,以期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再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延长县雷赤镇、罗子山镇土地整治项目为例,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访谈询问,在原有土地利用基础上对土地整治的影响及可持续性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并从生态、社会、经济三个方面分析土地整治项目的综合效益,达到了建设规模为74.45hm~2、新增耕地面积7.23hm~2、新增耕地率为9.70%,对延长县雷赤镇、罗子山镇意义重大,有利于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项目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节水灌溉是我国解决"地水"矛盾的有效途径。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但水资源极度匮乏,为了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建设了大量的节水灌溉工程,但后评价工作未能及时有效地开展并找出节灌工程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以山西省汾阳市2005-2013年节灌工程为例,依据国家标准规范进行后评价工作,在完善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内容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后评价工作。结果表明:在指标层中,可以通过关联系数确定该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改进,并对在建、拟建项目提供科学依据;在系统层中,建设实施评价关联度最大,其次为效果评价,目标评价和社会影响评价关联度偏小,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并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完善;在目标层中,过程评价关联度最大,表明工程的过程评价结果较好,实际与预期目标最为接近;综合评价关联度最小,表明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差距较大,需要进一步完善改进。针对该项目整体关联度为0.724 0,评价结果良好,但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工程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