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下垫面径流雨水水质的检测,分析了各种雨水水质变化规律、雨水质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济南城区屋面和路面雨水初期径流污染严重,主要是有机污染物污染和悬浮物固体污染。通过对于不同下垫面雨水中COD、SS、氨氮、总氮、总磷和阴离子的检测,可知在弃去初期雨水后,水质基本满足景观环境再生水水质和城市杂用水水质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年径流划分往往通过年径流量的数量指标划分丰水年、平水年与枯水年.但仅仅通过该方法难以反映年内径流分布的情况.引入SOM神经网络,根据径流序列的月径流量、集中度与集中期,年内不均匀系数等指标,进行年径流序列的划分,得出具有年内特征的年径流划分成果.并以密云水库为例,对密云水库年径流进行了应用研究,将密云水库年径流序...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径流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吉林省地形地貌特征,分别以东部、中部、西部代表性雨量站和径流测站1956-2000年平均降水量和径流量资料为基础,对吉林省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以及典型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状况进行计算.同时,选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分析径流量年际变化趋势,并通过绘制径流深等值线和变差系数Cv等值线对径流量空间变化进行分析.最后以降水量、气候、地形地貌、水系河网为主要因子,通过相关系数、双累计曲线方法,对径流量时空变化的成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径流量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6-9月;径流量年际变化规律并不一致,与随处位置有关,多年平均径流量的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系数为-0.07,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吉林省径流量呈分带性,东部山区径流量较大且变化较小,西部平原区径流量较小且变化较大.降水量与径流量相关性较大,延边、吉林、白城降水量与径流量双累积曲线存在突变点,突变点时间分别为1975、1978、1984年;除降水量的影响,气候、地形地貌和水系河网对径流量时空变化的影响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太湖流域西苕溪1972-2008年径流量变化趋势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苕溪是太湖的主要入湖河流之一,也是流域主要的水源地,对支持太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径流量时间序列资料,分析了西苕溪径流特征值,应用Mann-Kendall法分析了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定量分析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两个要素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苕溪径流量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年际变差系数Cv最大达到0.38;径流量以汛期径流为主,汛期径流比例占全年最高达到90%;M-K趋势检验结果显示1972年以来,西苕溪上游和中游径流量有显著的下降的趋势,下降主要集中于汛期,非汛期径流变化不显著,年代分析则表明1980年以来径流量下降显著;在径流量的年内分配方面,汛期径流量所占比例有下降趋势。最后,分析了影响西苕溪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发现降雨量的变化是西苕溪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1980-2008年降雨量变化对径流量减少贡献率占90%。  相似文献   

5.
大汶河流域河川天然径流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汶河流域河川天然径流量具有年内变化不均、年际变化幅度大的特点,为分析河川天然径流的演变规律,本文应用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法、小波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大汶河流域53年的河川天然径流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以及周期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河川天然径流量略呈下降趋势,且存在阶段性变化特征,并于60年代中期达到突变水平;对天然径流序列的小波分析表明,主要存在2个尺度的周期变化,现阶段处于5年尺度下的相对枯水期。  相似文献   

6.
漳泽水库是山西省长治市农业灌溉和城市、工业用水的重要水源。利用多种指标对漳泽水库1956-2008年53年年径流进行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分析。采用线性回归、五年滑动平均、累计距平、五点三次平滑和七点二次平滑方法对漳泽水库的径流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滑动t检验、山本(Yamamoto)法对漳泽水库进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漳泽水库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径流量集中在7-9月,年际变化较大,53a来,漳泽水库年径流量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并且在1976年发生了一次显著性突变。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应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的问题,引入分布式水文模拟技术,构建具有物理成因机制的分布式雨水资源化潜力评估模型,解决雨水资源利用的核心问题--评价当地的雨水资源化潜力。通过研究黄土高原典型区域黄河河口镇至龙门段(河龙区间)的雨水资源情况,定量评估该区域雨水资源化潜力,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后,黄河流域河龙区间的地表径流量、土壤有效水增量和雨水资源化潜力呈现上升趋势;河龙区间大部分地区雨水资源呈增长趋势,雨水资源可基本满足现有条件下区域植被恢复的用水需求。气候变化对雨水资源化潜力起正影响作用,贡献率为63.4%,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则为负影响,贡献率为-36.6%。人类活动对区域雨水资源利用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大力发展干旱半干旱区降雨-径流调控技术,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率,以保障区域生态-经济协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生态小区水环境的要求,以北京市某小区雨水回用设计为例,结合小区的特点,对小区雨水进行收集后采用人工土壤-植被渗滤的生态过滤技术-土壤滤池,来完成植物根系和土壤中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吸收和分解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净化作用.雨水经处理后作为杂用水及景观用水水源,用于洗车、浇灌及水景补充水等,构成一个雨水处理与绿化、景观相结合的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住宅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另外,本设计中采用铺设渗透管和透水砖的形式,使雨水经渗透补入地下水,可以起到削减洪峰、减少水土流失、涵养地下水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屋面集雨径流水质及初期弃流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屋面初期雨水径流水质进行了现场试验,对雨水径流的悬浮物和COD污染物指标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屋面雨水径流的初期冲刷效果明显,且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符合指数形式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屋面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弃流量,为雨水集蓄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林文煌  杨学军 《南方农机》2019,(12):237-237
文章针对目前干旱地区农业用水紧张和污染严重等问题,在现有雨水花园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温室灌溉的雨水花园系统。重点介绍了雨水花园截流和净化的工作原理,并对进水系统、净化系统和排水系统等关键部位进行设计。分析表明,该系统能有效缓解雨水径流,并去除总氮和总磷等污染物,存在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西、北、东江控制性水文站1959-2010年共52年的实测水文资料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法、集中程度等方法分析了西、北、东江的水资源特性。结果表明:(1)西、北、东江径流量有明显的丰枯变化,长系列呈下降趋势,西、北、东江径流量不同年代年平均径流量有明显的差异;(2)西江径流量在1968-1987年和1997-2003年具有上升趋势,其他时段具有下降趋势;北江径流量在1996-2008年具有上升趋势,在1963-1974年和1986-1994年具有下降趋势;东江径流量在1976-1988年具有上升趋势,在1959-1975年和1989-1996年具有下降趋势;变化趋势都没有通过95%的置信度检验,上升或下降趋势不显著。(3)西、北、东江径流量的年内变化在不同时间段存在差异性,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江、北江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性较东江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大;东江径流量年内分配具有明显均匀化趋势,东江年最小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比值有较明显增加趋势,有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城区屋面径流水质变化特征和初期径流量,可为有效利用城市雨水、控制非点源污染等提供依据。对新乡市2010年城区屋面3场降雨~径流的水文水质过程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①屋面径流系数在0.92~0.98之间,径流形态与降雨过程线类似,二者波动幅度相对较小;②各指标标准差率呈SS>COD>DO>pH值的趋势,这与各自含量变化过程的指向性一致;③径流中主要污染物SS、COD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着降雨历时的持续其含量逐渐降低,并趋于一个稳定值;④径流中SS与COD之间的相关性较好,而DO与其之间的相关性较差;⑤场次降雨屋面初期径流量为1~3mm的降雨量或前15~20min的径流量。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经济区径流、降雨分配特点及其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0-2008年南流江常乐水文站、钦江陆屋水文站月均实测径流、降雨资料,采用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变差系数、绝对变化比率、年际不均匀系数、距平百分率等指标分析北部湾经济区径流、降雨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特点,采用线性趋势线法、双累积曲线法分析径流、降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流江、钦江实测径流量与降雨量年内分配呈单峰型,径流、降雨年内分配不均系数呈上升趋势,径流的多年变化大于降雨,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均匀度较差.降雨旱涝等级变化波动小,而径流丰枯等级变化波动频繁.实测径流系数呈下降趋势,降雨径流关系存在减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开都河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开都河大山口水文站1956—2006年逐月径流量数据为基本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法将径流划分为水文变化特征相似的6个时段,然后计算各个时段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期)、变化幅度和月(季)百分比等多个指标,分析开都河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开都河来水年内变化较大,历年年内径流分配很不均匀;年内径流主要集中于6—8月份,特枯月为2—3月份;年内径流分配主要受气温变化和高山融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滨城区不同下垫面初期径流随降雨量的不同进行取样,针对雨水径流的悬浮物浓度和COD污染物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雨水径流的初期冲刷效果明显,且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符合指数形式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滨城区不同下垫面雨水利用的初期雨水弃流量,并且根据本地降雨特性,分析是否需要进行初期雨水弃流。为滨城区雨水集蓄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怀柔水库集水区降水量与径流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怀柔水库集水区营造了大面积的水源涵养林,分析该地区降水量与径流量的特征对防护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收集了多年降水和径流资料,采用统计的方法,从降雨量、雨强、频次及其年际、年内的时空分布,分析北京市怀柔水库集水区降水量的变化.表明降水量年际变化不明显,年内主要集中在汛期,以小雨居多;而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尤其在1999年之后.认为降水量与径流量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径流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天然河川径流数量的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活动对天然河川径流量的一致性影响也加大,对径流量的一致性进行分析是进行地表水资源评价的首要任务,其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水资源工程的合理规划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但还原计算中,有些项目还原困难、精度不高及成果使用不方便、不符合实际等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径流系列的还原方法进行探讨,以获得科学合理的径流系列资料。对河道径流的还原计算方法进行了简单论述,在实际工作中对还原计算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向后还原"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为提出立交桥区雨水径流有效的净化控制措施,并制定合理可行的桥区雨水收集利用方案,加速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对北京市某立交桥路面径流雨水水质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且评价了雨水的质量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立交桥雨水初期径流污染严重,采集水样的初期各项指标除pH在可利用范围内外,其他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污染。降雨达到30min后,大多指标已经稳定在可利用的范围内,而SS浓度、Pb浓度等污染依然未达到使用标准。通过相关性分析,各主要水质污染指标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指出了不同污染物间的联系与区别,据此可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期气候变化对东江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东江流域主要气象及水文站点1956-2000年气温、降雨及天然径流量时间序列,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检验了流域各季节及年均气温、降雨等气候要素及天然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并利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流域气温和降水与径流的相关性,对未来50年该流域径流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流域年均气温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而年均降雨量和径流总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全流域降雨与径流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8,气温与径流为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17,说明降雨与径流的关系更为密切,其在流域径流量的变化中起着主要作用.此外,剧烈的人类活动也使得这些相关性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20.
解决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怀柔水库集水区营造了大面积的水源涵养林,分析该地区降水量与径流量的特征对防护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收集多年降水和径流资料,采用统计的方法,从降雨量、雨强、频次及其年际、年内的时空分布,分析北京市怀柔水库集水区降水量的变化。降水量年际变化不明显,年内主要集中在汛期,以小雨居多;而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尤其在1999年之后,认为降水量与径流量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径流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