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郑满生  李娜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5):155-158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发展历程,促进当代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本研究对1979—2015 年间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研究表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颁布和实施大致经历了“肇始”、“探索”、“深化”3 个阶段,政策的雏形在肇始阶段逐渐形成、轮廓在探索阶段逐渐显现、较为系统的体系在深化阶段基本形成。深入分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实施背景、实施情况、实施特点及其影响,对于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政策体系、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发展特征,促进当代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本研究对1998—2015年间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研究表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出台呈现出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文化权益保障、重视文化工程带动、重视全覆盖和均等化等特征。深入分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发展特征,对于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政策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发展特征,促进当代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本研究对1998—2015 年间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研究表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出台呈现出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文化权益保障、重视文化工程带动、重视全覆盖和均等化等特征。深入分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发展特征,对于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政策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社会化服务 ,是包括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为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所提供的服务。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得到加强 ,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经过 2 0多年的努力 ,我国农村在整体上已经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但是 ,全国范围内发展不均衡 ,不少经济不发达及边远地区农业社会化的供给与需求极为不对称。因此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中化农业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农业领域全面合作,将共同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与交流合作,并深入实施产业精准扶贫行动,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决策部署,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减量控害,湖南省农委近日印发《湖南省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总体思路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的要求,依靠植保科技进步,促进植保公益性服务体系和经营性服务体  相似文献   

7.
《种业导刊》2015,(2):30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一号文件全文约12000字,一共涉及5大方面,分别是:一、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二、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三、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四、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五、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云南农业信息化服务三农新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解决农业信息传播“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三农”,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与新华社云南分社和中国移动云南分公司紧密合作,共同搭建了“云南农村信息化扶贫暨农信通专家咨询服务平台”。本研究主要介绍了平台的建设现状、服务内容、功能模块、实施方案和取得的成果,提出在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过程中要选择低成本的信息化模式,走低成本和本土化的农村信息化道路;建立健全农信通专家服务长效运行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农信通”服务功能模式,构建基于移动数字图书馆的云南本土化移动信息服务集成;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完备的农业科技服务支持体系,以产业化方式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助力农民脱贫增收,河南省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发挥好益农信息社作用,健全农产品网络销售服务体系;壮大农村电商技能人才队伍,带动农村创业创新;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工程落地见效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0.
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家提出了一系列利农政策。但农村改革仍面对诸多难题,农村社会文化水平低、体制风俗落后、思想封建等问题都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主要阐述了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粮食良种补贴对加快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发展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要实现我国农村社会新的发展,建立现代农业体系是一个重要途径。培育现代农业,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可以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应用农业补贴政策加大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可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最终实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目标。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第一产粮大省,在利用粮食良种补贴政策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种业创新离不开科技支撑,而南繁科技服务则是推动科技与种业创新紧密衔接的桥梁。随着江苏省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基础条件的日趋完备,江苏南繁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也因此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系统剖析当前江苏省南繁科技服务存在的短板和优势基础,结合新形势下农业高质量发展对种业的新要求,提出建立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完善科技培训交流体系、加快南繁成果推广转化等促进江苏省南繁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从2004年到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一年聚焦"三农"。2月1日发布的题为《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今年一号文件全文一共涉及五大方面: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审视与现实路径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政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2):300-303
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应积极进行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分析,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制化,完善政府的引导、管理和服务职能,积极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酶抑制法检测4种辛辣蔬菜农药残留假阳性消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应积极进行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分析,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制化,完善政府的引导、管理和服务职能,积极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浅议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中期目标与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仍在管理、投入、教育、市场建设、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全面分析现状、认真摸清问题的基础上,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期目标相协调,研究讨论了未来十几年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与原则,并就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开展相关政策讨论:建议进一步理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与人才培训相结合的评价和鉴定机制,完善投入与保障、激励与表彰、政策支持与服务等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农村人才市场体系建设,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7.
建立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是加强新品种推广,搞好种子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增产的重要组织保证。针对我省目前的种子工作情况,加强种子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 逐步完善种子生产供应体系。我省种子生产基本形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东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因而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广东省科技厅“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课题的支持下,对广东省的现代农业科技服务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以广东为例的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模式,剖析了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促进广东及至全国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可持续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广大农民生态福祉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需要在以往的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通过梳理总结全球环境基金项目——“节能砖与农村节能建筑市场转化”执行过程取得的实践和创新成果,并结合正在执行的“中国零碳村镇建设促进”项目设想和预期成果,提出基于乡村生态宜居建设背景下的农村零碳与分布式能源体系建设的建议,其中包含加强政策规划引领,完善农村清洁能源发展制度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体系;加强城乡统筹协调,促进城乡能源互联互通;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协同解决生态宜居建设过程环境问题;加强创新支撑,推动农村能源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乡村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新农村。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农业品牌进入全面建设时代,山西省高度重视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山西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具有推动促进作用。通过文献综述总结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构建理论机制,结合山西小米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现状,评述分析其优势与困惑,并进一步探索提出山西小米区域公共品牌构建建议,以期为山西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