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黑龙江省属北方早熟春玉米区,是我国主要玉米产区之一。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约200万hm^2,年用种量6000~7500万kg,依法取得玉米种子经营权的企业有150多家,委托经销网点遍布黑龙江省的每一个乡镇,使我省玉米种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的种业发展与现代种业发展机制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是体制不能  相似文献   

2.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种子的科技贡献率已达到35%,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玉米种子产业一直是辽宁省种子产业的龙头,也是辽宁省在全国种子行业中颇具竞争力的产业。我省玉米种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在科研、生产以及销售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农业科技革命的先导是种子革命,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核心是良种竞争。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种子产业已形成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为一体,相当完善、颇具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系。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分析,近十年,良种在全球粮食单产提高中的作用率占25%以上。有关专家预。言“种子将成为今后国际农业竞争乃至国际经济竞争的新焦点。”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种子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份额占30%。玉米种业作为我国种子产业的前导,其竞争将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4.
我国玉米种业现状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世煌 《种子科技》2006,24(6):9-12
种子产业技术进步涉及知识创新、种质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领域,还包括少量制度创新。不同性质的机构在这个产业技术链条中的位置决定了在改革中的走向。目前.种质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是玉米种业技术发展的焦点问题。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暴露出我国种子产业创新能力薄弱,关键就在于种质创新缺位,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则爱制于落后的育种思路。因而降低了投资效率。玉米商业育种的实践基础是简化、统一的杂种优势模式。施行走出去发展战略将激化产业内部矛盾,促进种业内部科技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种业安全问题不只是民生问题,更是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外企玉米种业进入中国,一方面严重挤压了国内种子企业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又加紧在中国进行研发布局,对中国的种质资源和种子产业安全构成了威胁。针对外企玉米种业进入我国后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我国玉米种业2015-2020年玉米种子的播种面积、制种面积、制种产量等情况,阐述了我国玉米种业供需格局的周期性变化,并结合玉米主要品种推广面积与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提出了我国玉米种子企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毕节试验区最近几年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状况,重点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从种子管理部门的角度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毕节市未来的玉米种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发展保山玉米种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促进保山市玉米种子产业的健康发展,笔者特对保山市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浅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与对策,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种子商品中的附属产业,种衣剂的市场前景日趋看好。长期以来种衣剂的应用为农业生产起着相应的作用,被称做是农作物种子的保护神,幼苗的保护伞,合格标准的种衣剂处理过的种子,在预防苗期病害、地下害虫、驱鸟避鼠等方面起着很好的效果,间接地为粮食增产默默地做着贡献。在计算各项措施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时,责无旁贷加上种衣剂的贡献率种衣剂市场的发展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玉米种业面对玉米种植面积下降和国际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如何从严冬中走出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振兴民族种业,成为种业人关注的课题。从科技、管理、人才3个方面分析了创新对种业发展的作用,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种子室内检验重在做好种子入库的检验工作。下面谈谈搞好玉米种子室内检验工作的几点做法。1 明确责任 ,增强质量意识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作为检验人员 ,首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强烈的责任感。要严格要求自己 ,深刻理解《种子法》的内容 ,严格执法 ,明确责任 ,决不允许工作中营私舞弊 ,弄虚作假 ,更改数据。为了切实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不漏检 ,不错检。另外 ,检验人员要定期参加培训 ,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检验水平 ,熟练使用仪器设备 ,掌握新技术 ,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否则 ,若因检验人员的疏忽或…  相似文献   

12.
柴玮 《种子科技》2004,22(5):252-255
全国种子工作会议提出的构建新型种业体系,突出了一个"新"字:一是适应了新的发展形势,二是确立了新的指导思想,三是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四是赋予了新的建设内容.针对四川种业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构建新种业体系应加强新型种业体系建设的宣传引导;深化国有种子企业的体制改革;积极争取落实种业发展政策;建立完善种业执法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孔繁义 《种子科技》2002,20(5):259-260
辽宁是全国主要的玉米种子生产大省 ,有过往日的辉煌 ,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 ,近几年来却陷入困境 ,分析原因有四 :其一是人为因素的影响。由于 1993、1994连续两年玉米杂交种子相对紧缺 ,经营利润较大 ,因此自1995年以来全省种子行业产生盲目的制种热 ,面积骤然剧增 ,导致全省玉米种子连续 5年生产过剩 ,种子大量积压 ,种子行业呈现全线亏损 ,至 2 0 0 0年亏损数额高达 4亿多元。至今全省虽然有 1/ 3的企业盈利 ,但全行业仍然亏损。这种经济困境短时间内难以摆脱 ,使得一些公司发展思路不清 ,职工情绪低落 ,前进信心不足 ,影响了…  相似文献   

14.
康广华 《种子世界》2006,(12):12-13
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对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保护粮食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由于这是一项新的政策,加之良种补贴面越来越大,各地操作程序不尽相同,对种业企业有较大影响。笔者就这方面的问题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种业与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规定解释了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及新颖性等要求,根据玉米自身繁殖特点、品种类型、品种特性,对申请品种权时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针对性地对申请时需要注意的申请时机、近似品种的选择、申请目标、提交种子的质量等环节进行了分析。对玉米新品种权的维护、保持、转让、共享等事项进行了阐述。对玉米产业目前植物新品种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种业曾为中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今天的中国种业却负债累累 ,举步维艰 ,而未来的竞争会更加激烈。笔者认为 ,中国种业要走出困境 ,面对挑战 ,唯有改革。1 加快改革 ,打破现有体制 ,建立起现代企业运行机制1.1 打破区域封锁 ,消除行政贸易壁垒 ,形成种业集团。中国现有各类种子公司近 4 0 0 0多家 ,没有几所能自由进出国际市场。中国的种业规模小 ,经济势力弱 ,呈现高度的封闭和行政垄断局面。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打破区域封锁 ,消除行政贸易壁垒 ,迅速对现有国有种子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建立起现代先进企业的管理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种子企业与产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种子企业经过20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其竞争力同国内已发育成熟的其他行业和国际同类企业相比还较弱。我国加入WTO已经3年,国内巨大的种业市场及其商业潜力吸引了许多世界大型种子企业,纷纷在国内投资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在我国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农作物种子企业已达70家,我国民族种业处于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快速提高我国种业的竞争力,值得深思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何小平  张世亮 《种子科技》2001,19(5):289-290
父母本花期是否完全相遇 ,是玉米杂交制种成败的关键。因此 ,在父母本生育过程中必须进行花期预测 ,以便及早采取促控措施 ,使花期吻合 ,获得高产。1 常用花期预测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目前生产中常用的花期预测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直接对植株进行剥镜检法。方法是剥出已出叶数 ,根据未出叶数和雄穗原始体分化时期和大小预测花期是否吻合。这种方法虽准确可靠 ,但费工费事 ,并且是在损伤植株和有一定设备的前提下进行。显然 ,这种方法在大面积生产中应用不仅不切合实际 ,而且也难以办到。第二种方法是叶龄预测法。这种方法是目前生产中常用的…  相似文献   

19.
种业风险的偶然性、不可预测性及严重性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这种风险的存在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种业的发展.现阶段,这种风险主要是通过政府加强管理来化解.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行政手段的作用将逐渐弱化.中国种业必须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降低风险,化解风险,使之得到社会救济.这种方法既可以使受害者依法得到赔偿,又可以保证种子生产经营者不致于有灭顶之灾,这就是国际通行的参与保险的方法.为了尽快把保险引入到中国种业,本文特就如何建立我国种业保险制度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20.
泛议中国种子产业市场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世贸组织(WTO)是经济全球化的组织保障。任何一个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或地区,都以市场化程度即市场开放程度作为加入这一组织的标志。中国虽已加入世贸组织,但仍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截至2006年3月,世界上承认中国是“完全市场化”国家的有52个。美国和欧盟至今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