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麦花药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小麦花药单倍体植株的加倍效率,以小麦冀5006/9204和核生2号/08004 F1杂交组合为试材,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分别对小麦花药和植株分蘖节进行了处理,其中花药处理方法为在C17诱导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0.02‰、0.05‰和0.10‰的秋水仙碱,分蘖节处理方法为分别用浓度0.20‰、0.50‰、0.75‰和1.00‰的秋水仙碱浸泡单倍体再生植株分蘖节各5 h和10 h,研究秋水仙碱不同浓度与处理方法对染色体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有秋水仙碱0.02‰的诱导培养基上再生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率最高,冀5006/9204和核生2号/08004 F1代杂交组合的染色体加倍效率分别为52.38%和47.37%;0.75‰秋水仙碱溶液浸泡分蘖节5 h的染色体加倍率最高,为65.06%。尽管我们用秋水仙碱处理花药的加倍率不如处理分蘖节的效果好,但该方法可能比处理分蘖节更经济、简便,可达到快繁与加倍同时进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3.
花粉植株中,一般比较健壮的植株染色体较易自然加倍,而比较细弱的植株自然加倍率则较低.据此,在分蘖期根据花粉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把健壮的、茎粗和叶宽与种子植株相近或接近的材料选出来使其自然加倍,对较弱的植株进行药物处理染色体加倍,自然加倍与药物处理加倍技术相结合,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还大幅度提高了花培后代的加倍率和结实率.  相似文献   

4.
棉花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0.3%~0.5%的秋水仙素水溶液在遮荫保湿条件下,浸渍棉花单倍体侧芽24h,或将20μl处理液一次性注入侧芽基部,均能获得较好的加倍效果,但注射法比较经济、方便。上述两种方法的加倍成功率可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5.
秋水仙碱诱导杜仲花粉染色体加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在掌握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规律的基础上 ,就非离体状态下施加秋水仙碱溶液处理雄花芽诱导杜仲花粉染色体加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杜仲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粗线期为花粉染色体加倍的最佳处理时期 ,而秋水仙碱的有效处理浓度为 0 1%~ 0 2 % ,有效处理时间为 2 4~ 36h .在减数分裂粗线期采用 0 2 %的秋水仙碱溶液持续处理 2 4h ,或采用 0 1%的秋水仙碱溶液处理 36h ,获得的平均 2n花粉比率最高 ,分别为 2 7 6 %和 2 3 2 % ,其中最高处理可达 4 9 5 % .与白杨等树种离体水培状态下施加理化处理诱导 2n花粉相比 ,由于杜仲同一花芽内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具有不同步性 ,以及不同花芽在树上分布位置和相应小环境的差异 ,导致获得的 2n花粉比率相对较低 ,且不同重复的 2n花粉比率差别也很大 .此外 ,秋水仙碱处理后导致散粉延迟 ,相对于同一环境条件下的正常花芽散粉晚大约 2~ 3d ,但可以利用生长于不同小环境条件下杜仲花芽发育进程的时间差 ,如对定植于建筑物向阳处的雄株进行秋水仙碱溶液处理诱导 2n花粉 ,而给位于背阴处的雌株授粉等 ,实现人工诱导 2n花粉的育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春小麦花粉植株的壮苗及染色体加倍技术。结果表明:延长低温处理时间可大幅度提高春小麦花粉植株的自然加倍率;用1/2MS培养基取代MS培养基、并控制每日光照12h,可将无根苗控制在3%以下,弱苗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芦笋单倍体染色体加倍的方法。[方法]以秋水仙碱与Oryzalin为诱变剂(均添加2%DMSO),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分别用浸泡法和培养基添加法处理芦笋单倍体材料的茎尖,通过传统的根尖压片法检测染色体数目,比较不同试剂、不同处理方法、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下诱导二倍体的效果。[结果]秋水仙碱的处理效果优于试剂Oryzalin;培养基添加法的诱导效果优于浸泡法,在培养基中添加0.2%秋水仙素并处理5 d时诱导效果最佳,染色体加倍效率与成活率分别可达38.3%和50%。[结论]秋水仙碱仍是芦笋单倍体加倍最有效的诱变剂。  相似文献   

8.
小麦单倍体植株的越夏及染色体加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小麦单倍体植株的越夏技术及染色体加倍方法。结果表明:在16±1℃低温条件下,在壮苗培养基中附加2~3mg/l的MET不仅可以使花粉植株安全越夏,并可大幅度提高移栽成活率,以3mg/l MET抑制作用最明显,但移栽成活率以2 mg/l的效果最高。在以秋水仙素注射分蘖节、浸泡分蘖节和自然加倍这三种加倍方法中,以注射分蘖节的加倍效果最好。采用该方法加倍,3个供试基因型的加倍成功率分别为64.29%、46.67%和37.79%,比自然加倍率(对照)提高了184.72%、195.57%和222.53%。  相似文献   

9.
该试验以北京地区银杏雄花芽为材料,探索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人工诱导花粉染色体加倍的方法和可能性.用浓度为0.1%、0.2%、0.3%、0.4%、0.5%、0.6%的秋水仙碱溶液,分别对水培和自然非离体条件下诱导雄配子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比较了两种情况下不同处理浓度和处理方法诱导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自然非离体状态下棉浸法处理得到了大花粉,但得率较低,最高为7%,若进一步加大药液处理浓度或适当延长处理时间,将有可能较大幅度提高大花粉得率;水培条件下的棉浸法和注射法处理均未得到大花粉,其原因和适宜的诱导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以正常花粉作对照,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简称LSCM)对经秋水仙碱处理诱导出的大花粉进行了DNA含量的定量测定,初步确认该试验诱导的大花粉是一种二倍体花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长期以来,小麦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主要采用移栽前秋水仙素溶液通气浸泡分蘖节方法,该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污染环境等问题,而且秋水仙素毒性较强、用量较大、价格较高。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小麦单倍体植株简便、安全、高效的加倍方法,寻找可以替代秋水仙素用于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的化学试剂。【方法】通过小麦品系Fielder花药培养,小麦品种科农199、新春9号和小麦品系CB037、中国春(CS)与玉米自交系郑58杂交获得小麦单倍体植株,小麦品系中国春与甘肃黑麦杂交获得小麦-黑麦双单倍体植株,利用0、5、10和20 mmol·L-1秋水仙素溶液分别采取分蘖节加注、叶片涂抹和培养基表面添加方式对不同来源小麦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并采用培养基表面添加0、30、60和120 μmol·L-1甲基胺草磷、炔苯酰草胺和氟乐灵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及小麦-黑麦双单倍体植株加倍,比较不同加倍方法和3种除草剂的加倍效果,确定各个加倍试剂的适宜浓度。【结果】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0、5、10和20 mmol·L-1)加注小麦与玉米杂交单倍体植株分蘖节部位对小麦单倍体植株不具有加倍效果,不宜在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中采用。10 mmol·L-1秋水仙素溶液涂抹拔节期小麦单倍体植株叶片的加倍率为7.7%,其他3个秋水仙素溶液浓度没有加倍成功,也不适合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培养基表面添加4个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小麦花药培养单倍体植株的加倍率分别为26.7%、42.9%、73.3%和85.7%。表明培养基表面添加秋水仙素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的加倍效果最好,适宜浓度至少为20 mmol·L-1。培养基表面添加0、30、60和120 μmol·L-1炔苯酰草胺溶液处理小麦与玉米杂交单倍体植株的加倍率分别为0、0-57.1%、28.6%-75.0%和0-100%,其他2种除草剂处理小麦与玉米杂交单倍体植株没有成功;培养基表面添加120 μmol·L-1炔苯酰草胺溶液处理小麦与黑麦杂交双单倍体植株的加倍率为9.0%,添加其他3个浓度炔苯酰草胺溶液和其他3种加倍试剂均没有结实。【结论】60-120 μmol·L-1浓度炔苯酰草胺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具有较好效果,培养基表面添加适宜浓度秋水仙素和炔苯酰草胺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有效,而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春小麦花粉植株的壮苗及染色体加倍技术。结果表明:延长低温处理时间可大幅度提高春小麦单倍体植株的自然加倍率;用1/2 MS培养基取代MS培养基、并控制每日光照12 h,弱苗控制在5%以下,可将无根苗控制在3%以下。  相似文献   

12.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pollen chromosome doubling in Zenjimaru persimmon were studied,based on the knowledge of meiosis process of pollen mother cells. The results showed: (1) the suitable concen-tration of colchicine was 0.3 - 0.5%; (2) the best doubling effect could be obtain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the dipiotene stage to the diakinasis stage, an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was up to 40.6 %; (3) considering giantpollen ratio and proportion of staminate-flower collection, the better treating frequency was 3 times; (4) giantpollen, which formed mainly from dyad and had bigger cell nucleus volume, was unreduced and hexaploid.  相似文献   

13.
以2片真叶期的烟草单倍体幼苗为材料,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秋水仙素浓度及其浸苗处理时间对染色体加倍率及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浸苗时间对加倍率、成苗数和双单倍体植株数的影响不一致;0.346 9%的秋水仙素、浸苗72 h处理的加倍率达到最高值54.18%;0.387 8%的秋水仙素、浸苗24 h的成苗数最多,达92.88株;0.311 5%的秋水仙素、浸苗49.7 h的双单倍体植株数最多,达37.06株.研究得出以获得最多的双单倍体系数量为研究目的时,采用0.3115%的秋水仙素、浸苗49.7 h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秋水仙素对当归多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添加浓度为100mg/L秋水仙素的继代培养基上,对体积约为0.5cm3和0.3cm3的当归愈伤组织分别处理10d、20d、26d和35d,并在处理结束后的第1d和第10d取样,观察细胞倍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处理时间对4x细胞比例有极显著的影响;在处理结束后的恢复生长中,二倍体细胞明显增加,八倍体细胞显著减少,四倍体细胞则保持稳定;在长时间的诱导处理中,接种物团块大小对加倍效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山西农业科学》2016,(3):294-296
在低温下,用0.05%,0.20%,0.40%秋水仙素水溶液分别处理甘草的萌动种子1,2,3 d,干种子4,6,8 d,比较不同质量分数处理和不同处理时间对种子的萌发率、加倍率及嵌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40%秋水仙素处理萌动种子3 d染色体加倍效果最好,加倍率可达66.67%;萌发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有降低的趋势;嵌合率因秋水仙素质量分数和时间的不同而各异,最高可达34.62%。  相似文献   

16.
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9):1204-1206
小麦与玉米杂交利用玉米染色体的消失而产生小麦单倍体是快速培育小麦新品种和构建特殊遗传群体的重要途径。针对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技术研究现状,系统归纳总结了不同培养基、胚龄、幼胚大小对小麦单倍体诱导技术的影响以及小麦单倍体加倍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小麦与玉米进行远缘杂交,通过玉米染色体的消失而获得小麦单倍体,是小麦单倍体育种的1种重要途径。阐述了小麦单倍体胚产生的影响因素。2,4-D的处理方法、处理浓度、处理时间和处理次数,对胚的生长有明显影响;授粉技术、环境条件、小麦基因型和玉米基因型,对小麦的单倍体胚产生有一定的影响。要提高胚产生率,就要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黄瓜染色体加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进行了黄瓜单(双单)倍体染色体加倍试验。结果表明,单倍体加倍频率较低,为4.1%,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双单倍体诱导纯合四倍体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果,加倍频率达16.9%。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用双单倍体的实生籽和一单倍体无性系试管苗,按常规方法和改良方法对染色体加倍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在无菌条件下,用0.2~0.3%的秋水仙素浸种12~48小时后,再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处理实生苗的改良浸种法,与常规方法相比能有效克服秋水仙素对根的毒害作用,提高处理苗的成活率,从而大大提高加倍频率(加倍频率最高达70.96%);对一单倍体无性系,采用秋水仙素浸试管苗切段后再用组织培养使之分化苗的改良方法也能有效地提高加倍频率(最高达70%)。而常规的幼芽处理法在干旱地区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