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通过对延安丘陵沟壑区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在对本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对本区出现的生态建设与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探索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村级单元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对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综合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延川县刘马家疙瘩村生态建设及农业发展模式的调查,总结了该模式的管理思路、生态建设的内容和农业的发展道路,并对治理模式和其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刘马家疙瘩村模式是具有水土保持和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现代化农庄,对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综合治理、黄土高原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地区长武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提高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系统生产力途径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保证生态安全、食物安全的生物保护技术体系,建立黄土高原沟壑区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为黄土高原地区提供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模式,解决黄土高原沟壑区经济发展中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为国家对生态环境安全及生态环境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地区长武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提高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系统生产力途径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保证生态安全、食物安全的生物保护技术体系,建立黄土高原沟壑区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为黄土高原地区提供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模式,解决黄土高原沟壑区经济发展中人口一资源一环境协调发展问题,为国家对生态环境安全及生态环境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沟壑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农业基本要求出发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延安市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说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四位一体”高效生态农业经济效益明显 ,有利于植被恢复和畜牧规模发展 ,适宜于黄土丘陵沟壑区 ,是农民脱贫致富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 ;四位一体”高效生态农业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指出“四位一体”生态农业的发展优势 ,进而分析了“四位一体”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应用“四位一体”高效设施农业模式 ,可以达到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生态、经济和农业持续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对径流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小流域平行对比观测法,分析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对流域地表径流量及暴雨产流过程的影响,表明:(1)在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减少小流域产洪次数,降低了流域地表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尤其以少雨年最显著;(2)使小流域地表径流模数的年际变率增大;(3)在洪水产理措施区土壤水分含量降低,根据生物气候、土壤及区域拦蓄水量特征,推测黄土高原沟壑区,以造林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拦蓄径流的作用难以使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或增加地下水。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的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3副区典型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实地调查、土壤采样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基于33个样点的土壤养分数据,研究了林地、草地、果园、梯田、坡耕地5种土地利用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P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其他养分指标影响不明显。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林地>坡耕地≈梯田>果园>草地,林地明显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而草地土壤养分最差。速效P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园、坡耕地、梯田、林地和草地,农业耕作植被下的速效P含量明显高于自然生态植被。研究表明:梯田作为传统的水土保持措施,在研究区具有良好的土壤保肥作用,而分布于陡坡的草地,养分保持效果在5种土地利用中最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地利用特征变化进而促进黄土高原沟壑区的进一步开发治理,本文采用景观生态学和计量地理学的分析方法,选择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王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景观结构、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配置特征及土地生产力等方面分析了该流域近20年来不同治理阶段土地利用特征变化情况。经过研究发现该流域土地利用景观结构、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程度都有所增加;土地利用集中程度虽稍有减弱但并不明显,土地利用配置主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土地生产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总的来看,土地利用特征从1986年到1994年变化明显,而从1994年到2002年变化不明显,这说明在黄土高原治理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塬面不同套种作物的幼树苹果园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状况的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和速效P含量在套作行和果树行是不均衡的。套种烤烟对土壤速效性养分的消耗最大,地有机质和全N的积累最小。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以及中性磷酸酶活性在套种小麦的果园中以套作行高于果树行,而套种烤烟则使脲酶和中性磷酸知性有所降低。豆类作物有利于土壤肥力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兰州市黄裕乡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为例,运用案例分析法对项目的组织运作、空间布局、资金筹集和利益分配模式进行纵向分析.结果表明:1)黄裕乡农村居民点整理属于政府主导型组织模式,滚动式搬迁和城镇培育型相结合的运作模式,耕地占补平衡下的拆村并点型布局模式,政府包揽型资金筹集模式和多主体分层型利益分配模式;2)黄裕乡整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存在的共同问题,主要表现为运作主体单一,空间布局长远考虑不足,指标流转收益功能受限,利益分配关系复杂;3)未来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改进需围绕规划先行,促进指标交易跨区域流转,加强农民参与,寻求政策支持,引入市场力量等几个方面综合进行,从而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定西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西地区具有不同类型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环境。研究定西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对于实现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定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 ,研究认为产业结构低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市化进程缓慢、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脆弱是导致生态经济系统效益低下 ,制约本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现实条件下 ,优化产业结构 ,建立与生态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生态经济系统 ;加快城市化进程 ;加强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的建设 ;建立适宜于本地环境的生态型能源结构 ;开展小康示范村和生态示范村的建设 ;加强生态型乡镇工业园区建设是实现定西地区生态经济库发展的有效途径。并根据定西地区不同类型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 ,提出了不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陕北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生态环境区可分为风沙滩地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滩区的防沙治沙问题和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保持问题是陕北能源开发以前就存在的生态环境老问题。陕北能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新问题主要是地貌和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退化;地面塌陷、地下水位下降,居民生活受到影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自然灾害增加;废水、废气超标排放。陕北能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日趋破坏的法律原因是生态补偿过于概括,缺乏可操作性;税收法律法规及地方规章规定的资源税率太低,税收分配比例不合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要求未能被全面适用。陕北能源开发中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应选择的法律对策是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环境法原则;完善生态环境法补偿机制;提高陕北资源税率,并在分配比例上适当照顾资源开发区人民的利益;制定环保产业规章制度,研究和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3.
三江源地区是国家级生态功能重点保护区域,更是西北地区实现山川秀美的重要保证。源区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事关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大事。鉴于此,本文立足三江源地区实际情况,遴选了16县经济发展的21项指标以综合考评本区的经济综合发展,并通过分析本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生态问题,结合本区实际,提出了源区县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互动措施。旨在通过文中互动措施的提出获得本区经济快速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双赢效益。  相似文献   

14.
山区农村聚落空心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与平原或低丘陵地区相比,黄土丘陵地区农村聚落空心化表现出农村聚落空心化比例较高、新扩带与空化带的界限相当模糊、新建住房沿交通线和山脚展布、破坏和浪费的土地数量更多等特点。农村聚落空心化不仅破坏了农村聚落生态环境,而且加剧了黄土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也使以窑洞景观为典型特征的村镇形态有消失的危险。农村聚落空心化涉及农村社会经济的许多方面,因此其对策研究要重视在农村聚落空心化的生命周期与中国城市化的背景下,从多层次多角度深入地揭示农村聚落空心化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本质规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遥感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以66个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对京张区域生态系统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研究表明:(1)京张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整体较差,近6成面积区域生态不健康或较不健康;(2)京张两市交界处存在一个健康指数高的生态绿带,由此向东南、西北两侧健康指数逐渐降低,北京生态健康指数整体高于张家口;(3)京张区域生态健康状况在县域尺度上出现了两级分化的情况,健康等级面积占比高于80%的县区和低于30%的县区占大多数;(4)平均斑块面积指数低是制约京张全域生态健康的全局性因素;初级生产力低、人类干扰程度高、河网密度低等是生态不健康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策:(1)保护好京张交界处的生态绿带,重点加强37号小流域生态建设;(2)加强京张区域东南、西北两翼边缘地区生态建设,坝上边缘加大退耕还林草,北京东南缘的66号和39号小流域要重点控制城市面积扩展,提高自然植被斑块面积;(3)加强对一般健康流域的监管,促使小的镶嵌斑块发展为连片面状健康区域;优先治理张家口连片生态较不健康区域;(4)生态建设重点是提高植被斑块面积和植被覆盖度,降低大规模的耕种和城市化建设,修复河网;(5)在张家口建立生态特区。  相似文献   

16.
1999年我国政府启动了“退耕还林”这一世界最大的生态保护工程,旨在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一工程实施五年来,在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和减少水土流失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大面积坡耕地向林地和草地的转化,使整个工程实施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本文依据1995-2002年安塞县统计资料和农户调查数据,在对安塞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农业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确定安塞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探讨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性。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的实施,在短期内显著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加速了安塞县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增长对农业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加强第二产业的发展应是今后几年安塞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新疆伊犁地区黄土矿物特征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叶玮 《干旱区研究》2000,17(4):1-10
伊犁黄土重矿物组成及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特征分析表明,伊犁黄土不仅为风成沉积,而且黄土沉积环境较黄土高原更为干旱。黄土中复杂的重矿物组成和丰富的片状矿物的存在证明形成黄土的粉尘可能主要来自远离沉积区的中亚荒漠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