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 1 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量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饲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0~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  相似文献   

2.
1.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快、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鳊等吃食鱼体重  相似文献   

3.
<正> 1 测水体温度定投饵量 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饲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0℃~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鳊等吃食鱼体重的3%~5%,然后逐渐增加,以防投草过量造成鱼类消化障碍而引起鱼类肠炎等疾病。5月份以后,当水温上升到15℃~20℃时,喂草量可增加到当日存塘草、  相似文献   

4.
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因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饲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开始每次喂量为当日存塘草、鳊等吃食鱼体重的3%~5%,然后逐渐增加,以防投草过量造成鱼类消化障碍而引起鱼类肠炎等疾病。5月份以后,当水温上升到15~20℃时,喂草量可增加到当日存塘草、鳊鱼重的50%。  相似文献   

5.
一、测水温定投饵量 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度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饲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其具体  相似文献   

6.
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鱼类发病率也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关。通常在适温范围内(7-23℃),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因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测水温确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关。一般来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因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快、少生病。  相似文献   

8.
1,测水温确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关。一般来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因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快、少生病。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为当日存塘鲤鱼、草鱼、鳊鱼等吃食鱼类体重的1%-3%,然后逐渐增加,以防投饲过量造成鱼类消化障碍而引起鱼类肠炎等疾病。5月以后,当水温上升到15-20℃时,  相似文献   

9.
1.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发病率也与摄食强度紧密相联。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严格确定日投饵量。早春时节,水温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鳊鱼等吃食鱼体重的3%-5%,然后逐增,以防投草过量造成疾病。5月份以后,水温升到15-20℃,喂草量可增加到当日存塘草、鳊鱼重的80%。  相似文献   

10.
武清爽 《新农村》2008,(2):24-24
1.测水体温度定投饵量 鱼类属变温动物,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发病率则与摄食强度相联。在适温范围(7~32℃)内,水温越高,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水温升降规律严格确定日投饲量。  相似文献   

11.
1.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在7℃~32℃范围内,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鱼、鳊鱼等吃食鱼体重的3%~5%,然后逐渐增加,以防投草过量造成鱼类消化障碍而引起鱼类肠炎等疾病;进入5月后,当水温上升到15℃~20℃时,喂草量可增加到存塘鱼体重的50%;7月~9月,当水温上升到25℃时,日投草量可稳定为存塘鱼体重的80%.以后随着水温下降,投草量亦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12.
钱程 《新农村》2011,(2):31+56
1.投饵施肥投饵是满足鱼类生长,提高产量的物质基础。开春后天气逐渐转暖,当水温升至8~10℃时,常规鱼类(四大家鱼、鲫、鲤等)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多。热带、亚热带鱼类(罗非、白鲳、土鲮、泰鲮等)则在12℃以上时开始摄食。由于春放鱼种苗小,水温低,投饵量应掌握由少到多的原  相似文献   

13.
1.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在7℃-32℃范围内,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鱼、鳊鱼等  相似文献   

14.
《北京农业》2010,(6):31-31
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黄鳝的生长、摄食。黄鳝是淡水鱼类中较怕热的一种鱼,其最适宜的温度为22~28℃。当水温高于28℃时,其摄食量明显下降,、生长受到抑制。进入高温季节,由于鳝池水位较浅,水温很容易升至28℃,因此,盛夏季节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主要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俊文 《福建农业》2007,(10):24-25
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水温的变化,与鱼的活动密切相关。冬季降临,水温下降,鱼也就随之进入越冬状态。鱼种养到秋末冬初,水温降到10℃左右,鱼摄食很  相似文献   

16.
<正>1控制水温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黄鳝的生长、摄食。黄鳝是淡水鱼类中较怕热的一种鱼,其最适宜的温度为22~28℃。当水温高于28℃时,其摄食量明显下降,、生长受到抑制。进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嘎牙子)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适于各种养殖方式,既可单养,也可套养;既适合于池塘养殖.也适合网箱养殖.近年人工养殖逐渐兴起。黄颡鱼属杂食性底栖生活鱼类.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生活水温为0.38℃.摄食水温5~37℃.最佳生长温度18~28℃.要求水体溶解氧在3毫克/升以上。  相似文献   

18.
王辑 《农家顾问》2009,(9):50-52
翘嘴红鮊属鲤科.俗名大白鱼、翘嘴巴、翘壳、白丝、兴凯大白鱼、翘鮊子、鮊刺鱼、翘白、白鱼、噘嘴子浮鲢等,广东地区俗称长江和顺.长江中游俗称翘白、白鱼,长江下游俗称太湖白鱼。翘嘴红鮊是在湖泊、水库和外荡等大水体中生活的鱼类.成鱼一般在敞水区水体中上层活动.游动迅速、性暴,善跳跃;幼鱼成群生活在水流较缓慢的浅水区域.翘嘴红鮊为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0~38℃.摄食水温3~36℃,最适水温15~32℃.最佳生长水温18~30℃,繁殖水温20~32%.主要以鱼类为食,  相似文献   

19.
大口黑鲈鱼原产于美国,属广温性鱼类,在2~34℃的水温范围内和0~15‰的盐度值内均可存活,最适水温为20~27℃。大口黑鲈鱼属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它摄食范围广,性情凶猛,摄食量大,生长迅速,是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大口黑鲈是美国科学家在加州鲈的基础上通过遗传改良培育而成的,它  相似文献   

20.
五月渔事     
一、池塘常规养殖鱼类的管理 水温回升后.多数鱼摄食量逐渐增加.达20℃以上时已进入生长旺季,因此投饵应尽量满足需求,日投饵次数应达2次,上、下午各1次。养殖的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应适当增加施肥量.以施有机肥为好。塘内架设好增氧机,每天要视天气、水质等情况及时开增氧机增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