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谈谈两优培特的一季加再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优培特是 1个很有推广价值的两系法杂交组合 ,有极大的生态空间和应用领域。介绍了两优培特头季稻和再生稻的综合特性 ;一季加再生栽培的两种模式 ,即“早再式”和“中再式”的异同点和实施技术 ;一季加再生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两优培九再生利用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示范实践表明,两优培九在赣西北双季稻改制田和光照充足的一季稻区可蓄留再生稻。据试验,两优培九两季(头季加再生季)单产比协优63增产0.93t/hm^2,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头季稻比协优63增产1.08t/hm^2,差异极显著;再生季比协优63减产0.15t/hm^2,差异不显著。两优培九的倒2、倒3节再生芽具有显著的优势,这两个节位的再生稻产量占总产量的94.2%以上。在栽培技术上要着力抓好“三早、三严、三过硬”。  相似文献   

3.
水稻的再生率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0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其再生率表现及其与头季和再生季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再生率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恢复系198和986再生率较高,可作为选配高再生率杂交稻的亲本;杂交组合培两优500、陆18S/288和准两优198再生率较高,可在生产上进一步试种。水稻再生率与再生稻的产量、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说明通过提高水稻再生率来增加再生稻产量是可行的;水稻再生率与头季稻的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故选择高再生率水稻品种(组合),要求头季稻结实率高;水稻再生力的指标以最终再生率(再生季有效穗数/头季有效穗数)或最高再生率(再生季最高苗数/头季有效穗数)表示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杂交稻新组合再生稻头季及再生季源库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6个两系杂交组合和2个三系杂交组合为材料,比较研究了杂交稻头季与再生季的源库特性和再生稻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结果表明:(1)再生季LAI为头季的1/3左右,再生稻单茎叶面积约为头季稻的1/7~1/3,头季总库容约为再生季的1.5倍,再生稻粒叶比约为头季稻的1.5~2倍;(2)头季稻较大的粒叶比对高产有利;头季稻成熟期LAI较大、粒叶比较小、成熟期单茎鞘干质量较大、茎鞘物质输出率高,有利于再生稻的高产;(3)再生季齐穗期LAI与产量成显著正相关;对高节位再生稻而言,齐穗期单茎叶面积与单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粒叶比与结实率呈负相关、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再生稻,特别是高节位再生稻,其源库关系属增源增产型;(4)陆18S/53159、康两优2054、培矮64S/E32和培两优500再生季产量较高,均在5200 kg/hm2以上。综合考虑再生季产量与两季总产,在2002年气候条件下,长沙地区最适于再生栽培的杂交稻是培矮64S/E32,其次是康两优2054和T98A/259。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再生稻组合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组合与早稻同期播插,收后蓄再生稻,筛选出再生力强、产量较高的65396、两优培九、丰两优1号,再生稻单产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加28.3%,25%,15.57%;丰两优1号、两优培九和65396头季+再生稻单产分别比汕优63增加15.69%,7.02%,1.77%;头季稻留桩高度以20-30cm为宜;头季+再生全生育期平均为185.4d,生稻收后还有100d左右的无霜期天气,有利于种植蔬菜和其它经济作物,为种植结构调整探索出了一条路子。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2014,(4):31-32
超级稻准两优608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特别是再生能力极强,适合作一季加再生栽培。根据双峰县栽培实践,介绍了其一季加再生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两优2186再生生育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兴庆 《杂交水稻》2003,18(1):34-36
两优2186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作再生稻栽培,头季生育期149d,再生季62d,与汕优多系1号相当,但再生能力更强,产量更高;留桩时要掌握“留二保三争四”的原则,留桩高度30cm左右;促芽肥宜作2次施用,第1次于头季稻收割前施尿素加300k/hm^2,第2次于头季稻收后5d施尿素和氯化钾各75kg/hm^2。生产上利用其再生特性栽培再生稻,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再生稻产量和米质。根据其再生特性,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培矮64S/E32“一季加再生”示范情况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达才 《杂交水稻》2001,16(3):37-38
培矮64S/E32作“一季加再生”种植,平均年产量14.35t/hm2,比双季稻增产1.26t/hm2,每公顷可增收2374.86元,同时省工75个,总结了头季稻和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利用培矮64与59311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高产优质组合,1994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普及水稻生产良种化和优质化。实现种粮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于1999年晚季辋川镇农技站从惠安县种子公司引进优质高产两系杂优稻“两优培九”在本镇玉围村进行晚稻  相似文献   

10.
再生稻品种筛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筛选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好、再生力强的再生稻品种,2016年以两优389、C两优396、两优66、C两优343和天优华占为材料,在湖南长沙进行适宜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两优389作中稻蓄留再生,头季8月10日收割,再生季9月12日齐穗;头季抗高温能力强,再生季耐低温能力好,头季和再生季结实率80%以上,两季总产达12.95 t/hm~2;头季和再生季米质均比较好,特别是再生季米质达到国标2级。说明两优389是一个适合作中稻蓄留再生的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11.
浙江新育成的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浙江省2001—2003年区域试验中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认为杂交粳稻特别是单季杂交粳稻的产量优势明显,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杂交粳稻主要表现植株高大、穗大粒多、千粒重大,但存在生育期稍长、有效穗偏少、成穗率和结实率偏低等问题,这些特点在单季杂交粳稻上表现更为明显。双季杂交粳稻的稻瘟病抗性、褐稻虱抗性和外观品质不及常规粳稻,白叶枯病抗性与常规粳稻相仿;单季杂交粳稻的稻瘟病抗性和白叶枯病抗性差于常规粳稻,褐稻虱抗性与常规粳稻相当,但外观品质略优于常规粳稻。在其它品质性状上,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0个杂交水稻新品种的生育期、穗粒结构、再生力和产量分析,筛选出Ⅱ优3301(高产)、宜优673(优质)等再生力强的新品种,以供今后该区域作"中稻—再生稻"栽培。  相似文献   

13.
优质杂交早稻金优974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优974是湖南省衡阳市农科所以金23A为母本,To974为父本选配出的籼型优质杂交稻组合。该组合具有生育期短,丰产稳产,米质优、抗性强和制种产量高等特点,1992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两系杂交早稻八两优100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八两优100是我校新育成的两系法杂交早稻中熟组合,具有高产、早熟、米质优、出米率高、抗性好和制种产量高等特点。1997年4月通过怀化地区品审小组认定,1998年2月通过湖南省品审委员会审定。该组合的育成填补了我国中熟杂交早稻选育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中籼扬稻6号及其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扬稻6号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优良特点,对野败型及其它恢保关系相类似的不育系无恢复能力,而对红莲型和光温敏核不育系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以扬稻6号作父本配制的两优培九、广两优6号、粤优938等不同类型的杂交稻组合,均表现优质、高产、抗病,综合性状优良,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说明常规稻的高水平育种,有利于提高杂交稻育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优质杂交早稻香两优68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尹华奇  尹华觉 《杂交水稻》1998,13(3):6-7,26
通过选用优质,早熟两用核不育系香125S与早籼品系D68配组而育成的香两优68,是一个高产,优质的两系杂交早稻组合,1988年2月通过湖南品种审定,填补了我国优质杂交早稻的空白,在长江流域作早稻种植,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20个中稻品种(或组合)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及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精米粒形(长宽比)头季稻与再生稻无多大变化外,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头季稻均高于再生稻,而糊化温度的碱消值则低于再生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品种(组合)间存在明显差异,但大多数品种(组合)再生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比头季稻高 ,而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则比头季稻低;总体评价是再生稻的米质比头季稻好.  相似文献   

18.
我国部分早籼品种及杂交早籼骨干亲本抽穗期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长、短日照和高、低温4种环境,分析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早籼水稻品种和杂交早籼骨干亲本共19份材料的抽穗期光温敏感性及基本营养生长性。结果表明,这19份早籼材料(包括杂交稻亲本)都表现出弱感光性,其中16份材料对温度比较敏感。这些早籼材料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整体较弱,但是个体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抽穗期长短与每个材料的基本营养生长性呈显著线性相关。利用一套抽穗期主基因近等基因系对这些早籼材料抽穗期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早籼材料均带有隐性非感光位点hd2,大多数早籼材料都带有显性早熟基因Ef-1,而在Se-1和E1两个主效感光基因位点,所有早籼材料不带或只带有一个感光等位基因。这些结果从基因型角度揭示了早籼材料具有弱感光性和较强感温性,是其适合在我国华南双季稻作区和华中单双季稻作区作早稻种植的原因,为早籼水稻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69,自引:8,他引:69  
 在借鉴国际水稻研究所新株型育种经验基础上,我国于1996年开始实施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采取的技术路线是理想株型塑造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至2005年的目标产量是在百亩(6.67 hm2)规模下单季稻达到12 t/hm2(800 kg/667 m2)。介绍了国外水稻超高产育种和国内超级稻育种的基本情况,着重介绍了由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协优9308”。该组合表现出高产与优良株型的完美结合,生育后期青秆黄熟,结实率高,籽粒饱满。2000年在浙江新昌验收百亩片平均产量达到11 837 kg/hm2,最高产田块产量达到12 282 kg/hm2。以“协优9308”为例,提出了“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和生理特征,并对今后的超级杂交稻育种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