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培矮64S为母本的杂交稻制种“九二0”高效使用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两系不育系培矮64S对“九二0”反应迟钝。根据两优培九多年制种实践,提出了以培矮64S为母本的两系组合制种中“九二0”的喷施时期、用量、次数和浓度等高效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九二0”对培矮64S异交态势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矮64S在正常天气条件下花时较早,开花高峰明显,柱头外露率高,这些特性有利于制种。但是,培矮64S柱头小且生活力较弱,抽穗时卡颈现象严重,上部叶片较长,坚硬挺直,抽穗后穗层不易外露,成为“叶下禾”,对异交结实不利[1~3]。在杂交水稻繁殖制种中,喷... 相似文献
6.
导致不育临界温度低的两用不育系培矮64S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以农垦58S为母本、培矮64为父本,通过杂交和回交选育成的培矮64S,于1991年9月通过湖南省省级鉴定。培矮64S具有导致不育临界温度低的特点,在长日条件下为23.8℃,短日条件下为23.3℃。它育性稳定、亲和性强、配合力好、适应性广,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两用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7.
8.
9.
洪江市第一种子公司1999年对超高杂交稻组合培矮64S/E32试制33.34hm^2,平均单产突破了2.25t/hm^2,高产丘块达3.83t/hm^2,总结了其主要制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技术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4a制种实践,总结了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的高产经验,即选择具有两系制种优势的基地,确定安全育性敏感期,选择最佳抽穗授粉天气,采取配套制种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两系组合“培矮64S/特青”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矮64S/特青”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两系中稻新组合,1994年1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培两优特青”。培矮64S是以湖北农垦58S为母本,以培矮64为父本,通过杂交、隔代回交、多代系选而育成的低温敏核不育系,且具广亲和性。1990年通过本中心技术鉴定,1991年通过湖南省省级技术鉴定和“863”课题全国联合鉴定。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863-101-01”课题的要求,为全国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籼型核不育系。特青是广东农科院育成的高产品种,已在南方各省大面积推广,1988年从海南三亚师部农场大田引入,1989年与培矮64… 相似文献
13.
培矮64S在北流市冷灌繁殖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北流市新荣水库底层冷水串灌繁殖培矮64S,结果表明,在幼穗分化Ⅲ期至大胎期冷水深灌19d,繁殖产量最高,达到3.84t/hm^2,说明在广西本土高产繁殖低温敏不育系是可行的,且所产种子可供应桂南稻作区当年秋制用种。 相似文献
14.
培矮64S系列组合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6-2000年,培矮64S系列组合在桂林累计制种551.18hm^2,平均单产2.91t/hm^2。结合桂北的生态条件和气候特点,总结了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的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为探讨“九二0”植物生长激素对苎麻的增产效果及其原因,于1970~1974年连续在大田进行了苎麻喷施“九二0”的研究,供试品种为黄壳早(深根型)和芦竹青(中间型)。“九二0”为结晶纯品,试验浓度有10ppm、20ppm、30ppm、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 ,培矮 64S穗期与花期均较集中 ,且高峰期突出 ;花时早 ,并有明显的盛花时 ;柱头外露率高 ,全花期平均为 78.79%。这些对提高制种异交结实率有利。但是 ,张颖历期较短 ,4 7.0 5 %的颖花张颖历期在 12 0min以内 ;柱头小 ,柱头的长、宽、面积和体积分别为 1.196mm ,0 .3 77mm ,0 .4 5 1mm2 和 0 .13 3mm3,且生活力较低 ,活力系数仅 0 .83。这些对异交结实不利。因此 ,应选择花时早、花粉量大、散粉习性好的父本配组 ;在制种时应集中父本花粉量 ,缩短授粉期 ,抓住父本散粉高峰时刻辅助授粉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