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伏令夏橙自然贮藏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和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分析了自然贮藏下的伏令夏橙(CitrussinensisOsbeck)果实的营养物质含量,果肉与果皮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POD、CAT活性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伏令夏橙贮藏过程中的内在品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酸含量显著下降;贮藏过程中果皮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同期果肉,两部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增加;SOD活性呈单峰曲线型,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最大值出现在贮藏的第28d;果皮和果肉的POD活性表现不同,果皮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果肉的POD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果肉CAT活性整体水平较低,果皮CAT活性在贮藏后期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2.
以牛角瓜组培苗为材料,对牛角瓜组培快繁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几种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为其组培器官发生的调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牛角瓜增殖和生根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与SOD、POD、CAT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增殖过程中SOD活性变化先升后降,POD活性变化规律总体呈现下降趋势,CAT的活性变化呈现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先降后升,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在生根过程中SOD、POD和CAT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为"升高—下降—缓慢升高",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为先缓慢升高,后又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3.
龙眼果实采后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和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采后福眼龙眼果实在(20±0.5)和(4±0.5)℃温度下的呼吸强度、细胞膜透性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龙眼果实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在(20±0.5)℃下贮藏2d,果实呼吸强度下降,之后明显上升;果实采后果皮细胞膜透性快速增加,果实易失重、衰老、腐烂和果皮褐变,贮藏后期果肉自溶;果肉可滴定酸和VC含量快速下降,总糖和蔗糖含量下降,还原糖含量先升后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贮藏前期下降而后期上升,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比值先升后降;贮藏后期果肉可滴定酸含量增加.而(4±0.5)℃低温贮藏可显著降低果实呼吸强度,抑制病原菌生长,延缓果实衰老和果皮细胞膜透性增加,延迟果皮褐变,减少果实失重和果肉营养成分变化,抑制果肉自溶,保持果实较高的品质,延长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4.
淹水对西瓜幼苗SOD、POD活性和某些营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西瓜幼苗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时间的淹水胁迫处理,研究幼苗在淹水胁迫下叶片中细胞保护酶(SOD、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还原糖、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种淹水处理和对照组随着幼苗生长均表现出POD活性逐渐增加的趋势;SOD活性在胁迫初期下降,3 d后开始回升,5 d后均超出对照组;4种处理在整个胁迫期内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比对照低;还原糖含量表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9 d后普通高于对照;脯氨酸含量则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野葛块根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野葛块根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探讨。方法: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SOD活性的测定采用连苯三酚法,POD活性的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结果表明,野葛块根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 NAA 0.5 mg/L 6-BA 1.0 mg/L 2,4-D2 mg/L;野葛块根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整体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在诱导的第6天和第18天分别出现两个高峰;P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诱导的第18天出现高峰。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多种浓度的乙醇溶液分别对香蕉不同后熟度果皮和果肉中可溶性糖进行提取,并利用检测试剂盒对提取的可溶性糖进行含量测定,以期探索适合不同成熟度香蕉果皮和果肉中可溶性糖的最佳提取方法,同时揭示采后香蕉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不同成熟度香蕉果皮、果肉中可溶性糖的最佳提取方法,同时还发现香蕉果实后熟过程中果肉中葡萄糖含量变化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果皮中可溶性糖含量仅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冷藏期间葡萄落粒果实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葡萄的贮藏保鲜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巨峰葡萄为材料,采后置于温度为-1~0℃的冷库中贮藏,以未落粒果实为对照,每隔30d测定落粒果品质及生理指标.[结果]随着贮期的延长,果实落粒率不断上升,贮藏60 d后果粒脱落率约30.00%,90 d后则高达93.71%;落粒果单果重、硬度、含水量、维生素C(Vc)和可滴定酸(TA)含量不断下降,均比同期对照低;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溶性糖(TS)含量先升后降,均比同期对照高.落粒果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不断上升,均比同期对照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不断下降,比同期对照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后降,贮藏30d时比对照高,60 d时则比对照低;果胶酶(PE)活性不断下降,比同期对照高.[结论]葡萄在低温冷藏过程中落粒果品质不断下降,生理生化指标不断朝着衰老的趋势发展.巨峰葡萄贮藏过程中可能存在Vc、TA、TS、MDA含量及SOD、POD活性临界点,即当各项指标高于或低于临界阈值时,葡萄开始出现落粒.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裂果发生与内源激素、碳水化合物和细胞代谢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以易裂品种伏脆蜜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在裂果高发生时期的半红期,研究裂果中裂果和非裂果部位及测定正常果果皮SOD、POD、PPO、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及果肉中的蔗糖、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可滴定酸和内源激素含量。【结果】 裂果部位果皮中 POD和SOD活性极显著高于非裂果部位和正常果果皮;裂果部位果皮的半纤维素、WSP和ISP含量极显著低于非裂果部位果皮中的含量,裂果部位果皮中CSP含量显著低于非裂果部位果皮中的含量;裂果部位果肉中的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非裂果部位果肉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非裂果部位果皮中GA3含量极显著高于裂果部位果皮;在裂果部位果肉中IAA含量极显著高于非裂果果肉。【结论】 裂果部位果皮中半纤维素含量、WSP和ISP含量以及POD活性和SOD活性的变化,改变了果皮的结构和果皮的性质,再加上果肉中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改变及在果皮果肉中内源激素IAA含量变化,导致果实内部和果皮不协调的生长,致使果实开裂。  相似文献   

9.
对山葡萄、贝达、北醇、无核白、奥迪亚无核、京可晶这6个葡萄品种的1年生休眠枝条进行不同低温胁迫,测定枝条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并用恢复生长法测定枝条扦插生根率,分析其理化指标变化趋势,应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曲线模型,拟合其半至死温度(LT_(50))。结果表明,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各葡萄枝条SOD、POD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整体呈先升后降趋势,CAT活性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相对电导率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扦插枝条生根率呈下降趋势;供试材料的抗寒性强弱依次为山葡萄贝达北醇无核白奥迪亚无核京可晶。  相似文献   

10.
常山胡柚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常山胡柚果实贮藏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质膜相对透性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贮藏初期.果皮组织中SOD、POD、CAT活性缓慢上升,其中SOD活性在贮藏45d时开始下降,至75d时达最低值,然后急剧上升,POD和CAT活性在贮藏75d时达最高.之后持续下降、果肉组织中SOD活性变化不大.总体上呈上升趋势,POD活性很低,且变化无规律.CAT活性一直呈下降趋势.果皮的质膜相对透性明显高于果肉.而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