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经1992-2001年对祁连山北坡林区中华鼢鼠在不同立地条件的调查,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鼠的数量分布和发生危害规律,掌握了其发生、危害情况,为祁连山林区中华鼢鼠的决策防治及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是祁连山森林的主要建群树种,在该区域由于青海云杉适应性强,成为祁连山区的主要造林树种。目前,该区域有云杉幼林地15万多亩,占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70%以上,但中华鼢鼠在幼林地内分布数量较广,全林区幼林地内中华鼢鼠发生总面积达到33万亩,对青海云杉幼林的危害极其严重,甚至可以形成毁灭性的灾害。因此,掌握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开展防治技术试验与推广,能够有效地控制鼠害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程度。对巩固造林成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依据科学决策的原理,总结鼠害防治的经验,制定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幼林地中华鼢鼠防治的系统决策程序,采用不同决策方法,筛选了中华鼢鼠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森林鼠类区系调查初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甘肃省陇南山地、定西地区、小陇山林区、子午岭林区和祁连山林区等5个区初步调查,表明甘肃省有森林害鼠51种,隶属于3目10科。区系成分以古北界为主,占总种数的84.4%,东洋界占9.8%,广布种占5.8%。种群数量上中华鼢鼠为优势种,甘肃鼢鼠、达乌尔鼠兔为次优势种。  相似文献   

5.
中华鼢鼠是黄土高原地区危害幼林的主要害兽。本文介绍了中华鼢鼠在河曲县的危害原因、状况,提出了利用营林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措施防治的办法,对于今后防治中华鼢鼠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华鼢鼠是黄土丘陵地区危害针叶树的主要害鼠之一。文章介绍了中华鼢鼠在呼和浩特市的危害原因、状况,提出了利用营林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措施防治的办法,对于今后防治中华鼢鼠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自80年代中期,大同市开始遭受中华鼢鼠的危害,除分布于高海拔山区的华北落叶松外,其他树种均有受中华鼢鼠危害的现象,受害最重的是油松、樟子松和仁用杏,受害面积已达8563hm2。平均受害株率达到10%左右。调查数据表明:1对鼢鼠每年可危害10年生以上油...  相似文献   

8.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i Milne-Edwards)在河南灵宝地区主要危害苹果、梨、樱桃等多种林果树木.2008-2010年3年时间,对灵宝川口林场燕子山林区苹果园内中华鼢鼠的危害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苹果园内中华鼢鼠种群密度为3~4只/hm2,略高于中华鼢鼠的种群密度经济阈...  相似文献   

9.
油松由于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生长良好,成为北方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仅我华池林业总场目前油松造林保存面积28.2万亩,占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90%以上。但中华鼢鼠在该区分布数量较广,对油松幼林危害极其严重,甚至形成毁灭性的灾害。因此,掌握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开  相似文献   

10.
中华鼢鼠俗称"瞎老"。近年来,随着林业重点工程的推进,中华鼢鼠成为危害未成林造林地的重要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在山西省岢岚县分布广、危害重。根据调查,全县幼树被害后死亡率高达15%~32%。在中华鼢鼠分布密度较  相似文献   

11.
中华鼢鼠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对中华鼢鼠的鼠情监测和综合防治方法做了初步的总结,中华鼢鼠防治的最佳时期是每年的春秋两季,捕获率可达80%以上,采取人工地箭捕打、毒饵防治等方法,同时结合营林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其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区域中华鼢鼠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焦健 《甘肃林业科技》2011,36(3):50-51,57
通过对永登县退耕还林区域中华鼢鼠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的调查,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得出:鼢鼠活动频繁时应以药剂诱杀为主要防治方法,进行大面积灭鼠;其它时间采用熏杀法和人工地箭法进行辅助防治.  相似文献   

13.
调查发现了几种为害铅笔柏的新的病虫鼠害,其中:病害有煤污病,害虫有柏肤小蠹、双条杉天牛、柏大蚜、小蓑蛾,鼠类有中华鼢鼠;柏肤小蠢、双条杉天牛对铅笔柏移植大苗为害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东端中华鼢鼠对幼林危害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1998年在祁连山东端天祝县林区采用标准地方法调查了中华鼢鼠在坡向、坡度、土层厚度、树龄、树种不同的幼林内危害规律,估算了鼠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出了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落叶松病虫鼠害可持续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线路踏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林病虫害进行了全面调查。初步查到落叶松病害6种,其中叶部病害3种、枝梢病害1种、干部病害1种、苗木病害1种;病原有真菌5种、生理性病原1种、冻害1种。采集观察到取食落叶松的昆虫125种,其中,发现国内新记录2种,省内新记录8种,区内新记录37种。落叶松落针病、烟煤病、落叶松枯梢病有轻微发生;发生危害的主要虫害为落叶松球蚜,鼠害为未成林造林地内的中华鼢鼠。提出了落叶松林病虫鼠害可持续控制的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16.
陕北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免和鼢鼠的优势度从北向南依次降低,而松鼠和黄鼠依次增加,其余种类表现为中间小,两边大。退耕群落中草免、鼢鼠、跳鼠、田鼠、沙鼠和鼠免的优势度高于荒坡群落,而松鼠和黄鼠的优势度退耕群落低于荒坡群落。在吴旗群落中危害刺槐的关键种是中华鼢鼠,对油松和侧柏幼林造成严重危害的是草免。在退耕群落中对林木造成危害的主要是鼢鼠和草免。鼢鼠、松鼠、黄鼠和鼠免的生态位宽度以吴旗风沙区群落一退耕群落一黄土丘陵灌木疏林群落依次缩小。鼢鼠在桥山群落中与各种啮齿动物均有很高的相似性,而在桥北群落中,与其它种类的相似性比例较小。在灌木疏林群落中,鼢鼠与其它种类的相似性大于退耕群落。从主成分群落排序分析,鼢鼠在吴旗风沙区群落中与其它种类的相似性较大,而在退耕群落中的最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插洞投饵法和开洞投饵法进行杀灭中华鼢鼠试验,结果表明:插洞法对鼢鼠的洞道破坏少,漏土少,鼢鼠封洞少,灭效高,是防治鼠害的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害鼠是农林牧业的大敌,是森林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搞清森林害鼠的种类、种群地理分布、区系组成、群落结构及生活习性等是开展有效防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4年的研究,基本摸清了辖区内森林鼠害的种类、数量、地理分布及习性状况;划分出了3个主要危害区;确定了中华鼢鼠和达乌尔鼠兔为中部地区森林害鼠优势种;掌握了群落结构以及主要害鼠生态习性。为进一步研究有效的防治方法,指导生产和大面积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几种防治鼢鼠的方法对比,选择出了目前最适宜良种基地鼢鼠防治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 Lyon在固原市以成年鼠越冬。该鼠有个体经营的生活领地,有雌雄相邻共用草场、浴场和灾年大集中小分散、丰年大分散小集中的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