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1981年进行了十批棉籽壳栽培金针菇(日本称朴菇)试验,于1982年3月在北京市通过了同行鉴定。现将有关营养条件试验报导如下: 氮、碳源培养基试验基础培养基为葡萄糖2%,MgSO_40.1%,KH_2PO_40.1%,琼脂2.2%,马铃薯20%,水100毫升。氮源加入量为100毫升基础培养基分别加入①0.5克酵母膏;②20毫升黄豆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探讨泰山赤灵芝液体菌种培养过程中营养成分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灵芝液体菌种培养的碳源为淀粉、玉米粉,氮源为酵母膏、牛肉膏,无机盐为KH_2PO_4、MgSO_4;灵芝液体菌种适宜配方为淀粉3%,玉米粉4%,牛肉膏0.3%,酵母膏0.3%,KH_2PO_4 0.25%,MgSO_4 0.15%,花生油0.05%。  相似文献   

3.
采用液体菌种代替固体菌种栽培草菇,能缩短菌种周期,提高产量、质量,简化制种工艺,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一、材料 1.菌种:V~238。 2.培养基:a、摇瓶培养基:麦粉1%,白糖1%,葡萄糖1%,酵母粉1%,蛋白胨0.2%,KH_2PO_40.1%,MgSO_40.05%。pH值:灭菌前7.2,灭菌后7·0。500ml三角瓶每瓶装培养基100m1。灭菌:15磅30分钟。b.发酵培养基:麦粉2%,白糖1%,葡萄糖1%,蛋白胨0.3%,KH_2 PO_4 0.1%,MgSO_40.05%,豆油或花生油0.5%。pH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对桑黄(Phellinus linteus)液体培养中胞内黄酮产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黄豆粉;利用L_9(3~4)正交试验,初步筛选出了桑黄胞内黄酮液体发酵优化培养基为玉米粉2.0%、葡萄糖1.5%、黄豆粉1.0%、蛋白胨1%、酵母膏0.5%、KH_2PO_40.2%、MgSO_40.05%、VB110mg/100m L。  相似文献   

5.
研究成功分离出野生牛肝菌菌丝,同时在培养基中已有组织分化。菌丝经ITS鉴定为美网柄牛肝菌(Boletus reticulatus Schaeff.),也即同物异名的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subsp.reticulatus(Schaeff)Konr.];最适培养基:黄豆粉培养基(葡萄糖20g,KH_2PO_4 1g,酵母膏7g,黄豆粉3g,MgSO_4·7H_2O 0.5g,MnSO_4·H_2O 0.5g,琼脂20g,H_2O 1000mL)。最适培养温度28℃。  相似文献   

6.
陈凤美  孙勇  蒋继宏 《食用菌》2007,29(6):9-10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深层培养木蹄层孔菌的氮碳源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并采用常规方法对培养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木蹄层孔菌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麦芽浸膏15 g/L,玉米粉15 g/L,豆芽20 g/L,硫酸铵0.3 g/L,MgSO_4 0.05%,KH_2PO_40.1%。木蹄层孔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5。  相似文献   

7.
液体菌种应用是玉木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试验比较7个玉木耳液体菌种基本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供试最优配方是豆粉2.5 kg,玉米粉2.5 kg,蔗糖5.5 kg,葡萄糖5.5 kg,KH_2PO_41.0 kg,MgSO_40.5 kg,培养96 h后菌丝干重达0.85 g/100 mL,且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8.
粗柄羊肚菌菌丝体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粗柄羊肚菌(AS5.382)在摇瓶水平上进行了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配方为麦麸4%,黄豆粉1%,玉米粉1%,MgSO_40.1%,KH_2PO_40.1%;最适培养条件为28℃、摇床频率120 r/min、250mL三角瓶装料50mL培养基,摇床振荡培养5d,初始pH值自然。对菌丝体与子实体化学成分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在营养成分上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茶碱,在真菌发育中的作用已有很多报道,但由于各自采用的菌株和使用的浓度不同,效果各异。本文主要研究茶碱对美味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现简报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供试菌种美味侧耳,引自山西大学系。(二)培养基配方采用葡萄糖蛋白胨半合成培养基,其组成是:葡萄糖40克,蛋白胨4克,酵母浸汁2克,KH_2PO_41克,MgSO_4·7H_2O_(0.5)克,CaCl_2·2H_2O0.1克,维生素B_110毫克,蒸馏水1000毫升,调  相似文献   

10.
茶树菇(Agrocybe cylindracea)液体菌种的培养是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本研究以广昌2号茶树菇作为供试菌株,通过摇瓶培养,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筛选到适合茶树菇液体培养的培养基为豆粕粉0.4%、葡萄糖2%、MgSO_4 0.1%、KH_2PO_4 0.1%,最适培养温度为26℃,pH值6.5;通过栽培试验发现茶树菇液体菌种栽培周期短,相比固体菌种,更适合工厂化栽培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大力发展灵芝生产,提高灵芝产量,本文对灵芝菌种培养基质进行研究,并提出高产管理要点供读者参考。一、材料和方法 (一)菌种:由南京药科大学生物系植物园微生物组引进。 (二)菌种培养基配方 1.母种培养基配方:(1)PDA培养基(ck):马铃薯200克(煮汁),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pH自然。(2)马铃薯200克(煮汁),葡萄糖20克,MgSO_41.5克,KH_2PO_4 3克,维生素B_1 1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pH自然。(3)马铃薯  相似文献   

12.
双孢蘑菇菌种采用固体培养法,制作周期长,加上其制作时正值高温季节,致使其制作成本提高。随着液体菌种的逐步推广应用,液体菌种的各种优点被人们所认识。本文主要介绍筛选适合蘑菇液体培养的培养基配方。 1供试菌株 浙农1号,本所保存。 2液体培养基配方 ①玉米淀粉3%,蔗糖2%,酵母粉0.5%;②玉米淀粉3%,蔗糖2%,蛋白胨0.5%;③麸皮3%,玉米粉1%,酵母粉0.5%;④麸皮3%,玉米粉1%,酵母膏0.5%。以上各配方均加磷酸二氢钾  相似文献   

13.
猴头菌液体培养复因子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Toyew于1968年发明了在液体培养基质里培养真菌菌丝体的技术以来,食用菌的液体培养发展很快,其用途越来越广泛。但名贵食用菌猴头的复因子液体培养,未见报道。为探讨影响猴头菌液体培养产量的主要因子和筛选高产组合,拟采用正交试验。已获得了培养8天,生物量占菌液32.95%的高产组合。现汇综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培养基:斜面培养基为PDA另加0.5%的蛋白胨,pH6.5。摇瓶培养基:a_1玉米粉2%;a_2黄豆粉2%;a_3玉米粉,黄豆粉各1%混合;a_4麸皮5%;均过60目筛。辅料皆为葡萄糖2%,蛋白胨0.2%,酵母粉0.2%,KH_2PO_40.15%。MgSO_40.75%。  相似文献   

14.
金针菇液体发酵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久仁  杨成 《食用菌》1989,11(6):19-19
金针菇人工栽培虽然获成功,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但人工栽培由于受季节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产量尚低。为此,我们进行了金针菇液体发酵试验。一、材料和方法供试菌种为三明朴菇8303和桐真Fv_1。(一)斜面培养基:Ⅰ.马铃薯40%,葡萄糖和琼脂各2%;Ⅱ.PDA 培养基;Ⅲ.马铃薯20%,葡萄糖2%,KH_2PO_40.05%,MgSO_40.01%,NH_4Cl0.2%,琼脂2%。  相似文献   

15.
刘敏  卢红  黄媛媛  荣群  王谦 《北方园艺》2016,(11):142-144
以茶树菇为试材,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实验,以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指标,对茶树菇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豆饼粉1.0%、酵母膏0.2%、MgSO_4·7H_2O 0.10%、KH_2PO_40.10%。适宜的茶树菇液体培养条件为起始pH 6.0~7.0、培养温度25~28℃、摇床转速150~180r·min~(-1)。  相似文献   

16.
凤尾菇母种转管培养时,接种块上常形成子实体。甘肃省科学院微生物所刘祖贵曾报道这一现象:主要与储藏期散射光和低温能抑制光刺激有关(见《食用菌》1984.1)。本试验用不同的培养基和正、反接种方式,研究了凤尾菇试管内子实体的成因,结果如下。 (一) 培养基:试验用的1号培养基配方为土豆200g,蔗糖15g、琼脂25g,水1000ml,灭菌前pH值为7;2号培养基是在1号培养基里添加KH_2PO_42g、MgSO_4lg;3号培养基则在2号培养基里再添加可溶性淀粉5g、酵母浸膏2g、维生素B_10.5g。3月31日用2号和3号培养基各接62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省平菇生产发展很快,但目前使用的平菇菌种多为固体方式制作,周期较长,耗能较多。为此,我们进行了液体原种制备的研究。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材料:菌种为佛罗里达侧耳(Pleurotus florid)7号。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0g、KH_2PO_4 3g、MgSO_4 1.5g蔗糖10g、水1000ml,pH自然。先将玉米粉加水煮沸5分钟,过滤,再加其它成份,最终体积为1000ml,装入容量为250ml的三角瓶,每瓶装50ml,灭菌。  相似文献   

18.
VB_2和6BA对香菇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真菌和其它绿色植物一样,由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依赖于某些环境条件的变化。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液体和琼脂培养基中,不同浓度VB_2和6BA(6-苄基氨基嘌呤)对香菇子实体形成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一)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酒石酸铵0.2%、KH_2PO_40.1%、MgSO_4·7H_2O0.05%、Na_2CO_30.11%、微量元素(FeSO_4·7H_2O9.9mg/l、CuSO_4·5H_2O0.16mg/l、MgSO_4·5H_2O8.8mg/l、H_3BO_310.0mg/l、ZnSO_4·7H_2O8.8mg/l、Co(NO_3)_2·6H_2O 0.10mg/l和Na_2MoO_4·2H_2O 0.05mg/1)、VB_1 1ppm和VC0.125%。培养基分为液体培养基和琼脂培养  相似文献   

19.
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是一种分解稻草纤维素能力很强的食用真菌,我们对它的纤维素酶特性及N、P需要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供试凤尾菇菌株于1981年从福建省微生物所引进。发酵培养基为稻草粉1克、米糠粉1克、(NH_4)2SO_40.2克、KH_2PO_40.1克、CaCO_30.1g、葡萄糖1克、水100ml;斜面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液体菌种培养基和斜面培养基相同,只是不加琼脂。  相似文献   

20.
采用摇瓶培养法优化云芝菌丝深层发酵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以菌丝体生物量为筛选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培养基为:蔗糖2%,牛肉膏0.3%,KH_2PO_40.3%,MgSO_4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