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持续农业的理论与研究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续农业是近些年兴起的一新型农业类型,它同时解决了由现代农业及传统农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退化及不能持久性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已被多数国家认可。本文对中外持续农业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系统地介绍了持续农业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及目前主要代表性国家对持续农业的理解与研究动态,还介绍了我国在持续农业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与我国生态农业的关系。指出持续农业的理论基础是农业生态学理论体系。持续农业定义为:成功地管理各种农业资源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人类需求,并同时保持或提高环境质量和保护自然资源。由于各地的环境不同,对待续农业的理解就不尽相同,发达国家倾向于保护环境,发展中国家倾向于逐步发展经济解决基本生活需要。我国的生态农业具有一致的目标和理论,强调生态与经济的双重良性循环,本文目的在于向国人介绍持续农业,以利于推进我国持续农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农业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综述国内外生态农业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数学模型和评价原则等方面构建了生态农业评价理论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评价指标矩阵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以安徽芜湖市为例,对芜湖市郊区、南陵县、芜湖县和繁昌县进行了区域生态系统比较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南陵县和芜湖县的生态环境较好,是发展生态农业较好的区域,繁昌县和芜湖市郊区生态环境较差,污染严重,发展生态农业受到较大限制。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说明该评价理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应用循环经济理论发展生态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要保持农业与社会进步同步发展,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农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其本质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主要是:实行绿色植保、沃土工程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建设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加快农村清洁工程减少环境污染;加速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实施庭院经济工程,努力建设好生态家园和生态旅游,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7.
何庆龙 《新农村(黑龙江)》2011,(5):293-294
中国模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模式。它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过建党九十多年来的发展,特别是新中国六十年来的发展,中国模式逐渐形成。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简要分析了中国模式的内涵和其理论基础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发展阶段,日益严峻的农业生态问题迫切需要农业生态化转型,生态农业日益成为农业现代化变革的重要载体。就理论契合度而言,生态农业与我国绿色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需求、赓续农耕文明、弥合城乡差距等现实农业发展要求具有内在一致性,蕴藏着赋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深层理论逻辑。就实践经验而言,生态农业在推动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加快生态化食物体系完善、构建立体循环农业产业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强国提供了更多路径选择,彰显了其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赋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态农业在西方提出“生态农业”的概念以后发展较快。对生态农业及其模式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较为深刻和丰富,但生态农业科研远远跟不上实践发展的需要,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加强对生态农业理论及其模式的研究将对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概述生态产业产生的哲学和社会实践理论依据,并从企业进化发展角度进行描述,强调生态产业就是社会一人类一自然发展的最佳耦合。然后根据我国产业发展的不足提出我国产业向生态产业发展的五点建议,包括调整政府、区域产业和企业内部运行结构,转变经营管理观念,制订新的评价标准及加强立法和教育。 相似文献
12.
13.
在提出特色品牌农业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特色品牌农业的基本理论,从特色生产模式和品牌形成模式的角度分析了特色品牌农业的发展模式,为各地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探讨了生态农业的概念、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和农村经济体制变革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以及生态农业的五个主要特点,指出了目前对生态农业的一些片面看法和理解,文章着重讨论了生态农业建设以及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六个重要方面;提高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种植、养殖及加工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优化及三者的协调;建立、改造并促进良性循环的乡村工业;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与改善;不断有选择地采用先进技术;农村文化技术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最后,作者提出了生态农业的五个基本研究步骤。 相似文献
16.
浅析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学、法学等方面阐述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着重分析了经济学领域的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劳动价值论,法学领域的私有财产权理论、环境权与生存发展权的冲突与平衡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等其他方面的理论。这些理论都对在我国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提供了强大支持,因此我们应尽快建立该制度并完善之。西北林学院学报23卷第4期王曼浅析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盆地经验与中国农业文化的生态节制景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俞孔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14(4):37-44
长期的盆地生态经验,对中国农业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盆地作为一种具有明确边界、相对稳定而又利于防御的景观,对家园意识、后嗣道德、内源需求导向的自力型经济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资源的有限性和空间的隔离性导致人口长期处于近饱和状态.盆地的这些效应都有利于盆地农业文化生态节制行为的发展,并实现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村落分布的边缘优先原则、“风水林”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再利用等,都是中国农业生态节制行为的典型.由于独特的盆地经验,中国农业文化的生态节制行为并不是以单一资源的持续利用为目的,而是以整体农业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为目的的,因而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远的意义,值得我们珍重. 相似文献
18.
生态循环农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6,(16)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也提出,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推广减量化和清洁化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循环农业将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指向标,并且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将从生态循环农业的概念、发展模式和当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政策等方面来进行生态循环农业的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19.
李万青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4,28(4):19-23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药和化肥成为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过量的农药施用保住了产量,却带来环境污染、农产品安全、生态危机等问题.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因此,抑制化学农药、发展生物农药、构建我国生态农业体系,是我国农业经济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农业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补偿是确保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与农民经济利益平衡的关键,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近年来成为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文献检索与研读,对农业生态补偿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特点、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农业生态补偿内涵界定,补偿理论基础剖析,补偿机制建立与政策支持、补偿主客体确定,补偿标准核算及补偿方式选择。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借鉴国外相关成果,将定性研究与定量推算、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内涵界定不一致,主客体法律地位不确定。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生态补偿的未来研究趋势,从新方法突破、空间优选拓展及补偿绩效评估深化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