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牛炭疽的诊断报告陆光进冯加明李华明俸玉雏韦婷黄夏黄胜斌广西区兽医防检站5450011996年4月至6月,上林县某镇发生以耕牛急性死亡为特点的疫情,先后共死亡耕牛30头。该县兽医部门两次采集病料送区兽医防检站进行实验室诊断,均诊断为牛炭疽。现将实验诊断...  相似文献   

2.
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牛的副结核病常导致感染牛的慢性增生性肠炎,以及体重、产奶量等生产性能下降,给畜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人们常采用不同的检测技术定期对牛群进行监测、淘汰活动带菌期的牛、对牛群进行疫苗接种、采用生物安全防控等措施比较有效地避免了副结核分枝杆菌在牛群中的传播。文章主要从副结核分枝杆菌背景,牛副结核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牛副结核病的防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一例牛副结核病的临床病理学诊断谢永平,杨威,黄美逊广西兽医研究所530001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顽固性腹泻和进行性消瘦。主要病理变化是慢性增生性肠炎。国内外均有报导,该病是一个给大部分地区奶牛和肉用...  相似文献   

4.
牛的结核病与副结核病在国内、外的报道累见不鲜,但混合感染的病例却未见报道。1983年5月在我国某一马场的牛群中,一头淘汰牛剖检时发现,在肺、胸膜、心包膜、腹膜、膈肌、胃肠浆膜及各淋巴结有多量密集的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性病灶;空肠及回肠的粘膜呈脑回状外观。根据临床症状、病料检菌、病理剖检及组织学检查等工作,证实本病为结核和副结核混合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5.
我场于1978年5月以来,先后从大庆市各单位和农村调进和购入了大批黄牛。这些牛只因来源复杂,疫病较多,我们为了搞清牛结核病在牛群中的存在情况,于当年6月和9月用黑龙江省兽药一厂生产的7503—1和7603—3批号的结核菌素,对从未作过结核检疫的1,214头黄牛作两次皮内反应试验。结果检出结核反应阳性牛27头,检  相似文献   

6.
为了扩大健康牛群,减少牛副结核病感染、蔓延的可能性,我们对5头副结核变态反应阳性母牛采取单圈产犊、母仔分离饲养、犊牛定期检疫等措施,将病牛28头1~3代后裔犊牛全部培育为健康犊牛,经多次检疫均为副结核变态反应阴性。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7.
诊疗畜禽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病)只依靠兽医的临床经验是不够的,若能结合实验室检验那就更准确了。但是在基层兽医工作中,由于不具备实验室检验设备或很不完善,尸体剖检可为我们诊断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尸体剖检能检验兽医人员对病禽畜的生前诊断是否正确。为诊断提供素材。例如我县配种站1982年1~2月发生猪病,死亡5头。1月底死亡2头,死前未见临床症状。据工人反映,这两头猪当天下午吃食正常,第二天早晨见猪死圈内未剖检。2月上旬,又连续死亡3头,主要临床症状:呼吸困难,心跳加快,体  相似文献   

8.
2010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从米东新区活畜市场购买的42头试验牛相继发病,并出现批量死亡,前后死亡黄牛9头。经对死亡牛的剖检诊断,发现牛瘤胃内有大量寄生虫。通过对虫体的鉴定,病原为后滕同盘吸虫(Paramphistomum gotoi Fukui)。经过驱虫治疗后,牛群停止死亡。  相似文献   

9.
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反刍兽为主的慢性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持续性腹泻和渐进性消瘦。目前对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原学检查和免疫学诊断。我公司自1988年在大庆地区首次揭发本病以来,共检出副结核病牛16头,现将对该病诊断与防制的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特征分娩后2—15天左右或晚些时间发病,也有分娩前发病者。最初临床症状下颌部间隙水肿,进而出  相似文献   

10.
<正>牛结核是一种慢性的牛群传染性疾病,这种传染病本身有着较强地隐蔽性在牛结核前期其症状并不明显等到其症状较为明显时一般牛群大部分已经被感染,必然会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牛结核病而言及早地对其进行诊断和预防就显得极为重要。我国牛结核的发病率较高这与其本身的饲养方式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由于条件所限改变其饲养方式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只有加强牛结核的诊断水平和预防水平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大面积牛结核发病  相似文献   

11.
自八十年代以来,在甘肃省庆阳市的西峰、合水、庆城、华池、镇原等县(区)牛群中,开始零星散发一种以犊牛双眼失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1998年春季发病数逐渐增加,范围不断扩大.笔者从2000~2003年7月对上述县(区)的82头牛进行了眼底观察,其中成年牛35头(健牛19头,瞎牛16头),犊牛47头(健康犊20头,瞎犊27头),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实验室鉴别诊断等,证实该病是牛食用黄花根或茎叶引起的萱草根素(Hemerocallin)中毒所致.用YZ6E检眼镜对病牛眼底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2.
北海道渡岛管内的一个地区内,肉用牛大群发生了结核和副结核病。患畜是2~11岁的褐毛和牛,1980—1982年间,捕杀处理结核牛50头、副结核牛19头。在结核患畜的病理解剖学检查时,发现50头结核病牛中有16头牛有疑似副结核的病灶,肠壁轻微的或显著的肥厚;在19头副结核病  相似文献   

13.
1983年7月,在本场畜牧队奶牛群里,发现一头病牛(801号),经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及细菌学、食结核菌素变态反应和副结核补结反应等综合诊断、确诊为牛副结核病。现报告如下。 一、流行病学调查 全队现有母牛61头,育成牛7头,犊牛10头。牛群先后来自  相似文献   

14.
从已知感染副结核分枝杆菌的13群牛(192头)中采集的粪便和血液样品做了补体结合试验(CF)、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和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三种副结核血清学诊断比较。从36头牛的粪便中分离出了副结核分枝杆菌,23头粪便培养阳性牛 CF 试验的滴度出现疑似或阳性,10头 AGID 试验阳性及  相似文献   

15.
2007年5月19日,宣威市海岱镇一肉牛养殖户到宣威市兽医防检站报告:该养牛场近日发生疫情并有牛只死亡.市兽医防检站人员随后到达现场进行调查诊治,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牛钱癣.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应用 ELISA、补体结合反应和变态反应检测牛副结核病,结果,ELISA 的检出率为6.7%,补反为2.2%,变态反应为3.7%。应用三种方法对49头粪便检菌阳性牛进行诊断比较,结果,ELISA与粪便检菌的符合率为93.9%,补反为57.1%,变态反应为52.9%。检测部分有副结核临床症状的牛,ELISA 检出率为88.2%,补反为50%,变态反应为25%。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同兽医临床工作者共同探讨牛不孕症的治疗技术及方法,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材料及方法1.试验牛群根据视诊、直肠检查及发情的外部征象,确定产后90天以内还未怀孕的牛供做试验。其中患子宫内膜炎的牛(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牛)23头;患子宫弛缓的牛(指子宫角垂入腹腔内的牛)18头;卵泡发育至二期就停止发育的  相似文献   

18.
水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治熊天福江道和李晓东(安徽省宁国县畜牧兽医站242300)1994年8~10月间,我县陆续发生了多起水牛急性死亡病例。疫情涉及12个乡24个村37个组,患病牛79头,死亡64头。经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等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9.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检疫淘汰自然感染结核杆菌的牛,是保证奶制品安全、预防人结核病的主要措施。水牛可提供比奶牛更优质的牛奶,但也同样面临结核杆菌感染的问题,且国内尚无针对奶水牛结核病检疫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笔者于2013年春秋两季,随机选取当地奶水牛304头,用皮试法进行初筛,结果表明,采用PPD变态反应结合抗γ-干扰素ELISA对奶水牛群进行结核病检疫,总体上是可行的。此外,PPD皮内变态反应法检出阳性的牛中有2头用ELISA测定为阴性,该假阳性可能是由抗原性相近的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因素所致,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在32个月期间对10个牛群的14个月以上小母牛及成年母牛同时进行粪便细菌学培养和免疫琼扩(AGID)试验,以确定AGID试验诊断亚临床型牛副结核的效果。 在139头牛的粪样中有109头分离到副结核分枝杆菌,同时有28.8%(40/139)为AGID阳性,而在上述109头中有36头为AGAD阳性(33%)。如将屠宰时的结果包括在内,则培养法诊断为感染的117头,其中55头(47%)曾为AGID阳性。AGID假阳性最高上限为2.1%。 据培养的菌落数,AGID阳性的亚临床型感染牛粪中排菌数多(P<0.0001),对感染牛进行重复的细菌培养和AGID试验,均缺乏一致的阳性重复。 48头在犊牛期经副结核分枝杆菌菌苗免疫过的成年牛,有3头为AGID阳性,从其中1头粪便分离到副结核分枝杆菌,这表明在犊牛期免疫过的牛,其AGID假阳性率是低的。 程安春 摘译自 Am J Vet Res,1989,50(4):525~530 汪铭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