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为甘肃省某县黄牛、山羊及猪体的寄生蠕虫相的調查,共发現寄生蠕虫25种,其中吸虫5种:肝片吸虫,巨肝吸虫,矛形复腔吸虫,胰潤盘吸虫,鹿沟槽吸虫;絛虫2种:貝氏莫尼茨絛虫,細頸囊尾蚴;线虫17种:捻轉血矛线虫,三叉奥斯特他线虫,普通奥斯特他线虫,奥氏奥斯特他线虫,枪形毛圓綫虫,羊仰口线虫,羊毛首线虫,猪毛首线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綿羊斯克里亚平线虫,胎生网尾綫虫,柯氏原圓形线虫,长刺后圓形綫虫,猪蛔虫,美丽筒綫虫,多旋胃虫,唇乳突状絲状虫;棘头虫1种:蛭状巨吻棘头虫。文內对鹿沟槽吸虫进行了形态学描述。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克隆斯氏副柔线虫糖蛋白(glycoprotein,GP)抗原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提取斯氏副柔线虫组织RNA,反转录合成cDNA,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扩增GP基因CDS区,同时将其插入到克隆载体pMD19-T后测序,并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抗原表位、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等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表明,GP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 149 bp,编码382个氨基酸,其分子式为C1760H2878N458O590S1760,理论分子质量约为40.15 ku,等电点为4.37,无信号肽,总平均亲水性为0.032,不稳定系数为42.43,是疏水、不稳定蛋白;其磷酸化位点分布位于丝氨酸(Ser)、苏氨酸(Thr)和酪氨酸(Tyr)残基上;二级结构分析显示,斯氏副柔线虫GP蛋白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与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一致;抗原表位预测表明,GP蛋白可能有6个B细胞抗原表位和8个T细胞抗原表位,有望用作免疫诊断抗原和疫苗候选抗原。本研究成功克隆了斯氏副柔线虫GP基因,同时进行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抗原表位预测,为斯氏副柔线虫病i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和DNA疫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贵阳市某种羊场的山羊进行消化道寄生虫检查,结果表明,该羊场山羊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率达100%。寄生种类有线虫、吸虫、绦虫、球虫,分别是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夏伯特线虫(Chabertia)、乳突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papillosus)、仰口线虫(Bunostomum)、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马歇尔线虫(Marshallagia)、钝刺细颈线虫(Nematodirus spathiner)、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槽盘吸虫(Ogmocoty)、莫尼茨绦虫(Moniezia)、曲子宫绦虫(Helictometra)、艾美耳球虫(Eimeria)等,为多种虫混合感染。根据调查结果采取了相应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赵俊龙 《动物保健》2012,(11):47-49
寄生虫分为三类:内寄生虫、外寄生虫和原虫。其中内寄生虫包括吸虫(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绦虫(莫尼茨绦虫、脑多头蚴、棘球蚴病、牛囊尾蚴)、线虫(胃线虫病、肠道线虫病),外寄生虫包括蜱、螨、牛皮蝇蛆,原虫包括血孢子虫(巴贝斯虫、泰勒虫、边虫)和附红细胞体。  相似文献   

5.
奥芬达唑片剂驱除奶牛同盘吸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芬达唑片剂驱除奶牛同盘吸虫试验王权,沈杰,徐慧斌,曹杰,周金林(中国农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奥芬达娃(Oxfendazole)对寄生在畜、禽多种线虫均有极佳的驱虫效果[1,2,3]。但对同盘吸虫的驱除作用报道尚少。作者曾用我所自制的奥芬达唑片...  相似文献   

6.
黑河沿江区域猫寄生蠕虫的区系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流域黑河沿江区域猫生寄生蠕虫的调查结果,在剖检的32只猫体内,经鉴定结果,其中吸虫2种: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横川后殖吸虫(Metagonimus yokogawai)。绦虫2种:带状泡尾绦虫(Hydatigera taeniaeformis)和线中殖孔绦虫(Mesocestoides lineatus)。线虫3种:猫弓首线虫(Toxocaa cati)、管形钩口线虫(Ancylostoma tubaeforme)的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它们分属于3纲、7科、7属。在这7种蠕虫中猫弓首线虫感染率为90.63%;带状泡尾绦虫71.88%;线中殖孔绦虫40.63%;为黑龙江流域黑河沿江区域猫寄生蠕虫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7.
斯氏副柔线虫rDNA-ITS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PCR方法以保守引物NC5、NC13、NC13r和NC2扩增从内蒙古地区骆驼皱胃分离的3条斯氏副柔线虫(Parabronema skrjabini)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1(ITS1)、5.8S序列和内转录间隔区2(ITS2)。将PCR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M-T载体,用PCR技术及酶切鉴定阳性菌落,对阳性菌落质粒DNA进行测序。结果表明线虫1(P.sk1)扩增的ITS片段大小为837 bp,包含部分的18S、28S及全部的ITS1(298 bp)、5.8S(157 bp)及ITS2(281 bp)序列;线虫2(P.sk2)扩增的ITS1片段大小为372 bp,包含部分的18S、5.8S及全部的ITS1(296 bp);线虫3(P.sk3)扩增的ITS2片段大小为484 bp,包含部分的5.8S、28S及全部的ITS2(284 bp)序列。同其它属线虫同源性比较ITS2序列同源性在30.2%-60.1%。本研究系首次报道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的ITS序列,为斯氏副柔线虫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危害生猪的主要寄生虫大体可分为3类:①危害不严重又普遍存在的寄生虫有猪细颈囊尾蚴、仔猪类圆线虫、猪毛首线虫(猪鞭虫)、猪刚棘颚口虫、猪食道口线虫(猪结节虫)、猪蛔状线虫(猪螺咽胃虫)、猪巨吻棘头虫、猪虱、猪艾美耳球虫等;②危害严重又普遍存在的寄生虫有姜片虫、猪蛔虫、猪后圆线虫(猪肺丝虫)、冠尾线虫(猪肾虫)、猪疥癣(猪癫)等;③时有发现的寄生虫有戴形微口吸虫、日本血吸虫、中华后睾吸虫、肝片形吸虫、猪囊虫、裂头蚴、旋毛虫、猪孢子虫、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猪蠕形螨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分析新疆昭苏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纯血马在不同月份的寄生虫感染情况,为纯血马的健康养殖以及科学驱虫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不同年龄段纯血马122匹,分为5组,哺乳马驹30匹,青年母马25匹,青年公马20匹,繁殖母马35匹,种公马12匹。采用马场分栏群体舍饲和单厩饲养模式,保证不同年龄段纯血马饲料和饮水充足,分别在5月和10月采集粪便样品。使用虫卵计数法检测马匹粪便中的寄生虫,计算不同年龄纯血马在不同时间段的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结果 5月纯血马马蛲虫以及马球虫感染率较高,除种公马外,感染率均在94.00%以上,其中,哺乳马驹马蛲虫的感染率高达98.89%,哺乳马驹马球虫的感染率高达98.33%。10月纯血马马副蛔虫以及马球虫的感染率均在93.00%以上,其中,繁殖母马马副蛔虫感染率高达99.52%,哺乳马驹马球虫感染率高达98.33%。5月哺乳马驹的马副蛔虫、毛圆线虫、盅口线虫与细颈三齿线虫感染强度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纯血马;马蛲虫、马球虫和埃氏腹盘吸虫的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种公马,与其他阶段纯血马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10月哺乳马驹马副蛔虫、毛圆线虫、裸头绦虫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除繁殖母马以外的其他年龄段纯血马,细颈三齿线虫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其他年龄段纯血马,马球虫和埃氏腹盘吸虫的感染强度显著(P<0.05)高于种公马。种公马马副蛔虫与细颈三齿线虫感染强度显著(P<0.05)低于其他阶段的纯血马。不同年龄段纯血马马蛲虫感染强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纯血马感染的肠道寄生虫主要有马蛲虫、马球虫、毛圆线虫、细颈三齿线虫、盅口线虫、马副蛔虫、裸头绦虫以及埃氏腹盘吸虫,不同年龄段、不同月份均有感染,且混合感染较为严重。哺乳马驹感染强度及感染率普遍高于其他年龄段纯血马。  相似文献   

10.
(一)病因该病的病因可分机械性、理化性、传染性和过敏性几种。1.机械性因素。各种外力,如牛只的相互顶撞、人为的棍棒打击及其他尖锐异物铁丝、坚硬树枝尖所引起结膜外伤;尘土及寄生于眼部的斯氏吸吮线虫和大口吸吮线虫的刺激也会引起该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