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烟田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4种主要传毒蓟马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对烟田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传毒蓟马均有一定防效,药后1 d除0.3%苦参碱外的其余5种杀虫剂表现出了较强的速效性,对烟田蓟马的防效均在90%以上;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与20%螺虫乙酯悬浮剂的持效性较强,药后7 d的防效均在82%以上。  相似文献   

2.
贵州烟田杂草的种类及防除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调查和试验表明,贵州省烟田杂草的发生种类主要有有29科147种;用50%大惠利DF 75g/667m^2对苗前土壤进行处理,药后30d、45d对烟田禾本科杂草防效分别为83.66%和88.79%,大面积应用示范防除效果也在80%以上,但对阔叶杂草防除效果不理想,平均防效在50%.该药对烟草安全,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除草剂对贵州高粱田苗前杂草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控制贵州高粱田苗前杂草,比较了莠去津、烟嘧.莠去津、使它隆和农达4种除草剂对高粱田杂草苗前的田间防效和药害。结果表明,烟嘧.莠去津300倍液对高粱田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药后14d的防效可达83.4%,且对高粱药害较轻。对空心莲子草和田旋花较多的高粱田,可以考虑在播后苗前施用使它隆。  相似文献   

4.
南方烟田土壤氮素淋失规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淑辉  李帆  朱开林  裴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74-16175,16178
概述了南方烟区烟田土壤供氮及氮素淋失特征,论述了影响烟田土壤氮素淋失的主要因素和降低烟田氮素淋失的主要调控措施,并且提出了今后烟田土壤氮素淋失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烟田杂草种类与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江西省烟田杂草的种类,采用倒置"W"的9点取样法,对江西省烟田杂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烟田杂草共有41科116种,其中旱地烟田的主要杂草为苍耳、一年蓬、狗牙根和节节草,水田烟田的主要杂草为稗草、辣蓼、鼠鞠草和空心莲子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烟蚜越冬情况及有翅蚜消长规律调查 ,结果表明 :陕南烟区烟蚜主要以无翅成若蚜在油菜上越冬 ,4月中旬开始出现迁移蚜向烟田迁飞 ,迁飞高峰期为 5月中旬。 4月中旬在翅蚜大量形成前 ,对烟蚜越冬主要寄主油菜实施统一防蚜 ,是控制烟草蚜虫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以湘南丘陵烟草种植区为例,系统介绍了基本烟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方法和评价依据,以此为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湘南烟区基本烟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湘南丘陵烟区共有基本烟田55万hm2,该区烟田总体上能适宜于烟叶优质适产的需要,最适宜的烟田占45.8%;适宜的烟田占38.2%;次适宜的烟田为13.2%;不适宜的烟田只占2.8%,少量相对不适宜烟田主要是因为存在个别限制因子,适当加以改造缓解或消除,可以使之成为适宜烟田.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0.5%苦参碱水剂对烟田烟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烟青虫幼虫处于3龄以前,喷施0.5%苦参碱水剂600~800倍,药后3 d的校正防效达81.48%~87.18%,药后7 d的校正防效达86.07%~92.77%。因此,0.5%苦参碱水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无残留及绿色环保等特性,用于烟田烟青虫的防治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基本烟田土地整理操作明细、工作流程及主要内容,阐述了基本烟田土地整理注意事项,并总结了相关经验与启示,以期为黔东南州基本烟田土地整理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解决烟苗移栽后烟田小地老虎对烟苗的危害。[方法]烟苗移栽24 h前,分别选用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60%氯虫·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种药剂,在漂浮育苗大棚内对育苗池内烟苗进行集中喷雾,喷药后24 h将烟苗移栽到烟田,分别调查膜上移栽和膜下移栽烟田小地老虎对烟苗的危害情况。[结果]移栽前使用3种药剂处理烟苗后,各处理的小地老虎危害株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膜下移栽烟田60%氯虫·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处理对烟田小地老虎的末次株防效达78.08%,高于膜上移栽烟苗处理的末次防效72.85%。[结论]烟苗移栽前在育苗大棚内使用60%氯虫·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喷雾后,烟苗移栽后可有效防治移栽后小地老虎对烟苗的危害,对小地老虎防效持效期可达20 d以上,对烟苗无药害,降本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