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从湿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方面,回顾了近11年来福建省滨海湿地研究的成果。湿地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明显拓宽,研究内容涉及湿地修复、湿地评价、湿地管理、湿地生态地理过程等;研究技术日趋先进,方法日趋成熟,模型模拟、遥感动态监测及3S等新技术和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对未来研究趋势和热点进行展望,认为未来福建湿地的研究重点应在湿地资源调查与开发研究、湿地生态系统动态研究、湿地恢复、人工湿地应用研究等方面的深入。  相似文献   

2.
基于优化理论的遥感影像湿地信息提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湿地遥感动态监测中,需处理大量时间序列的数据,带来了时间、成本、技术、精度4个指标此消彼长的矛盾,是其遥感数据应用向产业化发展迈进存在的问题之一 针对上述问题,在闽江口湿地动态监测和专题信息提取过程中,建立了提取方法优选模型,构建了基于优化理论的湿地信息提取分层分类模式 该模式在试验区其它数景不同时相图像的湿地信息提取过程中,取得了最佳的时间、成本、技术、精度综合效用  相似文献   

3.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城市植被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建立城市植被信息库,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城市植被景观单元制图、时间分布的动态监测和植被景观特征分析与评价,从而为城市植被景观的生态评估以及城市生态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溪湿地水质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西溪湿地水质监测资料及水体检测数据,对其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水体污染形成的原因及发展趋势,阐述了水体污染特征和程度,并根据西溪湿地的水质状况和城市湿地的功能要求,提出了人工湿地、健康养殖、生态浮岛等生物-生态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监测已经成为红树林生态系统变化监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从遥感技术在生态系统变化监测应用领域入手,综述了国内外红树林遥感监测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遥感技术在红树林湿地动态、种间分类、群落结构(叶面积指数、冠幅、树高等)、生物量、灾害灾情(病虫害、风暴潮等)、景观格局动态、驱动力、红树林湿地保护与管理等领域应用现状,归纳了不同应用领域遥感监测的理论、方法及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在红树林遥感监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红树林遥感监测应在分类标准体系规范化、分类精度提升、红树林生态学特征参数(物种多样性、优势度等)、生态系统环境空间演变过程及遥感监测的尺度效应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充分发挥区域综合监测模型在红树林生态系统变化遥感监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CO2-EOR技术能提高油气采收率,但由于人为、地质等因素造成的泄漏风险给陆地生态系统带来潜在威胁,包括对农田生产、人体健康等的影响。对CO2驱油示范区进行植被生态调查有利于监测区域本底生态状况,主要指标包括农业特征、生态因子、植物群落等,监测方法包括遥感调查、地面实测、室内试验等。为验证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G油田CO2驱油示范区实施了本底调查。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与方法为示范区生态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生态气象角度建立湿地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湿地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模型,以黑龙江省扎龙湿地为例,利用2000—2017年乌裕尔河流域气象观测数据、遥感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和社会经济发展资料,分别从压力、组分、格局和活力4个方面构建了扎龙湿地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扎龙湿地生态质量气象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扎龙湿地生态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明显,其中2000年生态质量等级为差,2001年、2003年和2016年生态质量等级为中,其他年份等级为好。  相似文献   

8.
海岸带湿地作为海陆系统的交错地带,生态功能日益凸显。然而,近年来沿海发达城市为满足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规模围垦开发严重挤压了海岸带区域的生态空间。以上海南汇东滩湿地为研究对象,取2000、2006、2012和2018年共4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借助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based ecological index,RSEI)对研究区生态格局进行客观、定量、可视化的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1)2000、2006、2012和2018年RSEI指数均值分别为0.295、0.227、0.405和0.489,进一步分级处理后,发现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主体由"较差"上升为"良好","优"与"较优"等级均有所增加,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略向好的方向发展;(2)对2000—2018年间RSEI指数进行差值变化检测,研究区内生态环境状况"变差"、"不变"、"变好"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2.41%、53.32%和34.27%,以"不变"为主;(3)RSEI可以较好地反映2000—2006与2012—2018年间人类活动造成的海岸带生态频繁变化的现象,具体表现在RSEI指数明显减小与增大,该结果显示RSEI指数对南汇东滩湿地生态分析具有一定适用性。通过生态格局变化的可视化表达,可以较好揭示城市海岸带湿地生态演化进程,避免生态风险,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9.
针对鄱阳湖重要国际湿地水体面积变化,以MERSI/FY-3和MODIS/EOS资料为主信息源,采用植被指数、多波段运算方法对鄱阳湖水体面积进行遥感监测。比较分析了MERSI与MODIS资料的光谱特点及对水域面积监测的差异,根据水体在近红外和红光波段反照率的特点,建立了鄱阳湖水体遥感监测指标,动态监测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鄱阳湖水体面积季节变化明显。近16年来,鄱阳湖丰水季与枯水季水域面积相差1倍以上;春季平均为2 210 km2,夏季3 360 km2,秋季2 300 km2,冬季1 510 km2。有关成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湖区防洪救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了解天津市的生态环境变化状况,更好地开展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估、生态红线调整、海绵城市建设等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本文基于气象观测数据及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利用RS技术和GIS制图技术,从植被覆盖率、森林叶面积指数、城市地表热环境、水体和湿地变化、生态质量气象评价等方面对2008—2017年天津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天津地区植被覆盖率和森林叶面积指数与降水量关系密切,其变化趋势受降水影响较大;随着天津城市化发展,天津城市地表热岛强度和面积呈逐年增长趋势,未来天津市区及环城四区的地表热岛有连绵成片并向滨海中心城区延伸发展的趋势;天津的水库和湿地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开发等因素的影响,于桥水库、北大港水库、东丽湖、团泊洼、七里海湿地、大黄堡洼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2008—2017年天津市的生态质量气象评价结果经历了由好变差又转好的一个过程,2017年各区生态质量指标介于34.5~50.5之间,生态质量总体评价处于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1.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遥感技术比传统的环境监测技术和监测台站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遥感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固体废弃物污染监测、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以及生态植被变化等各个方面。综述了遥感技术在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和生态植被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湿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和管理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成星  张怀清  鞠洪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111-14115
结合近期湿地遥感技术和湿地资源管理系统发展动态,从湿地资源监测、变化、演替、管理应用等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湿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和管理应用的全面论述和总结,并指出目前存在一些不足和未来发展趋势中的5个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湖滨湿地是陆域生态系统和湖泊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在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遥感技术对无锡蠡湖湖滨湿地生态修复前后景观生态格局及演变进行分析,从湖滨湿地景观优美性、自然性、稳定性以及服务性4个层面,对蠡湖湖滨湿地景观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探讨影响湖滨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景观重建的原因,从而为开展湖滨湿地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作物环境胁迫高光谱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环境胁迫频发不仅严重影响区域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还威胁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高光谱遥感可实时、准确监测作物环境胁迫,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具有较大优势。首先阐述了高光谱遥感监测作物环境胁迫的理论基础,重点从基于光谱响应特征的直接监测、基于农学参数和生理信息反演的间接监测两方面,概述了高光谱遥感在监测作物病虫害、水分胁迫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该技术在作物环境胁迫监测应用领域的不足,如光谱响应特征的专属性认识不足、反演模型的精度及普适性较低、数据使用受到限制等,并讨论了高光谱遥感在作物环境胁迫监测方面的发展方向,旨在为农作物环境胁迫监测及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苏州中心城区扩展的时空差异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万地形图、TM遥感影像为原始数据,运用非监督分类遥感解译、GIS中Focal滤波、缓冲等分析技术提取1979、19861、998、2004年苏州中心城区建设面积信息,分析苏州中心城区扩展的时空差异规律,探讨形成这些差异的内在动力。结果表明:1979~1986年苏州中心城区的城市扩展基本呈各向同性,表现为圈层式扩展,1986~1998年苏州中心城区城市建设面积的扩展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而1998~2004年苏州中心城区建设空间开始明显地跳跃式发展;在扩展的时空分布上,苏州中心城区城市建设面积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地理环境与城市规划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回归模型拟合植被指数与生物量的定量关系是植被生物量反演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研究在此基础上,基于环境卫星遥感数据和同步野外实地采样数据,以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试验区,比较MLRM(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SCRM(一元曲线回归模型)反演植被生物量的能力,并估算研究区植被生物量,生成研究区生物量分布图.结果表明,文中所建立的MLRM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反演精度和预测能力.其模型显著性检验为极显著,相关系数为0.9791,模型拟合精度达到29.8 g/m2,其模型预测结果系统误差为49.9g/m2,均方根误差为67.2 g/m2,预测决定系数为0.8742,比传统的一元回归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估算研究区域2010年8月湿生植被生物量约为6.849199 t/hm2,相对误差为4.73%.  相似文献   

17.
太阳岛湿地景观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利用综合指数法初步构建的景观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基础上,利用RS和GIS技术对遥感影像及其他带有空间属性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并根据太阳岛湿地景观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将太阳岛湿地生态安全状况划分为3个层次:生态安全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主要为水域、天然草地、部分林地等自然景观;生态安全程度中等区域,主要为部分草地、片林和风景旅游区等半自然景观;生态安全程度相对较低区域,主要为部分未利用地、城镇居民点和耕地等半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根据评价结果,对太阳岛相应区域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